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来源 :中国教育科研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_t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体现。根据新课改,在阅读教学中,首先要树立以人为本,以学论教,促进学生发展的课程观,要看到学生是有个性、有思维,有发展的活生生的人,要调动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激发创新精神,拓展思维。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要使学生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可见老师的职责不仅是教学生学会知识,更重要的是教学生掌握一定的方法,会学知识,不断提高语文素质。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我采用了质疑问难、自读自悟的方法,课堂讨论等多种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关键词】 提高 培养 拓展思维
  我个人认为学生阅读水平的高低关键还在学生上语文课的质量。“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永远不是一句空话,如果语文老师能把这句话真真切切地用于语文课堂,那你的语文课堂就会出彩。因为有兴趣,学生才会有学语文的热情,有了热情才会有学语文的渴望,这种渴望才会在我们上语文课时变成一股强大的动力让学生充分享受语文课堂。生动活泼的语文课堂氛围是学生在语文课上始终保持旺盛学习精力的法宝,所以语文教师要有自己的语言风格,教学组织形式要灵活多样,给学生充分的自主空间,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学生带着问题进课堂,还要带着问题出课堂,让学生到大语文环境中去学语文,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课外实践活动,只有这样,学生的阅读水平才能真正得到提高。所以学生的阅读能力绝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提高的,是在语文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下循序提高的。
  1 在阅读中培养学生的拓展思维
  1.1 质疑问难,自读自悟。“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的积极思维往往从疑问开始的,有 疑问才能促进学生去探索、去创新。心理学研究表明:疑,最易引起思维的不断深入。在语文课教学中,我热情地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大胆质疑,引导学生自控自悟,从而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和思维。当我教《灰雀》时,我先启发学生质疑,通过阅读,你知道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有的学生说:“我知道了列宁很喜欢这三只灰雀,灰雀找不到了,列宁着急吗?”有的学生说:“我知道了灰雀很惹人喜欢,还想知道灰雀去哪儿了。”……学生提了一大堆问题,通过分析,归类,最后归纳三个大问题:①灰雀去哪儿了?你怎么知道的?②灰雀找不到了,列宁是怎么做的?③灰雀是怎么回来的?请同学们边读课文边思考,然后进行分组讨论,每个学生都参与其中,各抒已见。
  1.2 讨论、交流。在教师的引导质疑下,通过同学们分组讨论、交流,学生们对问题特别感兴趣,勇于发表意见,体现教师的“扶”,在教学最后一部分时,我大胆放手,引导学生自读,让学生边读书边思考,在小组中提出不懂的问题,互帮互助,讨论、交流,我也参与其中,从中及时发现问题,并给予适当的指点,彻底改变了过去以教师讲解、提问为主的旧模式,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尊重。如有的小组提出:“我们想知道列宁为什么不问会说话的男孩而去问不会说话的小鸟。”同学们分组讨论、交流,回答:“这表明列宁对小男孩很尊重,很爱护。”有的小组提出:“列宁为什么微笑?”学生讨论后解答:“列宁看到小男孩改正了错误很高兴。”学生通过自己与同学的讨论、交流,体会到列宁爱灰雀,更爱小男孩的情感。
  通过教学我深深体会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观念,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拓展思维。
  2 引导学生读书时,抓住重点词、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篇课文或一段话,不能让学生放任自流地、平平淡淡念一两遍就了事,而应布置预习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从课文中找出相关的词语、句子,这样就可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培养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如《草原》一文,主要描写了草原的优美景色,抒发了作者第一次见到草原的愉快心情,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我采用以读代讲的方法,让学生带着问题,从读中去理解、感受。比如我先让学生在读课文时找出描写草原景色的词语、句子。然后再思考这些词语、句子描绘了草原怎样的特点?学生带着这两个问题读完课文后,很快就从课文中找出了“清新”、“明朗”、“一碧千里”、“无边的绿毯”等词语和“是……也是……”、“既……又……”、“连……都……”等句子。这样,学生就能较快、较准确地理解掌握草原的风光,同时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为草原优美的风光所陶醉。
  在平时教学过程中,我也很注重让学生抓住重点词语进行比较,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我觉得这也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一种有效方法。如在引导学生学习《一夜的工作》这篇课文时,我让学生抓住“一张”、两把”、“一盏”、“如此而已”,这样极其简单的摆设与“高大的宫殿式的房子”进行对比,来说明周总理的生活极其简朴;把工作任务繁重与办公用品简单对比;把工作非常劳苦与食物非常简单对比。通过这样的对比,学生就能深刻体会到周总理的伟大。
  3 抓住作者思路,引导学生在默读或阅读过程中掌握课文内容,培养阅读能力
  指导学生默读课文时,根据作者的写作思路,抓住文章的中心,精心设计几个思考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默读,这样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如在教《少年闰土》这篇课文时,为了帮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我精心设计了几道思考题:①找出描写闰土外貌的词句,从中可以看出他是个什么样的孩子?②闰土对“我”说了哪些事?“我”对哪几件事印象较深刻?为什么?③读了课文,少年闰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学生带着这些问题默读课文后,教师逐一提出讨论,学生很快就能清楚,课文主要刻画了一个机智勇敢、聪明能干、知识丰富的农村少年形象。
  4 创设情境,在身临其境中训练学生的语感,培养阅读能力
  在阅读教学中,把情感带入教与学的活动之中,创设和谐美好的学习情境,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
  如在学习《桂林山水》这篇课文时,我把读的训练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让学生通过脑、眼、口、耳等器官活动,把无声的书面语言转化为有声有色、有情有景的口头语言,从中理解、体味和欣赏景物美、情感美。如在指导阅读漓江水的“静、清、绿”这一段时,我先挂出挂图,进行描述“漓江有许多小船在等着我们乘坐,我们乘着小船、轻轻地摇动双浆,荡舟漓江。”接着播放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浆》,学生在声画的作用下入境了。这时我轻声问道:“你感觉到了什么?”学生齐读:“漓江的水真静啊!”接着我再问:“你们看到了什么?”学生再读:“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加重了语气)。让我们抬起头,放眼望去,“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字读得响亮而饱满)。最后我让学生把三个句子连起来读。这种读的训练不仅有层次,而且有质量,在身临其境中训练了学生的语感,培养了阅读能力。   5 提出明确要求,教给预习方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预习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方法。一篇课文,学生通过预习,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然后带着问题学习,这样阅读的积极性就会提高。教师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教授新课,就会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平时教学过程中,我通常的做法是:
  5.1 预习要求要明确具体:即:①利用工具书自学生字、新词;②试着给课文分段、归纳段意;③说说本文的主要内容。这样既节省了课堂时间,又提高了教学效果。
  5.2 根据不同的教材提出不同的预习要求。如在教《挑山工》一课时,我让学生课内预习,运用标记法边读边思考,用不同的符号划出重点和疑点,提出不理解的问题。对学生提出的疑点,我就引导学生利用集体的智慧进行讨论,自己解疑,这样学生就逐步掌握了预习的方法,从而也激发了阅读兴趣,培养了阅读能力。
  6 抓住课题进行审题指导,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课题是文章表情达意的眼睛,教会学生理解题意,对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掌握中心思想有很大帮助。如在学习《可爱的草塘》一文时,我是这样启发学生审题的:①你是怎样理解课题的?②课题中的重点词是什么?(可爱)。这样,学生在学习课文时,就能紧紧围绕重点词“可爱”,课文的主要内容也就很快理解和掌握了。
  在教学中,通过反复训练学生辨析课题,抓住重点,使学生既掌握了文章的思路和中心,又学到了一种基本的读书方法,阅读能力也得到了培养和提高。
  7 钻研课后问题,掌握阅读方法,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课后问题是解决教路和学路的关键,也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钥匙,因此教学生认真钻研课后问题是掌握学法的一种重要手段。例如在学习《太阳》这篇课文时,根据课后思考题,引导学生认真思考,很快就理清了文章的思路,即:课文先讲太阳远、大、热的特点,后讲太阳和我们人类的密切关系。这样学生基本掌握了阅读的方法,在掌握了阅读方法之后,阅读能力也随之得到了培养和提高。
  小学生的阅读水平是其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语文教师我们都深刻地体会着阅读在语文教学中举足轻重的作用。阅读不但要重量,重质,同样也要注重读的形式和方法;读要读出情,机械的重复只会使学生“食”之无味,“言”之无语;充满“情感”的课堂阅读训练,是学生、教师、作者激情碰撞的世界,是让学生情藏于心间,而溢于言表的深刻体验,是永远具有生命力的,永恒不变化的语文课堂教学的主流。
  参考文献
  1 小学语文教师.有效情境、精彩教学,2005
  2 小学教学设计.规范教育教学行为,创设学生合作学习环境,2006
  3 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7
其他文献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以加强语文课程与其它课程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语文素养是指能适应生活需要的、整合的、具有可持续发展前景的综合素养。要培养这种以促进人的发展为宗旨的综合素养,必须将教育与生活紧密相连。教学的生活化是将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之中,从而激发学生作为生活主体参与活动的强烈愿望,同时将教学的目的、要求转化为学生作为生
期刊
【摘 要】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让聋生创新,激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呢?消除聋生心理障碍,激发聋生创新;精心准备导言,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创新意识;把课堂放权给聋生,让他们成为活动的主体;自学的空间要扩大;自我评价要落实,评价作业的权利也要让给聋生。  【关键词】 创新 永恒 主旋律  社会的飞速发展决定了课程必然发生变革,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竞争激烈、提倡终身教育的时代。一个人要生存、要发展、要竞争就
期刊
近年来,我校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正确领导下,紧紧抓住教学这个中心,以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切入点,引领教师进行不懈地探索,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1 抓学习,引领教师整合先进理念  推进课堂教学改革,首要的是解决观念问题。从洋思、衡水到杜郎口及我市吕英红的教学经验,其精神实质都是变革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在推进课堂教学改革过程中,我校通过组织多轮学习研讨,引导教师反
期刊
在传统物理教学中注重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忽视发展思维能力、特别是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新课标强调重视学生技能的发展,尤其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是新课改实践的重中之重。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从思维方式入手,在各个环节渗透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并取得明显的效果。  1 切题设问,激发思维  “思”源于“疑”,一节课的开头,就切合本节课的知识内容设置疑问或演示实验,引起学生的思维,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有
期刊
【摘 要】 社会不断的发展促进了人际的交流,随着国内、国际间交流的不断增多,口语交际越来越成为人们工作、学习、生活中的主要交际形式。因此,《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中指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的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其总目标中指出:“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
期刊
兴趣是一种带有浓厚情感色彩的心理倾向,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探索新知识不可缺少的动因。如果在数学课堂中,学生对数学有了兴趣,就能体会到动脑思考问题和解决数学问题的乐趣。由于数学内容具有抽象性,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乐意参与教学活动,并真正实现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用生动的语言,有意义的实例,直观的教具创设出生动活泼,丰富多彩
期刊
课堂是语文教学的主要场地,要想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关键是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语文教学尤其如此。如何在一堂课上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灌输”为“乐学”,兴趣的激发是一个很关键的问题。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科学家们发现,一个人做他感兴趣的工作,他的才能可发挥80%以上,反之则不足
期刊
新课程是一种新理念,新思想。新教育理念中提出:教育者要构筑理想的课堂教学,享受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我们每一个教师都必须进行各种尝试,在不断的探索中成长。而自主高效课堂是一种较理想的教学境界的追求,表现为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为了达到这个教育教学目标,我在这几年的教学实践中进行了大胆的探索与尝试,并有了一些心得体会,与大家分享。  1 让思想政治课放射活力  首先,在课堂上要形成营造一种“生生
期刊
新的教学理念告诉我们,过去的课堂教学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教学模式,剥夺了学生的自主性,而现在的课堂教学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勤于探索、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如此反思过去自己曾经努力求索的课,过于注重知识灌输,所以在今后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1 创设愉悦、民主、开放的课堂  首先,
期刊
【摘 要】 一般中学的初中生源普遍较差,数学学业不良学生的比例较大。在重视大面积提高教育质量的今天,如何转化数学后进学生便成为我们教师普遍关注的紧迫课题。后进生对学习产生逆反情绪,是成为影响整体教学水平的一大困难。  【关键词】 后进生 转化 体会  后进生是指学习成绩差,缺少学习积极性的学生。后进生时刻困绕着农村初级学校的教学,从本人几年来的体会感到,后进生对学习产生逆反的情绪,是提高整体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