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美术欣赏教学的有效手段

来源 :成长·读写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unbo_Hu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欣赏课是小学美术教学三大课型之一,是训练学生对视觉媒体的感受和审美评价能力的主要途径。翻开词典, “欣赏”的注解是:享受美好事物,领略其中的情趣。而在平常的教学活动中,许多教师总觉得欣赏教学难于艺术实践教学。精心设计的教学方案常常很难达到理想的课堂教学效果,说的多了怕夺了学生的主动权,说的少了又担心冷场。要改变如此局面,需要的是教师科学的、艺术的、富有创造性的教学设计。
  【关键词】小学;美术欣赏;教学设计
  如何解决欣赏课教与学的矛盾,如何提高欣赏课的教学质量,值得我们美术教师去研究和探讨。以下我结合浙美版第4册美术欣赏课《童话和神话》谈几点体会。
  一、启发引导,唤醒学生的想象
  法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曾一针见血地指出:“我们认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而《美术课程标准》中也提倡:美术学习绝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技能技巧的训练,而应视为一种文化学习。不是把美术看作技艺的传承,而是力图使学生体验和认识美术的文化内涵。美术欣赏课对于小学生来说也是学习上的一个难点,一节失败的欣赏课会使学生味同嚼蜡,兴趣索然。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是欣赏课要解决的第一个难点。作为教师,就必须积极地调动学生的内心需要和学习动机。
  童话和神话是伴随孩子长大的“伙伴”,是每个孩子喜闻乐见的朋友,不用太多引导。在设计教学方案时,我用迪士尼动画片《宝莲灯》片段开始。一下子吸引住了学生,孩子们都张大了好奇的眼睛。然后,我问大家还有哪些童话或者神话?这一提问既引出了课题,又将学生带入了思考,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这个小小的提问是教师为学生设的温柔“陷阱”,诱导学生从自己已知的知识中去探求新的内容。
  我接着抛出问题:你能讲讲这些故事吗?于是,学生很是踊跃,纷纷讲一些故事。学生在讲故事的时候,自然而然地引出画面。这与被动地让学生接受画面,效果好很多。教教会学生欣赏的方法,适当地对作品的含义和与此对应的形式作一些规范的理性分析,从而让学生个体感受与群体感受达成“共振”,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创造能力的发挥和培养。
  二、赏玩结合,从玩中体会乐趣
  欣赏课还有个难点,就是教学内容过多,量过大。如果一一去讲解的话,又变成“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这种填鸭式的讲课方式,不但提高不了教学成效,还剥夺了学生思考、发言的机会。
  《童话和神话》讲解的内容非常多。有非常多的故事,在介绍时,真不知道该从哪里下手。于是,我把这个主动权交给了学生。展示插画(如图1所示),让学生根据画面讲出发生了什么故事,人物的表情,所处的环境,从而发现人物的性格特征。
  让学生上台来表演其中的情节。小红帽在想什么?大灰狼的舌头太可怕了。研究材料表明:“在小学课堂教学中,低年级学生能聚精会神地注意某一事物的时间平均在15分钟左右。”(摘自《教师备课手册》)这说明小学生注意的稳定性不够,容易产生分心现象。设计这样一个生动的环节正是针对小学生好奇,好动、好胜等心理特点,以生动活泼、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优化课堂结构,帮助学生克服抑制疲劳,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相信在“玩闹”中的他们也能学到很多的知识。
  三、信手涂鸦,既动眼睛又动手
  欣赏课开展至今,不单单要以“欣赏”为主,跟需要在教学中会将欣赏和练习结合起来,既动眼又动手。《童话和神话》这一课,安排了对自己喜爱的故事进行涂鸦的环节,以加深学生对童话和神话的印象。
  让学生模仿自己最喜爱的神话和童话插图,通过欣赏了解作者是怎样表现事物的,可以通过人物的表情、动作表现人物的心情,以及背景和场景也能突出人物的特性。通过欣赏,了解插图的基本特点及与文学作品的关系。在这节课发现学生们通过模仿可以画得很好,线条的运用已经非常流畅,构图也饱满。
  但平时的创作画中就会出现这两问题,而且绘画内容单一,这是这为什么呢?是学生缺少想象?可能是学生缺少对美术知识、生活素材方面的一些积累。所以我想通过两方面来解决这一问题:一是加强学生的观察事物的能力。二是多进行美术方面的作品欣赏,特别是一些名画的欣赏的讲解散,来提高学生欣赏能力,有了一定的欣赏能力对自己创作也会有一些启示。
  四、不断学习,提升自身的素养
  现在的美术欣赏课越来越丰富多彩,知识面也越来越广。要上好美术欣赏课,还有赖于教师素质的全面提高。随着美术教学的日新月异,欣赏课的内容已扩大到民间艺术、儿童绘画、工艺美术、书法、摄影、建筑、综合美术等多种领域。这就要求美术教师必须不断拓宽自身的知识面,不断提高文化和专业知识,不断揣摩儿童的心理的特点,在教学实践中大胆尝试创新,总结经验,摸索出一套科学、实效的教学方法。
  通过自己的教学实践,我充分认识到欣赏课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重要性。我期望通过小学美术欣赏课,学生能了解一些世界和中国美术文化瑰宝,并培养学生勇于展现自我的自信心,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精神和合作精神,在无形中提高学生的自身素养,培养学生终身热爱美术的兴趣和激情。
  参考文献:
  [1]《美术教育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2]《美术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网上相关资料
其他文献
【摘 要】《将进酒》是诗人李白的著名咏酒诗篇,在我国诗歌当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且具有较高的艺术水平。在本文中,将就李白《将进酒》的艺术分析进行一定的研究。  【关键词】李白;《将进酒》;艺术分析  从类型角度看来,《将进酒》属于具有较高理想水平的作品类型,在题材上,则属于诗歌。同时,其也是一个抒情性较强的作品,具有较高的艺术性,通过声同情间的密切结合表达出诗人的浓厚情感。为了更好的把握《将进酒》
期刊
说到青铜器,我首先想到的就是鼎。鼎,最早是用来蒸煮食物的炊具,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逐渐变为身份和地位的象征。商代贵族在祭祀时用它盛放肉食,是重要的青铜礼器,同时,它还是权力的象征。  “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这是对古代列鼎制度中不同身份等级的贵族用鼎数量的描述。这时的鼎就不再单纯是一种食器了,而变成了国家权力和制度的象征。  夏代和商代的青铜器,已经成为身份的象征,当时只有贵族才可以
期刊
魏碑是我国南北朝时期(公元420-588年)北朝文字刻石的通称,以北魏为最精,大体可分为碑刻、墓志、造像题记和摩崖刻石四种。此时书法是一种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过渡性书法体系,钟致帅称魏碑“上可窥汉秦旧范,下能察隋唐习风。”魏碑书法对后来的隋和唐楷书体的形成产生了巨大影响。历代书家在创新变革中也多从其中汲取有益的精髓。  魏碑风格多样,朴拙险峻,舒畅流丽。极有名的如《郑文公碑》、《张猛龙碑》、《高贞
期刊
【摘 要】现代舞是一种不断追求风格创新的舞蹈,它不仅反映了现实,还体现了对未来的追求。而即兴课则是舞蹈教学模式的一种,将两者结合起来则形成了一种新的现代教学风格和舞蹈教学方法。对现代舞即兴课的分析表明显示,现代舞即兴课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并不断地强化和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因此在舞蹈教学中可以适当地运用现代舞即兴课模式。  【关键词】舞蹈;教学;现代舞  现代舞在西方兴起于19
期刊
【摘 要】在当今世界陶瓷艺术作品中,现代陶艺以新颖、独特的造型装饰给人们以耳目一新的感受。它沿袭了历代传统陶艺的精湛技艺,更融入了现代陶艺家们的现代思维与理念。同时它又突破了传统陶瓷的表现手法,以丰富材料,多种表现方式来进行艺术创造。  【关键词】艺术创造;陶艺的成型;装饰;造型  陶瓷的故乡在中国,中国的瓷都在景德镇。提起景德镇的艺术设计,大多会认为是陶瓷产品的设计包装,抑或是日用陶瓷产品的普通
期刊
【摘 要】“杂技”可以理解为“杂糅技艺”,简单地说是各种突破极限的体术运动与表演艺术的结合,由此传达一种惊险、奇幻、夸张的视觉效果。杂技起源于人类发展进程中的生活技能、劳动技能和战斗技能等,并通过不断的艺术改造才实现现代的杂技效果。本文中笔者立足冰上杂技艺术展开研究,探讨其发展理念与实践途径。  【关键词】冰上杂技;艺术创新;发展理念;实践途径  中国具有悠久的杂技艺术历史,在漫长的发展中形成了相
期刊
【摘 要】中国是有着五千年文化历史的大国,舞蹈文化更是深远富有内涵。古典舞是富有代表性的一种舞蹈,不单单只是身体动作的艺术,同样也是一种呼吸的艺术。呼吸是影响舞蹈艺术优美性与观赏性的要素,因此在古典舞的训练中占有重要地位。在中国古典舞的基础训练中,呼吸是最为基本但是最有难度的问题,需要正确掌握呼吸的方式与形式,才可以准确把握动作的内在力量,找到合适的方式使身体充分放松,肌肉的舒张与收缩可以保证动作
期刊
【摘 要】艺术的自由是美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民族地区的艺术都具有艺术的自由特征。然而,现在的中国艺术严重地受到西方艺术观念的影响,它是不自由的。为此,邱正伦倡导建立中国本土艺术,这集中体现在了他的《艺术价值论》中。建立中国本土艺术也是艺术自由的体现,使我国的艺术有了自己的审美尺度,解放艺术家的心灵枷锁,使艺术家创作出真正属于自己的作品。  【关键词】艺术的自由;本土艺术;超越
期刊
【摘 要】《红楼梦》在我国文学历史上有着不可动摇的地位,其不仅融汇了我国传统的文化悲剧精神,还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创新,展示了极具现代意义的文化悲剧精神。为了更好地认识《红楼梦》悲剧精神的新境界,本文对此进行了简要的解析。  【关键词】文化悲剧;《红楼梦》;悲剧精神;新境界  一、《红楼梦》对传统悲剧文化的继承  《红楼梦》是一部汇集我国传统悲剧文化精髓的经典之作。其之所以能够继承传统悲剧文化,主要有
期刊
【摘 要】《雷雨》中的悲剧意识体现了作者曹禺对人类生命的悲悯之情。繁漪是《雷雨》中塑造最为成功的人物形象。作品中,繁漪是一个生长在封建大家庭,但受过现代教育的具有独特雷雨性格的叛逆女性。从某种角度而言,繁漪性格的悲剧也正是她命运的悲剧。  【关键词】《雷雨》;繁漪;命运悲剧;性格悲剧;叛逆女性  曹禺是我国现代戏剧发展中具有杰出贡献的剧作家。《雷雨》是他的第一部剧作,也是我国现代悲剧观念形成的标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