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形势下优势生产要素资源的农村经济发展新模式

来源 :现代农业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hij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介绍了滁州地区农村经济发展现状,分析了滁州地区农村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发展对策,以供参考。
  关键词 农村经济发展;现状;问题;对策;安徽滁州
  中图分类号 F3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07-0299-02
  Abstract Development situation of the rural economy in Chuzhou City was introduced,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economy in Chuzhou City were analyzed,and some development countermeasures were put forward,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
  Key words rural economic development;status;problems;countermeasures;Chuzhou Anhui
  随着近些年市场经济改革的深入发展,城镇化进程速度不断加快,农村经济发展之路成为社会关注焦点。农村第一生产要素优势资源人力资源在逐步出现“断层”现象,同时农村土地也在大面积抛荒或出租。如何解决农村经济发展问题,现阶段如何发挥农村现有土地和剩余劳动力的重要价值,承接未来职业农民发展趋势。政府需要在土地、资金、住房、信息化建设方面给予政策上的大力支撑,从而为未来农村发展保驾护航,确定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之路。通过对滁州市农村地区实际情况的分析来探索现阶段农村经济改革和发展的基本思路。
  1 滁州地区农村经济发展现状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深入发展,互联网经济深入影响各行各业。滁州市农村地区劳动力总数和结构正在发生巨大变化,非农就业比例近年迅速上升。2014年末,滁州市从事第一产业的就业比重为36.9%,比2003年下降19.9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就业35.1%,比2003年提高13.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就业28%,比2003年提高6.6个百分点。滁州市地处皖东,历来是农村人口居多的农业大市。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滁州市农业劳动生产率的不断提高,农村劳动力出现大量剩余,并逐步向非农产业转移。农村劳动力大规模转移,导致从2013年开始滁州市农村劳动力逐步出现“断层”现象,许多地区甚至出现大面积的土地荒芜现象,多数从事农业劳动的仍是50、60、70后,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也将逐渐退出农村劳动力队伍。现阶段如何继续利用好他们的职业农民经验,发挥其重要价值,是重点探索的方向,只有政府层面的政策支撑才能保障滁州市农村经济的长远发展。
  2 存在的问题
  2.1 农村经济发展优势资源正在逐步丧失
  现阶段滁州市农村地区农村优势资源对农村经济发展贡献较低,尤其突出表现在具有娴熟种植经验的农民严重流失,根据滁州市农村住户劳动力转移抽样调查推算,2014年滁州市农业转移人口总量114万人,比上年增长3.8%。其中,到户籍所在乡镇地域外从业6个月及以上的农业转移人口占农业转移人口总量的71.4%,较上年增长2.5%;在户籍所在乡镇地域以内从业6个月及以上的农业转移人口较上年增长7%[1]。
  农村较肥沃的土地出现荒芜现象,从调查的全椒县和来安县部分农村情况分析,整个村庄完全会种地和具有多年种植经验的农民70.8%外出务工,全村8%的土地正处于即将荒芜状态,大面积土地被转包。具有娴熟种植经验的农民和农村肥沃土地是亟待解决的两大优势资源问题,只有充分发挥他们的价值和传承好农村现有优势资源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好农村土地和农民收入[1-2]。
  2.2 农村土地流转制度不灵活
  目前,滁州市农村地区土地流转多数是农民自发组织进行,只是单纯地将自家土地出租给种植大户,其过程严重缺乏政府监督和指导,农民收入得不到重要保障,农村经济结构也得不到改善。尤其是来安县部分农村,外出务工的农民都是很随意地将自家土地租给一家或多家种植大户。这种随意的土地流转制度现象不仅不能发展农村经济也容易导致农村土地的荒芜。特别是目前农村部分种植大户严重缺乏资金支持,在首次承包土地后,收益出现亏损时,极容易出现抛荒现象。
  2.3 经济结构单一,不利于农村经济长远发展
  目前,农村土地在流转中多数是租给部分种植大户,他们由于缺乏经济发展思路,追求“短、平、快”的发展思路,一味地追求短期效益,很容易导致农村的经济发展只是从原先的分散种植到现在的统一种植而已,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农村经济发展之路。农村经济发展结构上也并未发生根本变化,这对未来滁州地区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极为不利。
  2.4 农业技术人才严重缺乏
  虽然近些年滁州市农村地区也在大力引进农业专业人员,但能真正留在农村发展的专业技术人员的确很少。以滁州市农村地区为例,目前留在农村务农和发展的主体人员年龄结构都在50~60岁之间,这部分人员在新技术和新品种方面严重缺乏专业指导。在一定程度上极大地导致部分农村优势资源浪费。以全椒县为例,当地农民为发展经济也开始养殖山羊,但由于专业技术不到位,成本较高,在市场上并无竞争力。因此,改变农村经济结构,发展特色农业经济,大幅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引进专业技术人员尤为重要[3-4]。
  2.5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发展迟缓
  针对目前滁州地区的农村经济发展,依然存在基础设施建设迟缓问题,特别是现在互联网等信息设施的建设,未能让农村经济发展共享信息化带来的助力。通过调查发现部分农村的道路损坏较严重,还需投入资金维修,滁州市作为农业大市,水利建设方面还需要加大投入,部分水库还需要加固等。
  农村医疗、住房、教育、养老等基础设施和政策建设力度不够,目前滁州市农村存在养老和和教育问题,大部分外出务工的年轻人的父母养老依然是个社会问题。这些基础性的政策和设施建设不到位会严重影响未来培养职业农民的政策,不利于发展年轻化的农民队伍[2]。以上问题是通过实地调研农村地区的现状得出的结论,这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是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写照,也是农村阶段性的问题。中国农村经济正处于转型的重要时期,从而这部分的问题研究对未来农村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3 发展对策
  结合发展农村经济的大形势下存在的五大主要问题,针对以上发展思路,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了以下几点解决方案。
  3.1 加快推进农村土地流转政策的出台
  土地和农村剩余劳动力是目前滁州市农村地区的优势资源,也是农村经济未来发展的根本保障,离开了人和土地,农村经济发展无从谈起。现阶段政府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与发展思路,尤其是当地乡(镇)一级政府责任重大,当地基层政府需要结合滁州本地特点,积极参与到农民土地流转中来,将农村优势生产要素与当地种粮大户的发展紧密结合,引导种粮大户的发展思路并给予信息化的智力支持,特别是在发展地方特色农业和生态农业方面,保障高附加值农产品的深度开发,农村经济、社会全方位加强信息化的引导。要在转变农村经济发展的观念上狠下功夫,让目前农村经济的发展模式不能仅仅停留在初步阶段。
  3.2 加快人才引进力度,专业化助力地方经济发展
  利用信息化的网络资源和政府的政策优势资源下进行农村经济新模式的探索,可以结合当地经济发展的方向,引进一部分先进的绿色农业发展企业,特别是在农业种植方面取得较为成功的企业和具有先进技术的人才,给予优惠政策,让其入户当地农村,以公司的形式,对当地的农村经济进行市场化运作,深化农产品高效的附加值,同时公司的商业化运作模式可有效充分发挥目前农村优势生产要素资源。且同时可探索农村土地、剩余劳动力以重要的优势资源的形式参股,进入企业经营,更加有利于企业与当地资源紧密结合的新思路;可因地制宜地成立地方农业经济合作社,由农民自发组织经营团体,即发展成立相关高附加值的农业企业,农民以自家的田地和劳动力作为资源参股,政府在信息和市场上给予引导和支持。这样可以促进地方特色农业经济发展。
  3.3 以试验田的模式加快推进农村经济发展步伐
  发挥当地优秀种粮大户的力量,政府需要尽快培育一批优势种粮大户,特别是在创造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方面做出贡献的种粮大户,政府要更加积极地给予引导和宣传,保障其迅速壮大,从而能很快在当地形成规模效应,促进地方特色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政府针对一部分优质种植大户要给予重点跟进培养,特别在市场成熟的前提下可以鼓励他们进行经济结构的改变,比如全椒县的部分种粮大户可以引导逐步开辟部分具有养殖特色经济作为种植大户新的经济增长点。
  3.4 发展职业农民
  现阶段政府需要加大对农村地区养老、医疗、教育、住房等基础设施建设,同时需要在政策上给年轻的职业农民提供具有强大吸引力的政策。随着未来父辈们逐步退出农村劳动力队伍,年轻农民必然出现断层现象,为了更好地为农村经济长远考虑,成立职业农民尤为重要,政府可以前期先鼓励一部分农村年轻人从事农业生产,充分利用现有熟练的农民进行“传、帮、带”或成立培训机构对年轻人进行种植、养殖方面的专业培训。随后在这部分年轻的职业农民中选择优秀的给予大力支持,让其不断壮大,以便喜迎更多的年轻人从事农业经济。同时,政府也可以将职业农民的职业化和专业化纳入到国家职业技能考核中,在社会上营造职业农民的良好社会形象和地位。以此来不断补充农村新鲜血液,让职业农民逐步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主力军。
  3.5 加快整合农村基础设施资源
  针对滁州市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水源尤为重要,对部分水库进行加固,农村的水塘需要重新清淤,在保障水源的前提下农业经济才能发展。同时针对农村目前分散的土地,政府需要统一平整,将原本小农经济作业模式彻底变更为统一专业化、机械化种植。
  4 结语
  总之,目前解决农村优势生产要素资源是当务之急,将农村土地、种植技术娴熟的农民等优势资源通过政府和社会共同探索,寻求一条致富农村经济发展之路,任何一项政策和地方特色优势都不可能迅速转化为经济效益,需要在实际的经济合作运作过程中检验其合理性,本文旨在探索一条符合滁州市实际情况的农村经济发展思路,对现阶段农村经济发展具有指导意义。
  5 参考文献
  [1] 陈小莉.关于我国农村经济发展中的金融支持[J].现代经济信息,2016(1):19.
  [2] 王书洲.关于我国农村经济发展趋势的研究[J].新经济,2016(6):41.
  [3] 杜鹏程.小城镇背景下农村经济发展的机遇和挑战[J].统计与管理,2014(12):84-85.
  [4] 刘东辉,张荣斌.城镇化背景下农村经济的发展研究[J].现代国企研究,2015(2):88-89.
其他文献
摘要 烘烤核桃是核桃生产中的一项关键技术,它不仅是核桃果实采收后处理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是核桃产品储藏、加工、销售的首要环节。因此,为了有效提高漾濞核桃干果的品质,通过对漾濞县几家合作社核桃鲜果烘烤方式现状进行调研,分析各种烘烤核桃技术的利弊,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从而进一步明确漾濞核桃烘烤技术发展方向,提高漾濞核桃的市场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促进漾濞核桃产业标准化、规范化发展。  关键词 核桃;烘烤技
摘要 锰是植物生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通过查阅相关文献,介绍了土壤中锰的形态、影响黄土高原区土壤锰的因子以及锰与果树粗皮病的关系,并对锰毒的矫正措施进行了叙述,以期为研究黄土高原地区土壤锰与植物锰提供依据。  关键词 土壤锰;苹果粗皮病;锰毒;研究进展;黄土高原区  中图分类号 S154.4;S436.611.1 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07-0137-0
摘要 主要介绍夏花生、油菜轮作 “双油”种植模式的技术优势、产量效益优势,及油菜、花生高产高效种植配套技术,以供参考。  关键词 油菜;花生;轮作;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65.2;S634.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08-0058-01  桃源县棉花常年种植面积9 800 hm2,当前棉花销售价格持续下滑,棉农种棉基本是亏本,经济效益严重受损,造成大面积棉地
摘要 阐述了玉米新品种通育1101的品种来源、选育经过、产量表现等,总结了该品种的特征特性、栽培技术、适宜的种植区域以及制种技术等,以供参考。  关键词 玉米;通育1101;选育;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13.04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09-0038-02  Abstract The variety source,selective breeding an
摘要 利用3种颜色色板对大豆田害虫诱集效果试验结果表明,3种颜色色板对大豆田常见的小型食叶性害虫均具有一定的诱集作用,供试黄板的诱集效果最好,诱集到的豆黄蓟马数量最多。  关键词 色板;大豆害虫;诱集效果  中图分类号 S477;S435.6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09-0119-01  Abstract Trapping effects of three c
摘要 2015年新干县早稻主要病虫害药剂防治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喷药防治早稻病虫害具有较明显的经济效益,其总体效益为1.00∶4.24。  关键词 早稻病虫害;药剂;防效;江西新干;2015年  中图分类号 S435.11;S481 .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07-0105-02  为明确早稻主要病虫害用药剂防治与不用药剂防治对早稻产量及效益的影响,特进行了该试验
摘要 分析大棚芦笋劣质笋的成因,并提出相应对策,包括嫩茎细小、嫩茎散头、嫩茎畸形、嫩茎炸裂、嫩茎空心、嫩茎老化、嫩茎锈斑、嫩茎粗而少,以供参考。  关键词 大棚芦笋;劣质笋;成因;对策  中图分类号 S64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24-0092-02  大棚芦笋生产中常因病虫危害、营养缺乏及环境条件不适宜等因素,造成芦笋生长异常,产生畸形等劣质笋,使嫩茎的品质下
摘要 农业气象防灾减灾与农业保险是农业生产顺利进行的关键,是现代农业发展关注的最重要问题之一。通过对武汉市农业气象灾害、减灾方法及农业保险的分析,总结了武汉市农业气象存在的主要农业气象灾害类型,提出了对应各灾种的减灾建议,对武汉市农业保险的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解决方案,为武汉市农业气象减灾与农业保险的发展提出建议。  关键词 农业气象灾害;农业保险;农业气象指数保险;湖北武汉  中图
摘要 为了培养、提高当代大学生综合素质、独立思维和创新能力,对动物生理学实验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手段以及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改革。通过对实验课程研究模式的探讨,对实验课教学方法的革新,达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增强学生系统性的科研设计意识。  关键词 动物生理学;实验教学;课程改革;自主学习  中图分类号 G4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09-0333-02  A
摘要 马唐是南方农田主要杂草,对农作物危害很大。本试验以马唐种子为试验材料,采用不同浓度的GA3、KNO3、NaOH、HCl处理马唐种子,打破马唐种子休眠和提高种子活力。结果表明:经GA3和KNO3浸泡处理48 h后,除0.005 g/L GA3外,GA3和KNO3均能提高马唐种子的萌发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其中以0.400 g/L GA3和52.00 g/L KNO3处理打破休眠的效果最好,萌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