王恭祎:勤政成就事业 廉政铸就和谐

来源 :影响力人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ttermonke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王恭祎,男,1955年6月生,河北永清人,研究员,国务院特贴专家,省管专家,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共党员,廊坊市农林科学院院长。在他的带领下,该院林果所2003年被省总工会授予“河北省五一奖状”,2004年该院被省政府授予“河北省先进集体”,2005年被廊坊市人民政府授予“廊坊市先进集体”,同年,被中宣部等部委联合授予“全国三下乡先进单位”,2006年被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同时,被河北省委、省政府命名为“河北省文明单位”。
  王恭祎同志从事农林科研、推广工作30多年来,取得28项重大科研成果。其中,获河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四等奖1项;国家林业部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市长特别奖2项;市科技进步奖18项。有三项发明获得国家专利,其中2项获国际和全国发明展览会金奖。先后在国际、国家级、省级刊物上发表论文60余篇,主编出版了《华北地区主要园艺作物栽培技术》、《廊坊杨栽培与利用》,主持编写的《华北天牛及其防治》和《果树林木病虫害生态图谱》两部著作受到国内外同行专家好评;2005年由他主持完成的一年生廊坊杨配套栽培技术及造纸课题获“河北十大发明奖”,同时廊坊杨基地被国家外专局授予“国家引进国外智力成果示范推广”基地;由他提出廊坊市农林科学院“12345”奋斗目标被收录到中国领导干部论坛。
  由于业绩突出,2000年他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同年被全国总工会授予“全国自学成才十佳标兵”荣誉称号,先后三次被评为河北省优秀共产党员、河北省党风廉政先进个人和河北省科技十大杰出青年、河北省中青年科技管理专家等省级以上荣誉称号20多项。2000年他作为科技战线唯一一名先进典型代表,参加了河北省“事迹报告团”,在全省巡回报告先进事迹,《科技日报》、《经济日报》等多家媒体对他的事迹进行了报导。2006年被科技部授予“星火科技带头人”称号。
  
  心系群众,关注民生,做农民致富的领路人
  
  王恭祎同志生于农村,长于农村,多少年来他把全部的工作热情都投入到了他所钟爱的农林事业上。在任林业技术员时,为了提高果树产量,他摸索出一套果树修剪和病虫害防治技术。在他的技术指导下,原来年产仅为20万斤的大果园,产量迅速提高到147万斤,产量翻了几翻。
  永清县林业局工作期间,为及时解决山楂红蜘蛛等虫害难题,他始终坚持察虫情、摸规律,终于发现了春季越冬成虫的抗药性最低期,以及防治这些虫害的最佳用药浓度。农民从他取得的这项成果中得到了巨大的实惠,仅廊坊地区一年就能节省农药费用1250万元,而且收到很好的防治效果。为了降低普通喷枪对人体的危害,王恭祎查阅了上千份的资料,经过数百次实验,成功研制了“16型高效节能泵和球面喷嘴高效多用喷枪”,并通过了国家植保机械测验和国家鉴定。这种喷枪成本相当日本同类产品的1%,使用其效果也优于日本喷枪。
  1998年,王恭祎同志调入廊坊市农林科学院工作,正值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计划,王恭祎根据多年的基层林业工作经验,结合当地多年种植杨树的经验,主持开展了廊坊杨课题的研究,课题达到了同类研究国际先进水平,取得的材性指标居国内外领先水平。为进一步完善“廊坊杨”科研成果,他主持完成了一系列“廊坊杨”深化研究课题。其中,“廊坊杨抗光肩星天牛危害的研究”成果为国家三北防护林天牛防治带来了福音;“幼龄廊坊杨3号栽培和造纸配套技术的研究”成果使老百姓实现了种树如种庄稼的梦想。成果已推广到全国21个省市区,累计推广造林面积达4000万亩,占全国同期杨树栽培面积的9.5%;在河北省累计推广面积达430万亩,占全省同期杨树栽培面积的16.8%,获经济效益169.49亿元。“农民的事,小事也是大事”,这是王恭祎同志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几十年来,王恭祎从一名普通的农业技术员成长为一名处级领导干部,职务升迁了,但是王恭祎的“百姓情结”却始终没有变,他每年都带领科技人员直接进村入户为农民服务。辛屯村是王恭祎科技帮扶的一个村,每年正月他都要带领科技人员亲自到果园里为农民示范、授课,多少年来雷打不动。正如乡里的一位领导说的“正月里您要不来讲课,我估计二月份村里的人就要上访”,幽默是灰色的,但感情却是真挚的。
  
  开拓创新,科学发展,做林业科技带头人
  
  王恭祎同志先后主持的“廊坊蜜桃97-05选育和栽培技术研究”、“廊坊08号梨选育和栽培技术研究”、“耐盐碱工业用材廊坊杨4号选育研究”、“廊坊杨3号全光喷雾嫩枝扦插育苗技术研究”、“林农牧高效栽培的调查与研究”等课题先后通过专家鉴定,均达到了国内领先或国际先进水平。其中,“廊坊蜜桃97-05”,耐干旱,耐瘠薄,9月上、中旬成熟,一年定植,二年结果,三年丰产,亩产达3800kg;“廊坊08号梨”新品种,定植后二年结果,三年丰产,平均亩产4000~5000kg;耐盐碱工业用材杨树新品种——廊坊杨4号,在含盐量0.3%、pH值8.7的盐碱地和含盐量小于0.1%的脱盐碱化土上能够正常生长,年均胸径生长量在4cm左右,为廊坊、河北乃至全国盐碱地改良带来新的希望。由他主持近年来,在国家“三北防护林”、“京津风沙源治理”及退耕还林的带动下,我市的杨树速生丰产林面积得到了急速发展,据统计已达20多万公顷。随着大部分人工林开始郁闭,造林初期推选的林农套种模式不再适用,大量林下土地出现闲置,王恭祎看在眼里急在心里,针对这一情况由他亲自主持从2002年开展了林下食用菌高效节能栽培技术的研究。2005年8月,该技术通过省级鉴定。鉴定委员会主任方智远院士对该项目成果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一致认为该项目达到了国际同类研究先进水平。仅此项技术就可以使农民每年、每亩林地增加8000元的收入,成功解决了栽植速生丰产林农民短期效益问题。在国家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号召下,他经过深思熟虑和多方调研,首先提出了在农业科技领域用工业化理念开发农业项目的思想。由他主研完成的廊坊杨3、4号生物法制浆,不用化学原料,污水经处理后加工成肥料、饲料、固沙剂、除臭剂等产品,没有黑液排放,无污染;廊坊杨林下食用菌栽培,林下养殖蚯蚓,利用废弃菌棒饲喂蚯蚓,生产生物肥、液肥、饲料,枝叶加工饲料饲喂牲畜等,形成了廊坊杨循环产业,带动一批产业的兴旺发达。
  2001年,由他主持完成了国家科技部农业转化资金项目《工业用材良种一廊坊杨区域试验及示范应用》,2003年通过专家验收;2003年主持完成了国家林业局《1-3号廊坊杨新品种的推广》项目,2005年通过专家验收。正在主持的国家发改委项目《抗旱、耐盐碱、抗光肩星天牛、速生优质廊坊杨苗木繁育高技术示范工程》,总投资5300多万元;在全国8个省市区建立了15个廊坊杨苗木繁育基地。
  去年的11月份,王恭祎作为党代表参加了河北省第七次党代会,在听取了白克明书记所作的《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建设沿海经济社会强省而奋斗》的报告后,迅速开展了抗盐碱杨树新品种廊坊杨4号的推广工作。他仅仅利用秋、春两个季节就发展了6个基地,正如他所说,一定要让廊坊成为环渤海地区一条绿色的飘带。
  
  廉洁自律,勤政廉政,勇做清正廉洁的领导人
  
  王恭祎是一个坚持原则、自律的领导者。农林科学院每周一召开党委会是王恭祎任院长以来一个雷打不动的规矩,什么事都要拿到桌面上来讲,什么事都要集体讨论决定,“我们是共产党的领导干部,就要坚持共产党员的组织原则,我们做事有集中,但更要讲民主”这是王恭祎的领导观。王恭祎主管院财务,但每次500元以上的费用支出都要上会决定。建设农林科技大厦,多少人想请他吃饭,将工程拿到手,他一概拒绝。就是凭着各家的投标书和单位考察的情况,货比三家,每一项工程的发包都要经院党委讨论决定。2003年育人想承包我院吴堤的高新技术园区,当时的竞争很激烈,一位老板为了降低标底,主动向他送了一万元,他二话没说就把这位老板送出了大门,这位老板也从此失去了承包的机会。
  


  王恭祎同志是一个善于自省的人,在荣誉的面前,他非常谦虚,把所有的荣誉都归功于集体,他常讲荣誉只能说明过去,我们更应该主动的去思考未来,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他获得“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后,奖励3000元,市长特别奖奖励5万元,他全部归公,作全院福利之用;带领格林中心创收,他本可拿超创收款的20%,但他只拿平均奖,一分也不多要。这些钱款累积起来有近十万元。
  他经常说:作为领导要真心为群众办事,成为群众的贴心人,淡泊名利,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将成果转化工作落到实处,真正做到服务“三农”,他花大力气在廊坊市北旺乡吴堤村建起一座集“试验、示范、科技培训”为一体,“起点高、标准高、效益高”和“产业化、现代化、市场化”的农林高新技术园区。新建的占地面积5000平方米的农林科技开发大厦,改善了科研条件。
  王恭祎同志是一个敢向不良风气说“不”的人。2006年初,该院集体团购了荣盛的住房,每位职工都拥有了一套漂亮整洁的新居,住房是人生的一件大事,同事之间免不了要相互祝贺一下,王恭祎发现了这个苗头,立即召开全体中层干部会,他要求中层干部一律不准相互温居,从我做起,一下子叫停了这股不良风气。
  王恭祎同志是一个心里总是装着别人,却时常忘掉自己的人。廊坊市农林科学院140多位职工,每一位职工的家庭,工作情况都在王恭祎心里有一个详细的列表,职工病了他总是亲自到医院探望,职工有困难他总是主动帮助。院宿舍楼里住着一位老职工的遗孀,一个人生活,无人照顾,他总是定期到他家看望,并叮嘱工勤人员一定要对她特别照顾,一定要让他感受到咱们这个大家庭的温暖。而自己的女儿婚事他却悄无声息的“秘密”进行了,爱人做手术身边只有自己和孩子,自己生病打点滴,他总是上午去下午回,痊愈了职工才知道院长前一段时间一直是在住院。
  王恭祎是一个深谋远虑的人,为了农科院发展他制定了“一二三四五”奋斗目标,即“围绕一个目标(争创国内一流的地、市级科研院所),紧扣两大主题(科技创新和农业产业化),抓住三个重点(出人才、出成果、出效益),强化四项任务(管理体制创新,条件改善,成果开发,国内国际间交流与合作),推进五大建设(思想、组织、作风、业务、制度),争创国内地市级一流科研院所”的发展目标和“科研创新是立院之本,市场开发是强院之路”的办院方针,形成了“团结、求实、拼搏、创新”的团队精神。
其他文献
流湖,一个“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名字,让人留连而远近闻名。令人兴叹的是,曾经“干部盼换岗,田地半撂荒,老师留不住,农民进城忙。”顾名思义,这个地方真的很穷、很穷,一个在省里挂上号的特困乡。  流湖于我,总有未了之情,确有不解之缘……  上世纪60年代末,跟随水利大军来流湖疏河筑堤,起早摸黑为民工们多挑快跑,喊起了劳动号子——“加油鼓劲争上游”;90年代初协同领导在这儿搞调查研究,扶贫
期刊
2006年7月,记者为中央电视台社教中心法制专题部《第二届全国律师电视辩论大赛》节目组整理案件,冒着39-42℃的酷暑,走访了重庆钧儒律师事务所主任蒋伍季等20多位优秀的主任律师,他们异口同声的建议:“树深所主任张树森的BT课题研究值得大书特书,他领导的律师所可以写成一本书。”自己水平太低,八十年代在写苟文彬发明的TDP(神灯)时不够深入浅出。为了不误导广大读者,并未匆忙采访有口皆碑的张树森律师。
期刊
靠敬业精神,创出企业的自主产品    干事创业成就大业。这是一种精神,也是一种境界。只有那些艰苦创业、奋发有为、勇于实践、不甘平庸的人,才能勇攀人生与事业的高峰,在追求和奉献中成就辉煌人生。br>    在市场角逐日益残酷激烈的今天,国内许多同行企业经营惨淡,而天晟公司却稳步崛起,跻身于同行业前列,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其奥妙在哪里?牛敬业一语道破天机:天晟公司之所以能够驶上发展的快车道,就是始终
期刊
牡丹虽好,更有绿叶扶持。一九八五年开设绿叶疗肤中心时,杨小玲一心只希望担起绿叶的角色,让她的牡丹——顾客——走在前面,得到欢呼赞许,自己则在背后享受幕后英雄的满足感。然而今天,她走上了北京人民大会堂的台阶,亲身领受“中国骄傲·第五届中国时代十大杰出企业家”这个荣誉称号,感受幕后英雄应得的掌声。这个荣誉,见证了杨小玲在这二十多年来的努力,也对她为公司发展而付出的血汗、心力和精神,作一个小结。  美容
期刊
在煤炭行业中,一个人一生中如果建成一座大型矿井就很了不起了,而魏成却在4年时间内一口气建成了神华宁煤集团两座现代化矿井,而且同时创下了宁夏回族自治区煤矿技术改造史、煤矿建设史上建设速度、建设质量的记录。这个成绩在宁夏、在全国都是绝无仅有。  毛乌素沙漠是我国四大沙漠之一,然而就在它的腹地,蕴藏着宁夏80%以上的煤炭资源。宁夏自治区“一号工程”、宁东化工基地在这里落脚,使得毛乌素沙漠成为宁夏回族自治
期刊
当说起《周易》,人们自然会想到它是一部神奇的书,当说起精通《周易》的人,如诸葛亮、邵康节、刘伯温等,人们自然会说他们是“高人”。在宁波也有这样一位易学应用的耕耘者。  当记者走进宁波天一广场水晶街的一间办公室内,一位四五十岁的中年人正在伏案工作。看上去这位中年人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憨厚、质朴,只是在眉宇间和眼神中透出一种中年人本不具有的“老学究”式的深邃与睿智。可他却是一位在宁波盛传着的易学应用
期刊
张昌耀校长自主持育才中学工作以来,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用现代化的教育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引领各项工作,勤勤恳恳、勇于开拓,团结带领全校干部师生,求真务实、抢抓机遇,校容校貌为之一新、干部师生精神振奋、各项工作井然有序、办学水平大幅提升。学校取得了全市中考十连冠,被评为“滕州市初中教学工作突出贡献学校”。本人被评为:“全国十佳创新型校长”、“全国基础教育知名校长”、“枣庄市体育工作
期刊
泰安航天特种车有限公司的前身是泰安特种车制造厂(泰安拖拉机厂),始建于1952年,是国内最早研制生产12马力拖拉机的企业。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和农机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企业原有的优势逐步丧失,为扭转被动局面,全厂干部职工也曾几度奋争,但最终未能从根本上阻止企业滑入即将倒闭的困境。1993年李基恒接任厂长,经过冷静思考分析后认为,企业主要是产品结构不合理、产品单一所致。经过艰苦细致的市场调研和分析
期刊
绿色,是大自然生命的原色,希望的象征,力量的源泉。  绿色,更是民革党员饶仕琪长青的精神,葱茏的希望,奋飞的翅膀。  天道酬勤。人民没有忘记这个痴情的播种者,他汗水浸泡过的1600余亩的苗木基地可以作证;视察过他基地的至少6位副省级以上的领导可以作证;中央电视台、农民日报、江西电视台等多家新闻媒体的多次新闻报道可以作证;他头顶上一顶顶桂冠可以作证:“中国骄傲·第五届中国时代十大创新企业家”、“江西
期刊
当城郊农民面临失地、失业危险的时候,他勇敢地站起来,带领班子迎难而上,努力改变群众的思想观念,顺应城市发展趋势,发展城市经济,建起了陇东地区乃至甘肃省首屈一指的现代化建材商城。商城以其特有的社会魅力、经济魅力成为陇东大地上矗立起的一座奋斗和创造的丰碑。他和班子因此保存了村民赖以生存的土地,大幅度提升了农民的素质,使全村农民生存有了保障,而且生活水平得到大幅提高,并对未来充满了信心。更主要的是村民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