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立中医院新绩效改革环境下现状与对策

来源 :江苏卫生事业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lenchang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进一步深化公立医院改革,推进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建设,国务院于2019年1月发布《关于加强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工作的意见》。随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于2019年4月发布《三级公立中医医院绩效考核指标的通知》,6月印发《关于印发国家公立中医医院绩效考核操作手册(2019版)的通知》(后又陆续发布2个修订版本),正式启动三级公立中医医院绩效考核数据填报工作。
其他文献
阅读、思考、表达是教学的三个基本环节、步骤、流程,只有经过这三个环节的完整学习,知识才能转化为素养。在读思达教学法引领下笔者把研究重点放在了中小衔接这个老问题上,以义务教育三个学段为整体,从阅读、思考、表达三方面明确教材、思维、能力的衔接点,根据“数与代数”部分知识点进行阐述,让课堂因阅读而生动,教学因思考而丰富,教育因表达而出采。
随着社会发展和科学素养的提高,语文教学的重要性也在逐渐加强,发展语文学科素养成为教学的主要内容。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日常的语文学习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最基础的语文能力和思维品质,是要能够适应今后社会发展的。为了适应课标要求,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创新内容和形式,让语文教学更加符合时代要求,这样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才能得到提升和发展。
在“互联网+教育”背景下,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MOOC)等新型在线开放课程和学习平台迅速兴起,如何建设一个以技能实践为主,适合职业教育共享开放的课程体系成为重要课题。文章从建设共享开放平台、组建优秀课程团队、校企重构课程体系、设计优化教学内容、实施资源开放和共享等方面阐述了共享开放课程体系的建设路径和实施方案。
作者介绍了以大数据时代为背景,构建“患者画像”的目的和具体应用,结合用户画像和互联网医疗的发展,探讨构建“患者画像”的机遇与挑战,展望构建“患者画像”相关应用发展的三个策略方向。
目的:通过对宿迁地区不同级别医疗机构医学影像科的基本情况进行调查,为该市推进远程影像会诊系统建设提供依据。方法:对全市150家医院发放问卷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影像科的设备配置情况和医生数量、年龄、受教育程度及职称情况。结果:宿迁市各级医疗机构DR、CT和MRI等数字化影像设备覆盖面广,但影像专业人才分布不均衡。其中,三级医院集中了全市大部分优质影像专业人才,一、二级医院影像专业人才短缺,并且存在学历层次低,年龄结构和职称结构不合理等情况。结论:建设区域性远程影像会诊系统是解决医疗资源配置不均衡的有效途径
医保支付是深化医改的重要环节之一,更是医疗服务调节、引导医疗资源配置的重要杠杆。新一轮医改以来,相关部门及医疗机构积极探索医保支付方式,实现提高医疗质量、控制医疗成本过快上涨。成本管控将是各级医院长期生存的关键,也是医院管理工作的重点之一。作者从研究思考路径、保障措施以及结合具体案例分析等方面入手,分析研究基于临床路径视角对医保单病种付费定额支付方式,通过规范临床路径管理从而实现规范单病种医保付费,提高医疗质量、控制医疗成本,促进医院持续发展,为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提供参考。
整合医学作为一种新的医学发展体系,与妇幼保健机构倡导的临床与保健、多学科诊疗相结合理念相契合。连云港市某三甲妇幼保健院绩效运营实践在整合医疗保健服务视角下通过建立健全转介制度、制定规范可行绩效方案、加强信息化监督管理等方面的举措,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院内三大部间及部内转介率,真正促进实现临床与保健的优势互补,有力实现了关爱健康和提供全过程医疗保健服务的医院文化融合。
作者研究民营医院人力资源管理数据应用框架,分析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构建、医院相关数据采集处理方法、医院数据治理以及数据资产管理方法、医院人力资源管理态势分析、以个人为核心的医务人员360度评价等几个数据应用框架等主要方面,为民营医院开展人力资源管理数据应用提供框架和方法指导,支撑打造数据驱动的民营医院人力资源管理能力,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水平以及经营管理水平。
患者安全是医疗机构的工作核心。作者以某三甲综合医院的患者安全管理体系的建设为研究对象,借助精细化运营管理和信息化手段,从患者安全管理的管理体系、培训机制、医患沟通形式及投诉纠纷管理等方面,阐述患者安全全流程闭环管理的构建思路。
目的:讨论分析多学科联合管理在医院围术期安全管理中的实践效果。方法:依据利益相关者理论,组建围术期联合管理团队,制定方案,确定监测指标,通过现状调查发现围术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应用帕累托分析主要问题,对症处理,持续改进。结果:在监测的14个指标中,共11项指标存在缺陷,而手术风险评估不规范、手术医师越级等违规、手术部位标识、手术安全核查等4类缺陷累计构成比73.33%,是影响围术期安全管理的主要因素。结论:通过对症采取有效措施,医院围术期安全管理逐渐规范,但效果不明显。围术期安全管理任重道远,各团队应相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