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少阅读的人生是残缺的

来源 :新少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antian7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家赵丽宏的头衔众多,但他只看重一个身份:阅读者。赵丽宏读书很杂,文学类的,艺术类的,哲学文化类的,甚至是科学类的,只要有趣,有价值,都乐意阅读。对一个从事文学创作的人来说,任何知识都不会是多余的。一卷好书在手,心神愉悦,宠辱皆忘。
  在我年幼时就已经开始阅读世界经典名著,小学的某个暑假,我从图书馆借阅了58本图书。从小学时看《西游记》和《三国演义》,到长大后看《追忆似水年华》,阅读不止,思想和境界也在悄然提升。
  我中学毕业那一年是1968年,正好赶上全国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热潮,于是我选择了去我的故乡崇明岛。记得当时我一个人背着简单的行李到乡下,去的时候心情灰暗,因为不知道自己的前途将会怎么样。面对着一群农民,我时常感到孤独,因为我觉得我跟他们没有什么话可以讲,于是我就不说话,一天到晚埋头干活、写日记。
  但幸运的是,这种状况大概只持续了三四个月的时间,我的生活就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那些农民发现了我最需要的是什么。可能是我拿着一本书或者一张报纸,躲在角落里阅读的时候那种专注甚至是贪婪的神情,引起了农民的注意。他们说,城里来的那个小青年,他一看书就像变了另外一个人。知道我最需要书以后,没有人号召,我所在的那个生产队里的所有农民,只要家里有书,全都翻箱倒柜地找出来送给我。
  我記得他们给了我几十本书。有《红楼梦》《儒林外史》《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孽海花》《千家诗》《福尔摩斯探案集》《官场现形记》等等。我是来者不拒,照单全收。这些书,有的价值不菲,比如一个退休的小学校长送给我一套《昭明文选》,乾隆年间的刻本,装在一个非常精致的箱子里,现在十万块钱也买不来。有的虽然没什么用,比如一个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的80岁老太太,送给我一本1936年的老黄历,却让我感动得落泪,而且至今难忘。
  除了农民送给我书以外,我还意外地发现了一个书库,这简直就像一个童话。有一次收工后,我生火做饭,一个老太太过来帮我,随手扔给我一本书,说:“拿去生火吧。”我凭直觉判断那是一本文学书,于是就拿起书读了起来。
  那老太太看我还没生火,就跟我说,你不用着急,这种书还有很多,就在学校里。后来我找到那个学校,果然有一个非常可观的书库,从泥地到天花板堆满了书,而且每一本都是值得读的书,这真是个奇迹。从乡民那里我了解到,办这个学校的校长,当年家里有很多田地,为了办教育,他卖掉所有的田地,让乡邻的所有孩子都能来上学。所以我看到的那些乡民,其实他们都有文化,都上过学,就是因为有这所学校。
  我在书库里待了整整一天,最后我从那里拿走了200多本书,足足装了三麻袋,运回我的住地。从那以后,不管白天干活有多苦多累,只要想到晚上在草屋里的油灯下可以看自己喜欢的书,我就感到很满足。
  这是我人生的第一站,如果没有这一站,也就不会有现在的我。
  怎样阅读才能提升境界,我有自己的“独家秘笈”。我通过阅读优秀作品,从而了解优秀作家,继而走进他们广阔的创作天地,馈飨心灵,提升阅读境界。由阅读巴金的《激流三部曲》,继而崇拜,而后结识,成为一生的挚交。
  每个人未必都想当作家,但是不管怎样,我希望你们能够当一名文学爱好者,多读一点书,多读一点有趣的书,肯定对你们非常有益。大概在二十年前,我接待过一位英国的女作家,叫莱辛,当时她已70多岁了,她对我说的一句话让我大受震动,她说:“如今在英国,高学历的野蛮人越来越多了。”我问她什么叫“高学历的野蛮人”,她说:“这些人有硕士博士头衔,他们懂得最精密的技术,但他们没有感情,他们冷漠,为什么?因为他们从来不读文学作品。”她的话有些偏激,但不无道理。
  一个人的人文素养中如果没有文学阅读的经验,他的人生一定是残缺的,他的精神也一定是残缺的。所以我要送给大家的话是:不管你们将来做什么,相信你们都会有成功的人生,但希望你们和文学结伴,让文学成为你们终身的朋友。 (责任编辑 王天抒)
其他文献
“一、二、三、四”,这是大家十分熟悉的口令,就像一首歌,它让我想起了战场上无数的英雄,想起了守卫边疆的战士,想起了在草丛中绿色的身影,也想到了我的军训生活。  记得那天,排着整齐的队伍,怀着激动的心情,我第一次走进省实验中学的校门,开始了我的军训之旅。挺着笔直的身子,双手夹紧裤线,双脚分开六十度,挺胸、收腹……十分钟的课间休息快得像一秒,而站十分钟军姿像一年那样漫长。豆大的汗珠从我的额头上滚落下来
期刊
西西亚·洛德在成为专业作家之前是一位教师,已经写过很多文学作品。大学毕业后,从事教育类刊物的出版和写作。有了两个孩子后,教养孩子的过程中使她再度接触并回忆起美好的童书世界,继而提笔尝试儿童小说的创作。《大卫的规则》是她的处女作,一试啼声即获美国纽伯瑞银牌奖。作品题材来自作者的切身体验。她的小儿子是自闭症患者,她的女儿因为跟着她同出同进,从小就认识了一些像弟弟这样的特殊儿童。这本小说正是以“姐姐”的
期刊
在家。你們找他有事情吗?
期刊
山 行  [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秋天绝对是一个最能引发诗意的季节。有人会在这个季节里不由得感伤,特别是看到落叶飘飞、黄花满地,满眼都是凋零的生命时,自然就会想到这是一个不幸的结局。想当年,杜甫站在三峡岸边的高山上,看到无边无际的落叶随风飘零,浩浩荡荡的长江水无语东流,便留下了流传千古的名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
期刊
抚顺市顺城区抚顺城第四小学的学生、家长共300余人齐聚高尔山脚下,舉行了“我登山,我成长”亲子登山活动。  你看,家长和孩子们,大手牵着小手,相扶相伴,相互鼓励,共同体会登山乐趣,共同向体力、勇气和意志力挑战。到达山顶时,所有的学生、家长、老师合影留念,孩子们为胜利而欢呼雀跃,那一张张笑脸像朵朵绽开的花儿。  (责任编辑 王天抒)
期刊
编剧、摄影: 云 海  演员:王大宝——张浩宇(饰)  李小萍——石泽禹(饰)  拍摄地点:宽甸满族自治县杨木川镇中心小学  1.在班级足球队我是一名前锋,我努力提高球技并竭尽全力去踢好每一场比赛,争取获得胜利。  2. “王大宝,好样的!”每当我取得进球,场下的同学都热血沸腾地欢呼着,声音一浪高过一浪。  3. 球场上,我可以说是班级里的英雄。可是从球场回到教室,因为我的学习成绩平平,便被淹没在
期刊
位于云南禄丰的世界恐龙谷门口,十个大字迎面而来:“等你两亿年,相遇恐龙谷。”解说员姐姐说,如果把地球的诞生比作24小时,恐龙时代占据1个小时,而人类,只占了1秒。由此看来,恐龙并不笨,它们存活了这么久,自然有它们的生存之道。学者甚至推论,如果不是恐龙灭绝,奔龙足以发展成为高智商的动物,就像人类会抑制新生,它们也会以强势抑制我们人类的诞生,也正是6500万年前的灾难反而成全了人类。恐龙时代可谓“伟大
期刊
观察下面7幅画儿,判断出每幅画儿里人物的职业。  铁匠  卖版画的  卖扇子的  卖花的  箍桶匠  卖鱼和乌龟的  卖茶的  在日本江户(东京的古名)的大街小巷,有许许多多的流动商贩,他们有的卖版画,有的卖扇子,有的卖胭脂水粉,有的賣书……可谓应有尽有。下面这些木板版画,是18—19世纪初日本城市的生活快照。
期刊
听妈妈说,以前沈阳是重工业基地,到处是破旧的厂房和低矮的棚户,无数大烟囱每天都在不断喷吐着翻滚的“灰龙”、“青龙”和“黑龙”。由于缺少绿化,很多地方裸露着泥土,晴天尘土飞扬,雨天一地泥泞。街道两边最多的是柳树,春天飞毛毛,夏天掉虫子,秋天落枯叶,冬天掉枯枝。护城河的水很浑,上面漂浮着垃圾,散发着刺鼻的气味。  可如今我看到的沈阳并不是这个样子。这几年,随着技术的进步和污染整治力度的不断加大,近50
期刊
向艺术家致敬  乔治·布拉克,法国画家。与毕加索早期作品同属印象派和野兽派。是最早将字母糅合进绘画,将颜料与沙子混合作画和使用拼贴画法的畫家。晚年作品包括静物画和风景画,风格渐趋现实主义。他的影响实际上并不比毕加索小,“立体主义”这一名称是由他的作品而来。  布拉克是第一个将字母及数字引入绘画,采用拼贴手段等方法的画家。  他的画画面常常有和谐的色彩以及典雅流畅的线条。  他试图通过一系列抽象图形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