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资助工作“精准帮扶”的实现路径研究

来源 :经营管理者·下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s1234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长期以来,我国大学生资助工作以资助规模的扩张、经费投入等提高外延性的发展方式为主,注重解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物质上的“硬贫困”,不能摆脱精神、心理、能力上的“软贫困”,实现以资助质量提升、强调资助育人效果为核心的“精准帮扶”内涵式发展。
  关键词:精准帮扶 内涵 资助育人 困境 实现路径
  一、我国大学生资助工作的现状
  1.“扶贫先扶智”,搭建了比較完善的资助体系。扶贫工作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持久攻坚战,教育扶贫是扶贫工作的根本之道。当前,我国高度重视教育扶贫,特别是大学生的帮扶工作,形成了政府主导、学校及社会为补充的“三位一体”资助格局,逐步建立起涵盖奖、助、勤、贷、补、减免等普惠性资助、助困性资助、奖励性资助和补偿性资助有机结合的“多元混合”资助模式,基本实现了“不让任何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的目标。
  2.加强高校资助力度,基本确保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全覆盖。十八大以来,国家层面作出了一系列重大的决策部署,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也曾多次强调资助工作的重要意义,在国家教育规划纲要中,也对高校资助工进行了特别明确的部署。仅2015年,我国资助的大学生数量高达4141.58万人次,资助额度达847.97亿元,比2014年增加131.11亿元,增幅达到18.29%,有效的解决了上千万学子的生活困难。
  3.高校资助工作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但仍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国家资助政策能及时帮助数千万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入学、完成学业,帮助贫困学子通过接受教育改变了本人及其家庭的命运,有效阻止了贫困代际传递,社会对国家资助政策有比较高的的综合满意度。然而,仍有不少问题亟待解决。
  3.1注重资助事务性工作的处理,没有充分发挥出育人功能。高校奖、勤、助、贷等各类资助工作繁多、枯燥,使资助工作花费大量的精力,来研读政策文件、核对表格信息,但很难以获得较多的成绩,实现满足感和自豪感。久而久之,资助工作完全是为完成任务而工作,被迫简化成了“评审”和“发钱”的过程,导致资助效果不佳,严重与育人功能脱节。
  3.2仍以物质上的“硬资助”为主,精神层面的“软资助”匮乏。传统的“重物质”、“轻精神”的学生资助工作模式,能够最快捷、最直接的满足学生最迫切的物质需求,但这种资助方式只能解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一时“脱贫”,无法根本解决学生经济困难的状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缺乏心理、思想等方面的软资助匮乏。
  二、明晰“精准帮扶”内涵,破解传统帮扶工作模式困境
  高校“精准帮扶”能更有效提高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的质量和效率,精准化资助成为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的必然选择,“精准”主要是指要量化、细化、可操作化。
  1.精准的对象是“精准帮扶”的前提。根据“看真贫、扶真贫”的具体要求,各高校要结合学校的情况,科学的制定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办法,确保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程序公平、透明、民主、规范,确保家庭困难学生一个都不拉下,实现“应助尽助”。要坚决杜绝“浑水摸鱼”、“轮流受助”或“平均分配”等不良现象,确保真正困难学生享受到国家资助政策的红利。
  2.精准的力度是“精准帮扶”的关键。各级主管部门、各高校要建立“精准资助”工作机制,不断提高学生资助“精准度”。一方面,在“预算分配”上更加精准,各级教育主管部门要摸清本地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数量,根据贫困学生分布状况制定出科学、合理的资助金额分配方案,避免“平均分配”现象。另一方面,每个高校学生的家庭情况各异,需要根据学生的不同类型、不同阶段、不同需求,严格按照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的等级标准进行认定,认定出特别困难学生和一般困难学生,对特别困难学生进行重点资助或优先照顾。
  3.精准的方式是“精准帮扶”的核心。帮扶的方式直接影响到帮扶的质量和效果,各级主管部门、各高校要进一步完善资助方式,真正实现“精准帮扶”。通过理念分享和实践体验两个方面,通过心理援助、能力帮扶等方式,实现物质脱贫和思想脱贫同步,不断满足贫困生个性化的成长需求。将输血性帮扶方式转换为造血性帮扶,授之以鱼更授之以渔,培养贫困生的“反哺”意识,加强大学生的诚信和感恩教育,提升贫困生的综合素养和能力。
  三、整合资源、多方联动,探索实现“精准帮扶”的新路径
  1.完善资助体系,夯实高校资助“精准帮扶”的基础。
  1.1完善高校资助政策体系。完善高等教育各个阶段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特别是做好升学等关键节点资助政策的衔接问题,确保资助政策的延续性。因地制宜的加强各阶段学生资助工作力度,确保资助面上的全覆盖,同时,资助点上轻重得体,做到点面结合。不断强化高校资助政策的宣传,让家庭困难学生充分知晓并享受政策红利。
  1.2夯实高校资助管理的基础。各级资助主管部门要不断完善高校学生资助档案管理制度,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办法,提高高校资助工作的规范行为,通过加强资助信息化建设,建立健全家庭困难学生档案库,掌握各个教育阶段建档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信息,动态的了解学生在各阶段的家庭变化以及受资助情况。
  2.着眼内涵式发展,积极搭建发展性资助工作平台。
  2.1文化引领,强化受助学生的“精神帮扶”。高校资助帮扶工作要持需、健康的开展,离不开资助文化的建设,资助文化以感恩文化、励志文化、诚信文化及责任文化为核心,以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自强之星等励志感恩活动为抓手,通过开展“诚信、自强、励志、感恩”为主题的资助文化节系列教育活动,培养诚实守信、自强自立、感恩奉献、艰苦奋斗等优良品质,让励志、感恩等文化内涵渗透到资助工作当中,有助于资助形式由“给予型”向“励志型”、“强能型”的转变。
  2.2推动资助工作项目化运作,提升受助学生的全面发展。资助工作项目以学生的全面、持续发展为出发点,针对性的组织开展各种培训,为受助学生提供更多学习交流的机会,帮助困难学生提高各项技能;积极搭建更多培养兴趣、发挥才能的平台,使他们自信、乐观的学习生活;努力提供校内外勤工助学等实践平台;通过在学业、生活、思想、心理、能力等各方面进行有效帮扶,提升沟通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抗压能力以及创新创业等能力,达到以“帮困扶志、助学立人”为目标,真正实现“造血式”资助方式。
  3.“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的方式,有效落实“精准帮扶”。
  3.1走到同学家里、走进同学的心里。充分利用节假日等节点,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走访,详细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向学生家长介绍学校相关政策,适当送上学校的慰问品和关爱,能够更好地拉进师生的距离,走访之后,及时将学生家庭详细情况进行登记备案,作为今后开展资助工作的依据。同时,利用学生请假、奖惩等时间点,关心经济困难学生的学习、生活状况,让老师真正可以走进家庭困难学生的心里,于无声处开展育人工作,实现帮扶与育人的有机结合。
  3.2有效发挥银行、社会团体的帮扶作用。积极帮助经济困难学生申请助学贷款,并利用办理贷款及毕业生离校环节,开展以诚信教、感恩教育为重点的主题教育活动,全方位开展教育引导,培养家庭困难学生良好的品质;努力激发校友感恩母校、回馈母校的情怀,积极开设各类奖助学金,不仅能够让受助学生得到物质上的资助,更是感恩文化的传承;此外,积极吸引各类企业、社会团体开设奖助学金,不断加强校企合作,鼓励受助学生到资助企业实习,形成相互促进、协助共赢的良性局面。
  参考文献:
  [1]易棉阳,《论习近平的精准扶贫战略思想》,贵州社会科学[J],2016年第5期.
  [2]张煜子,《双轨模式: 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的新思路》,教育观察[J],2016年第1期.
  [3]黄少玲,《论“助困”与“育人”相结合的高校学生资助体系构建》,学工论苑[J],2009年第8期.
  [4]刘云博、白华,《精准化资助:高校学生资助工作新思维》,教育评论[J],2016年第2期.
  [5]黄建烽、陈竹林,《基于教育认同理论的高校发展性资助体系研究与实践》,教育评论[J],2016年第8期.
  [6]安江燕,《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个性化资助管理服务体系构建探析》,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J],2013年第1期.
其他文献
摘 要:95后大学生身上具有其特定的时代特点,反映在“特殊困难”学生尤为明显。她们的物质配备很齐全,苹果手机、平板、高档化妆品、时髦服装一应俱全,但她们自信、自我,却极度地空虚,沉浸于网络聊天,在虚拟世界中侃侃而谈但在大学集体生活中却是典型的低头族,沉默不语。在大多数学生中,她们属于“特殊学生”——学习困难,自我管理困难。为此本文以日常实际案例为出发点,通过案例背景、实施办法以及经验启示这三个部分
期刊
摘 要:对于应用技术型大学英语教学而言,教学评估体系具有重要的指导、监控与导向作用。因此,基于创新创业教育的形势之下,应加强对多元化教学评估体系构建方面的研究,促进形成性评价、诊断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三者之间充分融合,不断的完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体系,提升学生创新创业意识与能力,构建一个重视课堂中的语言技能和文化学习、课堂外应用语言技能与自身专业结合的实际能力的、具有多元化特点的大学英语教学评价体系。
期刊
摘 要:随着大学教育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少数民族同胞走进东海岸的大学校园,然而东西部之间的文化差异,导致他们的融入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本文旨在探索新媒体的兴起,社交软件的应用是否能对于打破的这样的尴尬起到积极作用。  关键词:新媒体 少数民族 文化融合  新媒体是新的技术支撑体系下出现的媒体形态,如数字杂志、数字报纸、数字广播、手机短信、移动电视、网络、桌面视窗、数字电视、数字电影、触摸媒体等。相对
期刊
摘 要:课程建设是打造专业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演讲与口才》课程在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培养方面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文中,笔者通过分析《演讲与口才》课程在高职连锁专业的建设现状的分析,找出该课程与打造连锁特色专业的切合点,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演讲与口才 高职连锁特色专业  语言是是人与人之间进行思想感情相互交流的必要手段,拥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已经成为了一个人在工作生活中具备的基本能力
期刊
摘 要:资源枯竭型城市的矿产资源已经进入到开发后期,其采出量均已占据了可采储量70%以上,通过在资源枯竭型城市开展农村土地流转工作实现城市的转型升级,已经成为全球各国经济社会发展之中必须经历的必然选择。资源枯竭型城市农村土地流转是市场经济发展之后的必然要求,通过不断加快土地流转进程,能够更好地配置我国农村地区的土地资源,进一步提升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农业生产效益。本文探讨了资源枯竭型城市发展和农村土地
期刊
摘 要:近年来,吉林省普通高校越来越重视大学生创业教育,大力加强创业师资队伍建设,不断整合创业课程资源,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本文重点阐释了吉林省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现状,对推动吉林省普通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关键词:吉林省 创业 创业教育  创业教育是建立在素质教育基础上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其核心是提高大学生的创业能力、择业能力和适应能力,是对高校教育改革和发展
期刊
摘 要:为改善传统教学的枯燥,很多教育方式引进了案例教学,行政管理专业也不例外,案例教学的优点是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有利于引导学生在案例中发现问题,并加深对行政管理的有关需要掌握的知识点,方便学生通过实际理论掌握对知识的理解。本文通过行政管理专业中案例教学的现状、必要性和应用案例教学的意义等几方面来讲述。  关键词:行政管理专业 案例教学 应用探讨  “案例”顾名思义就是指在实践活动中发生的带有普
期刊
摘 要:学校教学活动可以很好地塑造以及培养出现代化社会发展所需要的相关人才,具有非常强大的经济价值。现阶段,为了在一定程度上充分实现教育经济价值在培养人才上的要求,我们可以在实际教学中对其进行经济价值综合素质与能力培养。本文就教育经济价值的存在与培育展开详细论述。  关键词:教育 经济价值 存在 培育  价值也就是意义,则价值关系就是指客体对主体需求的满足或者是客体对主体所存在的重要意义。从某种程
期刊
摘 要: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多媒体技术以其强大的信息量,灵活多样、图文并茂的表现形式,受到了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的青睐,多媒体辅助教学已成为现代化教育中的一种有效手段,本文主要通过教学实际,研究如何利用多媒体技术提高独立学院高等数学的教学质量,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高等数学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方法,为学习后继专业课程以及继续深造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高等数学 多媒体技术 独立学院 教
期刊
摘 要:高等职业教育片面的以“提高学生专业技能”作为教育目标忽视对学生心理层面的教育,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自信心水平作为重要因素影响着学生的学业和就业,自信心的缺乏是现阶段很多高职生面临的问题。因此,本研究对已有量表进行修改,得出适用于我国高职生自信心测量的量表。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 自信 自我效能  自信是一种普遍存在的自我意识和主观感受,1977年,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班杜拉提出了“自我效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