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人道主义理想到“自己的园地”——1918-1922:周作人现代人道主义观念的转变

来源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p514437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五四”前期周作人以宣扬、实践人道主义的社会理想著称于“五四”中国新思想界,但在1921年之后,他的思想命题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论述在20世纪20年代初周作人思想的第一次重大转折的思想过程,即从坚定的人道主义理想到“自己的园地”思想立场的初步确定的观念历程。“自己的园地”这一新的思想原则成为20年代中后期周作人思想历程的重要逻辑起点与思考基础。
其他文献
医学高校为我国培养大批的医疗人才,关注医学高校学生德育档案有助于提升医学生的德育水平,提高其道德素质和思想境界,以抵御走向社会后面临的种种诱惑,进而保证我国医疗行业
目的:探讨消退训练(extinction training,ET)对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模型大鼠条件性恐惧记忆以及空间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方法:通过重复给予"声音-电击"配对刺激建立PTSD大鼠模型,将
目前入选教育部"名刊工程"的学报都走内涵式发展之路,刊物的学术个性和特色,主要通过特色栏目来体现."名刊"建设中的特色栏目设置,应体现大刊名刊的特点,不但要立足本校,发挥
组织内的肥大细胞来源于骨髓、脐带血的干细胞。体外培养CD34+造血干细胞,在IL-3的作用下,可产生肥大细胞;而IL-4和其他的基质蛋白则影响肥大细胞的成熟。哺乳类动物组织内的
1958年史学界掀起了'拔白旗、插红旗'所谓的'史学革命','厚今薄古'、'打破王朝体系'、'打倒帝王将相'、'以论带史'等口号
目的:原核表达并鉴定日本血吸虫P14基因(SjP14)。方法:提取日本血吸虫成虫总RNA,RT.PCR扩增SjP14基因,插入pGEM—T载体后酶切鉴定,再亚克隆至pET28a(+)原核表达载体并转化感受态细胞E.col
唐代诗人和诗论家们论"兴",一方面以前人的认识为基石,将"兴"的某些理论内涵发展定型化;另一方面又进一步深化了"兴"的某些涵义,呈现出深度开掘的意义序列,并为后世"兴"义的
目的:探讨同侧背根(iDR)和腹外侧索(iVLF)双脉冲电刺激(PPS)对脊髓运动神经元(MN)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PSP)的影响。方法:应用新生大鼠(7~14天龄)脊髓切片MN细胞内记录技术,对iDR和iVLF施加不同
以董仲舒的神学天人感应论为参照系,通过对王符的有关天人关系问题的论述,指出其与董仲舒的不同,进而彰显一种具有某种"异端"思想倾向的"天人新义".
目的:观察蛋白和核酸水平Bcl-2结合抗凋亡基因1(Bcl-2-Associated Athanogene1,BAG-1)在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的表达,探讨BAG-1在多发性骨髓瘤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