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体育法导论:协会自治与法律规制之间(下篇)——体育法中的兴奋剂与民事责任

来源 :体育与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exiangl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职业体育领域,兴奋剂和各方体育参与主体的民事责任是经久不衰的热点问题。其中,兴奋剂问题尤其引发各方关注,本文从兴奋剂禁令的目的、反兴奋剂斗争的机制、制裁可能性和反兴奋剂法四个角度介绍现有体育法中预防、应对、制裁兴奋剂的机制。此外,由于职业体育领域牵涉各方关系庞杂,因此还面临大量有关责任的问题。本文着重介绍了德国法律框架下社团和董事的责任、举办方责任、体育协会责任、运动员责任、教练和训练指导的责任、观众责任等体育活动参与者可能涉及的民事责任。
其他文献
采用调查法和突变级数法对我国大型体育场馆治理模式进行风险评估,识别风险因素,构建指标体系,并探讨指标不能说明的背后因素,旨在为决策者选择大型体育场馆治理模式提供一种解释。研究结论:第一,政府下属公司运营场馆模式,综合评估结果的风险等级为一般,管理风险是最易引发突变的风险因素,其优势是风险可控、高效实现政府目标、社会效益高、应对突发风险能力强;第二,委托专业公司运营场馆模式,综合评估结果的风险等级为强,突发风险是最易引发突变的风险因素,其优点是能够实现场馆连锁经营、配套升级、收益多元化、全产业链运营等,但是
在新时代体育强国建设进程中,探究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相关问题具有现实意义。运用马克思商品二重性理论、主导产业选择理论等,基于“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的视角,探析中国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困境、逻辑与路径。研究表明:(1)马克思的商品二重性理论和国家宏观政策导向是以“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的视角审视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理论依据;(2)从质量为中心视角看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困境有体育产业结构不合理、“体育+”“+体育”不成熟、体育市场主体活力不强、体育产业体系不完善;从效益为中心视角看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困境有体育产业规
重竞技女运动员是女性与运动员双重身份的统一体与矛盾体,身兼传统女性身份与男性化项目的运动员身份两种看似相悖的角色扮演。基于性别角色理论,采用半结构访谈法,旨在突破定量研究中静态的、缺少主动行为目的的女性形象描绘,从女运动员行动主体内部出发,微观呈现她们面临的性别角色冲突及调适行为。研究发现:重竞技女运动员是性别角色的扮演者、也是反抗者,性别角色的冲突与调适也是相互交织的;女性参与重竞技,为性别角色冲突的产生创造了空间,其既源于性别二元结构的惯性与影响,也同时造成了性别二元结构的断裂;此外,身体政治中的主体
中国高校运动会最早是对早期教会学校运动会的形式接纳与观念对接,辛亥革命以后完成主办夺权与赋权增能,再到新中国70年非常态化向常态化转向的演变,高校运动会呈现出了“发轫→自我寻建→规范化与国际化”逻辑进程。重竞技轻体质、课程与实践脱节、精神符号缺失、法制责任和法制保障是当下高校运动会面临的“实然”困境,在此基础上,提出中国高校运动会未来发展的“应然”进路:淡化竞技崇尚参与,实现高校运动会教育本体回归;竞赛项目设置上应坚持多样化与特色化的原则,尽可能满足不同学生的体育参与需求;创新高校运动会组织模式,激发参与
体育与环境是构筑人类命运共同体不可或缺的要素。以文献资料、逻辑分析为研究方法,生态现代化理论作为导向,汇整当代国际体育社会学研究热点:体育与环境专题相关研究。结合生态现代化理论的源流与内涵,提出生态现代化理论在体育领域的4个特征,即体育运动环境的客观性、体育赛事环境的乐观性、体育分析策略的选择性以及技术应用的新自由主义倾向。以全球体育与环境论坛为例,解构生态现代化话语,嵌入生态现代化理论实现体育环境问题的“绿色”回应。
在“立德树人”上升为国家教育战略的背景下,作为学校体育在何以和以何“立德树人”方面理应作出学科和学理回应。德育教育经历从“离体”到“具身”的身体转向,相较于其它学科的“道德说教”,体育在德性培育方面理应具有独特的学科优势。然而,在当前学校体育德性培育实践运行中却存在“无体无用”和“无用无体”的实然困境,相应地表征了学校体育课难以“开足和开齐”以及专项化教学薄弱的现实。学校体育碎片化、虚化以及简单的身体规训实践运行模式致使体育“立德树人”的功效被弱化甚至“悬置”。基于德育培育的涉身性特点以及体育所内蕴和追求
运用文献资料、比较分析等研究方法,对社会变迁背景之下武术文化的价值转向进行研究,认为:武术文化的价值演进经历了“战”“看”与“练”不同场域空间和阶段的过程。(1)以“打”为核心的战争隐喻与暴力符号铸就了武术文化的核心价值。表现为生存与战争需要孕育了武术文化的基因组成,其功能价值促进了武脉的赓续;以“打”为主的叙事方式构成了武术文化的特色和存在的基础;以“打”为主的争斗隐喻生成了武术文化的独特文化空间。(2)以“看”为核心的观赏需要,铸就了武术文化的“拟剧化”呈现形式。表现为暴力美学的观赏叙事在延续武术“看
门户是武术拳种技术传承的物理空间,更是其道德教化的时空场所。物理化的空间区隔形成门户伦理规训与身份认同的形式与基础,门户空间中身体交互的时间化展开构建了师徒亲亲关系“非亲而亲”的“家”共同体,既以“诚”“恕”等的信任情感促进武术技术传承,又以亲亲关系中的自我回归与目标性道德责任感推进门户人的道德自觉与实现,完成了对门户人由外在伦理规范到内在道德人性建构的终极教化使命。武术门户空间的时间化展开是亲亲关系中拳种人身体生命的实践与表达,诠释了武术门户“武以成人”的家—国一体文化情怀。
对国内外训练负荷量化的历史发展、研究现状进行梳理和总结。人类通过训练负荷量化提升运动能力可以追溯至早期文明时期。在20世纪初,骨骼肌收缩过程中乳酸的产生开启了负荷量化和走向科学化的大门。研究认为:间歇性训练中采用的心率下限和恢复间期心率上限的要求是真正意义上负荷量化科学的开始;无线心率采集技术在训练负荷量化中的使用是内部负荷量化的升华;主观训练课负荷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方法,可以用于不同类项目的负荷量化;GPS技术在使用距离、速度上存在局限,可信性和有效性有待于进一步验证。对于训练负荷量化研究有助于提高训练
全球化无疑可以作为时代精神的表征。通讯技术的发展和运用、传播的政治障碍的消除等多个因素导致了全球化态势的形成;沸沸扬扬的全球化究竟是现实还是虚幻,带来的是福祉还是损害,人们对全球化做出了诸多的理解和阐释。其实,“全球化”应该作为一个问题而不是答案来探讨。作为一种政治话语,全球化对不同的政治派别有着不同的意义;全球化的发展影响现存的包容和排斥模式,还有可能产生其自身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