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会:一个亟需关注的课题

来源 :文化博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jlus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青年报》曾发表樊未晨记者撰写的《家长会:“差生”家长集体忍辱》一文。是北京市一所普通中学的礼堂里召开的初三年级学生家长会引起的记者的调查思考。这篇文章对教师的意见非常大,认为家长会出现这种现象与教师有关。其实,我们应该问问:老师这样做是谁逼的?老师难道真的不懂民主吗?难道老师真的不尊重家长吗?难道老师真的必须这样开家长会吗?老师所说的这些话是自己真心想说的吗?学校领导是如何对待这种家长会的?教育主管部门是如何对待家长会的?现在家长对老师的要求到底是怎样的?这些问题其实是一个大课题。
  家长会是学校与家庭沟通的一种方式,也是各所中小学普通采用的方式。一般来说,学校并非经常开家长会,往往是一年一次,或者一学期一次,就因为这种“少”,所以没有引起有关人员的重视,没有学校把其当作课题来研究。因此,在准备上不是那么精细,再加上学校领导与班主任等缺少细致的思虑,讲话时太随意,必然会给家长们带来了许多焦虑、不安、怨言、谩骂……
  另外,笔者对九五、十五、十一的全国省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进行了网上搜索,有50多万条信息,浏览了一下没有发现我国哪个教科研部门研究过达个课题。而以“家长会”为主题词搜索到近200万条信息,读了一些,发现我国台湾中小学教育非常重视家长会,并且有多个家长网站,而我们只有“中国家长网”。看来,这是我们中小学教育中的一个缺憾,也是教育主管部门没有人细致过问的盲区。而这个问题如果再不细致研究,学校与家庭之间的矛盾就难以摆平,家长对于学校的怨言也会增多,这对于双方都是不利的。学校教育离不开所有家长的支持,这种对立面的产生,必须会影响学校的发展。看来,研究家长会,让家长会开得更科学,已经成为不得不思考的问题。
  一、为什么要开家长会?
  总觉得,一些学校开家长会缺少着对这一问题的研究与思考。研究国外的家长会有关资料,总的来说有以下几个动因:一是学校发展受挫,寻求家长的多方支持;二是向家长通报学校的发展,因为家长来自不同行业,有着不同的经验,请家长们在家长会上对学校的发展规划提出意见,以让家长参与学生发展建设,使学校制定发展规划更加科学;三是邀请专家为家长作讲座,回答家长在教育中遇到的有关问题;四是共同为孩子寻找发展的方向,三方(学校、家长、学生)坐下来为孩子未来计划;五是家长巡回讲述自己在家庭教育中做了什么。
  通过搜索我国家长会的有关信息,发现我们开设家长会的目的:一是向家长通报孩子在学校的成绩,并让家长看看孩子这一阶段的表现;二是在家长面前批评孩子,以引起家长的重视;三是极少数学校为家长开设讲座(比如南京《莫愁》杂志家教与成才版,就与中小学联系创办了新父母实验学校,每次活动就让全体家长聆听著名专家讲座并回答有关问题);四是在学校举办的家长开放日活动中,让家长在学校参加一天的活动。
  对家长会的开办情况作比较研究,发现我们对家长会的理解有缺陷,对于学校领导来说,这是一个不得不思考的问题。把全体家长集中到学校,只让家长听听孩子的表现,看看他们的生活,挨了一顿老师的批评,是一种浪费,既浪费了学校的时间,也浪费家长的时间。家长会决不能这样开!
  二、家长会的主体是谁?
  笔者作为家长开过数次家长会,作为老师也参与了几次家长会,现在思考这个问题,反思过去的行为,感觉这个问题的答案对于主办家长会的学校来说同样是稀里糊涂。学校领导、班主任成了家长会的主体,这当然是本末倒置。家长坐在下面只有听的份,没有互动,没有参与,即使有点互动、参与,也相当被动,家长怎么可能喜欢家长会?
  家长会上学校领导要讲,班主任要讲,任科老师要讲,事实上家长同样需要讲,家长不是单单来听的。我们的家长会没有给家长讲的机会,即使给了,由于内容早已预设,最终领回去一脸的无奈,想想这样的家长会还有谁愿意再来参加?
  家长应该是家长会的主体,把家长邀请到学校,应该把家长会开成一个圆桌会,开成了一个讨论会,开成一个管理孩子让孩子科学发展的生活会。如果领导与老师充当主体,家长始终是客体,家长不仅积极性受挫,最重要的是他们会产生一种失落感、反感、痛恨……家长成为会议的主体,其实是学校管理者与老师理智对待家长必须走的路。现在一些领导与老师犯了较严重的错误,即有着“家长不懂教育”的心理,认为家长太不负责任。我觉得学校领导与老师应该抛弃这种认识,现在及以后的家长整体素质是以前任何时代都不能比的。现在独生子女这么多,虽然独生子女被爱得过务,甚至受宠,但现在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关注也是过去任何一个时代所没有的,如果我们还以老皇历看待现在的家长,是不行的。我们必须认识好多家长在教育子女上不是一个什么不懂的人,我们应该倾听家长的心声,他们对自己孩子的观察思考,学校领导与老师也应该成为听众,我们对他们的尊重,才能换回他们对学校的尊重。美国有句谚语:尊重不是别人给的,而是自己挣来的。这句谚语同样适应家长会。据调查发现,现在的家长会欢迎度特低,没有多少家长喜欢开家长会。这种现象与学校有关人员对家长的不尊重是相关的,他们连家长会都不想来,或者说硬着头皮来,他们对学校的尊重肯定是口头的。所以,笔者认为,把家长作为家长会的主体,其实是赢回了全体家长对学校的最大尊重。
  三、现在的家长和学校缺少什么?
  开家长会,我个人认为这个问题要解决,在相互间都没有这种缺少时,开家长会肯定是没有意义的。我赞成美国等国家的家长会。每一次家长会,校长都要一个班地跑,先是向全体家长鞠躬,然后讲述学校存在的问题,寻求家长的支持,再向家长推销一些对家庭教育书籍,并恳请家长购买,并且告诉家长,卖这些书可以赚多少钱,这些钱怎么用。当然还会请家长向学校捐资。最后再向全体家长鞠躬。在我国,这样的校长是很少的,因为他们放不下校长的架子,因为他们自己都不知道新华书店最近出了哪本关于家庭教育的好书……
  向家长们讲述学校的缺少,这本身也是一种责任,家长明白了学校的“有”与“无”,也可以想到自己孩子在这所学校的“有”与“无”,他们想着想着,肯定也愿意让学校的“有”变得“更有”,把学校的“无”变成“有”。家长明白了学校的缺少,也有利于家长引导自己的孩子用好家中的“有”与社会上的“有”。社会在进步着,学校的发展常常滞后于好多行业。校长在校长会一次次地重复这些动作,其实也是让学校与社会发展保持一致的做法,这难道不是教育的科学发展观吗?   家长缺少什么?我们更应该思考这个问题。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家访,一定会发现问题,比如去孩子的书房看一看,就可看出这个孩子有多少家庭藏书。现在的学生家庭条件普遍好了,有房、有车,没有书的家庭却很多。在家长会上,就不要大讲特讲孩子的表现,就把家访中看到的说一说,适时给大家鞠一个躬,请求家长多拿出一些钱,为孩子建立一个家庭图书馆。全体家长一定会你鼓掌。
  著名教育家朱永新教授说:“现在开车都要驾驶证。惟有夫妻在做父母之前没有领父母证。”笔者认为,这句话道出了我国关于父母教育中存在的题。乌克兰这个国家,在小学、初三、高三、大学都要开设父母学课程,这个国家的教育专家认为,孩子不能升学,让他们学学如何做一名合格的父母是非常重要的,这是对国家的负责。我国从来没有哪能所小学、中学、大学开设过这门课,我们整个家长其实广泛缺少父母学这门课。所以,笔者认为,在家长会上一定要为家长补这课,怎么补?就是请专家来,让专家给他们讲述家庭教育科学。这样的家长会,家长下次肯定要来,因为这是他们的责任。现在的一些家长会开成家长不愿意来了,这不是让家长放弃他们本应该承担的责任吗?学校领导、班主任,把家长会开成了让家长放弃了教育责任,这难道不是天大的笑话吗?在学校教育中,我们发现优秀的孩子、问题孩子其实都与家庭教育相关,家长会应该让他们认识到这种相关,让学生父母感觉到自己真的做错了,做得不好。他们如果从自己身上找原因了,就会科学教育孩子,就不会把板子只打在孩子身上打在老师身上了。
  四、家长会应该是每所学校必须研究的课题
  现在学校非常重视课题研究,虽然假大空的现象还存在着,但各级中小学能如此重视起来,应该说这是学校教育的进步。随着课题研究的规范,人们认识上的再提高,一些不好的研究现象肯定会消失。不过,笔者认为,家长会应该是每所学校必须研究的课题。我们应该根据学校实际开好每次家长会,让每位家长都高兴而来,满意而归,让每位家长愿意把自己的智慧拿出来,促进学校的发展。如果我们把家长会当作一件小事来看待,当作一件任务来完成,那肯定不利于学校的长久、可持续发展。如果学校连这个课题都不研究,都不用心来思考,那它根本成不了一流学校。
  学校有了这个校领导与全体参与的课题,每年在这个课题上投入精力,肯定能够带来各项事业的发展。这个课题不是一个简单的课题,这是一个写时俱进,永远也没有固定答案的课题,这是一个涉及到学生、学校,父母、老师共同发展的课题。这个课题的研究,看似只研究家长会,事实上它是一个大课题,它涉及到的东西非常多,它会像发酵团一样,让学校产生量变与质变。我们都来研究这个课题,都让每位家长参与到孩子教育上来,学校建设上来,学校发展的新局面才会产生。
  全国几百万所学校,如果每校一年开一次家长会,那么全国一年就要开几百万场家长会,这可不是一个小数字,这也不是一般的会议。
其他文献
曾经有副对联,其中一句说,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不亦乐乎。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的今天,这话完全错了——既然你得到的全是“英才”,又何必去教?教育面对的,不是人才,而是人。这是闲话,等着后面呼应的。  都在讲预设和生成。简单讲,预设就是教师对课堂程序的设计。教师假定一节课的授课内容会按照怎样一个逻辑次序进行和展开,于是预先安排了自己的授课步骤。在这种安排中,既包括了教师的讲授内容,讲授方式,也包括了教师
期刊
《中学语文教学》2012年第1期刊发了周自厚老师的文章《明确概念:知识呈现的首要任务——读关艳丽老师执教的》。该文是周自厚老师阅读关艳丽老师执教的《教学实录》后的一篇读后感,感叹关艳丽老师“以‘文言词类活用’为内容的语文教学,近年来实属罕见……像关艳丽老师这样郑重其事地教学文言语法知识的课真是久违了”;在感叹关老师的课难能可贵、肯定关老师的课上得成功的同时,该文着重就“什么是名词活用”“什么是动词
期刊
英国教育家斯宾塞认为,真正的教育只有真正的哲学家才能实施。雅斯贝尔斯曾说,教育须有信仰,没有信仰,就不能称其为教育,而只是教学的技术而己。  教师不是哲学家,我们也无意于要求教师都成为教育哲学家。但是,斯宾塞和雅斯贝尔斯的观点至少都说明了教师要具备一定的哲学素养。  教学是学校教育服务于学生成长的最主要的途径和最中心的工作。如何才能实现高效、优质的教学?在学习、思考与实践中,我逐渐形成并加深了对于
期刊
由于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我们教师往往过分强调教学过程的预设,习惯于根据自己设计好了的程序展开教学,只想到自己怎样教,却忽视了学生怎样学,使课堂变得沉闷、机械,缺乏应有的生气和乐趣,课堂出现了“生态危机”。那么如何改变这种现状,打造生态和谐的课堂,让课堂展现出生命的气息呢?  一、注重体验,创建课堂与生活的“超级链接”  传统的教学往往忽视学生生活的经验和体验,教学的过程成了学生听教师讲解知识技能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学生在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可是纵观现在的语文课堂,或死气沉沉,或虚假繁荣,学生在整个过程中只是协助教师完成教学活动,主体地位严重丧失。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构建一种主动参与型的“主动型”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在活动中展示自我、发展自我、创造自我。
期刊
选择做语文教师,就选择了超功利。语文教师需要有理想主义的情怀,但又必须以极为务实的行为做他想做的事情,体现中国语文人的优秀传统,具有儒雅的风度和执着的信念,并最终依顺语文教学的规律和其内心世界独特的扭力,创造出属于他自己的语文天地。每个人的禀赋不一,语文教师概不例外,但语文教师一定要有自知之明和知人之智,尤其一定要清楚自己的长处在哪儿,短处在哪儿,并且要善于学他人的长处来补自己的短处,而不仅仅是仰
期刊
教师的习惯同其他的习惯一样,也有好坏优劣之分。教师良好的教育习惯、学习习惯,生活习惯,行为习惯将对教师的教学行为产生巨大的影响,也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在众多好习惯经典案例及案例分析中,好习惯之四十三“善待发言错误的学生”使我感触最深:平时上课时,对待学生的发言错误,自己往往为了急于获得结论,不由自主地对学生不够准确的答案不加理睬,以一个“错”字堵住学生的嘴,大量地采用转向他人提问的形式,直
期刊
我是一个生不逢时的人,正当读书的大好年华,适逢“文革”,整天搞“停课闹革命”,学毛主席语录,写大字报,开批判会,高中课程基本没学。毕业那年,又因家庭成分问题,报考大学,未被录取。求学无门,生活无着,只能在生产队的田间地头打发时光。在生产队我什么苦力活都干过,放过牛、耕过地、修过水库……不管在什么地方,一有空我就会捧起书本旁若无人地“渐入佳境”。  恢复高考,梦想成真,我考取了师范院校。毕业后,我被
期刊
一个人优秀并不难,因为有热情和勤奋就可以做到。但是当一个教师走向卓越,就不是十分容易了。因为更高意义上的要求,教师自身发展不仅来自于方向的正确,方法的恰当,还在于他能否有一个坚韧、平静、不怕挫折的心灵世界,在于自己对于教师专业的深层次能否科学的领悟,在于他自身追求过程中,能够不被流俗遮蔽自己的雙眼,能够对于真理执着的追寻。  一般情况下,对于我们构成误导的往往是流行的浅陋,伪科学的诱惑。教育者是做
期刊
早在十九世纪,我国一些著名教育家如陶行知、陈鹤琴等就明确提出了“幼儿园活动要以大自然、大社會为活教材”、“生活即教育,教育是从生活中来,从生活中展开”的观点。《纲要》中也明确指出:幼儿园应加强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要充分利用家庭、社区及周边环境的教育资源,扩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  近年来,我园从幼儿教育目标出发,对幼儿园周边的各种社区资源进行了调查了解,并收集与资源相关的文字、图片。通过精心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