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作文的真情实感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K0803_sunmingf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诸多原因,不少学生作文或无病呻吟,文章的情感苍白;或追求新颖奇特,而导致深刻思想的缺席。常言道:“言为心声”、“无欲不举笔、无情难成文”。丰富的情感体验,是学生写作的心理基础。从学生本身看,学生是写作的主体,而生活经历,尤其是感情经历,又直接影响着写作的效果。所以,写作教学需要培养学生的情感,“情者文之经”,学生如果没有丰富细腻的情感,就不可能写出真挚感人的文章。怎样才能让学生写出真情实感的作品呢?一句话,就是要让学生在生活中抒写真情。教师作为主导者就要善于发现和捕捉生活中能够引起学生情感发泄的触发点,帮助、带动学生走进自我、走进生话、走进感情,进入习作的最佳状态。
  
  一、点点滴滴在心头——情感的积淀
  
  1、用耳去倾听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写作是生活的再现。可学生并非每件事都能亲身经历,如何充实学生的间接体验,让学生用心去倾听。例如:写一段夏天的雨景,在某一个炎热的夏天、学生都显得很烦躁、难受,我趁机问他们最想听到是什么呀’学生都说雨声,我就用音响播出风声、雷声、闪电声、下雨声,让学生闭暇倾听。想想听到了什么,又仿佛看到了什么。音响效果为学生营造了一个真实的语感情境,缩短了学生的认识与客观事物之间的距离,在学生心中唤起了很强的真实感。由此引发学生去倾听天籁之音,听老百姓生动的故事,听媒体感人的报道……总之,教师可借助一切多种媒体手段来表现生活的内容,使学生悦其耳、动其心、触其情。
  
  2、用口去诉说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圈,每个人都有自己倾诉的对象。学生的课余生活因谈话交流而变得丰富多彩、趣味盎然。有些交谈是内心的感悟,是佳词妙句,真情所在。我们老师要充分提供学生聊天的这种机会。如初一新生,大家互不了解,可以安排学生随意“聊一下自己”,把自己介绍给大家,说自己的性格,说自己的理想,如此,在诉说中拉近了彼此的距离,在谈话中谈出真情。如此诉说既激活写作之泉,又提高学生的写作情趣。
  3、用手去记录 我们可能有这样的感受,有时候某人的一句话,路上碰到的一件小事,电影里的一个细节,书本上的一张插图等等,会突然跃动在你的心头。你忽然觉得可从以上种种引发出一个个故事。这就是在偶然的机遇下,要保留住这偶然的真情实感,就要有“猎奇”心理,随时用笔记录之。不管什么时候,什么地点,都要培养学生随身带纸和笔的习惯。如果看到听到什么传闻趣事,或有什么心得体会,都应立刻有选择性的加以摘录,这才能让学生更好地留住自己的真情。
  
  二、潜思暗想溢胸中——情感的挖掘
  
  抓住时机,激恬情感。如“激动”是一种极平常的情感,但到底是什么感受,许多学生说不清楚,表达时只能借助于“非常”、“十分”之类的词来强调。如果借助一次比赛获胜的机会让学生体验,就会说出“心跳快”、“喘气急”、“忘记了一切”、“总也坐不住”、“禁不住笑”……等感受来。又如在一个下雪天指导学生即兴作文时,让学生静静地坐在座位上凝视着窗外飘扬的雪花,观察了五分钟后,学生们各自的感受完全不一样。有的学生看到雪花自由自在地飘在空中。希望自己也能像雪花一样自由,不受拘束;有的学生看到雪花落到地上。像回到家一样,找到了归宿;有的则由雪想到了那些纯洁如雪的人;还有好动的学生希望雪花快快地落,多多地落,好出去打雪仗……同样的时间,同样的景物,观后却有着不同的感受。
  
  三、满腔激情留笔端——情感的喷发
  
  实践活动,引发写作的激情。如:中秋之夜,花好月圆,为什么不可以举行一个月光晚会呢?地点当然选择在操场。即使阴雨天,也可以利用多媒体将皎洁的明月定格在布幕上,关掉教室里的灯,在讲台上点上两支蜡烛,举行“明月诗歌朗诵会”!这富有诗情画意的夜晚,会给同学们留下多么丰富的想象和快乐!国庆长假,秋高气爽。为什么不可以进行一次集体活动?郊游或爬山。回归自然,寄情山水,让学生感受战胜大自然、克服困难的自豪感,感受人与自然的和谐,感受大自然的万种风情,感受祖国壮丽的河山,从而激发同学们热爱自然、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美好感情!“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情溢于海”,每次活动归来,指导学生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描绘生活、欣赏生活,把活动的真实感受写下来,因亲身经历。还怕写不出真情实感的好文章吗?
  情感是写作的动力,文章的萌发和诞生都离不开情感。正像古人所云:“缀文者,情动而辞发。”《新课标》也明确要求:“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总之,教师要从生活人手,进行情感熏陶,增加学生的情感经历。要教育学生热爱生活,指导学生投身生活、积累生活,更主要的是要体验、感受生活。丰富学生情感,提高学生生活感受力,从而促进写作能力的提高。
其他文献
【技法指津】主旨是文章的核心、灵魂。在写作过程中,主题决定着材料的取舍提炼,支配着文章的谋篇布局,制约着表达手法的运用,影响着文章的遣词造句。 [Method] refers to t
难题是一只蚕茧  将我困在里面  我学蚕儿  努力地钻研  终于破茧而出  瞧我高興的样子  两手如同一双翅膀  我像一只蛾那样飞翔
期刊
本文研制了一种简单实用 Z L J1 型钟罩流量计检定仪,介绍了该系统的基本组成、原理和软件设计,以及现场实际应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 This paper developed a simple and practi
十几年前,我就知道《幼儿教育》杂志,从那时起,我就非常关注《幼儿教育》,每期都要认真拜读,后来渐渐萌发了向《幼儿教育》投稿的念头。大约在1988年下半年,我创编了一个幼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建模点1:“面积和面积单位”模型所属内容:信息窗1(第50页-54页)教材简析:面积概念,是一个重要的起始概念,是建构本单元其他模型的基础。信息窗1呈现的是爸爸拿着图纸带着一
1问题的提出在电动机的机座加工中,由机座技术条件可知,加工底脚平面时除保证底脚交承平面的粗糙度、平面度以外,还必须保证机座的中心高精度。由图1可知,在一般条件下,尺寸H.是无
后马克思主义虽然在诸多方面对传统马克思主义蕴含的本质主义因素提出了强烈的质疑与批评,但是,在对政治的斗争本性的理解上,后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主义依然十分贴近。政治可以退出阶级,但绝对不可能退出斗争,这是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政治信念,正是基于这一信念,后马克思主义自始至终都在着力构造一种全新的对抗概念。对抗概念的话语建构在尚塔尔·穆芙那里表现得尤为突出:她从新社会运动、卡尔·施米特的敌友划分、精神分析的主体认同等不同的理论渠道汲取丰富的灵感,最终锻造出了一种基于“政道”与“治道”之划分的“抗争性民主”模式。对抗
今年夏天,被誉为“教学神书”的上海数学教材《一课一练》将摆上英国部分小学的课桌,成为当地孩子学习数学的新范本。上海小学生们再熟悉不过的《一课一练》“练到”英国,这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学习感兴趣的学生学习就会更主动积极。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想提高教学效率,更要在“趣”字上做文章。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途径有多种,下面就根据我的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