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体育教学是一个复杂的教学过程,它除了要使学生掌握一定的体育知识之外,主要是通过教导学生从事各种身体练习,掌握运动技能,不断增强学生的体质,发展学生的智力和个性品质,因此,我们在体育教学过程中除了要遵循生理、心理规律、教育规律和运动技能形成规律外,还要重视迁移规律的重要作用。那迁移规律在体育教学中应如何应用呢?对于这个问题从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1.什么是迁移?
学生通过练习,掌握各种不同的技能,已有的技能对新技能的影响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积极的影响能促进新技能的形成,叫做迁移,是正迁移;消极的影响不利于新技能的形成,叫做干扰,是负迁移。正迁移是助长性迁移,能促进另一种技能的掌握,学过推实心球的学生,在学推铅球就比较容易,因推铅球的技术环节和推实心球相似。这是正迁移的作用。学习篮球中正确投篮动作,往往受到自己原有的不完全规范动作的干扰,这是负迁移的作用。会骑自行车的人,学骑摩托车就比较容易,这是正迁移的作用,而对学三轮车起负迁移作用,因为刺激相同而反映完全不同。技能的正负迁移都不是绝对的,有时两种技能之间既有正迁移,又有负迁移,还有干扰。
2.实现迁移的条件
2.1.不同的技能具有共同的因素,是迁移的重要的基础条件之一。共同因素可能产生正迁移,也可能产生负迁移。如果两种技能在刺激物和反应方面,具有相同或相似的因素,它们对于人的能力和心理特点又有共同的要求,他们就可以互相迁移,产生正迁移。但是,刺激物与反应方面又有不同的成分,对于人的心理特点也有不同的要求,所以它们就又有互相干扰的可能,产生负迁移。但是在学习两种技能的过程中,是发生迁移还是干扰,或者是既有迁移又有干扰,除了这主要基本条件外,还取决其它条件。
2.2.分析和概括能力也是迁移的条件之一。技能与分析概括能力之间存在着互相制约的关系。一方面技能的迁移有赖于分析、概括的能力;另一方面,分析、概括的能力又是在掌握不同技能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分析、概括的能力越强,迁移、正迁移的可能性就越大。
2.3.两种技能的学习时间和掌握的熟练程度,也是迁移的条件。如同时学习两种新技能,特别是某种技能还没有达到熟练和巩固的程度时,这两种技能就容易产生负迁移,即干扰。或者两种新技能中,有一种掌握的比另一种更牢固,在这种情况下,容易发生前一种技能对后一种技能的负迁移。只有当牢固熟练的掌握了一种技能,在学习另一种技能,随着新技能逐步达到熟练和巩固,那么这两种技能就不会互相干扰了,即不会产生负迁移。原有的技能越熟练、越巩固,对新技能形成的正迁移就越大。还有,在旧技能的干扰下学习新技能,比单纯的学习新技能要困难。
3.迁移规律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3.1.合理安排教材,突出事物间的内在联系
迁移的产生只少部分的是与前后所学东西之间存在着的相同要素有关,因此教学次序要合理,应尽量在回忆旧知识的基础上引出新知识,强调新旧知识之间的共同因素,这样不但可以复习旧知识,也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新知识,也就是说前面的学习是后面学习的准备,后面学习是前面学习的发展。比如,我们教跳跃教材中的三级跳远项目,先让学生学习单足跳,这样不但可以作为下肢力量练习的手段,更是为了三级跳中的第一步单足跳学习,再教立定三级跳,主要目的是体会第二步中的动作,因为两种跳的第二步完全相同,都是跨步跳。这样学习,把很难的教材内容,转为简单易学化,让学生轻松而顺利地掌握了所要教的内容。
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新知识的学习常常由于受到与其相似有十分牢固的旧知识的干扰而发生障碍(这种现象在武术教学中非常常见)这种负迁移的产生显然是由于比较牢固的旧知识排挤了巩固较差的新知识,为了克服这种干扰,应该使用对比的方法,划清十分相似的新旧知识的界限。
3.2.突出基本概念、原则的教学
前面谈到原有的知识越具有概括性,正迁移的可能性就越大。因此在教材的选择和组织上,应把同类项目的基本概念、原理放在教材的中心地位,作为教材的重点,以突出教材的内部规律。例如学习跳远,就要让学生获得跳远技术的基本概念,即“有助跑、起跳、腾空、落地四个部分组成,它是一个完整的统一体。”学生一旦有了这样的认识,在学习任何形式的跳远,什么蹲距式、挺身式和走步式,也都是腾空时在空中的姿势不同而已,在心理上完全能适应,学起来就比较容易。当然突出了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和原则还是不够的,这些原则必须是被学生所理解的,并加以利用。对于体育老师必须创造更好的条件让学生练习,用实践检验理论,用理论指导实践,这样不断的练习、运用,才能知道学生对所学的是否真正掌握。
3.3.加強知识、技能的实际应用
要是学生把学到的原理迁移到新情境,必须在课题的组织和安排上给原理的运用以多方面的机会。只有通过原理再不同情境中的运用,才能真正理解原理的性质,才会明白某个原理的运用不能局限于狭小的范围。运用的范围越广,将来迁移的可能性越大。实践证明运用知识去解决那些比较一般,不带具体情节的课题时,往往比较容易,而解决那些比较具体,接近实际的课题时往往比较困难。因为解决实际问题要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另外实际问题的条件复杂,这些都会增加学生解决问题的难度。例如:学过足球方面的知识以后,让学生回答“足球中的战术有哪些?”学生会很完整地把几种战术说出来,而让学生说出所选足球比赛的录像片段中所用的战术或看一场足球比赛时,双方各用了几种战术,并说出在什么时候用的,学生就很难准确完整的说出来。因此为了让学生所学的知识广泛用于实践中,在教学过程中,应有一定的内容接受实际的作业,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3.4.科学的安排练习,在练习中加强指导
练习和迁移有密切关系。实践证明练习越多,一般来说迁移的可能性越大,但这种练习必须安排的科学、合理,还必须注意几点:⑴学生明白练习的目的,在练习中要集中注意力,要加强对原理的理解。⑵使学生掌握正确的练习方法,要加强指导,运动项目越困难,教师的指导越重要。⑶要使学生知道每次练习的结果,这样可以使正迁移得到强化。⑷联系要有步骤地进行,正确掌握练习的速度并使练习方式多样化。步骤安排要注意由简到繁,由易到难,这样才使学生容易找到教学中的相同要素,更好地掌握内容。
作为体育工作者,要想学生对体育活动感兴趣,并取得更广泛的正迁移,还要对学生进行心理的培养。⑴启发、因势利导学生的动机。动机的性质和强度决定着体育教学的成效及学生掌握运动技能的速度和水平。⑵激发、鼓励学生的运动兴趣,学生参加体育运动兴趣的有无,直接影响着他们从事体育运动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也决定着体育知识的掌握和技能的形成。⑶培养学生的注意力。任何技术动作的学习和掌握都必须保持高度的注意力,才能有成效。学生具有了这方面的品质,形成多种智力技能,通过迁移,会提高各方面的能力。
从以上论述可以看出,迁移规律对实际教学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只有教师们重视迁移,并在教学中运用迁移规律,就一定会提高教学效果。
1.什么是迁移?
学生通过练习,掌握各种不同的技能,已有的技能对新技能的影响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积极的影响能促进新技能的形成,叫做迁移,是正迁移;消极的影响不利于新技能的形成,叫做干扰,是负迁移。正迁移是助长性迁移,能促进另一种技能的掌握,学过推实心球的学生,在学推铅球就比较容易,因推铅球的技术环节和推实心球相似。这是正迁移的作用。学习篮球中正确投篮动作,往往受到自己原有的不完全规范动作的干扰,这是负迁移的作用。会骑自行车的人,学骑摩托车就比较容易,这是正迁移的作用,而对学三轮车起负迁移作用,因为刺激相同而反映完全不同。技能的正负迁移都不是绝对的,有时两种技能之间既有正迁移,又有负迁移,还有干扰。
2.实现迁移的条件
2.1.不同的技能具有共同的因素,是迁移的重要的基础条件之一。共同因素可能产生正迁移,也可能产生负迁移。如果两种技能在刺激物和反应方面,具有相同或相似的因素,它们对于人的能力和心理特点又有共同的要求,他们就可以互相迁移,产生正迁移。但是,刺激物与反应方面又有不同的成分,对于人的心理特点也有不同的要求,所以它们就又有互相干扰的可能,产生负迁移。但是在学习两种技能的过程中,是发生迁移还是干扰,或者是既有迁移又有干扰,除了这主要基本条件外,还取决其它条件。
2.2.分析和概括能力也是迁移的条件之一。技能与分析概括能力之间存在着互相制约的关系。一方面技能的迁移有赖于分析、概括的能力;另一方面,分析、概括的能力又是在掌握不同技能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分析、概括的能力越强,迁移、正迁移的可能性就越大。
2.3.两种技能的学习时间和掌握的熟练程度,也是迁移的条件。如同时学习两种新技能,特别是某种技能还没有达到熟练和巩固的程度时,这两种技能就容易产生负迁移,即干扰。或者两种新技能中,有一种掌握的比另一种更牢固,在这种情况下,容易发生前一种技能对后一种技能的负迁移。只有当牢固熟练的掌握了一种技能,在学习另一种技能,随着新技能逐步达到熟练和巩固,那么这两种技能就不会互相干扰了,即不会产生负迁移。原有的技能越熟练、越巩固,对新技能形成的正迁移就越大。还有,在旧技能的干扰下学习新技能,比单纯的学习新技能要困难。
3.迁移规律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3.1.合理安排教材,突出事物间的内在联系
迁移的产生只少部分的是与前后所学东西之间存在着的相同要素有关,因此教学次序要合理,应尽量在回忆旧知识的基础上引出新知识,强调新旧知识之间的共同因素,这样不但可以复习旧知识,也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新知识,也就是说前面的学习是后面学习的准备,后面学习是前面学习的发展。比如,我们教跳跃教材中的三级跳远项目,先让学生学习单足跳,这样不但可以作为下肢力量练习的手段,更是为了三级跳中的第一步单足跳学习,再教立定三级跳,主要目的是体会第二步中的动作,因为两种跳的第二步完全相同,都是跨步跳。这样学习,把很难的教材内容,转为简单易学化,让学生轻松而顺利地掌握了所要教的内容。
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新知识的学习常常由于受到与其相似有十分牢固的旧知识的干扰而发生障碍(这种现象在武术教学中非常常见)这种负迁移的产生显然是由于比较牢固的旧知识排挤了巩固较差的新知识,为了克服这种干扰,应该使用对比的方法,划清十分相似的新旧知识的界限。
3.2.突出基本概念、原则的教学
前面谈到原有的知识越具有概括性,正迁移的可能性就越大。因此在教材的选择和组织上,应把同类项目的基本概念、原理放在教材的中心地位,作为教材的重点,以突出教材的内部规律。例如学习跳远,就要让学生获得跳远技术的基本概念,即“有助跑、起跳、腾空、落地四个部分组成,它是一个完整的统一体。”学生一旦有了这样的认识,在学习任何形式的跳远,什么蹲距式、挺身式和走步式,也都是腾空时在空中的姿势不同而已,在心理上完全能适应,学起来就比较容易。当然突出了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和原则还是不够的,这些原则必须是被学生所理解的,并加以利用。对于体育老师必须创造更好的条件让学生练习,用实践检验理论,用理论指导实践,这样不断的练习、运用,才能知道学生对所学的是否真正掌握。
3.3.加強知识、技能的实际应用
要是学生把学到的原理迁移到新情境,必须在课题的组织和安排上给原理的运用以多方面的机会。只有通过原理再不同情境中的运用,才能真正理解原理的性质,才会明白某个原理的运用不能局限于狭小的范围。运用的范围越广,将来迁移的可能性越大。实践证明运用知识去解决那些比较一般,不带具体情节的课题时,往往比较容易,而解决那些比较具体,接近实际的课题时往往比较困难。因为解决实际问题要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另外实际问题的条件复杂,这些都会增加学生解决问题的难度。例如:学过足球方面的知识以后,让学生回答“足球中的战术有哪些?”学生会很完整地把几种战术说出来,而让学生说出所选足球比赛的录像片段中所用的战术或看一场足球比赛时,双方各用了几种战术,并说出在什么时候用的,学生就很难准确完整的说出来。因此为了让学生所学的知识广泛用于实践中,在教学过程中,应有一定的内容接受实际的作业,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3.4.科学的安排练习,在练习中加强指导
练习和迁移有密切关系。实践证明练习越多,一般来说迁移的可能性越大,但这种练习必须安排的科学、合理,还必须注意几点:⑴学生明白练习的目的,在练习中要集中注意力,要加强对原理的理解。⑵使学生掌握正确的练习方法,要加强指导,运动项目越困难,教师的指导越重要。⑶要使学生知道每次练习的结果,这样可以使正迁移得到强化。⑷联系要有步骤地进行,正确掌握练习的速度并使练习方式多样化。步骤安排要注意由简到繁,由易到难,这样才使学生容易找到教学中的相同要素,更好地掌握内容。
作为体育工作者,要想学生对体育活动感兴趣,并取得更广泛的正迁移,还要对学生进行心理的培养。⑴启发、因势利导学生的动机。动机的性质和强度决定着体育教学的成效及学生掌握运动技能的速度和水平。⑵激发、鼓励学生的运动兴趣,学生参加体育运动兴趣的有无,直接影响着他们从事体育运动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也决定着体育知识的掌握和技能的形成。⑶培养学生的注意力。任何技术动作的学习和掌握都必须保持高度的注意力,才能有成效。学生具有了这方面的品质,形成多种智力技能,通过迁移,会提高各方面的能力。
从以上论述可以看出,迁移规律对实际教学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只有教师们重视迁移,并在教学中运用迁移规律,就一定会提高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