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quent central Pacific La Ni?a events may accelerate Arctic warming since the 1980s

来源 :海洋学报(英文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ngjunl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Including significant warming trend, Arctic climate changes also exhibit strong interannual variations in various fields, which is suggested to be related to El Ni?o and Southern Oscillation (ENSO) events. Previous studies have demonstrated the different impacts on the Arctic of central Pacific (CP) and eastern Pacific (EP) ENSO events, and suggested these impacts are largely of opposite sign for ENSO warm and cold phases. Our results illustrate asymmetrical changes for the cold and warm ENSO events, especially for the La Ni?a events. Compared to the past frequent basin-wide cooling La Ni?a events, since the 1980s the cooling center for the La Ni?a event has strengthened and moved westward along with the increasing frequency for the canonical and CP La Ni?a events. Contrary to the basin-wide cooling and canonical La Ni?a events, the frequent CP La Ni?a events induce significant warming from the Beaufort Sea to Greenland via the convection center moving northward over the western Pacific. Observation analysis and numerical experiments both suggest that the changes in La Ni?a type may also accelerate Arctic warming.
其他文献
对美国Journal of Chemical Education (JCE)、英国Chemistry Education Research and Practice (CERP)和我国《化学教育》在2011-2020年间关于中学化学动力学的发文情况、关键词和研究特色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比较,以期为国内化学教育工作者提供借鉴和参考.总体上看,3种期刊关于中学化学动力学的研究重点不同,精彩纷呈,JCE关注创新实验研究,CERP关注学习研究,而《化学教育》更加关注教学研究.
机载激光雷达水深测量是高效获取高精度近岸海底地形的一种新型技术,具有测量精度高、效率高、作业区域广的特点.通过分析CZMIL?Nova?Ⅱ机载激光雷达测深系统获取的南海某岛高分辨率海底地形数据,发现除地貌类型的识别以外,该数据还可用于海底断裂构造的高精度解译.通过对激光雷达测深渲染图像的解译,发现工作区海底地貌由沙嘴、海岬、海湾、古波切台、岸坡、断陷洼地、峡谷、平原和断块残丘组成;海底发育走向NW、NNW、NNE和NEE的4组主要断裂,环绕海岛的岸线和水下地貌受多组断裂的控制;海底断裂系统在地表的延伸部分
膜囊泡是一类由细菌释放并携带复杂蛋白质、核酸、信号分子等重要信息物质的生物纳米颗粒,参与了水平基因转移、群体感应、生物膜形成等多种生理生化活动.海洋中的细胞膜囊泡可能是除噬菌体和细菌之外的第三大生物实体,其介导的跨越物种的细胞间通讯对海洋生态系统而言有重要意义.然而,我们对膜囊泡在海洋生物圈中具体的生态角色与生物功能所知甚少.因此,本综述从细菌膜囊泡在海洋微生态、海洋共生体系中的作用及其物质流转对生态系统的影响等方面开展讨论,分析了目前细菌膜囊泡在海洋生态功能研究中尚未解决的科学问题,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
以下扬子陆域地区官地1井下寒武统幕府山组海相泥页岩岩心样品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场发射扫描电镜、X衍射分析、气体吸附、高压压汞和有机地球化学分析等实验测试手段,系统研究了官地1井幕府山组泥页岩孔隙结构特征和孔隙发育影响因素.研究表明:①?官地1井幕府山组泥页岩矿物组成以石英、方解石胶结物和黏土矿物为主,其总有机碳含量较高,有机质类型以I型干酪根为主且均处于过成熟阶段;②?泥页岩孔隙类型主要为基质孔隙(粒间孔隙和粒内孔隙)、有机质孔隙和微裂隙,其中以有机质孔隙含量居多,而粒间孔隙面孔率占比最高;③?有机质丰度
我国是一个陆海兼备的发展中大国,建设海洋强国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海洋事业取得长足进步,但快速发展中也裹挟着生态破坏、环境污染、资源浪费、开发无序等问题,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陆海二元思维惯性与各自为政的管理模式.对此,海洋领域专家学者提出应统一筹划陆地与海洋两大系统,陆海统筹的发展理念逐步形成并不断加强.2010年“陆海统筹”被首次写入国家“十二五”规划, 2017年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坚持陆海统筹,加快建设海洋强国”,党和国家逐步强化陆海统筹的战略地位
软土的含盐特征是地基设计的一个重要指标,含盐特征主要受沉积环境控制,往往具有较强的地域性.以长江河口北翼海陆交互相软土为研究对象,采集多组土样进行室内试验,进行土体含盐特征、参数相关性及沉积环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软土含盐特征为NaCl型,含盐量均值为0.613%,以弱盐渍土为主,占比85.4%.含盐量、Cl-含量、Na+含量、K+含量峰度检验符合正态分布,但偏度检验值坐落在拒绝域,不属于正态分布.其他离子假设检验偏度和峰度检验均不符合正态分布.软土含盐量与C l–含量相关性最高,与除了C a 2+含量、
基于2018年在西菲律宾海盆最新实测的高分辨率浅地层剖面和多波束测深数据,对西菲律宾海盆中部的中央裂谷及周缘区域的海洋地质灾害进行分析.在研究区总体识别出两大类灾害地质因素:(1)破坏性地质因素,主要包括滑坡、活动断层、冲刷沟谷和岩浆底辟;(2)限制性地质因素,以海山、陡坎、沟槽为主.利用浅地层剖面资料,精细刻画出灾害地质体的类型、形态、内部结构特征,并论述其分布区域、发育特点,探讨地质灾害产生的主要诱发因素及造成的不利影响.对研究区地质灾害的识别、分布范围的圈定和成因的分析,能够为海洋工程建设、装备预设
为探索印度洋深海沉积物中纯培养细菌的多样性,本文对采自印度洋12个沉积物样品进行细菌纯培养分离,共获得343株细菌.所有细菌采用16S?rRNA基因进行比对分析,鉴定为4个门:厚壁菌门(Firmicutes)、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5个纲,13个目,26个科,39个属下的121个种.分离出的优势类群为链霉菌属(Streptomy-ces,分离率为16.53%)和芽孢杆菌属(Bacillus,分离率为8.
为了解东海海域主要鱼类群落的种类组成,监测和保护其多样性,本研究利用环境DNA技术对东海鱼类进行物种多样性分析.通过海水样本的采集,环境DNA提取、扩增和高通量测序分析,从东海14个站点的环境DNA样本中共检测出2纲,23目,29科,42属,44种海水鱼类,大部分种类在东海传统渔业资源调查中均有出现.其中,相对丰度较高的物种为赤鼻棱鳀(Thryssa kammalensis)、蓝点马鲛(Scomberomorus niphonius)、日本鲐(Scomber japonicus)、小黄鱼(Larimich
伴随高校图书馆教育职能的重新定位,信息素养教育与服务在高校图书馆逐渐展现重要地位.文章利用案例分析、网络与文献调查,对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与服务的团队建设、政策引领、馆员发展、协同合作、一对一教学、主动学习等方面展开深入分析与梳理.为国内高校图书馆开展信息素养教育与服务提出以下对策:重视团队建设,加强政策引领;培养专业能力,鼓励协同合作;满足个性化需求,提供一对一教学;建设在线学习资源,丰富图书馆游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