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部瘤外综合征

来源 :国际眼科纵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beish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0% ~ 15%的肿瘤患者发生瘤外综合征(paraneoplastic syndroms),而伴随视力下降的瘤外综合征较少见,且常因症状不明显而被忽略.眼部瘤外综合征根据易感的眼组织分为四类:癌症相关性视网膜病变、黑色素瘤相关性视网膜病变、双侧弥漫性色素性葡萄膜增生和瘤外视神经病变.很多患者在原发肿瘤诊断前可表现出视觉症状异常.熟悉眼部瘤外综合征可以提高恶性肿瘤的早期诊断率。

其他文献
结直肠癌为消化道最常见肿瘤之一,年轻结直肠癌患者与其他年龄段的结直肠癌患者在疾病特点、生物学特点、危险因素、临床诊治和生存预后等方面有所差别,分析年轻结直肠癌患者的特点可为其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目的研究多聚肌苷酸-多聚胞苷酸[Poly(I:C)]对肺腺癌A549细胞活力的影响,探讨Poly(I:C)诱导A549细胞凋亡机制。方法用Poly(I:C)和脂质体3000转染A549细胞,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检测细胞存活力;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ting用于检测凋亡相关蛋白、实时定量PCR检测细胞因子β干扰素(IFN-β)、趋化因子-10(CXCL-10)的
巡逻单核细胞(PMo)是单核细胞的一个亚群,其主要功能是在血管内巡逻,清除微循环中的细胞碎片。研究发现PMo还参与抗肿瘤反应,抑制肿瘤细胞生长,招募自然杀伤细胞(NK)杀伤肿瘤细胞,并防止肿瘤细胞血行转移至肺,起着免疫监视的作用。PMo或许可以成为肿瘤免疫治疗的靶标。
MLN4924可通过诱导肿瘤细胞凋亡、衰老、细胞自噬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浸润、转移,其可抑制肿瘤血管生成并能增强肿瘤对放疗、化疗的敏感性,发挥良好的抗肿瘤效应。
期刊
在形成新的转移灶之前,原发肿瘤释放的大量癌细胞会进入一个休眠阶段,休眠状态一旦被打破,肿瘤细胞将恢复增殖能力。近年来关于肿瘤转移的各种假说和机制研究层出不穷,原发瘤切除术被看作是打破肿瘤休眠稳态的一个重要因素,因而被认为是促进肿瘤转移的重要原因。手术技术的改良和对休眠机制的进一步研究,可以为转移瘤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NVP-BEZ235是一种新型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和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双重抑制剂,已有的研究结果证实NVP-BEZ235在肺癌治疗中联合其他药物有着较为理想的效果。对于EGFR突变肺癌亚型、KRAS突变肺癌亚型,NVP-BEZ235的治疗可能有潜在应用价值。
玻璃体是人眼中无色透明的胶状物质,是维持眼球结构、协助产生视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玻璃体的结构和功能出发,简要阐述玻璃体的解剖特点、化学组成、物理性质、生理功能,及其病理生理变化所致的相关眼病,为更好地治疗临床上玻璃体方面的疾病提供一定的依据。
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4(PDCD4)为新近发现的抑癌基因,其表达受PDCD4基因甲基化、多种微小RNA的抑制。PDCD4编码的蛋白质可增强多种肿瘤细胞对抗肿瘤药物的敏感性,抑制肿瘤的发生发展和侵袭转移进程,在多种肿瘤中发挥重要作用,有望成为临床上判断肿瘤预后的重要指标。
后发性白内障(亦称后囊膜混浊)是白内障术后常见并发症,由术后残留的晶状体上皮细胞在囊膜上转分化、增生、移行,产生胶原所致.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onnective tissue growth factor,CTGF)在正常晶状体上皮细胞中不表达,而在前囊膜下型白内障及后囊膜混浊时大量表达,产生胶原,参与前囊膜下型白内障和后发性白内障的发生、发展过程.TGF( transforming growth
水通道蛋白1(AQP1)是细胞膜上特异性通道蛋白家族中的一类,主要介导水等小分子溶质的跨生物膜转运。现有研究表明,与正常组织对比,AQP1在恶性肿瘤中显著高表达,对肿瘤细胞的增殖、迁移以及血管生成等病理过程产生影响,AQP1有望成为疾病早期筛选、诊断、治疗、判断预后的分子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