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移毒现象”的三大特性

来源 :陕西中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ullg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 人体感染邪毒后、正胜邪却,邪毒可由深移浅,正不胜邪亦可逆其道而行之。移毒的结果,既可有效的保护重要脏器组织,亦可反其道而损伤之。痈失治可出现流注,疖可此起彼伏,疗毒可致疗疮走黄,五五丹可提脓,邪热入营可透热转气,移毒现象不胜枚举。笔者仅从以下三方面作以浅议。
其他文献
基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协同作用机制框架,分析两者关联度和协同度,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协同性讨论由定性分析向定量研究拓展进行初步探索。研究发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相互促进、相互制约,两者关联度水平为中等以上;生态保护水平不高,在样本期内稳定波动,呈“中游>上游>下游”的分布特征;高质量发展水平不高,在样本期内小幅度波动上升,区域分布格局与“十一五”至“十三五”规划有关
劳动争议案件近年来呈现多发趋势,加之新型冠状病毒在全球肆虐,尤其是对于中小企业而言,遭受冲击巨大。党中央高度重视民生就业工作,并提出了“六稳”“六保”政策,在助力中小企业复工复产的同时,保障企业员工的合法权益。因此,处理好劳动争议,促就业、保民生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诉前调解作为逐渐兴起的一种纠纷化解机制,对于劳动争议纠纷案件的解决,有着不受地域限制、关注当事人焦虑情绪及效率高等不可替代的优势。基
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中重要组成部分—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从诞生之初就遭受了各种非议、责难、歪曲,其中以第二国际主流理论家对历史唯物主义的歪曲影响最为广泛。第二国际时期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一个独特的阶段,学界一般把从1889年第二国际成立到1914年第二国际破产的这25年称为第二国际时期。在这一时期,第二国际主流理论家为梅林、考茨基、伯恩斯坦和普列汉诺夫,他们在特定历史境遇下对马克思的唯物史观进行了独立
1953年,丘吉尔凭借纪实作品——《二战回忆录》获得诺贝尔文学奖。62年之后,斯韦特兰娜·亚历山德罗夫娜·阿列克谢耶维奇用非虚构的写作方式记录时代的苦难,摘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桂冠。她用非虚构文体获得国际社会的认可,使之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诺贝尔文学奖颁给阿列克谢耶维奇的授奖词是:‘她的复调式书写,是对我们时代苦难和勇气的纪念。’”(1)阿列克谢耶维奇用五部非虚构作品构建出苏联从鼎盛到衰落的发展史,
津子围自1982年开始发表小说,至今已公开发表作品500余万字,是新时期东北重要的作家,在国内文坛也具有一定的影响力,虽然文学界有五十余篇评介文章,但深入且系统的研究不够。纵观津子围近40年来的作品,不难发现他沉陷困境又不断突围的写作姿态。他始终关注现实生活中普通小人物面临的荒诞困境和人性选择,以知识分子平民化的写作姿态,审视现代性为人类带来的精神困境。同时,他擅长讲故事,注重故事性的营造,叙事技
从清前中期开始,清朝统治者为开发建设白山黑水之地,将大量获罪文人流放遣戍至东北,由此也产生了诸多流放文人对东北地域的书写,《柳边纪略》即流人杨越之子杨宾根据自己东北省亲时的经历所著,其在东北地区民俗文献史上有着重要地位。作为明清时期对东北地区书写的代表,相较于前代的《松漠纪闻》及同时期其他流放文人对东北的书写,《柳边纪略》分门别类、系统全面地记述了清中前期东北地区地理、历史、物产、风俗等各方面的内
路径是通往一定目的的过程。科学认识马克思唯物史观对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超越路径,对深刻理解唯物史观的科学内涵和历史价值、坚持并避免教条化的理解唯物史观等问题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指导意义。本文通过对马克思和费尔巴哈相关文本著作的分析,采取结构主义方法、概念分析法、比较分析法等方法,全面考察了马克思在唯物史观形成过程中对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批判继承和超越,来揭示马克思唯物史观对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超越路
20世纪70年代美国因国内经济滞胀,国外深陷越南战争,致使美苏竞争局势逐渐转变为苏攻美守的态势。卡特执政初期“人权外交”政策的提出,促进了美苏70年代缓和关系的发展,随后1978年阿富汗四月革命爆发,亲苏联的人民民主党掌握政权。1979年12月苏联武装入侵阿富汗,将阿富汗彻底引向苏联轨道。阿富汗作为拦截共产主义影响外扩的重要缓冲带消失,对美国中东石油利益构成严重威胁,导致70年代美苏缓和关系彻底终
从研究意义、问题挑战、发展原则、发展目标、发展对策等方面探讨聊城市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情况,以期为聊城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为实现对黑恶势力的严厉打击,国家相继出台了诸多法律及相关文件,确定了明确的刑事政策。《关于办理恶势力犯罪案件若干问题的指导意见》(下简称《办理恶势力意见》)发布后,为司法机关的认定提供明确的指导。紧接着《关于办理实施“软暴力”的刑事案件若干问题的意见》(下简称《办理软暴力意见》)发布,更进一步明确了涉“软暴力”的黑恶势力犯罪的认定标准,同时也明确一直作为司法非正式用语的“软暴力”有了“半正式”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