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病毒席卷下的中国

来源 :新作文·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n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9年底至2020年初,一场流感席卷了中国,从2019年12月发现第一例,到2020年春节前大规模爆发,这场猝不及防的灾难在短短的时间内击垮了武汉,也让整个中国停摆。流感,为什么具有这么大的威力?而我们,在已经经历过非典的考验之后,为什么在17年之后,医疗条件与防控体系愈发坚实的情况下仍然重蹈覆辙?本期,让我们一同关注,这2020年躲不开的大事件——新型冠状病毒下的中国。
  ◆流感=感冒?◆
  大多数人有一个误区,以为流感就是感冒而已,因为流感的全程不就是流行性感冒吗?但是,它和感冒有着巨大的差异。实际上,对“流感”这个词的吐槽由来已久,这个词翻译自英文flu,而感冒在英文中是cold,相差实在太大。别看是一个小小的翻译问题,却潜伏着巨大的危机,流感和感冒是很不一样的,但是这个名词导致了大多数人对它会失去警惕性。医生、科普人不论怎么努力,可能远不如国家出台一个规定,把“流感”改名为“致命感”或者“瘟疫”来得有效。
  感冒与流感的区别,连猫和老虎的比喻都不恰当,如果流感是老虎,感冒简直就是一只小爬虫。只是因为症状上的相似,流感被翻译成了感冒,这是一个巨大的谬误,而由此带来的,也是人们巨大的忽视。本刊2019年3期“瘟疫”专题中提到过1918年的西班牙大流感,是人类第一次遭遇大规模流感,死掉五千万人。西班牙流感最終是自己消失的,人类并没有找到对抗它的方法。2003年,中国爆发了非典,同样是流感,同样自行消失。2017年,朋友圈有过一篇刷屏的文章《流感下的北京中年》,记录了流感是如何将一位老人短期内夺走生命,还耗尽了家庭的资产。而2020年在我们被新冠病毒大肆攻击的同时,美国也在爆发流感,但传染率没有新冠病毒这么强。
  2003年的非典,我们其实靠的是好的隔离措施,将传染控制住,在不扩散的前提下治疗已感染的病人。而治疗也是在控制症状的前提下靠病人的免疫力自愈。这次也是一样。
  ◆源头:
  蝙蝠为什么会成为病毒的泳池◆
  这次疫情的爆发地,开始说是武汉市华南海鲜市场,这里有着大量的野生动物交易,大量的人们从这里购买、食用野生动物,从而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和2003年的非典一样,果子狸只是中间宿主,真正的源头,是蝙蝠。这两次,都是中华菊头蝠。那么,为什么蝙蝠成了各种病毒的源头呢?
  蝙蝠是动物界的奇葩。它小小的身躯简直是一个大型病毒库,包括狂犬病病毒在内的一百多种病毒集于一身,俨然活体生化武器。在高度密集的群居状态和长距离飞行过程中,蝙蝠们互通有无,实现了病毒的集散。而出于其特殊的免疫系统和DNA修复能力,蝙蝠自己却百毒不侵。
  这么一个会飞的病毒库,也给病毒的变异提供了温床。蝙蝠在飞行过程中,代谢率极大提高,体温升至38℃~41℃,有的病毒被杀死,有的病毒则经受住了考验。因此,能在蝙蝠身上存活的病毒可以说都是病毒中的佼佼者,当它们转移到人类身上时,发烧——这一人类对抗病原体入侵的保护性机制也便奈何不了它们了。
  亨德拉病毒、尼帕病毒、马尔堡病毒、欧洲蝙蝠丽沙病毒、梅那哥病毒、埃博拉病毒、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冠状病毒、SARS冠状病毒乃至最近肆虐的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这些令人胆寒、造成人类严重损失的病毒都要追溯到蝙蝠。大多数情况下,人类感染这些病毒是通过果子狸、家猪、马、单峰骆驼等中间宿主,而非直接来自蝙蝠。此次病毒蔓延,大抵也是在类似的情况下产生的,某种野味扮演了中间宿主的角色。
  不过近乎无解的埃博拉病毒,则与非洲某些地区的人直接接触、食用蝙蝠密切相关。在许多人看来,吃蝙蝠是相当重口的事,很重要的原因在于蝙蝠长相狰狞。如果了解到蝙蝠五毒俱全,想必大家会更加难以下咽。但我们不得不面对一个现实,那便是食用蝙蝠在中国是有着悠久传统的。
  吃蝙蝠养生,吃蝙蝠治病。养生与药用,这是古书对食用蝙蝠效用的基本认识。
  古人认为,食用传说中的白色蝙蝠可以延年益寿,甚至成仙。
  而现代人,食用野味更多的是一种猎奇或者身份地位的象征——普通人是难以吃到野味的。
  人类是历次疾疫的受害者,蝙蝠又何尝不是受害者?
  蝙蝠虽然外形不讨喜,且携带了许多可怕的病毒,但大多昼伏夜出,避居洞穴,极为低调,与人类原本没有多少交集。它们主要以昆虫和植物的果实为食,在森林中授粉播种,对农业生产和森林生态都至为关键,是生态链中的重要一环。
  通常情况下,蝙蝠可以说人畜无害,我们并没有必要将它们妖魔化。无论是蝙蝠还是果子狸,抑或其他野生动物,“罪魁祸首”这样的污名对它们来说并不公平,它们不应为一些大型的传染病背锅。近年来一些可怕的人畜共患疾病,更主要的原因是人类过度打扰甚至捕食野生动物。
  因此,禁食野生动物,禁止野生动物交易,才是让我们免于各种新型病毒侵袭的根本办法。希望经此一役,我们能够吸取教训,严格立法与执法,让野生动物不再进入餐桌。
  ◆抗击疫情◆
  为了对抗这次严重的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染,在春节前夕,全国都开始行动起来。武汉封城,防止感染人员外流。由于医疗资源的缺乏,武汉开始兴建火神山、雷神山医院、方舱医院,收治感染病人。同时全国各地的医生护士驰援武汉,这两点充分显示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能在短时间内大量调配资源,当然也有许多的志愿者前往。除此之外,全国各地的人们包括海外华人都在踊跃捐款捐物,国内几乎所有的口罩都被送到了湖北,海外华人更是几乎将全球的口罩扫光。在这一刻,每一个中国人都体现出了对祖国的热爱,尽了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更不要提许多没什么积蓄的老爷爷老奶奶倾力捐献,让人泪下。我们可以从中看到每一个中国人都在为这场战役付出努力,可以看到我们这个民族的凝聚力。就像网上所说的,这个国家拥有最好的人民,然而在医生们全力在一线抗击疫情,全国人民海外华人捐款捐物都想尽一份力的同时,武汉当地行政机关包括红十字会的表现却不尽人意。其实这次的疫情,如果武汉市能够在疫情发现的初期就及时公开并采取防控措施,在春运开始前就控制住疫情的扩散,这次的疫情是不至于会扩散到全国的。这一点上,我们要吸取教训。   由于疫情的扩散,全国各地几乎都出现了感染病例,在这种情况下,钟南山院士及张文宏医生都呼吁大家待在家里,不要出门,防止再出现传染。尽管是在春节期间,大部分人还是听从了劝告,在家里过了这样一个特别的春节,不走亲戚,不聚餐。多少年后,大家恐怕都难以忘记这个春节吧。在很多乡村,同样基层干部在告诫大家少出门,其中,河南和陕西的告诫红遍网络,河南的一位村支书为了劝诫一些村民出门,在村里的大喇叭上以家长训孩子的口气广播,让人过耳难忘。除此之外,河南还用豫剧唱腔唱防疫宣传,非常贴合农村的实际。陕西的广播独具特色,则是用秦腔喊出来,既好听又通俗同时极具古韵:荆楚病毒来秦川,自古难过函谷关,况复秦军耐苦战,三百白袍援武汉。他荆轲刺秦不用劍,莫要聚餐太危险,刘邦不赴鸿门宴。
  而在大家众志成城抗击疫情的时候,也有许多谣言流传,比如有谣言说宠物会携带病毒传染,导致许多宠物主人遗弃自己的猫与狗,甚至还有直接摔死的,让人愤慨。
  同时也出现了许多魔幻的事情,说双黄莲可以抑制病毒,一夜之间全国人民排队抢双黄莲。全世界的口罩都运去了湖北,而武汉还是缺口罩。仿佛武汉的上空有一个黑洞。有的人在高速上流浪,因为所有的出口都不让出,只因为他是武汉的车牌。还有全民在家玩游戏,全民在家做面皮,学生在家上网课,老师们纷纷变身主播。这样的景象,在2020年,还真的是挺魔幻的。
  海外不仅是华人们在捐献,各国政府也纷纷对华做出了援助,有日本、美国、俄罗斯、法国、伊朗、德国、丹麦、新西兰、英国、加拿大、韩国等等。而其中,日本的援华物资上所写的诗词,感动了整个网络。日本汉语水平考试HSK事务所捐赠给湖北的物资,20000个口罩和一批红外体温计。标签上写着“山川异域,风月同天”。据记载鉴真事迹的历史典籍《东征传》记载:日本长屋亲王在赠送大唐的千件袈裟上绣“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寄诸佛子,共结来缘”偈。鉴真大师被此偈打动,决心东渡弘法。一千多年前的故事与今天交相辉映,仿佛是穿越千年的连接。这一句诗,可谓见证了中日两国千年的友谊。除此之外,还有“岂曰无衣,与子同裳”,出自《诗经·秦风·无衣》,原诗展现的是军中袍泽之间的战友情,而此刻,我们感受到的,是国与国之间浓浓的兄弟情与人类之间超越国界的共同的关怀。日本舞鹤市政府捐赠大连的物资写着“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出自王昌龄《送柴侍御》。日本富山县捐赠辽宁的物资,写着“辽河雪融,富山花开,同气连枝,共盼春来”。日本长崎县的捐赠,在“中国加油、湖北加油”的大字下,还用小字写了“崎岖路,长情在”。这些诗句,感动了每一个看到的中国人。
  这次疫情,虽然源头可能在蝙蝠身上,可却是人类贪吃而感染,感染之后,却又是因为官僚机构的隐瞒与不重视,以及低下的效率让疫情蔓延到全国,给全国人民以及中国经济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与打击。武汉人民承受了最沉重的伤害,让我们每一个人都为之痛惜。而在此过程中,所有一线的医生,全国各地的普通人民,海外的华人,以及援助的国家,都让我们看到人间有爱。当然,没有什么困难是战胜不了的,但是,这次事件所暴露出的问题,却值得我们深刻反思。无论是贪吃的人的,是官僚机构的,是学术圈子的,是慈善机构的……还是其他,如果不加重视,我们只会在未来的某一年再次重蹈覆辙。殷鉴不远,希望每个人都能永远记住这次血的教训。
其他文献
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2020的春节格外难忘。但我们坚信: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会无限迟到。2月17日上午9时,深圳市玉龙学校以不同寻常的在线开学典礼奏响了新学期的最强音。  升国旗,向祖国敬礼  鲜艳的五星红旗伴着激昂雄壮的国歌冉冉升起,嘹亮的国歌声在近两千六百多名玉龙学子家中响起。玉龙学校全体教师、全体学生,虽然身在天南海北,但还是一起准时参与了这隆重且神圣的升旗仪式。  升旗仪式
期刊
常说中国人是没有信仰的,这句话我信。一个人没有信仰,并不是他什么都不相信,而是变得随便什么都相信,并且相信得彻底而固执。  新冠病毒感染初期,有8位武汉市民被称为“造谣者”,被武汉警方约谈调查。而随着疫情愈演愈烈,事情又有了反转:专家发声,说8人是可敬的,最高人民法院也为武汉8名“造谣者”正名。  当我们事后在指责武汉警方、指责新闻播报时,有没有想过,当初我们也曾四处播报这样的新闻?集体轻信是长期
期刊
2020年伊始,一场严重的疫情如暴风雨般倾盆而至,一瞬间闹得大家人心惶惶,忧心忡忡,以往那过年张灯结彩的街道上,如今却只偶尔传来几声狗吠,随之是一片寂静。如此,我们学生党的假期也就被延长了。人们都老实地做着“家里蹲”,避免给一线努力的战士们带来麻烦,然而,我们的校方却抓住了这个机会,既然疫情期间不能出门,学生们又整日整夜地和被子“腻歪”,不如就此顺水推舟,让同学们在电脑上上课,这样不就解决了疫情期
期刊
2020年,除夕之夜——  落日的余晖褪尽了晚霞的最后一抹酡红,夜,像半透明的油墨纸,渐渐铺展开来……  老叔悠闲地躺在太师椅上,旁边斑驳的四方桌上正放着一个老旧的收音机,嘹亮的歌声便是从这个有点年头的古董里发出。“老叔,都要跨年了,你怎么還冷锅冷灶的啊!”我打趣道,“我一个人随便对付点就行了!老婆孩子在外面旅游,过两天才能回来,我不急!”老叔双手撑着腿,稍有吃力地站起身,递过手边削好的苹果,咧着
期刊
120名志愿者4小时劳动,让一家口罩企业产能翻倍;一声征集,1500多名网约车司机组成志愿保障车队;有人平均每天工作14小时,开车跑400公里,将100余箱、超1吨重的物资送到武汉各医院……超过20个志愿者群,他们在默默守护这座城。坚守不放手,14亿人在战斗,每个你都算数,加油!  你的样子,到底是什么样的?  为了救治患者、节省物资,一套防护服一穿就是十几个小时,满脸都是伤痕累累的样子。为了跑赢
期刊
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播超出了人们的想象,武汉作为爆发地也因此“一夜成名”。  从年前疫情的公布开始,“武汉”和“武汉人”这两个字眼就持续发酵,各地刮起了对武汉的偏见之风。有报道说“在封城前日,武汉有30万人出逃”!30万!这个数字触碰了大众敏感的神经,再加上网上夸大其词的消息的极速传播,武汉人便成了众人眼中的“瘟神”,认为“众多武汉人在疫情爆发后逃出武汉,将病毒散播到各地”。于是大家对病毒的恐惧转变为
期刊
疫情过后,你有什么心愿?  快点回家,扑到爸爸妈妈怀里大哭一场,和家人补一顿团圆饭,漫步武汉街头赏最美樱花……  疫情過后,最想对谁说保重?  疫情期间,我们向奋战在前线的全体“战士”、向坚守岗位为人民服务的“勇士”、向想见不能见的亲人,向努力抗击疫情的所有人,说一声保重。春暖花开之际,见面一定热情相拥!  安徽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吕明缓的武汉日记:  我现在在武汉客厅方舱医院。有天一位阿姨跟我说:
期刊
我站在窗边,默默看着大年三十的城市景象,寒风“急走”在街上,摇摇晃晃的。我低下头,轻轻地抽出一张纸,拿在手里,抚摸折叠。伸手推开紧闭的窗,悄悄放飞叠好的纸飞机,看着它顺着风飞翔飘荡。  我的心,坐在纸飞机的机舱里;我的眼,长在纸飞机的机翼上,与它一起飞过恩施的山脉,跑过宜昌的大坝,飞过荆州的市集,终于,挤进了早已封锁的武汉。  几日前,这里还暖阳四射,照耀着缓缓攒动的人群。密布的街道,往来的车辆,
期刊
春天袭一身长裙,伴着微凉的春风,款款而至。万物苏醒,心中的愿想也萌芽。  立春伊始,又见新绿  翻阅日历,惊觉立春将至。寻几粒种子,翻新土,播春种。轻掩上土,浇上水,放于阳光亲吻处。  今年的春还很冷。  可那胚根铆足劲,顶破一身紧致的衣裳,舒坦地伸出,在土壤里伸个懒腰,样子惹人怜爱。再过些时日,它会迫不及待地换上嫩绿的短裙,在泥中扭着小胖腰。渐渐地,小芽个子拔高了,换上由綠渐白的一袭长裙,张开双
期刊
已经立春,遙想田地旷野,那些无处不在的青草与阳光,落在渔梁的马路上。  我端着茶杯,在家门口站了几分钟,寒意就肆无忌惮地袭来,想着电视、微信宣传的“尽量不出门,少出门”,还是迈进了门槛,从里面把门给拴上。一条宽大的马路,没有了行人,就少了许多风景。  朋友圈里刷屏小城的公告,总是让心里惴惴不安,说不上是什么味道。病毒的来源,在于某些人的口腹之欲,却在不经意间释放了魔鬼。鼠年的春节,在年前还是“‘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