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成让语文课堂更精彩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yx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提要:在新课程理念下,语文课堂必须是具有生成性资源的课堂,要想让课堂具有生成性,就要从三个方面来做好。首先是认真备好课,在备课中应关注学生的个性和生活的环境,课前预设为生成留下余地。其次是要让课堂具有生成性,就要让课堂成为一个学生敢发问的课堂,通过学生的问题了促使课堂具有生成性资源。再就是教师在课堂上要有民主平等的作风,才能促使课堂具有生成性。
  关键词:语文课堂;动态生成;教学效率
  【中图分类号】G633.3
  叶澜指出:一个真正关注人的发展的教学设计,会为师生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创造性提供条件;会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为每个学生提供主动积极活动的保证;会促使课堂中多向、多种类型信息交流的产生和对及时反馈提出要求。的确,新课程关注人的全面发展,语文课堂也应以此为出发点,突破预期目标和既定计划的限制,走向生成、走向开放,促进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教师要努力捕捉课堂的生成点,顺学而导,顺学而教,使课堂成为一个生机勃勃的动态过程,让我们的课堂不仅闪耀着理性的光辉,而且跃动着人性的魅力。
  一、认真备课是课堂具有生成性的前提条件
  备课不但要备教材,还要备学生,不但备教参,还要努力扩充与教材相关的知识,还要对教材深入的挖掘,有教师自己的理解。在传统的教学中,一个优秀的教师对教材、教参的熟悉,可以说倒背如流,教学设计详尽无比,具体到每一分钟该做什么都已经预设好,教学内容呈现顺序和各个教学环节的安排上都有明确的规定。课堂就是按部就班的开展教学。这种刚性的教学设计影响了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弹性生成。这样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会对课堂中的生成资源视而不见或不能及时处理,不能充分利用这些宝贵的资源组织学生进一步深入学习与拓展生成。并且教师很容易在备课中忽视学科知识与学生经验的有机结合,忽视学生的整体感受与主观能动性,忽视学生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因此,忽视了学生意义生成。在在新的课程理念下,教师在备课中就应考虑到学生,要把学生当成重要生成性资源来对待,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心理认知水平和学习需求,这也是有效实施生成性课堂的前提。学生所处环境不同,他们的理解就会大不一样。例如在教授《登上地球之巅》一文,如何让城市的孩子理解文中所谈到的自然环境的恶劣,就是一个难点,如果教师只按照教参的理解,不考虑他们的体验,学生很难深入理解,我们可以从城市生活的环境入手,从身边人际关系入手来引导学生进行理解,这样就可以化解时代相隔而造成的难题了。只有在备课中考虑到了我们的学生,才能让我们的课堂灵动起来,课堂才能有生成性。
  要想让课堂具有生成性,在备课时我们还要多想几个意外,学生会在课堂中想到那些问题,我们教师如何来应对。要想很好的应对这些意外,就要求教师对教材的熟悉不能仅仅停留在课本和教参,要深究教材之意,必须走到教材之外,给我们在课堂上留有更多的余地。例如在讲授《音乐巨人贝多芬》一文时,如果教师对那就很难应对课堂的变化,很难促进问题的生成,也难以给学生带来兴趣,这种情况下课堂也就没有了生机。有时学生会问:贝多芬的性格诸如此类的问题,有时候会让我们的老师措手不及,不熟悉原著的,就只能回避,如果教师有了充分的准备,会引导学生更深入的探讨人物,把对人物的理解放置在整本小说中,在教师的引导下对人物了解会更深入,或依据学生的问题来设计新的问题,让学生在探讨中提升对文章的理解,课堂的气氛就能活跃起来。
  二、在个性朗读中生成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读,在读中整体感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在初步理解基础上的表达性朗读,要留够时间,让学生试读、练读,读出感觉,读出味道,读出情趣,唤起了学生更为深切的情感体验,充分体现了教师对学生情感与态度的关注。
  三、在深刻体验中生成体验,就是亲身经历,就是联系自身的体悟。它具有亲历性和独特性。《语文课程标准》中多次提到了“体验”二字。在体验中学生对文章所描写的景物、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等留下深刻印象,产生认识的突破、情感的升华和价值观的提升。
  语文课堂最应是灵动的,是活力四射的。要具有生成性,是一种动态的、多样的课堂教学。师生共同在课堂品味母语的优美,体悟民族文化的精髓。老师激情昂扬,学生精神饱满,在这样的课堂上我们没有一刻不在交流,在交流中完成我们的学习,这样的课堂活泼又充满生机。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注重过程,在教学中要体现新课程理念,在课前的预设中要考虑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到不断的生成新的教学资源,让课堂更具活力。生成性的课堂与传统课堂相比,传统课堂中,教师更多关注教学中学生在课堂上与自己提前预设教案的吻合度,教师提前预设了问题和答案,甚至方法,过程成了唯一性的,不允许节外生枝。教师在课堂上给人的感觉是思维活跃,好像带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其实学生是被迫跟从。教师对学生的思维过程、思维品质漠不关心,学生也花更多的时间揣测教师想让我回答什么。这一过程使一些学生丧失学习的热情,有时课堂变得死气沉沉,教学过程也显得乏味无比,教师成为课堂的中心。新课程理念下,要让我们的语文课堂成为生成性的课堂,所谓课堂教学的生成,是在师生、生生多重组合的教学活动中,教师敢于突破预设的教案,抓住生成的教学资源引导学生开展有效的探究,在课堂中教师要把学生置于教学的出发点和核心地位。新课标下的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善于利用各种积极因素,及时捕捉教学生成资源,并充分加以利用,努力建构生成性课堂教学模式,促进课堂教学焕发生命的活力。教学关注课堂生成,有利于构建开放的、充满活力的、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语文课堂教学新模式,有利于对学生感悟、体验的珍视和对学生智慧的保护,有利于活跃学生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总之,要想使语文课堂具有生成性,教师在做好前面的几个方面外,仍要探究更有效的办法,让我们的语文课更具新课程理念的气息。
其他文献
【内容提要】中考对古诗鉴赏能力考查的缺失,造成初中语文古诗教学流于表象,没能很好培养学生阅读古诗的能力,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低下。古诗阅读教学高效课堂的构建在于在阅读鉴赏古诗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引领学生走进古诗所营造的意境之中,用想象填补诗人创作诗歌时遗留的空白,通过想象把握诗中形象,领略古诗的艺术精髓。  【关键词】古诗 想象 阅读教学  高效在中考的指挥棒下,古诗阅读教学并没有得到应有
目的:检测慢性牙周炎伴冠心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牙龈卟啉单胞菌(Porphyromonas gingivalis,P.gingivalis)牙龈素的2个基因片段kgp-cd和rgpB-cd,探讨2个基因片段的存在和缺失
一般认为,完整的审美过程总是从感性开始,穿越知识性层面而抵达志性领域,因此审美可以划分为悦耳悦目、悦心悦意、悦神悦志三境层。”电视主持人的审美特征是指在对其进行审
目的对淋巴管畸形的治疗方法和预后性因素进行评价材料和方法149例淋巴管畸形患者中单纯手切除106例,单纯硬化治疗(平阳霉素)17例,手术治疗+硬化治疗22例,硬化治疗+激光治疗4
摘要:作业是教师课堂教学的自然延续和补充,它既可以有效帮助学生巩固当天所学的芝士,也可以帮助教师检测教学成果,发现不足,提高教学质量,但是在传统的应试教育下,初中英语作业的不知存在很多的问题,本人根据多年教学经验,以及对学生的调查,得到一些经验反思。教师应该通过个性化作业,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发展学生个性,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习惯。  关键词:个性化作业;因人而异;初中英语教学  
目的:该实验采用两种纳米羟基磷灰石(Nanohydroxyapatite,Nano-HA)修复颌骨缺损,旨在观察材料与颌骨的结合情况及颌骨缺损的修复情况.探讨纳米羟基磷灰石的组织相容性及生物
摘要:新课程改革实施以后,教师的课堂教学要求也逐步提高,转变观念,力求创新是在教学改革中取得进展的本源,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探索适应新课改要求的教学模式。我们的课堂教学从以往的“老师一言堂”变成了“师生互动”,从“老师讲学生听”变成了“学生自主探究”,从“沉闷的课堂氛围”变成了“教学气氛异常活跃”。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发展,我们的课堂教学多了新颖的形式,但是,如果我们在教学中没有
【中图分类号】G623.2  上好语文课,让语文课堂充满活力,是所有语文老师的共同心愿。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里的前言谈到,语文教育应该而且能够为造就现代社会所需的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面对社会发展的需要,语文教育必须在课程目标和内容、教学观念和学习方式、评价目的和方法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改革。的确是这样的,面对今天的教育环境,绝对是有改革的必要的。美国教育家杜威先生有这样一句话:“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教育
期刊
目的:对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临床诊疗进行总结归纳;明确多间隙感染检出菌分布情况,为建立颌面部多间隙感染的诊疗常规及临床抗生素的规范应用提供依据。  材料和方法:收集我科
【中图分类号】G633.2  初中思想品德课的理论知识较多,较抽象,学生理解起来会有一定的难度。新课程改革要求把教师主导的目标、策略、评价的过程与学生经历的活动、体验、呈现的过程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在范例分析中展开观点,在价值冲突中识别观点,在比较鉴别中确认观点,在探究活动中提炼观点,融意情行于一体。针对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内容的特点,如何使学生愿学、爱学、乐学、会学,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