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婆的家教

来源 :故事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ngjik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王婆的娘家原在阳谷县的一个偏僻小村,爹爹是走街串巷的货郎,还兼了职:买卖人口的人牙子。在当时社会,只要当事人或者当事人的监护人自愿,买卖人口是合法的。
  那一年,王婆十岁。有一天,王货郎领回来一个十来岁的男孩,说是五钱银子买的。王妻十分欢喜,因为男孩长得白白胖胖,讨人喜欢,一转手怎么也得卖四、
  《水浒》中的王婆非常厉害,她一步一步地诱惑潘金莲与西门庆勾搭成奸,东窗事发后又授意毒杀武大郎……王婆的这些手段和经验是从哪里来的呢?
  王婆的娘家原在阳谷县的一个偏僻小村,爹爹是走街串巷的货郎,还兼了职:买卖人口的人牙子。在当时社会,只要当事人或者当事人的监护人自愿,买卖人口是合法的。
  那一年,王婆十岁。有一天,王货郎领回来一个十来岁的男孩,说是五钱银子买的。王妻十分欢喜,因为男孩长得白白胖胖,讨人喜欢,一转手怎么也得卖四五两银子,几乎能赚十倍利润。
  王妻正高兴着,忽见男孩脸色通红,嘴里哼哼着,还没等她反应过来,“噗嗤”一声,一股臭味弥漫开来。王妻呆了片刻,才明白是男孩一泡屎拉在了裤裆里,再看男孩一脸痴呆,这才晓得男孩是个傻子,禁不住哭丧着脸叫了起来:“哎哟,天呐——”
  这当儿,王货郎正在院里洗漱,听到动静,赶忙进屋,明白了买来的男孩是个傻子后,又气又恨:“难怪便宜,这可怎么好?那卖孩子的说自己是过路客,再也寻不到了!”
  两口子的吵闹声惊动了一墙之隔的邻居古老头,过来问明事由后,古老头上上下下打量了一下男孩,捋着白胡子“嘿嘿”一笑,说:“我这儿倒是有一个变废为宝的法子,只是不能白白与你。”
  王货郎一听,急忙满脸堆笑:“求古老爹指点迷津,真得了好处,咱二八分账。”
  古老头这才告诉他们,隔壁庄有一户财主,十三岁的儿子夭折了,财主不愿意儿子孤零零下葬,四处托人,要寻个岁数相当、亡故不久的女孩给儿子配阴婚,肯出三十两银子彩礼钱。
  王货郎苦着脸说:“您这不是开玩笑嘛,难不成要我把活蹦乱跳的孩子掐死?再说啦,他可是小子,不是女娃!”
  古老头指着傻小子说:“你看这傻子眉目清秀,发髻也难辨男女,换身女装不就是个白胖丫头吗?用砒霜把他药了,就说亲闺女急病所致,到时候穿戴好吉服送过去,谁看得出是个小子?”
  王妻很是犹豫:“虽说是傻子,但好歹性命一条,将来若是事发,免不了要吃人命官司。”
  王货郎瞪了媳妇一眼,训斥道:“你不说我不说,哪里就会事发了?”在古代,一两银子几乎能保障乡村人家一年的吃穿用度,三十两银子是相当大的一笔钱财,因此王妻也就默允了。
  王货郎央求古老头前去说合,古老头也不敢怠慢,说:“既然如此,你那贩货的毛驴借我一骑。”古老头骑着毛驴急急而去,午后,他便带回好消息:财主愿意结亲。
  王货郎急忙叫媳妇儿弄几个小菜款待古老头,古老头连连摆手,说:“虚礼就不必了,快去置办一应物件,别忘了彩礼钱分我两成。”
  王货郎满口应承,火也似的赶往阳谷县,找药房谎称闹耗子买了砒霜,又在寿衣铺买了身二手吉服,赶回来已是傍晚,他让媳妇儿熬得一锅粥,盛上一碗,撒入砒霜,又拌了许多糖搅匀。
  王妻心细,提醒丈夫不可让古老头置身事外,“怎么也得拉古老爹一起行事,一来这样就成了一条绳上的蚂蚱,他不敢在外面乱说;二来也不会落下把柄于他。”
  王货郎连声夸赞媳妇儿想得周到,立即去请来古老头,让他亲自将粥端来与男孩食用。起初古老头不愿意,王货郎拉下脸来,说:“这缺德主意是您老出的,这么点儿事都不干,咱们怎么能一起发财?”
  古老头推却不过,又贪图银子,只好拄着拐杖,颤巍巍地将毒粥端给了傻小子。傻小子吃下不久,便捂着肚子叫起疼来,喊声越来越响。偏僻乡村本就宁静,夜晚更加万籁无声,王货郎怕惊动其他邻居,手忙脚乱地冲上去捂男孩嘴巴,只听“哎哟”一声,手给咬了。古老头在一旁看着急了,用拐杖敲着地面点拨他们:“真不中用,拿棉被来蒙着他啊!”王妻急忙跑进内室,抱出棉被,两口子合力蒙住男孩的头,拼死按在地上,待男孩一动不动才敢放开。
  男孩由于疼痛,咬破了嘴唇,七窍流血,面孔扭曲,死得十分难看。幸好古老头年轻时也干过白事的营生,当下指挥道:“先换衣服,待会儿尸身硬了便不好打理。”他又叫王妻给男孩擦去血迹,脸上敷粉掩住青色,嘴唇涂抹胭脂遮盖咬痕。待收拾好,天也蒙蒙亮了。
  王货郎一夜没有合眼,恐夜长梦多,将男孩尸身用席子卷了,给毛驴套上平板车,拉着“大闺女”的尸身,由古老头引着来到邻庄。由于财主的儿子停尸已久,他家早已備好婚帖,亲朋好友也已经就绪,待“新娘”一到,立刻吹吹打打办起了红白混合的喜丧会。
  入棺时,财主家也有人嘀咕“新娘”指甲发紫,恐怕不是正常死亡,但当时普通百姓法制观念淡薄,财主家的流水席又酒肉丰盛,白吃白喝白拿又何必多事呢?所以古老头和王货郎分了彩礼钱,相安无事,过了几年宽松的日子,直至终老。
  王货郎夫妇和古老头行事时,全被年幼的王婆看在眼里,她不知不觉地滋生了唯利是图和人命淡薄的念头。待到日后,王婆教唆潘金莲毒杀武大郎,后来又被武松拿获、被判剐刑,此时才明白杀人偿命、天理昭彰,但已经迟了……
  (发稿编辑:姚自豪)
其他文献
朴康焕是三星公司的一名普通员工,负责在手机生产线上做检验工作,尽管工作单调,但他仍为自己的公司而自豪。朴康焕拥有两部三星手机,每天晚上,在自己狭小的卧室里,他都会给手机充电。一天深夜,朴康焕喝酒归来,却怎么也睡不着。充电的手机,发出刺眼的闪烁光芒,忽明忽灭,刺激着人的神经。他愤怒地坐了起来,将手机的充电器拔了下来。经过调查,朴康焕发现几乎所有的三星手机,在充电时都会发出刺眼的闪烁光芒。为此,他专门
海伦毕业后,便在华盛顿报社打杂。虽然是打杂,但爱好新闻事业的海伦很珍惜这次机会。有一次,报社的一名记者按工作计划去采访一位画家,可他的搭档被临时派去采访一个突发事件。就在他着急之时,海伦自告奋勇,表示愿意与他同往。进入画家的住所,他们不由得皱起了眉头,屋子里简直就像一个垃圾场,各种画作扔了一地,颜料画笔,以及脏衣服到处都是。海伦小心翼翼地把地上的画作以及乱扔的衣物略作整理,这才顺利地走到画家前面。
主题:记忆  @马甩君子 S公司推出了一种高价回收记忆的服务,刚离婚的我俩立马报了名,卖掉了脑子里有关对方的所有记忆,但愿从此形同陌路。很快,我就结识了一位姑娘,并且迅速坠入爱河,去民政局办理结婚证的时候,工作人员白了我一眼:“你们两口子真逗,前几天不是刚离婚嘛!”  @鹰翔狼啸 在外打工一年,我们夫妻总算踏上返程的路。一路上,老婆总叨念:“你爸平时就不疼咱女儿,真担心她……”刚进家门,老婆就只顾
有对情侣,两人家里各有一只木柜,专门用来存放对方送给自己的礼物。  这天,女生到男生家里做客,看到男生的木柜,笑着说:“你这柜子里,除了第一次送你的香水用完了,后来送你的一只杯子摔碎了,其他的杯碟,以及后来那些唱片和故事集应该都在吧?”.男生心想女生竟然记得这样牢,打趣道:“柜子你刚打开过啊……”  女生摇摇头,接着,她说出了自己“洞察一切”的缘由。  其实,女生一直都是通过礼物来表达情感的,她对
老黑是个老实巴交的农民,这天,他带着个八岁的儿子,捉了一只大公鸡,拿到集市上卖。到了集市,他找了个摊位,刚把鸡摆好,忽然内急,没办法,他只好留下儿子看摊,急匆匆地去找厕所了。  老黑的儿子正在看摊,来了个和老黑同村的农民,叫麻子。他走了过来,看了看那只大公鸡,便问:“你爹呢?”  小家伙回答道:“屙屎去了。”麻子一听,把脸一板,埋怨说:“你爹这人也真是的,这个时候他怎么能屙屎呢?你赶紧去找他回来,
李硕作为新兵,第一次参加边境扫雷行动,他胆儿小,十分不情愿。当他看到雷区警示牌上那个大大的骷髅标志时,心里更加忐忑和懊悔:倒霉当个扫雷兵,凶多吉少啊!刚嘀咕完,身边“轰隆”一声爆炸,吓得他一下趴在地上。  身边一位战友比较倒霉,刚进雷区,就冒冒失失踩响了一枚地雷,好在是塑料壳的防步兵雷,爆炸威力相对小一些,他穿着防雷鞋,脚只是受了点轻伤,如果没有防护装具,估计一条腿就废了。  爆炸声刚停,李硕就想
儿子住在城里,父亲住在乡下,父子之间,似乎是近在咫尺,又好像是远隔千山万水……李老汉是个农民,儿子李四有在北京工作,平时工作忙,逢年过节只是打个电话报个平安,已经好几年没回家探亲了,于是老两口儿商量着让老头子到北京看儿子。李四有起初不同意,害怕父亲在路上出差错,后来发现父亲兴致很高,态度坚决,于是勉强答应了。第一次去北京看儿子和他的女朋友,老两口儿给一件事情难住了:去北京千里迢迢,到底给儿子和未来
张扣从事金融行业,收入不菲,可他生性小气,是个一毛不拔的铁公鸡。这天,张扣下班后和往常一样,骑了两个半小时的单车,总算回到了家。如果坐地铁,起码能节省一半时间,可车费要十几块钱,这对于张扣来说,就像是被抢了一样。骑车省钱又锻炼身体,唯一的缺点就是会让胃口变大一些。张扣进门时,老婆杜媛正在厨房做饭。张扣满头大汗,语气急切地问:“刚才门卫交给我一个快递,说是你的,怎么回事?”杜媛从厨房出来,解下围裙:
抗战期间,有位叫张青木的营养学教授,因为研究课题的需要,专门去了一趟山城,他听说那里的小吃很有名,特地去寻访。可一进城,张青木看到的却是破败萧条的景象,街上百姓大都骨瘦如柴,衣服上打满了补丁,脸上也都是很愁苦的样子。是啊,战争打了这么多年,又怎么笑得出来?张青木来之前做了功课,哪些店有哪些招牌小吃,他都记下来了。虽然这城里的景象不尽如人意,但他此行的目的是寻访小吃,感叹完就径直去找那些小吃店了。张
买了只细狗  王根虎的老伴走了,儿女又常年不在身边,他孤单啊,就想养个小动物,给自己做个伴。  结果,王根虎花三百块买了只细狗,在村里引起不小的轰动。  细狗是关中特有的猎犬,以捕捉小型猎物见长。这些年,纯正的关中细狗不多了,能见到的多是杂交的。但看王根虎买的这只细狗,身材瘦俏、毛色黑亮、尾巴上卷,是正儿八经的关中细狗。这样的细狗没个万儿八千的休想买走,三百块,骗谁呢?  后来王根虎一说,大家才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