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与心育

来源 :班主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ng19814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德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系统的影响,把一定的社会思想和道德转化为个体的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教育.德育重点解决的是人的社会倾向性问题,即“个体品德的社会化”.德育的内容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和道德教育.心育是指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的心理施加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使学生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发展其个性的教育.心育重点解决的问题是塑造学生的健康人格,即“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心育的内容包括:学习心理指导、青春期教育、情感教育、人际关系指导、健全人格教育、耐挫力教育、职业准备教育等.尽管德育与心育在教育的侧重点与内容方面不尽相同,但二者是有内在联系的,弄清二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以及在实践上如何把握二者的联系与区别,有助于增强德育的实效性,有助于培养学生健康的个性.
其他文献
根据流固吸附特性和分子间能量的变化规律来确定表面流、固体相互作用的程度 ,对表面吸附性能和吸附层进行描述 ,得出以能量表示的吸附层厚度表达式 ;从而确定描述表面粘度变
怎样的教育才算是成功的教育?这是广大教育工作者历久弥新的探讨课题。那种只关注几个尖子生的所谓“精品式教育”已越来越被人们所唾弃,越来越多的教育界有识之士正在呼唤并实
入京前的义和团众素有观戏传统。戏场为义和团的起事预设了实施暴力行为的场所。团众效法武戏人物而幻想超越既有的时空阻隔,进入到了成功反叛的想象世界。戏场营造出了典型
幸福是人生的主题,人生的追求;幸福是人们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中,由于实现了自己的理想和目标而引起的精神满足.德育是教育者按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受教育者心
今天早上第一、二节课,我穿着一套银灰色的新西装分别踏上初三两个班的语文讲台,学生们个个投来赞赏的目光,露出羡慕的笑容.我内心是多么满意,心情是多么愉快,讲起课来更是神
陈旧的道德观,由于漠视人的主体性,把道德看作是一种单纯外在的约束和管理人的法,因此传统的道德教育热衷于灌输、控制和训练人。而现代道德教育从根本上说应该是以人的发展
今天下午有一节活动课.我踏着清脆的上课铃声,刚出办公室便看到同学们三五成群、有说有笑地走向操场,去参加自己喜爱的课外活动.
吴冠芸教授是一位毕生活跃在医学科学前沿的女科学家、教育家。她在科教战线上辛勤耕耘逾50载,成就卓著,声名斐然。在科学研究上,她的突出贡献是:在我国首先建立起一系列常见
上高中时,我是班长,又是学习尖子,老师说我一定能考上北大.虽说赶上大饥饿的年代,人人饿得头昏眼花,但我咬牙挺住了,成绩门门优秀.因为饥饿,因为拼命,我双腿浮肿,两次昏倒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