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初中语文作业布置教学初探

来源 :速读·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41220224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作业是巩固知识、形成能力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重要途径。语文作业作为语文学习的一部分,理应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为主要目标。而长期以来,众多语文教师把作业的功能定位于知识的巩固与技能的强化上,导致作业陷入了机械重复、单调封闭的误区,消减了语文学习的灵性,遏制了身心的健康发展,这些都不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关键词:语文作业;人文作业;“人本回归”
  学生的作业过程是学生的智慧、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理想的生成过程和体现过程。因此,作业应当成为学生课外、校外的一种生活过程和生活方式,学生对待作业的态度也应该成为一种生活态度,在作业过程中体验幸福和快乐、苦恼和辛劳。这样作业就不再是强加给学生的负担,而是学生成长的一种自觉的生活需要、学习需要。所以,优化语文作业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注重语文作业的综合实践性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学生的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我们在设计作业时应让学生多与生活相联系,让他们感受到学习语文的价值和乐趣。尤其应让学生通过观察、讨论、演讲、演课本剧等形式来感受课文的思想内容。陶行知先生认为,教师不重在教,而重在引导学生要自己去学,不是坐而享教。“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让学生愿意做作业,喜欢做作业,并相信自己能做好作业,教师就应当将那些传统意义上的作业加以改造,将其融于游戏、绘画、表演之中,使其具有一定的情境性,从而激发学生作业的兴趣。
  二、注重语文作业的层次性
  一个班级学生由于智力水平、思维能力、学习习惯、生活环境的差异所表现出来的学习能力是不尽相同的。因此,我有意识地设计作业的练习“超市”。因为一刀切的作业往往会导致“好的学生吃不饱,差的学生吃不了”,这必然会加重后进生的课业负担。如果能把作业分层,让学生自己选择作业,就可以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作业的针对性,让学生的学业负担停留在适当的位置上。所以,语文家庭作业应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分层设计,设计A、B、C三类家庭作业:A类偏重于基础知识的巩固;B类介于A、C两者之间;C类偏重综合能力的运用。由于难度适宜,同学们都乐意完成作业,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快乐。
  三、注重语文作业的延续性
  课外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生活即教育”,生活有多宽,语文就有多广。作业,作为课堂教学的外延,也应该是生活的外延。不要把语文作业仅仅封闭在课本内,仅为了语文课本服务,切断学生与社会、与家庭的联系。陶行知先生强调生活实践对于认识的基础地位,突出生活实践对于教育、学习、知识的决定性作用。基于语文具有开放性的特点,我们应在社会生活的大环境中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让开放性作业成为连接课堂与社会生活的桥梁,使学生在实践中运用知识,“盘活”知识,并通过实践再学习、再探索,最终达到自身语文水平的再提高。因此,教师在布置作业对应该把语文学习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让作业成为沟通语文教学与社会生活的桥梁,让作业生活化、社会化。
  四、注重作业的探索性
  探究式作业,是指学生独立地去探究问题、获得自主发展的一种作业形式。长期以来,学生习惯于从老师那儿去接受别人“已知”“已会”“已有”的东西,习惯于按老师设定的模式反复操练,逐步掌握由别人设计好的技能和方法。这样的接受性学习当然还是需要的,但是,它产生的“被动性”、一定程度上的“强制性”和“简单重复性”等不利因素,也是需要改变的。新课程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我们在课堂上常常看到旨在培養发展学生探究能力的问题情境,把这些问题延伸到学生的课外学习中,也就是探究性作业。
  五、注重语文作业评价多元性
  新课程理念提出,对学生的作业进行科学、全面的评价,能起到激励教育的作用。作业评价应将由对纯知识结果的关注转向对学生生命存在及其发展的整体关怀。作业的评价功能应重在帮助学生发现与发展潜能,认识自我、展示自我,促进学生生命整体的发展。另外,在评价方式上,应淡化单一的、终结性评价,注重作业对学生成长的教育发展功能。平时,我是这样做的。
  1.分层评价,鼓励为主
  对于分层布置的作业,采用分层评价。只要学生完成了相应层次的作业,便可以得到肯定。例如:做全对的,画上一个笑脸;书写工整的,加一颗五角星;有进步的,写一两句评语。一张张笑脸,一颗颗五角星,一句句富有期待、鼓励的话语,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快乐,更加喜欢做作业。
  2.多向评价,共同参与
  传统的作业评价是教师单向的评价,学生处于被动地位,思维处于“僵化”状态,不利于纠正学生错误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我改变过去这种单一的评价形式为多向评价,让学生也参与到作业的评价中去。采用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总评等多元多向评价,让学生通过这样的评价,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指出别人的错误,正确评价自己与他人,把评价权交给学生,真正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主体意识。同时,让家长参与到评价系统中,请家长对孩子在家中、社会上的表现作正确客观的评价。
  3.多次评价,体验成功
  对多数学生来说,很难一次就将作业做得很满意,而且也不易养成主动改错的习惯。每个学生都希望得到赞扬与鼓励,都希望获得成功,如果每次体验到的都是失败,他们就会变得心灰意冷。为此,我采取一次作业多次评价的方式。即:学生做完作业,自评、互评、师评后再进行修改,教师再次评价,若修改正确,则同样可以得到笑脸、五角星。这样多次评价一次作业,不仅有利于学生养成改错的好习惯,而且能让更多的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增强自主性和自信心。
  布置作业是一种艺术,也是一种创新。家庭作业是反馈、拓展教学效果的一种实践活动。语文教师不仅要让学生通过作业获得应当获得的语文能力,而且要让学生在人生最宝贵的学生时代能过上一段丰富多彩终身难忘的语文生活。总之,贯彻新课程标准,课堂是主阵地,作业是分战场。只有正确地理解作业的价值,改革作业的形式,落实作业的内容,重视作业的过程,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目标,还学生自主、开放、充满智慧和创造的人文作业,才能使语文教学实现真正的“人本回归”。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教育教学的不断发展,如何寻求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初中化学的教学质量,成为了每个化学教师教学的根本目标。为此,本文中笔者结合自身多年的教学实践,主要从激发学习兴趣、开展自主学习、创设问题情境等四方面就初中化学教学进行了探讨,希望能够为广大同仁的教学提供一些借鉴,更好地提升化学课堂的教学效率。  关键词:教学效率;初中课堂;化学  现代教育理论提到,课堂教学是发生在师生之间相互交流、双向沟
摘 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是新课标对小学语文教学的要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应紧紧抓住教材,并紧扣教材教学,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改革教法是实施创新教育的关键,因而,教师要鼓励学生质疑,并在积极启发和尝试讨论中引导学生创新;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基于这样的原因,教师就要通过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有效的创新教育。  关键词:小学语文;创新教育;策
摘 要:初中历史是一门有趣味的学科。如何把初中历史课堂建设为集知识性和趣味性为一体的课堂,是每一位教师应有的追求。我们在实践各种教学法的过程中,必须充分结合教学实际,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基础、认知能力、智识水平、兴趣爱好,在此基础上加以合理导向,把各种教学方法灵活自然地运用于我们的历史教学过程之中,才能逐步起到“春风化雨”和润物细无声的教学功效和目的。在新形势新时期下的历史课堂,应该是
摘 要:活动教学让中学地理课堂更加生动有趣,不仅能够推动初中地理课堂教师设计准备,同时也帮助学生对地理产生兴趣,乐于学习地理的教学方法。本文从活动教学模式的由来以及中学生学习地理现状和新课程标准进行分析,并列举了一些教材中设计的活动案例和凭借多年教学经验总结的活动案例,向大家呈现了多姿多彩的地理课堂。希望能引起同仁们的评论和指导、交流,使初中地理课堂真正发挥学科作用,推动学生思维的发展。  关键词
摘 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素质教育得到了越来越多的人的重视,而初中体育作为素质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对整体的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以及素质教育的实施有着重要 的作用。因此,如何提高初中体育的教学效率、如何促进学生 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则成为了摆在广大教育工作者和教师面前的问题。  关键词:提高;初中体育教学;有效性  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教师需要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提高体育 教学的
摘 要:初中生正是处在生长发育和大脑发育的黄金时期,是培养正确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的最佳年纪。然而,由于初中生的心理还很不成熟,在自控力方面还有待提高,且都喜欢活跃的课堂气氛和妙趣横生的讲解,如果教师不能做到生动有趣,学生则很难买账。因此,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会起到适得其反的效果。基于此,文章对启发式教学模式进行了探究,从该教学模式的具体方法和应用方面着手,对其作用和意义进
期刊
摘 要: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课堂上,经过概括、提炼的“主问题”可以简化教学头绪,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因此,可从抓住文章题目、通过文章的主旨句、关注主人公命运变迁、结合学生的关注点设计主问题。在设计的时候要求教师深入阅读文本,挖掘关键词,善于发现学生的兴趣点,从学生的疑问中获得主问题。  关键词:主问题;设计  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课堂上,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是一种最为常见的教学方法,面对庞大的阅读教材,
期刊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大学毕业后我很荣幸地成为了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从大学校园重新走进中学校园,我感觉不仅仅是环境的变化,更主要的是角色的变化,我从一个被教育者转变成了教育工作者。 在这样一个角色变换的过程中有苦有乐,有困惑,也有收获,伴随着困难和挫折,我也渐渐成长。  作为教师,师德要求我们"为人师表"、"以身作则"、"诲人不倦" 。我清楚地知道我离一名优秀教师的距离还很远。 成长路上,一路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