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育在小学数学课程中的指导性作用研究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mccc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小学数学教育随着社会发展,需要改变现有的模式,寻求新的突破,以适应时代的需要。科学教育理念虽然提出的时间不久,却能够在现今环境下,对小学数学教育起到指导性作用。通过对科学教育的模式和手段,小学数学教育完全能够突破瓶颈,找出一条符合客观规律的新途径。
  关键词: 科学教育 小学数学 指导性作用
  科学教育,即STS(Science,Technology,Society)教育,最早起源于美国高等学校,后随着STS教育在西方国家高校的推行,STS教育开始逐步进入中小学课堂,并被作为教育的新方向[1]。进入21世纪后,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中,将科学教育作为重要的理念之一,在教育改革过程中加以推进和落实。对科学教育,一般认为科学教育是一种通过现代科学技术知识及其社会价值的教学,让学生掌握科学概念,学会科学方法,培养科学态度,且懂得如何面对现实中的科学与社会有关问题做出明智抉择,以培养科学技术专业人才,提高全面科学素养为目的的教育活动。
  国务院颁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提出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目标之一,就是要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而科学教育的内涵与“科学”内涵的理解紧密相关,其目的正是通过提高科学素养,实现科学知识与技能、科学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全面科学教育目标。因此,科学教育是现代教学的新方向,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途径之一。
  一、当前小学数学课程的科学局限性
  在当前的小学教育中,由于传统模式的影响还未能适应社会发展带来的改变,将科学教育的理念融入小学数学教学过程,无疑将有重要的指导作用。长期以来,数学课堂教学存在一个严重问题,即只注重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教”与“学”,而忽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学习,从而导致学生自主学习空间萎缩。表现为:教师权威高于一切,对学生要求太严太死:课堂气氛紧张、沉闷,缺乏应有活力:形成上课—做题,单方面的传授链,违背“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原则。长此以往,学生在学习上依赖性增强,缺乏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导致厌学情绪,致使学习效率降低。虽然现今多媒体、网络已经普遍应用于数学教学过程中,也收到一定的教学效果,但是这一手段未能真正解决教学过程中的自主意识培养问题,仅仅是拓展教学的时间和空间,仍然未能有效地解决数学的科学教育融合问题。
  二、科学教育对小学数学课程的指导性作用
  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够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观察、分析现实社会,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初中数学教育同样是以素质教育为依托,重点培养学生的独立思维模式,而不是表面意义上的解决数学难题的能力。而科学教育是要教育学生如何处理科学与社会问题,让学生具有在今后择业所必需的科学技术基础与继续学习科学所必备的理论基础的教育。
  科学教育和小学数学教学其教育的本质是相同的,都是通过系统教育,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水平得到有效提高。小学数学不能仅仅是停留在数学问题解决的基础上,而应该是融入到社会大环境中,成为小学学生认识和观察社会规律的重要手段和工具。这就赋予小学数学教学的社会性,其和科学教育的融合成为一种必然。正是基于这一点小学数学的新教材十分重视学科综合,数学几乎已与所有学科都开始结合,而与科学的综合,更是既有面的扩张又有点的突破。科学教育理念无疑是对传统数学教育的一种颠覆性认识,突破小学数学教育的局限性,为教学的方式和手段提出更高要求,也促进科学技术等和教育过程的充分结合。
  三、科学教育为小学数学课程提供了新的教学方向
  科学教育是将科学知识、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科学精神作为整体体系,因此必须注重小学数学的基础性作用,让数学思维的培养成为科学素养养成教育的一部分。
  数学思想的培养,是在学科中注入崭新的科学思想观念和教学策略。数学的研究对象是现实世界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随着数学自身的进展,其“数量”和“空间”都超出原有的意义。数量从实数扩展到复数,空间也不再仅指欧氏空间,包括三维空间或多维空间。但是随着数学的高度抽象,它的应用却越来越广泛,数学表现出科学和技术的双重特性。因此,在小学数学学科中进行数学思想渗透也是数学教学法的目标。
  寓科学教育于数学课堂中,丰富数学课堂,加强科学技术的普及,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当然,青少年科学教育并非仅仅是知识传授、经验积累、理性认识的过程,小学数学教师的任务就是为每个学生自由和谐、生动活泼地全面发展创造优异的科学学习环境。
  参考文献:
  [1]曲世鸣,张鲁殷.STS教育对我国高师教育的启示[J].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1997(4):72-74.
  [2]袁运开,蔡铁权.科学课程与教学论[M].浙江: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70.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现代网络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进步,大数据时代已经成为当下时代发展的趋势,大数据的运用在社会及各行各业的重要性也越发的普遍。而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运用大数据,相较于传统的人力资源模式,能够在进行人力资源管理的过程成更加全面、具体、且更有针对性的分析企业员工的能力范围、发展前景、潜力探究等,从而优选出高品质的人力资源配置完善和营造更好的企业工作和发展氛围,使得企业更加顺利且长远的发展。因此
摘 要: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努力捕捉生活中的数学现象,让数学教学更多地联系实际,贴近生活,实现生活材料数学化,数学教学生活化,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愿望,从孩子的心理特点出发,把丰富多彩的生活素材展现给学生,唤醒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增强学习动机和信心,引导学生进入数学情景,发展学生思维,让学生感悟到数学是现实的,提高学生在生活实践中自主、创新地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 数学教学 生活情景 数
摘 要:传统专业教育中缺失对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在新经济时代下,创新与创业与专业教育的融合发展,是专业教育在教学领域与创业领域的创新成果的应用和转化。创新创业是推动行业条件和动力,在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教育中将创新创业与教育共同发展和深度融合,并将学生创新创业作为重要的教学资源,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通过理论联系实践的学习方法,使学生认识到现阶段就业现状与竞争压力的同时,形成开拓新领域、拓展新业务的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