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提到“数学”,就注定有一些孩子欢呼雀跃,但更多的孩子是眉头紧锁、情绪紧张。其实,学好数学并非一件难事。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说:“要以知识本身吸引学生学习,使学生感到认识新事物的乐趣,体验克服学习中困难的喜悦。”
一、信心
在以往的历次考试中,总会有同学的试卷出现许多空白,即有好几题根本没有动手去做。做不出是一回事,没有去做则是另一回事。稍微难一点的数学题都不是一眼就能看出它的解法和结果的。要去分析、探索经过推理或演算,才会找出条件和结论之间的某种联系,整个思路才会明朗起来。都没有动手去做,又怎能知道自己不会做呢?即使是老师,拿到一道难题,也同样要先分析、研究,找到正确的思路。不敢去做稍为复杂一点的题,是缺乏自信心的表现。在数学解题中,自信心是相当重要的。要相信自己,只要不超出自己的知识范围,总是能够用自己所学过的知识把它解出来。要敢于去做题,要善于去做题。
没有天生的信心,只有不断培养的信心。解数学题目需要丰富的知识,更需要自信心。没有自信就会畏难,就会放弃;只有自信,才能勇往直前,才不会轻言放弃,到达成功的彼岸,创造属于自己的辉煌的明天!
二、方法
在数学的学习中掌握最基本的学习方法是非常必要的。
1.预习:课前预习时,先把要预习的内容快速浏览—遍,使自己对新课心中有数,初步知道新课中哪些是—看就懂的,哪些是看不懂的,然后带着这些问题边思考边理解,并在书的空白处或有关内容下圈点勾画。预习中,—定要把新课内容的重点(数学的定理、公式、概念)和疑点找出来,然后把它们带到课堂上去。当老师讲到自己所找的重点和疑点时,一定认真的边听边思考。
2.听课:老师是经验丰富的传道者,对知识的脉络、疑问难点都很清楚,讲的内容也比较系统。听讲中,要把自己在预习中的理解,和老师讲解的相比较,看自己和老师有哪些相同点和区别点。通过这种比较,加强自己的思考、认识与提高,才能发现自己在预习中的错误原因。
3.做作业:课后花2-5分钟回忆,做作业前一定要先复习,把老师这一节课所讲的内容认真地看一看,弄清楚基本原理和概念后再去做作业,这样既可以使作业做得快又好又可以巩固记忆。做作业时认真抄题,书写格式要正确、规范,严格按照各类题的解题要求,仔细演算解题的每—步,得出正确的结果。为保证作业质量做完作业后要认真检查。可以避免作业中的差错和漏忘。只有平时做题认真细致,步骤完整,思路正确,表达严密,做完题认真检查,养成习惯,考试时才能按照这种良好的习惯进行。
三、悟性
老师讲课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引导自己去学习,只有通过自己独立的解决问题,才能真正领悟知识、掌握知识,才能不断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习新知识时,老师总是通过已有知识自然而然过渡到新知识,水到渠成,即所谓的“温故而知新”。课堂上听老师讲解,不只是学新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习、领会老师的那种数学思维习惯,逐渐地培养起自己对数学的一种悟性。不能被动地学习,而应主动地学习。一个班里几十个学生,同一个老师教,差异那么大,这就是学习主动性问题了。
在学习中,大部分学生都会有这样的体会:许多题目讲过了、做过了、考过了,有的还不只考过一遍,但最终还是错了。针对这种情况我建议大家自编一本“错题本”。错题本上写不会做的题;模棱两可似是而非的题;会做的却做错了的题。写的时候要想想这些做错的题,为什么错了?是由于慌张、马虎、粗心大意而搞错,还是基础知识没有掌握,弄错了概念、定理、公式,或者是思路不对?属于第一种原因,就要警告自己以后做题时多加小心;属于第二种原因时,就要在预习、听课和复习上下功夫,牢固掌握所学知识后再去做作业;属于最后一种原因者,就要认真钻研和分析例题,明确解题方法。只有经过分析反思,才能吸取经验教训,避免今后再有类似的错误发生。
当把错误汇总在一起的时候,就会很容易看出其中的规律性,找到学习的方向。在考试前一定要拿出错题本,系统地将问题看一遍,尤其是在考试中出现过的问题,在心里完整地进行演算,仔细分析每次出错的原因,以此加深印象,避免在考试中犯同样的错误。
总之,学好数学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信心,方法以及悟性。叶圣陶说过:“凡是好的态度和方法,都要使它化为习惯。只有熟练得成了习惯,好的态度才能随时随地应用,好像出于本能,一辈子受用不尽。”所以希望每位同学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行之有效的学习数学的好方法,好习惯。坚信只要付出了,就一定有回报。
(作者现就读于陕西师范大学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
一、信心
在以往的历次考试中,总会有同学的试卷出现许多空白,即有好几题根本没有动手去做。做不出是一回事,没有去做则是另一回事。稍微难一点的数学题都不是一眼就能看出它的解法和结果的。要去分析、探索经过推理或演算,才会找出条件和结论之间的某种联系,整个思路才会明朗起来。都没有动手去做,又怎能知道自己不会做呢?即使是老师,拿到一道难题,也同样要先分析、研究,找到正确的思路。不敢去做稍为复杂一点的题,是缺乏自信心的表现。在数学解题中,自信心是相当重要的。要相信自己,只要不超出自己的知识范围,总是能够用自己所学过的知识把它解出来。要敢于去做题,要善于去做题。
没有天生的信心,只有不断培养的信心。解数学题目需要丰富的知识,更需要自信心。没有自信就会畏难,就会放弃;只有自信,才能勇往直前,才不会轻言放弃,到达成功的彼岸,创造属于自己的辉煌的明天!
二、方法
在数学的学习中掌握最基本的学习方法是非常必要的。
1.预习:课前预习时,先把要预习的内容快速浏览—遍,使自己对新课心中有数,初步知道新课中哪些是—看就懂的,哪些是看不懂的,然后带着这些问题边思考边理解,并在书的空白处或有关内容下圈点勾画。预习中,—定要把新课内容的重点(数学的定理、公式、概念)和疑点找出来,然后把它们带到课堂上去。当老师讲到自己所找的重点和疑点时,一定认真的边听边思考。
2.听课:老师是经验丰富的传道者,对知识的脉络、疑问难点都很清楚,讲的内容也比较系统。听讲中,要把自己在预习中的理解,和老师讲解的相比较,看自己和老师有哪些相同点和区别点。通过这种比较,加强自己的思考、认识与提高,才能发现自己在预习中的错误原因。
3.做作业:课后花2-5分钟回忆,做作业前一定要先复习,把老师这一节课所讲的内容认真地看一看,弄清楚基本原理和概念后再去做作业,这样既可以使作业做得快又好又可以巩固记忆。做作业时认真抄题,书写格式要正确、规范,严格按照各类题的解题要求,仔细演算解题的每—步,得出正确的结果。为保证作业质量做完作业后要认真检查。可以避免作业中的差错和漏忘。只有平时做题认真细致,步骤完整,思路正确,表达严密,做完题认真检查,养成习惯,考试时才能按照这种良好的习惯进行。
三、悟性
老师讲课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引导自己去学习,只有通过自己独立的解决问题,才能真正领悟知识、掌握知识,才能不断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习新知识时,老师总是通过已有知识自然而然过渡到新知识,水到渠成,即所谓的“温故而知新”。课堂上听老师讲解,不只是学新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习、领会老师的那种数学思维习惯,逐渐地培养起自己对数学的一种悟性。不能被动地学习,而应主动地学习。一个班里几十个学生,同一个老师教,差异那么大,这就是学习主动性问题了。
在学习中,大部分学生都会有这样的体会:许多题目讲过了、做过了、考过了,有的还不只考过一遍,但最终还是错了。针对这种情况我建议大家自编一本“错题本”。错题本上写不会做的题;模棱两可似是而非的题;会做的却做错了的题。写的时候要想想这些做错的题,为什么错了?是由于慌张、马虎、粗心大意而搞错,还是基础知识没有掌握,弄错了概念、定理、公式,或者是思路不对?属于第一种原因,就要警告自己以后做题时多加小心;属于第二种原因时,就要在预习、听课和复习上下功夫,牢固掌握所学知识后再去做作业;属于最后一种原因者,就要认真钻研和分析例题,明确解题方法。只有经过分析反思,才能吸取经验教训,避免今后再有类似的错误发生。
当把错误汇总在一起的时候,就会很容易看出其中的规律性,找到学习的方向。在考试前一定要拿出错题本,系统地将问题看一遍,尤其是在考试中出现过的问题,在心里完整地进行演算,仔细分析每次出错的原因,以此加深印象,避免在考试中犯同样的错误。
总之,学好数学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信心,方法以及悟性。叶圣陶说过:“凡是好的态度和方法,都要使它化为习惯。只有熟练得成了习惯,好的态度才能随时随地应用,好像出于本能,一辈子受用不尽。”所以希望每位同学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行之有效的学习数学的好方法,好习惯。坚信只要付出了,就一定有回报。
(作者现就读于陕西师范大学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