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视角看《弗兰肯斯坦》

来源 :今日湖北·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aibaobei123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理论认为,统治阶级除了在经济上对被统治阶级进行剥削和压迫外,更严重的是在思想意识形态上对被统治阶级的控制。统治阶级通过音乐、广告、电影、书等手段向被统治阶级潜移默化地灌输某种思想意识形态,使得被统治阶级认为这种意识形态是天生的、理所当然的,从而达到维护自己的统治地位的目的。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理论旨在揭示文学作品所体现的思想意识形态。Lois Tyson (1999)提出以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视角研究文学作品应当探寻的问题之一就是“作品是否在思想意识形态上是矛盾的”。
  本文以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理论分析《弗兰肯斯坦》,发现在法国启蒙运动和大革命背景下,这部作品的思想意识形态处于矛盾状态。
  激进的民主意识的觉醒
  18世纪法国部分地区资本主义已经很发达,资产阶级成为富有的阶级但是政治上仍无实权,与农民和城市平民一样处于被统治地位。与此同时,由一批思想先进的学者引导的思想启蒙运动也在不断酝酿和发展。启蒙运动倡导者主张科学和理性,批评专制主义和宗教愚昧。而在法国大革命中这些启蒙思想被革命者盲目过度的扩大化而导致了像雅各宾专政这样的恐怖暴政。
  《弗》的作者玛丽·雪莱自幼受其父亲——自由主义者、哲学家、信奉无政府主义的记者、及信奉无神论的异见人士威廉·戈德温——的影响,在其早年也具有激进的民主思想。书中的沃尔顿和维克特·弗兰肯斯坦也是这批具有民主意识觉醒的代表。
  沃尔顿的梦想是探索那人迹罕至的极地的奥秘,想要把“上千项天体研究中遇到的扑朔迷离、永远无法揭开的谜团理出个头绪来”(《弗》 “圣彼得堡的第一封信”);而弗兰肯斯坦则是要探求生命的奥秘。两人都被激情驱使着,投入自己的探索,甚至失去了理智。这无不体现了激进的民主思想所倡导的“科学”,以及当时过度崇拜科学造成的一种盲目甚至混乱的社会状况。
  另外,弗兰肯斯坦的追求——要创造一个人,自己成为造物主——无疑是向当时的宗教发出的最大的挑战,因为基督教和天主教相信唯有上帝是唯一的造物主。这与激进的民主思想对宗教的批判和打击殊途同归。
  新旧意识的冲击——迷茫混乱中的伤感
  当一种新的思想出现要打破旧意识形态的束缚、去拯救受压迫的人们的时候,是否人们都会拍手称快呢?并非如此。人们面对新的思想意识冲击时,会有期待,然而更会有恐慌、疑虑、迷茫甚至反感。
  小说的第四封信描述道,“他如此温和、睿智,有非常好的教养”,“出口成章、旁征博引、非常雄辩,简直无人能比”。
  确实,作为激进的民主意识的代表,他们的见识和胆魄受到人们的敬佩。然而他们还是孤独的。沃尔顿在写给他姐姐的第二封信中诉苦自己没有朋友。而弗兰肯斯坦在进行他的“伟大”的创造生命的实验过程中,也欺瞒着他的亲朋好友,因为他明白他们不会支持他做这项研究。这反映出当时广大的人民群众中极少人能够真正理解这种新的激进思想并全力以赴的给予支持。
  弗兰肯斯坦本人也充满了矛盾。一方面他为即将取得的伟大成果兴奋不已,“我对我的重大发现....欣喜若狂”(《弗》第四章)。另一方面,他隐隐的又充满着负罪感。“我不顾亵渎神明......干着这等见不得人的秘密勾当”(《弗》第四章)。可见,这些拥有新思想的人虽然为着自己新的思想而狂热,但是另一方面统治者以往灌输给他们的旧的思想意识形态的影响依旧根深蒂固,令他们潜意识里感到不安和罪恶。这犹如法国大革命期间,君主立宪派制定了宪法,维护君主立宪制,反对革命继续发展,而此时大资产阶级妥协了。当他们热衷的革命带给他们的是动乱的生活、幸福的远离时,他们犹豫了,妥协了。
  从作者的角度来看,玛丽·雪莱安排小说悲剧性的结局也流露出作者对激进的民主思想造成的血腥革命风暴的不满。然而作者对大革命也并非纯粹的反感。小说第十章和第十一章中怪物和弗兰肯斯坦的对话流露出作者对怪物深深的同情。现实中作者后来放弃了她激进的民主思想,正是这种迷茫、矛盾和挣扎之后做出的最终选择。
  新思想令人充满激情,然而旧的意识形态那潜移默化的影响根深蒂固,新意识形态取代旧意识形态的路往往困难重重。分析发现,《弗》这部作品并非统治阶级的工具,也不是为被统治阶级服务。小说处处流露出作者面对新旧意识形态冲击时充满了矛盾、迷惘和伤感。
  (作者单位:江西财经大学)
其他文献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增长和多元化,顾客的偏好和行为将不可避免地发生变化。事实上,在越来越多的比较富裕的城市 ,顾客的品牌偏好意识已经接近美国的水平。   在当今的中国,市
我上小学三年级那年,父亲从外面推回来一辆“永久”牌自行车。  自行车是从旧货市场上买来的二手车,笨重、破旧。生了锈的链条,磨掉皮的座椅,车蹬子嘎吱嘎吱作响。这辆二手自行车几乎花光了家里一年的积蓄。  父亲上班的地方很远,那时家里穷,车票贵,父亲和母亲省吃俭用,一咬牙买下了这辆自行车。父亲每天骑着它上下班,把自行车当成了宝贝,每隔几天就要拾掇拾掇。大哥常在一旁好奇地按按车铃,拍拍座椅。“一边儿去,别
期刊
(以下简称“办法”)于2003年9月1日正式实施,这为规范我国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的开立和使用提供了依据,对加强银行结算账户的管理,维护金融秩序的稳定,推动市场经济的发展等方
人力资源改革是现代改革的重要组成方面,人力资源管理的科学化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特点。电力事业的发展关系到全面小康社会是否能够按照预先的计划完成。其关键就是发挥企
[摘要]通过对信息素养内涵的理解认识,阐述了体育教师信息素养的主要内容,通过对体育教师信息素养的现状分析,提出了信息时代体育教师信息素养的实施策略,使体育教师教学手段更加多样化,教学内容更加丰富。  [关键词]信息时代;体育教师;信息素养;现代教育技术    进入二十一世纪,人们进入了一个信息的海洋。现在,《纽约时报》一天的信息量等于17世纪一个人一生所能得到的信息的总和;E·拉兹诺在其1992年
《英语课程标准》中指出“在教学过程中,要始终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是当今教育改革的主旋律,课堂教学则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的主阵地。如何转变教育观念、弃旧汲新,培养出一代有扎实基础、有创新精神、有开拓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是当今教师的首要任务,那么我们又如何在英
期刊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就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习近平强调,必须适应国家现代化总进程,完善和发展中
【摘 要】韩愈的《师说》一文是他的教育学专论,对教师理论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他充分肯定了教师在人类文明进程中的重要地位。指出了教师的任务就是“传道、授业、解惑”。从儒家的道统出发,阐明了“道之所存,师之所存”的择师标准。他的“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观点,则体现了他以学问为本、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追求。这些看法至今对我国当代教育仍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关键词】韩愈;师说;教师理论  前
年来,宁波市茶产业发展迅速。2010年,全市茶园面积22.1万亩,茶叶总产量1.7万吨,茶叶总产值4.8亿元,总产值和名优茶产值分别比“十一五”初期增长45%和71%。然,宁波虽拥有丰富的茶叶资源和300多个茶叶品牌,但却没有几个能够叫得响,茶产业正面临着规模小、品牌杂、龙头不强、市场占有率低等问题。宁波名优茶以高端产品为主,生产潜力十分有限,且价格偏高,难以拓展市场;而中低档茶叶开发又相对滞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