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民营企业自主创新:现状、问题及政策

来源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shix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重庆市民营企业自主创新总体水平偏低、创新意识不强、创新文化培育不够、创新型社会环境没有形成。应积极为重庆民营企业自主创新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建立创新氛围,完善企业内部创新制度安排,培育自主创新人才,鼓励集成创新,搭建好支持自主创新的三个平台,并打击侵犯知识产权行为,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关键词:民营企业;自主创新;社会环境;创新意识;重庆
  中图分类号:F27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39(2007)02-0039-05
  
  2006年中国社会科学院民营经济研究中心对北京、上海、重庆、深圳、浙江、广东、山东、河北、吉林、江苏、湖北等全国11个省市的通讯、化工、医药、造纸、金属制品、设备制造等二十多个行业的民营企业进行了自主创新能力调查。调研组委托11个省市的民营、个体协会将调查问卷以随机抽样的方式发放到各个民营企业,以收回的822份有效问卷建立了“2006年中国制造业民营企业自主创新能力822企业数据库”和“2006年中国制造业民营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指数105家数据库”。数据来源于东中西部11个省市的随机抽样,可以认为自主创新能力指数105家企业基本反映了全国民营企业自主创新的平均水平,而822家企业数据库中单独剥离出来的浙江企业代表了东部民营经济较发达地区的水平。
  
  一、重庆市民营企业自主创新的现状与特点
  
  我们将重庆与浙江和全国民营企业自主创新进行比较后发现,重庆市民营企业自主创新具有如下特点:
  1 创新的总体水平偏低,但也不乏亮点
  重庆拥有较多的重工业企业和为数不参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工业基础和技术人才储备相当可观,这些都为重庆民营企业进行自主创新奠定了较好的客观基础,是其它西部城市,甚至一些东部城市所不具备的优势。重庆民营企业在利用这些优势进行自主创新上取得了一些显著成绩,总体水平与全国先进省份相比仍处于较低层面。
  (1)创新能力较低。虽然重庆民营企业新产品总量不断增加,但与浙江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例如,我们将两地企业新产品收入之比进行比较发现,两地企业平均新产品收入之比由2003年的1:2.13扩大到2005年的1:38(表1),这反映了两地民营企业在创新能力上存在较大差距。
  (2)重庆民营企业发明专利和PCT专利较少。从企业拥有专利的情况来看,重庆民营企业虽然比浙江民营企业平均拥有的国内专利数量要多,但主要集中在外观设计上。例如,重庆民营企业平均有外观设计发明16.86项,占平均每个企业拥有专利总数的80.55%,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则相对较少,仅占17.24%。而在企业平均已获得的PCT国际专利数和企业引进的外国专利、技术数量上,重庆大幅落后于浙江,说明重庆民营企业在自主创新方面没有很好地利用现有资源,也没有利用好国外资源(见表2)。
  (3)企业研发投入占企业技工贸总收入比重偏低的状况有所扭转。2003-2005年期间,重庆民营企业R&D的绝对投人在逐年递增,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在逐年缩小。2003年,重庆民营企业平均的R&D经费与自主创新指数105家的比为1:10,到2005年缩小到1:8(表3)。重庆民营企业R&D投入在技工贸收入中所占的比例也是逐年递增,并在2005年自主创新指数105家的水平持平。
  “注:本文中涉及到的图标、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2 行业创新结构与全国一致,但原始创新比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由于重庆市机械制造、电子和化工三个行业比较发达,我们将处于这三个行业的民营企业分离出来,观察不同行业的民营企业选择创新模式的特点。
  第一,在创新结构上重庆与全国一致,但原始创新比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原始创新在重庆民营企业选择的三种创新模式中所占的比例都是最高的,例如,在机械制造、电子和化工三个行业中,原始创新的比重分别为40.38%、45.45%和54.55%,但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分别低1.62、16.09和16.88个百分点。与此同时,在机械制造领域里,重庆民营企业模仿创新所占比重却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表4)。这与重庆民营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有关,也与重庆市的工业产业结构有关。重庆市的工业中,摩托车、汽配占据了一定的比重。在摩托车、汽配行业中,少数占据较大市场份额的企业能够实现一定程度的创新,但总体上受下游组装企业的限制较大,创新的主动性不强。而主要为下游摩托车和汽车生产商生产配件且规模更小的企业,则根本没有创新,主要靠模仿来改进自己的产品。
  第二,在电子和化工领域,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和模仿创新比重较高并与全国情况一致。这是一个发展阶段的问题。在当前的发展阶段,最适合绝大多数民营企业创新的模式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和模仿创新。除此以外,就重庆来说,民营企业大都发展比较晚,民营企业总体经济实力不强,研发水平不高,创新能力较低,一般只适合在原有技术基础上对生产工艺和技术及产品进行局部的技术改造。
  
  二、重庆市民营企业自主创新存在的问题
  
  1 企业创新意识不强,创新的组织化程度不高
  在重庆,有较强自主创新和研发意识的企业较少,大多数企业关注的是在现有生产基础上如何扩大企业产品的市场份额,对研发和创新缺少足够的重视。比如在摩托车和汽车配件企业中,存在给下游厂家做配套无需从事创新的观点;在传统食品加工业中只想单纯扩大生产规模而不想创新的认识比较普遍和具有代表性。这种认识部分是因为企业所处的行业性质对创新要求较低使企业没有创新动力,但我们认为,更多的是企业自身缺少创新意识,缺乏长远的发展战略眼光所致。受此影响,绝大多数企业内部,包括比较大的企业,没有建立推动自主创新的机构和组织,没有制定长期的自主创新规划,缺少从事自主创新的人才培养计划,没有建立支持自主创新的长效筹资机制,等等。
  重庆有很好的进行创新的工业基础,形成了以摩托车和汽车为主的产业集群。同时,重庆又有很多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要想把这些创新资源很好地利用起来,就必须提高创新的组织化程度。一方面是提高企业自身创新的组织化程度,另一方面是提高重庆进行自主创新的组织化程度。但是,从目前的发展情况看,这两方面的组织化程度都没有得到应有的提高。最突出的表现就是无论是重庆市,还是大部分企业都没有一个完整的短期、中期、长期创新组织实施的规划,没有一个有效的、能够对创新成果进行很好保护和管理的组织制度安排。
  
  2 创新体制和政策存在重大缺陷
  尽管重庆市政府在创新制度和政策的安排上为民营企业自主创新提供了尽可能多的保障,但是,由于市场经济体制不完善,自主创新的制度和政策还难免存在这样那样的缺陷、问题与不足。   首先,民营企业创新面临政策和市场双方面的不平等。泰丰矿山机械有限公司反映,与国有企业在方方面面都得到政府支持相比,他们在创新政策、发展规划方面明显存在着很多不能一视同仁的待遇。同时很多民营企业也反映,在向银行贷款进行研发时经常被银行以各种理由“婉拒”。民营企业不能享受国民待遇,是我们在重庆进行调研时民营企业反映比较普遍的一个问题。
  其次,民营企业创新缺乏政府的有效支持和服务。尽管重庆市政府很重视民营企业的自主创新,但缺少一套针对性强且行之有效的组合政策支持。而且,重庆民营企业大多是中小企业,这些企业在创新过程中,需要得到来自政府的全方位服务。但是,从我们调查的情况看,政府在自主创新上的义务和责任存在较为严重的缺位现象(表5)。大部分企业都认为国家的财政、税收政策在推动自主创新方面作用很小,说明了国家和政府推动创新的体制不完善,需要进一步改进。同时政府对企业研发和创新管理存在过于教条化的倾向。主要表现在强制规定某行业的企业在研发过程中,要配置一定的科研人员,并要求有一定数量的专家参与,研发成果必须上报到中央部门审批。这种做法迫使企业在自己研究出成果后再去大专院校挂牌,增加了研发的成本,中间环节的增加也降低了申报效率。
  第三,民营企业创新成果缺乏必要的法律保护。相当一部分民营企业反映,他们的创新无论申请专利与否都经常被同行模仿。在上诉的过程中企业举证比较困难,即使最后得到维护专利的判决,执行力度也远远不够,仍旧无法解决被仿制的问题,对企业的销售形成障碍(表6、表7)。这说明重庆各级政府在自主创新上的义务和责任不到位,没有为民营企业创新提供相应的服务和对企业创新产品进行必要的保护。打击假冒伪劣成为企业独家行为,加重了企业负担并影响企业对创新的投入和积极性。
  
  3 创新型社会的环境还没有形成
  首先,全民创新环境尚未形成。到目前止,重庆全民创新环境建设还存在众多不足,社会上还有相当多的人对创新者存有一定程度的偏见和歧视,而对侵犯知识产权行为和假冒产品生产行为却普遍存宽容心态。
  其次,没有建立推动创新的风险分担机制和长效筹资机制。难以承受创新风险和缺少创新资金,是重庆民营企业普遍反映的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也是严重制约企业进行创新的首要问题。资金问题集中体现在企业难以获得银行贷款,所有研发资金都需要靠自己解决。对于部分真正有实力也希望进行自主创新的企业来说,融资困难导致的直接结果就是拥有的无形资产很难转化成实际的成果和产品,衍生结果就是导致资金链存在问题,研发后继资金跟不上,耽误了将研发成果商业化开发的进程。银行在对中小型_的’民营企业贷款方面趋于保守,在资产评估和信用评级方面对民营企业普遍存在打压现象。银行在对民营企业无形资产评估和将其转化为实际信贷额度方面存在严重歧视。
  第三,民营企业创新研发队伍建设滞后。研发队伍建设滞后不仅体现在现有研发人员知识结构老化上,同时也体现在难以招聘到高素质的人才和组建过硬的研发队伍上。重庆地处西南,与开放的东部沿海地区相比较为闭塞,获取前沿信息和更好的个人发展机会都较为困难,这无形中就增加了引入高级人才的难度和成本。与此同时还存在本地的高素质人才“流失”到东部发达地区的情况,进一步导致了创新所需人才的缺乏。对重庆大多数民营企业来说,还没有解决好留住人才和用好人才的问题,自主创新的研发队伍建设滞后成为普遍现象。
  第四,企业自主创新的文化建设滞后。在调研过程中我们还发现,有的民营企业在自主创新方面做得很好,甚至走在了全国民营企业的前面,例如力帆集团。但是,重庆的大多数民营企业自主创新则较差。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就在于像力帆这样的企业,已经树立起来了很好的企业创新文化。例如,在力帆宽容失败就是一种企业创新文化的最好反映。在宽容失败的文化建设下,企业全体员工争做创新的主人,企业创新走在了全市、全国的前面。而其他企业的创新文化建设滞后,严重影响到了企业员工创新的积极性。
  
  三、对重庆市民营企业自主创新的建议
  
  重庆民营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既有自身的问题,也有外部环境的问题。为彻底解决以上影响重庆民营企业进行自主创新的问题,提出如下建议:
  
  1 为创新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氛围
  一个国家要想建设成为创新型国家,就要培养全社会尊重创新、全民从事创新的环境。不仅对企业需要强调创新,更要让创新的意识深入每一个人的心里,这样才能使重庆民营企业的创新成为一种常态,并且为今后创新人才的培养打好基础。同时要建立自主创新风险化解机制,降低民营企业自主创新风险,使创新环境更宽松。
  
  2 完善创新体系,发挥“两个导向”的作用
  所谓发挥“两个导向”的作用,就是既要充分发挥市场对创新体系建设和企业自主创新的导向和激励作用,又要充分发挥政府对创新体系建设和企业自主创新的引导与推动作用。要将市场手段与政府政策有机结合起来,特别是要打破产学研脱节、创新与市场分割的体制机制弊端,形成政府与企业和科研部门、科研机构与企业以及企业与市场的合力。
  
  3 重庆市政府应该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推进民营企业自主创新
  要进一步清理限制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消除民营企业自主创新和发展的体制和政策障碍,切实在市场准入、财政支持、税收优惠、技改立项、用地用电、银行信贷、金融和资本市场融资、外经外贸等方面给予民营企业以公平的国民待遇,与其他企业一视同仁: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有效推进民营企业自主创新。
  
  4 打击侵犯知识产权行为,保护民营企业自主创新
  既要从制度抓起,又要从体制人手,建立行业自律与政府监管相结合的保护与打击体系,同时要加大政府人力物力的投入力度以及惩罚力度,提高侵犯知识产权行为人的成本。除此以外,政府还要进一步指导企业增强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加强知识产权管理工作,引导企业建立健全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和组织,形成尊重他人知识产权、保护本人知识产权的氛围和环境。
  
  5 搭建三个平台,支持和推动民营企业自主创新
  一是搭建风险释放平台,化解企业创新风险。为鼓励和加强企业技术创新,可考虑实行企业技术创新开支税前扣减的优惠政策,同时采取以专利等技术成果抵税方式激励企业自主创新。二是搭建融资平台,方便企业创新筹资。可考虑以政府为主、鼓励企业自愿参与的方式,成立各种形式的创新基金。另外一个办法就是利用市场机制的作用,积极引导各类风险基金和创投资金进人民营企业创新领域。三是搭建服务平台,为企业创新提供有效服务。以政府为主搭建一个能够为民营企业自主创新提供全方位服务的平台。
  
  6 结合产业特点,鼓励集成创新
  重庆市产业特色鲜明,以力帆等著名的摩托车、汽车生产企业为核心,聚集了很多配件生产企业,这种产业聚集的效果对集成创新非常有利。因此政府应当鼓励和扶持这些龙头企业,使其壮大并带动上下游企业进行创新,最终使各企业建立起互相信任的合作型创新文化,并在合作基础上实现创新互惠和多赢,获得更广阔的创新发展空间。
  
  7 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培育企业自主创新人才
  一是确立人力资源管理在民营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发展中的战略地位;二是建立适合企业自主创新的人才支撑体系和政策环境;三是形成有利于员工发挥自主创新能力的工作环境,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四是建立有利于自主创新的人力资源管理体制机制;五是加强人才定期和不定期培训;六是对员工实行分散分层管理,激励企业员工的创新积极性和主动性。
  
  8 完善企业内部创新制度安排
  作为自主创新的主体,企业应当对自主创新有充分的、多方面的认识,并且对自身进行迅速调整,能以创新来应对激烈的竞争。首先,要转变观点,重视创新。其次,企业内部应当建立强有力的企业文化,要有鼓励创新的激励机制,也要对创新失败有宽容精神。第三,创新需要严格规范的规划与制度化管理。第四,创新应当与市场经济结合起来。
  
  “注:本文中涉及到的图标、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责任编校 夏 冬)
其他文献
摘 要:以西部民族地区为对象,采用路径依赖理论分析文化力向经济力转化的过程,发现这种转化过程存在强制性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其在短期内存在着受益递增的制度绩效,但是从长远看会朝着非绩效方向发展并最终“闭锁”在某种无效率的状态中。因此,制度创新的重心应放在教育投入、文化网络建设和传统文化资源的保护上。  关键词:文化力;经济力;路径依赖;制度创新;西部民族地区  中图分类号:F061.5  文献标识码
期刊
摘 要:本文利用统计描述与线性回归方程对全流通时期我国首次公开发行上市的82只A股抑价率影响因素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我国IPO高抑价率主要是由投资者的非理性投资行为和热衷于新股炒作造成的,投资者的价值投资理念并没有形成。  关键词:IPO抑价;全流通;实证研究  中图分类号:F830.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39(2007)03-0065-04    Empirical
期刊
摘 要:“苏南模式”的制度创新所带来的绩效有极强的示范作用。鉴于西部地区在发展中走赶超式之路,制度移植对西部地区成为可供选择的制度安排。制度移植并不是照搬而是制度主体之间的相互学习。“苏南模式”及其形成过程对西部发展的可借鉴之处使其制度移植存在可行性,但需要西部地区制度移植后的再次制度创新。  关键词:制度创新;制度移植;“苏南模式”;西部开发  中图分类号:F091.349;F061.5  文献
期刊
摘 要:外商直接投资(FDI)对中国技术进步的促进效应近年来受到颇多怀疑和争议。对中国利用FDI的技术溢出效应进行实证量化研究,证明“以市场换技术”的FDI战略并未收到成效。加大投入培育企业研发能力,充分利用外资企业的内部技术转移“溢出效应”来提升国内企业竞争力,是实现我国企业由技术引进向自主创新转变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外商直接投资;技术溢出效应;经济增长;全要素生产率  中图分类号:F062
期刊
摘要:贫困的顽固性与扶贫济困的可持续性是关系全面小康建设全局的大事。国家对贫困救济承担基本责任、救济内容的综合性与全面性及管理的分层次等英国济贫制度的设计与选择,对于我国在绝对贫困救济立法中妥善处理好绝对贫困救济的对象范围、救济标准的确定、主体制度的选择和救济资金的筹措等关键性技术问题提供了前车之鉴。  关键词:英国;济贫;绝对贫困;救济;立法  中图分类号:F036;D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
期刊
摘要:信息透明度是全球资本市场面临的共同问题,也是困扰资本市场发展的难题之一。资本市场上违背透明度原则,,频繁披露虚假信息等财务欺诈行为严重扰乱了资本市场秩序,并侵害了投资者的利益,尤其是力量比较薄弱的中小投资者的利益。因此,改善资本市场信息披露现状,加强透明度建设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分析了透明度建设的重大意义及影响财务信息披露透明度的因素,提出改进的意见。  关键词:资本市场;信息透明度;中小投资
期刊
摘要:根据重庆与上海的比较,西部地区城乡一体化水平落后于东部地区的最主要原,因是西部地区的城市化进程远远慢于东部地区的城市化进程,城乡居民收入差异和思格尔系数的差异也是西部地区城乡一体化程度低于东部地区的原因。因此,大幅度提高城市化水平、调整产业结构、建立城乡统一的市场等,是今后西部地区加快实现城乡一体化的几个主要切入点。  关键词:城乡一体化;西部;东部;城市化  中图分类号:F127;F129
期刊
摘要:本文以重庆市忠县为例,通过农村居民点整理可以增加耕地保有量,改善农民的生活条件,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优化农村居民点布局,实现村容整洁,能有效地促进新农村的发展。  关键词:农村居民点;整理;新农林建设;忠县  中图分类号:F30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39(2007)02-0092-04    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三农问题”,把农村工作作为全党工作的重
期刊
摘 要:一般认为,教育对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具有促进作用;但实证分析表明,对一些民族地区而言,教育不仅不能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反而从某种程度影响了其经济的腾飞。因此,教育必须与地方经济发展相衔接,要树立大教育观念,逐步提高民族地区农民的文化素质,摆脱低文化氛围,更新观念,树立改革意识、竞争意识、创新和开拓意识;要大力发展民族职业技术教育,培养适应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专业人才。  关键词:教育;民族地区;
期刊
摘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实现城乡协调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新农村建设中必然涉及到耕地占用问题。基于西部地区农村土地利用的现状特征,本文探讨了新农村建设中用地与耕地保护的冲突,提出了新农村建设中以科学发展观统领节约集约用地、开展土地整理、改革现有土地流转机制,提高农地利用率、发展非农产业、科学规划和严格用地管理等建议。  关键词:西部地区;新农村建设;耕地保护  中图分类号:F323.21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