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育理念下自主高效课堂的心得体会

来源 :中国教育科研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uaa298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是一种新理念,新思想。新教育理念中提出:教育者要构筑理想的课堂教学,享受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我们每一个教师都必须进行各种尝试,在不断的探索中成长。而自主高效课堂是一种较理想的教学境界的追求,表现为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为了达到这个教育教学目标,我在这几年的教学实践中进行了大胆的探索与尝试,并有了一些心得体会,与大家分享。
  1 让思想政治课放射活力
  首先,在课堂上要形成营造一种“生生互动”的学习氛围。学生在充分预习的基础上,课上先进行小组的讨论与交流,实现小组内的互帮。然后,每组选出代表利用集体交流、实验操作、电教演示、小品情境展示等形式,展示小组预习的成果。对疑难问题或有价值的问题先在小组内协作解决,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再在班内进行组间交流互动,最后老师进行简要的点拨和概括。这种小组讨论、展示新颖有趣的学习活动,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他们自主实现生教生、生帮生、生促生,在学习和展示中不断地感受着新鲜,激发学习兴趣,锻炼自主学习能力,同时还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
  其次,在小组学习与展示之后,学生要整理学案而后教师组织达标测评。学生整理学案,主要包括对疑难问题的整理、个性化重难点、知识系统梳理;结为对子的两名同学相互检查,狠抓重难点、疑点的落实;养成学思结合的好习惯,在反思中不断感悟、不断提升。
  2 多给学生参与的时间,优化课堂教学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的过程中是师生共同活动的双向过程。在这种过程中,学生是主体。美国著名教育家布鲁姆认为: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是知识获得过程的主动参与者。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指出:“解放学生的头脑,使他们思想;解放学生的双手,使他们能干;解放学生的嘴巴,使他们能问;解放学生的空间,使他们能到大自然大社会里扩大知识和眼界,获得丰富的学问;解放学生的时间,使他们有时间学一点他们渴望要学的知识,干一点他们高兴干的事情。” 我觉得陶先生说的这段话非常有利于优化课堂教学。我们如何才能改变一灌到底的教学模式,怎样让学生也有机会“插上话”;我们又如何让学生对政治学科真正产生兴趣,我想都是我们努力的大方向。以下几点我觉得比较有效:
  首先,重视课前三分钟演讲。初一学生的演讲内容我没有定,初二学生的演讲内容我有个限定:必须和法律有关。学生们很重视在老师和同学面前亮相的机会,演讲质量不断提高,特别是激发了广大学生的参与热情。
  其次,给学生表达自己观点的机会。以初一的思想品德第12课《青春期的男孩和女孩》为例,同学们的参与热情高涨,我讲第一框题《走进青春》的时候,建议几个同学把自己的不同成长阶段的照片拿几张,没想到很多同学把自己家的影集都“搬”来了,抢着介绍自己的成长趣事,我不忍心打消学生的积极性,让更多的人上前介绍;第12课的最后一个框题是《弹奏好青春协奏曲》,我让学生们互相祝福,并分别标上序号,同学门抽号,由我来读大家的祝福。我为他们的文采而喝彩,更为他们的友好而感动;同学的参与更加激发了他们学习政治的兴趣。
  最后,课堂上善发现学生的多方面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当有的同学说青春就是放声歌唱的时候,我马上建议他高歌一曲,记得有个同学唱的是雨泉的《奔跑》,其他同学也小声地跟着唱,那种青春洋溢的感觉好极了!在自主高效课堂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抓住课堂上的闪光点,让学生对小组的学习和展示情况进行及时反馈和正面评价,让他们看到自己的价值和成功,感受到来自教师、同学间的鼓舞,体味到受到表扬和成功的喜悦,以增强他们努力的后劲。然后教师再对学生无法解决的有价值的、共性的问题进行精讲点拨,达到释疑、升华的目的。
  在新课程这条创新的路上,我将继续努力,在“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教育理念的引领下,深入推进“自主高效课堂”,让“追求有特色高品位教育”的奋斗目标早日实现。
其他文献
1 创设良好教学情境,激励学生创新意识  教师要创设良好教学情境激励学生创新意识,首先,应刻意求新,不因循守旧,勇于抛弃说教和陈规,努力形成有利于培养具有创造性人才的独特的教学风格。其次,要对政治教材内容进行创造性地发现和创造性地发挥,要创设创新教育氛围,为学生提供主动学习、积极参与的空间,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作用。再次,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活动的过程,政治课教学中要把看书权、思考权、讨论权还给学生
期刊
不知不觉,贵州省迈出高中数学课程改革的步伐已经两个年头了,然而,这两年中我们高中数学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目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到底有了多大的变化呢?作为教学主体的学生,对学习数学的目的和意义与课改前的学生相比又有了多少进步呢?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是源于自己对数学的爱好还是基于高考的要求呢?  如果我们客观的看待上述问题,我们不得不承认,在教育功利化的当下,对高考成绩的追求是我们大多数学生学习数
期刊
【摘 要】 在新课程改革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应改变一些传统的做法,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机械重复为快乐实践;重视学习主体性,变硬性统一为自主选择;加强多种学科整合,变封闭性作业为开放性作业,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  【关键词】 小学语文 作业设计 改革方法  目前,小学生课外作业既多又杂,缺乏创造性,影响了儿童自主地生动活泼地发展,甚至会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消极情绪。新课标倡导学生做学习的
期刊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以加强语文课程与其它课程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语文素养是指能适应生活需要的、整合的、具有可持续发展前景的综合素养。要培养这种以促进人的发展为宗旨的综合素养,必须将教育与生活紧密相连。教学的生活化是将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之中,从而激发学生作为生活主体参与活动的强烈愿望,同时将教学的目的、要求转化为学生作为生
期刊
【摘 要】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让聋生创新,激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呢?消除聋生心理障碍,激发聋生创新;精心准备导言,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创新意识;把课堂放权给聋生,让他们成为活动的主体;自学的空间要扩大;自我评价要落实,评价作业的权利也要让给聋生。  【关键词】 创新 永恒 主旋律  社会的飞速发展决定了课程必然发生变革,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竞争激烈、提倡终身教育的时代。一个人要生存、要发展、要竞争就
期刊
近年来,我校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正确领导下,紧紧抓住教学这个中心,以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切入点,引领教师进行不懈地探索,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1 抓学习,引领教师整合先进理念  推进课堂教学改革,首要的是解决观念问题。从洋思、衡水到杜郎口及我市吕英红的教学经验,其精神实质都是变革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在推进课堂教学改革过程中,我校通过组织多轮学习研讨,引导教师反
期刊
在传统物理教学中注重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忽视发展思维能力、特别是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新课标强调重视学生技能的发展,尤其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是新课改实践的重中之重。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从思维方式入手,在各个环节渗透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并取得明显的效果。  1 切题设问,激发思维  “思”源于“疑”,一节课的开头,就切合本节课的知识内容设置疑问或演示实验,引起学生的思维,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有
期刊
【摘 要】 社会不断的发展促进了人际的交流,随着国内、国际间交流的不断增多,口语交际越来越成为人们工作、学习、生活中的主要交际形式。因此,《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中指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的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其总目标中指出:“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
期刊
兴趣是一种带有浓厚情感色彩的心理倾向,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探索新知识不可缺少的动因。如果在数学课堂中,学生对数学有了兴趣,就能体会到动脑思考问题和解决数学问题的乐趣。由于数学内容具有抽象性,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乐意参与教学活动,并真正实现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用生动的语言,有意义的实例,直观的教具创设出生动活泼,丰富多彩
期刊
课堂是语文教学的主要场地,要想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关键是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语文教学尤其如此。如何在一堂课上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灌输”为“乐学”,兴趣的激发是一个很关键的问题。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科学家们发现,一个人做他感兴趣的工作,他的才能可发挥80%以上,反之则不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