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巴结清扫数目对胸段食管鳞癌患者疗效的影响

来源 :中华肿瘤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dkillbo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淋巴结清扫数目对T3N0M0期胸段食管鳞癌患者疗效的影响。

方法

回顾性分析249例T3N0M0期胸段食管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171例,女性78例,中位年龄60岁。食管原发肿瘤位于胸上段39例,胸中段166例,胸下段44例;食管肿瘤长度2~12 cm,中位长度5 cm;术中无粘连35例,轻度粘连90例,重度粘连124例。术中清扫淋巴结1~27枚,中位数9枚;其中清扫淋巴结<6枚者55例,6~11枚者133例,>11枚者61例。中、高分化鳞癌210例,低分化鳞癌39例。单纯手术98例,术后辅助治疗151例。

结果

249例食管鳞癌患者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0.0%、68.7%和55.2%,中位生存时间为48.8个月。淋巴结清扫<6枚患者的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5.5%、63.5%和39.1%,淋巴结清扫6~11枚患者的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9.5%、67.7%和56.9%,淋巴结清扫>11枚患者的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5.1%、75.4%和66.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3)。其中淋巴结清扫<6枚与>11枚患者的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2)。分层分析显示,肿瘤位于胸中段、肿瘤长度≤5 cm和术中轻度粘连的患者中,淋巴结清扫数目可影响其预后,清扫的淋巴结数目越多,患者的生存率越高(P<0.05)。

结论

T3N0M0期胸段食管鳞癌根治术中淋巴结清扫数目越多,患者的术后生存率越高;建议术中至少清扫6枚淋巴结;对淋巴结清扫不充分者,建议术后行辅助治疗。

其他文献
目的分析食管癌术后1年内复发的特点及其相关因素。方法收集2010年4月至2013年4月间手术治疗的320例胸段食管癌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分析1年内复发的特点及相关因素。结果320例患者中,1年内复发72例,1年内复发率为22.5%,复发时间为(6.89±3.53)个月。食管癌术后1年内复发与T分期、N分期、G分级和临床病理分期有关(均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临床病理分期是影响食管癌术后1
约30%的人类肿瘤均可发生K-ras突变,其中在胰腺癌、结直肠癌和肺癌中尤其常见。近年的研究表明,胃癌中也存在一定的K-ras突变,人们还对K-ras突变展开了一系列的功能研究。文章介绍了K-ras突变在胃癌中的研究现状,尤其是K-ras突变在胃癌中的发生情况、K-ras突变与胃癌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的相关性、靶向K-ras突变的小分子抑制剂、K-ras信号通路上相关靶点的靶向药物治疗,提出了未来有
目的分析乳腺癌患者外周血中髓样抑制细胞(MDSCs)水平,鉴定乳腺癌特异性MDSCs的生物学特征并评估其临床意义。方法抽取乳腺癌患者(84例)、乳腺良性肿瘤患者(37例)和健康体检者(21例)静脉血2 ml,其中乳腺癌患者采血时间为新辅助治疗前后或手术治疗前后。采用流式细胞术,通过抗CD11b、CD33、CD14和HLA-DR等荧光抗体鉴定受检者外周血中MDSCs的表面标志,并分析MDSCs水平与
目的探讨乳腺癌17号染色体多体(多体17)对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状态评估的影响及意义。方法收集338例行HER2免疫组织化学(IHC)及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的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资料,根据2013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美国病理医师学院(ASCO/CAP)乳腺癌HER2检测指南标准,分析17号染色体中间着丝粒区(CEP17)拷贝数及多体17对HER2评估的影响,并分析多体17与乳腺癌
目的探讨细胞DNA定量分析(DNA-ICM)在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16例肺癌和209例非肺癌患者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和(或)纤维支气管镜刷片标本532个,其中肺癌标本289个,非肺癌标本243个,分别进行DNA-ICM和液基细胞学(LBC)检查,并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DNA-ICM检查的敏感度为69.2%,特异度为100.0%;LBC检查的敏感度为46.7%,特异度为97.9
免疫调节点抑制剂通过结合T细胞调节因子,阻断T细胞的抑制信号,从而发挥抗肿瘤作用。免疫治疗的疗效持久,部分患者可以获得长久生存。通过分析免疫调节点抑制剂治疗黑色素瘤的经验,提出问题并进行探索性讨论。
目的探讨miR-155在肺腺癌侵袭和转移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原位杂交检测miR-155在肺腺癌和癌旁组织以及转移淋巴结中的表达,采用划痕实验和Transwell迁移实验检测miR-155对A549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miR-155的靶基因,并采用双荧光素酶检测靶基因;采用Western blot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miR-155调控靶基因鼠抗人第
目的利用制备血液制品中滤除的白细胞,体外诱导扩增自然杀伤细胞(NK),并对NK细胞的分离培养方法进行优化。方法收集15例健康献血者的新鲜外周血,将制备血液制品中滤除的白细胞回收,经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得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每份样本分为CD3mAb组(包被CD3单克隆抗体)、CD16mAb组(包被CD16单克隆抗体)和CD16mAb+CD3mAb组(包被CD16单克隆抗体和CD3单克隆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