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载阳, 有鸣仓庚

来源 :新作文·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lj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春天袭一身长裙,伴着微凉的春风,款款而至。万物苏醒,心中的愿想也萌芽。
  立春伊始,又见新绿
  翻阅日历,惊觉立春将至。寻几粒种子,翻新土,播春种。轻掩上土,浇上水,放于阳光亲吻处。
  今年的春还很冷。
  可那胚根铆足劲,顶破一身紧致的衣裳,舒坦地伸出,在土壤里伸个懒腰,样子惹人怜爱。再过些时日,它会迫不及待地换上嫩绿的短裙,在泥中扭着小胖腰。渐渐地,小芽个子拔高了,换上由綠渐白的一袭长裙,张开双手,拥抱世界。
  春天总是会来的。望这窗前新绿,不觉想起农田里农耕的犁铧,也在这娇媚的春日里松土犁田。春天提着裙角,踮着脚尖,伴着破土拔节的音乐,挡不住地来了。
  没有哪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哪一个春天不会到来。愿这美好的春日给予我们明朗的日光。
  春日暖阳,冲破黑暗
  假期延长又延长,疫情紧急又紧急。
  书桌上堆满了如小山般高的练习册,我执笔书写。一笔一画演算着,一字一句斟酌着。时常纠缠在难题的绝境中进退维谷,几近愤恨地咬住笔尾,敲敲脑袋,想就此放弃。
  春,在窗口那瘦长的小芽上旋舞。阳光为带,漾着新绿。我仿佛望见那有力的根须在泥土里紧紧钳住,我仿佛听到那透亮的新叶顶开泥土的咬牙切齿。它们冲破了冬天的黑暗。
  是的,冲破黑暗!
  黎明前的黑暗深沉而浓重,他们是那一缕刺破黑暗召唤春晨的阳光。
  脑海里回旋着方舱医院里医护人员的起舞,手叉腰,扭一扭,如同新芽上春天的曼妙舞姿。是他们,那一个个逆行的身影,和时间赛跑,和死神战斗。是他们,手捧一颗颗赤子之心,不惧黑暗的喧嚣。愿美好的春日里,心是一团火,爱是满天星。
  耕耘在春,待春暖花开
  不禁感慨,一株嫩芽拥满怀阳光,一群英雄奏响豪迈战歌,我又怎能向困难低头?
  闭闭眼,定下神,换个角度,从头思考。我的中考就站在2020年,不偏不倚等着我。
  妈妈说2003年的孩子们在那个春天后成长为今天护家安好的顶天大树。窗外或许风雨依旧,有惶恐,有愤怒,但我心中豁然开朗。春天已经来了,我们只管在这个春天里扎根发芽,静守一方天地,静待花开。
  抓起笔,行云流水地写下答案,微笑在我脸上绽开。这美好的春日照明我的心膛,祈愿这美好的春日拥抱每个天使,给予其力量,战胜黑暗。
  春天来了,鸟鸣悠悠。
   (指导老师:纪丽娜)
其他文献
疫情期间各小区都有了出入证。小区出入证“上岗”了!很多城市,每个小区每户只发一张出入证,上班族需要单位出具上班证明方可领取,这是为进一步加强小区人员管控,也是为防控新型冠状病毒加了一把安全锁。小区检查人员也是个赛个地严格。特殊时期,这樣的严格,都能理解。  你们那里的出入证是什么样子的?
期刊
由于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蔓延,2020年的春节将注定是一个不一样的春节!昔日欢快的探亲访友的脚步停了下来,摩肩接踵的体育场变得冷清寂寥,假期约好的外出游玩取消了,人人谨遵号令“宅”在家中……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面对来势汹汹的疫情,却有一群人逆行而上,战斗在防治防控病毒的第一线,他们之中有我的爸爸、姑姑和舅舅,还有好多好多素未谋面的叔叔阿姨们!  那个黎明前的黑暗,一个人影蹑手蹑脚地穿
期刊
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2020的春节格外难忘。但我们坚信: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会无限迟到。2月17日上午9时,深圳市玉龙学校以不同寻常的在线开学典礼奏响了新学期的最强音。  升国旗,向祖国敬礼  鲜艳的五星红旗伴着激昂雄壮的国歌冉冉升起,嘹亮的国歌声在近两千六百多名玉龙学子家中响起。玉龙学校全体教师、全体学生,虽然身在天南海北,但还是一起准时参与了这隆重且神圣的升旗仪式。  升旗仪式
期刊
常说中国人是没有信仰的,这句话我信。一个人没有信仰,并不是他什么都不相信,而是变得随便什么都相信,并且相信得彻底而固执。  新冠病毒感染初期,有8位武汉市民被称为“造谣者”,被武汉警方约谈调查。而随着疫情愈演愈烈,事情又有了反转:专家发声,说8人是可敬的,最高人民法院也为武汉8名“造谣者”正名。  当我们事后在指责武汉警方、指责新闻播报时,有没有想过,当初我们也曾四处播报这样的新闻?集体轻信是长期
期刊
2020年伊始,一场严重的疫情如暴风雨般倾盆而至,一瞬间闹得大家人心惶惶,忧心忡忡,以往那过年张灯结彩的街道上,如今却只偶尔传来几声狗吠,随之是一片寂静。如此,我们学生党的假期也就被延长了。人们都老实地做着“家里蹲”,避免给一线努力的战士们带来麻烦,然而,我们的校方却抓住了这个机会,既然疫情期间不能出门,学生们又整日整夜地和被子“腻歪”,不如就此顺水推舟,让同学们在电脑上上课,这样不就解决了疫情期
期刊
2020年,除夕之夜——  落日的余晖褪尽了晚霞的最后一抹酡红,夜,像半透明的油墨纸,渐渐铺展开来……  老叔悠闲地躺在太师椅上,旁边斑驳的四方桌上正放着一个老旧的收音机,嘹亮的歌声便是从这个有点年头的古董里发出。“老叔,都要跨年了,你怎么還冷锅冷灶的啊!”我打趣道,“我一个人随便对付点就行了!老婆孩子在外面旅游,过两天才能回来,我不急!”老叔双手撑着腿,稍有吃力地站起身,递过手边削好的苹果,咧着
期刊
120名志愿者4小时劳动,让一家口罩企业产能翻倍;一声征集,1500多名网约车司机组成志愿保障车队;有人平均每天工作14小时,开车跑400公里,将100余箱、超1吨重的物资送到武汉各医院……超过20个志愿者群,他们在默默守护这座城。坚守不放手,14亿人在战斗,每个你都算数,加油!  你的样子,到底是什么样的?  为了救治患者、节省物资,一套防护服一穿就是十几个小时,满脸都是伤痕累累的样子。为了跑赢
期刊
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播超出了人们的想象,武汉作为爆发地也因此“一夜成名”。  从年前疫情的公布开始,“武汉”和“武汉人”这两个字眼就持续发酵,各地刮起了对武汉的偏见之风。有报道说“在封城前日,武汉有30万人出逃”!30万!这个数字触碰了大众敏感的神经,再加上网上夸大其词的消息的极速传播,武汉人便成了众人眼中的“瘟神”,认为“众多武汉人在疫情爆发后逃出武汉,将病毒散播到各地”。于是大家对病毒的恐惧转变为
期刊
疫情过后,你有什么心愿?  快点回家,扑到爸爸妈妈怀里大哭一场,和家人补一顿团圆饭,漫步武汉街头赏最美樱花……  疫情過后,最想对谁说保重?  疫情期间,我们向奋战在前线的全体“战士”、向坚守岗位为人民服务的“勇士”、向想见不能见的亲人,向努力抗击疫情的所有人,说一声保重。春暖花开之际,见面一定热情相拥!  安徽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吕明缓的武汉日记:  我现在在武汉客厅方舱医院。有天一位阿姨跟我说:
期刊
我站在窗边,默默看着大年三十的城市景象,寒风“急走”在街上,摇摇晃晃的。我低下头,轻轻地抽出一张纸,拿在手里,抚摸折叠。伸手推开紧闭的窗,悄悄放飞叠好的纸飞机,看着它顺着风飞翔飘荡。  我的心,坐在纸飞机的机舱里;我的眼,长在纸飞机的机翼上,与它一起飞过恩施的山脉,跑过宜昌的大坝,飞过荆州的市集,终于,挤进了早已封锁的武汉。  几日前,这里还暖阳四射,照耀着缓缓攒动的人群。密布的街道,往来的车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