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公民社会的兴起对政策制定的有益影响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ue_ln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民主政治不断完善,政府职能不断转变,国家与社会的关系也得以调整。公民社会已经作为一支重要力量广泛地参与到政策制定过程中,这对政策制定产生了有益影响,不仅有助于建立广泛而又理性的政治参与机制,有效避免政府失灵,而且能有效保证政策的公共利益取向,促进政策信息的充分性以及公共政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
  【关键词】:公民社会;政策制定;有益影响
  一、公民社会相关概念界定
  (一)公民社会的概念界定
  公民社会或市民社会是指围绕共同的利益、目的和价值上的非强制性的行为集体。它不属于政府的一部分,也不属于盈利的私营经济的一部分。通常而言,它包括了那些为了社会的特定需要,为了公众的利益而行动的组织,诸如慈善团体、非政府组织(NGO)、社区组织、专业协会、工会等等。
  (二)公民社会的兴起与发展
  1978年以来,改革开放推动着社会的全面变革,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政治体制改革和政府职能转变逐步推进,主要包括政府由微观管理转向宏观管理;由直接管理转向间接管理;由以“管制”为主转向以“服务”为主。其根本途径是下放权力,政企分开。这样,政府机构改革再次调整了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为我国公民社会的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公民社会组织在公共政策过程中充当公民要求的代言人,政策实施计划的参与者,社会舆论的形成者,政策的监督者等各种角色,在将公民对公共政策问题分散的个人意志聚合起来,形成合力,对政府的政策制定进行监督和影响,有效避免政府失灵,促进政府制定正确而有效的公共政策。
  二、公民社会对政策制定的有益影响
  公民社会通过深入民众,通过广泛的调查研究,了解基层民意提出有价值的建议和主张,同时公民社会通过了解民众对于某项政策的接受和认同度,可以参与到政策的评估中,并为政策的调整提供依据。
  (一)政策准备阶段
  1.公民社会的兴起有助于构成双向政策制定模式
  在政策准备阶段,主要侧重于政策的目标设定和宣传,公民社会的兴起为民众表达利益提供了载体,民众的参与改变了政策制定模式,逐渐呈现出政府与民众互动的双向政策制定模式,我国公民积极参与政策方案的设计,各级政府也往往运用网络、媒体等方式,为公民参与政策方案设计提供各种渠道与机会,面向公民社会征求政策方案。
  2.公民社会的兴起使政策更加贴合民意
  公民参与政策方案的设计与论证工作,一方面促使政府公开决策信息,阳光作业;另一方面为政策设计提供了智力支持,弥补了决策主体的技术缺陷,克服了决策者的自利性倾向和偏袒性倾向,促使政策制定者趋于理性。公民社会的兴起使得政策的公民参与度大大提升,对于即将出台的新政策,公民的关注会使得政策制定者更加斟酌政策的每一条方案,政府的每一步都在无数公民的目光中前进,这无疑促进政策制定更加深入民心,贴合民意。
  3.公民社会的兴起推进政策制定科学化
  政策的宣传是政策准备的必备环节,公民社会的兴起对政策制定是一个好的契机,公民社会作为公领域和私领域之间的第三领域,更能有自己的立场和发言权。只有让公民参与进来,才能制定出符合公民集体利益的好政策,倘若只是由政府官员讨论修订一项政策,那不能排除个别官员假借公共利益之名满足一小部分群体的私利,这对政策的合法性是极大的威胁,只有争取到最广大人民的支持和拥护,才能让政策站稳脚跟,执行起来才会没有阻力。
  (二)政策实施阶段
  1.公民社会促进政策制定民主化
  在政策实施阶段,主要侧重于政策的执行效率和效果。政策执行是政府有关部门根据政策内容对政策进行实施,而公民社会的兴起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政策执行的顺利实现,公民对政策方案的认可、接受是政策方案得以顺利实施的保证。所谓政策执行效率,便是公民能否快速执行这一政策,尽快实现新政策带来的改观。所谓执行效果,便是公民能否按照政策本意实行,不钻政策的漏洞,不歪曲、不片面的执行。
  2.公民社会的兴起有助于稳固政治基础
  公民社会兴起后,我国公民往往通过听证会制度帮助政府论证和选择政策方案。公民参与政策方案的选择,不仅是公民具体利益的实现,而且加强了公民与政府的沟通,强化了政府政治稳定的基础。从这个层面上说,公民社会的兴起推进了政策的民主化进程。
  (三)政策反馈阶段
  1.公民社会兴起为政策评估提供广阔渠道
  在政策的反馈评估阶段,主要是针对这一政策的总结和修正。政策作为政府对社会公共利益进行资源配置与权威性价值分配的行为方式,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公共利益的诉求,我国公民社会的兴起表明公民主体性意识的增强,公民深层次的权利意识开始觉醒,公民试图通过政治参与的行为维护自身的利益。公民社会被看成监督国家权力的“社会的眼睛”,因此,政策实行以后,公民会按照自己的判断来提出修正建议,政策细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也会暴露出来,公民的反馈是对政策最好的评价,政府应该认真听取公民的意见和建议,找出政策中的不足,承认政策的不完美,并且采取最有效的手段对政策进行调整,不断完善。
  2.公民社会兴起有助于社会公益最大化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传统的以国家为总代表的单一利益主体的格局被多样化、多层次利益主体的新格局所取代。利益主体的分化必然带来利益差别的扩大,利益要求的输入量增加,过去单一的内输入方式已经不能完成利益要求的输入任务。特别是我国公民社会的兴起提升了公民的参与热情,对政府的政策制定形成了一定的外在压力,迫使政府关注公民的利益诉求,提供多样化、制度化的输入渠道,及时、有效地将各种不同的利益要求输入到决策中枢,以满足公民社会发展的需要。
  近几年我国民间组织发展迅速,大量民间组织的存在实际上已经成为公民要求与支持的组织载体和输入管道。正是输入成为连接社会生活非政治领域中和政治领域中所发生的事情之间的实际纽带。可以说,我国公民社会的兴起促进了政府政策制定模式的转换,从这个层面上说,公民社会的兴起增加了政策监督和评估的方式,推进了政策的合法化进程。
  三、总 结
  公共政策是政府社会管理的重要有效手段,随着公民社会的兴起,他们在自身能力提升的同时也必然要求参与到公共政策的制定、执行、监督、评估的全过程,以保证公共政策的公共利益取向。公民社会的出现是国家政治民主化的体现,其蓬勃发展更是指日可待,如今的公民社会展现出日趋强烈的公共政策影响力。一个成熟的公民社会和一个成熟的市场经济体一样,不会对国家和决策者提出挑战,只会帮助决策者更好地对社会进行善治,因此,我国应该大力扶持和培育公民社会的发展,这对国家建设将会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9
  参考文献:
  [1]俞可平.中国公民社会的兴起与治理的变迁[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杜.
  [2]丁煌.公共选择理论的政策失败论及其对我国政府管理的启示[J].公共行政.
  [3]俞可平.增量民主与善治[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4]霍海燕.公民社会的兴起对政策制定的影响[J].中国行政管理.
  [5]廖申白.形成中的中国公民社会[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
  [6]孙发峰.试论中国公民社会影响政策过程的实然条件[J].郑州大学学报.
  [7]霍海燕.公民社会的兴起对政策制定的影响[J].中国行政管理.
  [8]陈振明.公共政策分析[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其他文献
【摘要】:传统的唐河汉剧在南阳地区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在不断变迁的社会发展过程中,汉剧难以满足广大群众的认知需求,民众对汉剧的发生、发展基本上一无所知,所以本文主要梳理唐河汉剧的发展渊源概况,增加广大群众的认知程度。  【关键词】:汉剧;渊源;传承  汉剧,又称“二黄”,后发展成为襄河、荆河、府河、汉河四支流派,俗称“路子”。清末明初,成立专科班,培养出一批名角,汉剧随之兴盛,被尊为大戏。当时
期刊
【摘要】:庙会是中国广泛存在的一种传统民俗活动。现如今,庙会已成为农村社会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满足了民众的需求,对民众的生活发挥着特有的功能。通过对下霍村的三嵕庙庙会的调查研究,来洞察庙会新特点。庙会活动主要写了拜羿神、演戏酬神和迎神赛社活动。对三嵕庙庙会进行研究,有力的促进了当地民俗文化的发扬。  【关键词】:庙会;迎神赛社;演戏酬神  三嵕庙是山西晋东南地区独特存的的庙宇,其庙宇主神就是“
期刊
【摘要】:电子商务的发展,使得企业逐渐由线下交易向线上交易转变。企业的这一变化也对财务管理工作产生了一定影响。笔者在分析电子商务对企业财务管理产生影响的基础之上,深入探讨了企业如何改变财务管理方式,才可以更好地顺应电子商务发展的潮流。  【关键词】:电子商务;财务管理;企业  一、电子商务的发展对企业财务管理活动的影响  (一)外部环境的变化  首先,传统的企业竞争主要集中在人、财、物等方面,企业
期刊
【摘要】:当代中国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的主要特点主要在于网络环境的虚拟性、参与主体的平等性、参与成本的廉价性以及参与过程的互动性四个方面。网络政治参与在发挥推动政治参与的变革以及创新,使政治参与更加完善的同时,由于自身的一些特点也不可避免的存在负面问题,比如网民普遍的参与能力参差不齐所带来的不理性参与以及信息量掌握的差距所带来的鸿沟问题。这些都是当代我国网络政治参与存在的典型问题。因此,笔者认为应该做
期刊
【摘要】:民族认同的构建是民族政策的难点,也是民族理论的主要分歧之一。回顾认同概念的发展脉络和我国历史上正统论的演化,我们不难看出这一因素对多民族国家稳定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认同;民族政策;新疆  随着近代民族主义浪潮的兴起,特别是以民族为首要原则的民族国家取代王国和帝国成为政治共同体的主要形式以来,民族认同的建构无论在单一民族国家还是多民族国家,都成为执政者维护国家稳定、增强社会凝聚力的
期刊
【摘要】:在黑格尔的法哲学体系中,作为法律的法,无论从自身的本质规定还是立法内容,以及在整个体系中效力位阶来看,都有着无法逾越的界限,本文试图在黑格尔的逻辑体系中,从法的完整性、立法的内容以及法与王权的关系三方面对作为法律的法的局限性进行分析。  【关键词】:法的完整性;主体内心;王权至上  在黑格尔的法哲学逻辑体系中,法是“自由意志的定在”。在这种意义上,抽象法、道德、伦理都是法。而作为法律的法
期刊
【摘要】:大学自治是贯穿大学产生和发展历史中的核心要素,从历史的视角看大学自治有着重要的价值。“大学自治”就与“学术自由”一起,被奉为大学发展的圭臬、理想大学的标签。大学自治与政府干预是高等教育外部关系中的一对基本矛盾,大学需要自治,但同时对社会负有责任。对大学自治历史的深入研究可以促进我国大学自治的发展。  【关键词】:大学自治;政府干预;社会责任  引言  大学自治从大学诞生的那一刻起就与大学
期刊
【摘要】:讨论中国历史性格的形成,首先离不开生态地理环境中国历史发展的主导性作用,同时,以不同历史时期的民族关系尤其是北方游牧民族与中原王朝之间的碰撞交流为视角,探讨族际关系对中原王朝国家的影响,甚至对中国早期历史性格形成的影响,为古代中国历史性格不断趋向内向提供不一样的视角。  【关键词】:历史性格;地理生态;民族关系;互动  刘子键著《中国转向内在:两宋之际的文化内向》一书,删繁就简,认为中国
期刊
【摘要】:考古人类学家张光直一直注重通过中国文明的进程和发展模式的建立,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以及社会科学理论的内涵做出了原创性的工作。因此他通过一系列有影响的专著把中国古代文明丰富的历史材料介绍给世界,让更多的人来了解中国绚丽多彩的文化和历史。而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学术著作《美术、神话与祭祀》便代表了他的主要观点和理论。  【关键词】:简评;张光直;《美术、神话与祭祀》  张光直在序言里面直接提出了写作
期刊
【摘要】:自幕府末期到甲午开战前夕的短短几十年,日本近代海军实现了从无到有的转变,正是这一阶段的建设使其具备了击败北洋舰队的实力,从而一举赢下甲午战争,使国家走上了急速膨胀的快车道;也正是这几十年的基础,决定了日后日本海军逐渐壮大的发展道路,对其跌宕的发展历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对日本海军初期发展历程的探究,对我国当前“走向深蓝”的海军建设方向也有辩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日本海军;明治维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