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流学科建设与高校学术期刊发展研究

来源 :出版广角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j0987654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文章基于“雙一流”建设背景,以五所入选一流学科建设的财经类高校为研究对象,基于一流学科建设对高校学术期刊的指引功能、高校学术期刊对一流学科建设的服务效应两个角度讨论并提出两者之间互相作用的路径,从而为一流学科建设和高校学术期刊发展提供新的思路。
  【关  键  词】一流学科建设;学术期刊;“双一流”
  【作者单位】刘茜,南京审计大学期刊社。
  【基金项目】2019年度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课题“文化产业发展视角下的地区学术期刊集群化研究”(19TQD005)。
  【中图分类号】 G239.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91/j.cnki.cn45-1216/g2.2020.12.012
  “双一流”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后在高等教育领域的客观体现,符合高等教育的发展规律,引领了高等教育的发展方向,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学术期刊是学者进行学术成果发布和交流的重要平台,也是反映各个学科领域最新理论研究成果和研究动态的主要渠道,因此,“双一流”建设和高校学术期刊的发展密不可分。本文基于“双一流”建设的背景,以入选一流学科建设的五所财经类高校为例,研究高校学科建设与高校学术期刊发展之间的关系,以期为学科建设和高校学术期刊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路。
  一、一流学科建设与学术期刊关系分析
  学科建设是高校发展的关键,“学科立校”在高校发展过程中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1]。学术期刊作为理论研究成果的交流平台,是高校学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由表1可见,入选一流学科的高校大多主办了相关的学术期刊或已有刊物设有与学科相关的栏目。因此,高校期刊必须高度关注“双一流”建设的发展,“双一流”建设不仅直接影响高校学报稿源的数量和质量,还给高校学报建设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2]。
  1. 学科的产生促使学术期刊诞生
  人们从事脑力劳动,通过对认识进行思考、归纳、理解,使之升华为知识,知识又进一步发展到科学层面,形成知识体系,知识体系根据某些共性特征进行划分而形成学科[3]。学科的产生促进了理论研究的发展,而先进的理论研究又推动了实践与生产的进步。早期各种非正式的学术交流受地域限制,无法实现大规模远距离的传播,因此,学术期刊应运而生。由此可见,正是学科的产生和学术交流的需要促使学术期刊诞生。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科学的发展,不断有新的学科诞生,也就相应地出现了新的学术期刊。
  2. 学科的进步促进学术期刊的发展
  随着实践的发展,学科的理论知识不断更新,学科内的专业划分更加细化,由此也促使学术期刊走向专业化。如南京审计大学主办的《审计与经济研究》刊物,由于国家重视审计工作,审计实践和理论研究的重要性进一步凸显,从而促使审计学科快速发展;审计学科的发展呼唤专业的审计学刊物,目前国内审计方向的学术期刊较少,在这样的背景下,《审计与经济研究》依托专业性吸引了一大批的专业作者和读者。
  3. 学术期刊的发展为学科建设服务
  学术期刊对建构科学合理的学科体系以及丰富学术文化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般来说,学术文化包括学科文化,学科文化是学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科研究的成果需要借助学术期刊来传播[4],特别是高校学报,其本身就是主办学校办学思想的体现,因此可以说学术期刊的发展是为学科建设服务的。
  二、一流学科建设对学术期刊发展的指引作用
  “双一流”建设要求突出强调建设一流学科的重要性以及一流学科建设对学术水平提升的重要作用。
  1. 直接作用
  (1)一流学科建设推动高层次研究队伍建设,为优质稿源的供应创造了条件。“双一流”建设的具体任务之一就是建设一流的师资队伍,高校教师要承担教书育人的重责,是科研活动的中坚力量,他们往往具有深厚的学科背景,接受过严格的学术训练,具有较高的科研水平,是学术期刊作者队伍的主力军,也是优质稿源主要的提供者。对于各个高校主办的学术期刊来说,校内相关专业的教师就是这些刊物主要的作者、读者以及专家来源。
  由表2可知,校内作者是各个期刊作者队伍的主力军。高校教师特别是中青年教师,其科研热情较高,对新知识、新方法的学习能力较强,而通过一流学科建设,中青年教师拥有了更加有利的科研环境和科研条件。因此,“以中青年教师和创新团队为重点,优化帮助中青年教师成长发展、脱颖而出的制度环境”[5],可促使中青年教师发表更多的高水平学术论文,为学术期刊提供高质量的作者队伍。
  (2)一流学科建设为促进高校学报期刊特色化发展创造条件。大多数高校学术期刊都有自己的办刊特色。如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主办的《国家贸易问题》和《国际商务》,就分别以国际贸易和国际商务为特色。当前,高校学术期刊很多都走上了专业化、特色化的发展道路,依托所在高校的学科基础,确定刊物的办刊定位、办刊风格、特色栏目等。一流学科建设可以说为高校优势学科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带动了高校学术期刊的特色化发展。
  2. 间接作用
  (1)一流学科建设促进学校和学术期刊的发展。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是相辅相成的,拥有高水平学科的大学,要在多领域建设一流学科[5],一流学科建设将提升学校的学科竞争力和世界影响力,从而带动学校进入世界高校同类前列。随着一流学科建设工作的全面铺开,学校将在该学科领域获得更多的话语权和影响力,进而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这些优秀人才是高校学术期刊潜在的作者、读者、审稿专家、编委会成员,可促进学术期刊质量的提升。另外,学术期刊是学校对外交流的学术名片,而学术期刊借助学校平台,可以提升刊物的影响力。
  (2)一流学科建设可促进学术评价体系优化以及学术期刊发展。“双一流”建设要求提升科学研究水平,基于内容的学术评价方法目前主要依赖同行评议,而同行评议的本质就是相关领域专家评审。一流学科建设提高了科研要求,促使高校科研水平提高。高校学术期刊借助一流学科建设的契机,能够获得更优质的稿源,这有利于提高同行评议的质量,从而促使稿件质量进一步提高,带动刊物发展。   三、高校学术期刊对一流学科建设的服务作用
  “双一流”建设为高校学术期刊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高校学术期刊在巩固学科优势、培育新兴学科、培养学科人才以及宣传学科科研成果等方面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其发展对一流学科建设具有以下方面的服务作用。
  1. 直接作用
  (1)刊发最新的理论研究成果,激发学术创新,促进成果转化。学术期刊通过刊发学术论文,促进科研成果与学科、产业的互动,有助于科研成果转化,增强高校创新资源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助推力。对于开展一流学科建设的高校来说,其主办的学术期刊可以传播本校的学术研究成果,展示高校学科建设情况[3]。表3统计了五所财经类高校入选一流学科建设以后在该学科领域刊发的稿件,从表格资料可见,一流学科相关的稿件对学校一流学科建设给予了较大的支持,起到了支持学校学科建设的作用。
  (2)促进人才特别是中青年科研骨干的培养,强化师资队伍。高校学术期刊的作者队伍以中青年科研学者为主,而发掘中青年科研人才是学术期刊遵循人才发展规律的体现[4]。首先,高校学术期刊通过发掘和培育具有一定科研能力和学术潜力的学术新人,帮助他们在科研工作中树立信心,培养对科研工作的兴趣,进而创造出新的科研成果。其次,中青年教师由于缺少经验,学术思想尚不成熟,没有形成自己的学术研究体系,在这样的情况下,一方面,高校学术期刊可以给他们提供新的学术选题以及研究方向,另一方面,学术期刊编辑可以帮助他们深挖学术观点,改进研究方法,提高稿件质量。长此以往,有可能培育出一支具有较强科研实力的学术研究队伍,并反哺教育教学工作,助力一流学科建设。
  (3)引领学术研究前沿,凸显学科特色。高校学术期刊的办刊特色大多建立在学校办学特色之上,因此,学术期刊天然地就担负起为本校特色学科服务的功能。高校学术期刊作为学术共同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定位必须与学校的办学理念以及发展规划一致。高校学术期刊通过主办专业刊或者开设特色栏目,为校内从事该学科研究的学者提供学术交流的平台,促进了校内外学术资源的共享和交流。一些专业性强的学术期刊往往是特定学科领域的佼佼者,其聚集了一批从事该学科领域研究的学者,获得了突出的学术地位,进而扩大了学校以及学科的影响力。
  2. 间接作用
  (1)发掘作者,建设专家队伍,为学校人才引进工作服务。学科建设、学校发展有赖于人才,一支实力强劲的师资队伍是“双一流”建设的重中之重。因此,各高校都十分重视人才引进工作。对于“双一流”建设高校来说,其学术期刊一般都是比较具有权威性的,从学术评价角度来看,能在核心学术期刊发表论文,可以作为拥有较强科研实力的辅助评判标准。学校人事部门通过搜集在核心学术期刊发表论文的作者或专家信息,可对引进人才做全方位评估,从而服务于高校的人才引进工作。
  (2)完善学术期刊评价体系,促进学科长远发展。当前学术期刊评价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期刊评价,期刊评价可帮助一些质量较高的学术期刊脱颖而出。一方面,在核心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成为广大科研工作者的共同目标,另一方面,学术期刊评价体系能够促使优质稿源聚集,引领学科的研究方向,产生正向的循环效应,促进学科的长远发展。当然,有些学术期刊过度看重期刊排名,导致在学术期刊评价领域出现了一些负面声音。面对这种情况,我们要清醒认识到学术期刊评价的利弊,发扬利,减轻弊。
  在“双一流”建设过程中,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学术期刊的特殊作用;在学术期刊办刊过程中,我们必须立足学校和学科建设,为学校发展和学科建设服务。我们要正确认识学科建设和学术期刊之间关系的重要性,在实践中加强制度创新、技术创新以及交流合作,从而促使学科建设和学术期刊走向共赢。
  |参考文献|
  [1]刘献君. 论高校学科建设[J]. 高等教育研究,2000(5):16-20.
  [2]周密.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校学报转型路径探究[J].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9(3):86-91.
  [3]王志刚. 高校继续教育转型发展的研究与探索[J]. 江苏高教,2019(12):67-71.
  [4]袁庚申,赵智岗. 体育学报与体育学科建设互动关系研究[J]. 体育文化导刊,2014(7):151-154.
  [5]耿卓,胡浩志,易会文. 高校学术期刊与学科建设互動关系的个案研究[J].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4):165-168.
其他文献
【摘 要】 “百花争艳——中华钢琴100年”是2015年1月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在“大力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号召下出版的系列丛书,这套丛书在中国钢琴艺术文化长河中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诠释了具有中国风格的钢琴艺术的产生及发展。文章从“回顾历史”“把握当下”“展望未来”三个层面对该书的学术价值进行了深入探究,以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再创当代中国民族艺术新辉煌。  【关 键 词】“百花争艳—
期刊
【摘 要】 利用3D打印技术提供创客空间服务是增强图书馆用户实践能力,畅通学科交流渠道,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手段。上海图书馆基于3D打印的创客空间服务,在服务理念与服务内容等方面形成了差异化竞争优势:一方面,依托创客空间中的3D打印设备来快速响应用户创意实践需求,提供有助于用户创新成果转化的服务内容;另一方面,打造泛在参与、开放共享的创客空间服务模式,构建了全周期、系统性的基于3D打印的创客空
期刊
【摘 要】 原创儿童绘本插画在传播价值上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中国原创儿童绘本《安的种子》为例,从传播角度探讨儿童绘本插画带给儿童的快乐感受与审美体验,以及绘本插画创作中存在的问题和提升我国原创绘本插画传播价值的方法。  【关 键 词】中国原创儿童绘本;插画;传播价值;儿童心理特点  【作者单位】成洁萍,聊城大学东昌学院。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DOI】10
期刊
【摘 要】 面对新时代的出版大势,编辑转型势不可挡。人文社科编辑应深耕文字内容、学术内容、政治内容和学术规范,兼顾数字出版、知识服务、融合发展,在落实编辑职责的同时不断提升学术科研能力,探索图书出版新模式,真正成为学术资源整合的复合型出版人才。  【关键词】编辑转型;编辑专业化;研究型编辑;融合发展  【作者单位】佟英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中图分类号】G232 【文献标识码】A
期刊
【摘 要】 2019年5月23日,国际图联主席会议发布《2019年发展与信息获取报告》,该报告指出,OA出版将成为公共图书馆的一项核心职能。公共图书馆通过创建面向倡导OA出版的机构知识库模块、面向构建出版平台的开放存取点模块、面向提供技术支持的自助出版端模块,可有效促进用户科研成果的广泛传播。这为公共图书馆参与OA出版提供了极具操作价值的启示:通过平衡机构知识库服务的内部协调与外部竞争、建立国家
期刊
【摘 要】 《朗读者》借助采访不同嘉宾的成长经历和情感体验,通过故事和传世佳作结合的方式,展现人物的丰富情感并实现对人的鼓舞和教育作用。《朗读者》开播以来受到广泛好评,选取《朗读者》为案例,对研究媒介融合背景下传统文化类综艺节目的传播策略有较高参考价值。  【关 键 词】媒介融合;综艺节目;传播;《朗读者》  【作者单位】杜治平,陕西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黄鑫涛;陕西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期刊
【摘 要】 国家重大出版项目能给出版社带来显著的社会效益,对提升出版社品牌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但国家重大出版项目的策划难度较大,专业出版社往往不容易组织和完成。文章以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的《中华医药卫生文物图典(一)》为例,探讨这一国家重大出版项目策划和实施过程中的思路和方法,以期为出版业界提供参考。  【关 键 词】国家重大出版项目;项目策划;国家出版基金;工匠精神  【作者单位】赵文娟,西安交
期刊
【摘 要】 20多年来,广西师大出版社集团探索出一条具有鲜明特色的珍稀文献出版道路,形成了良好的品牌效应,丰富了“广西师大出版社发展模式”的內涵。新时代,该社将以更为自觉的文化自信,在更广泛的范围,更深入地推动珍稀文献出版,进一步服务学术研究,更好地服务中华文化的复兴。  【关 键 词】出版社;海外中国研究文献;出版纪实  【作者单位】汤文辉,广西师大出版社集团;鲁朝阳,广西师大出版社集团。  
期刊
【摘 要】 琼剧是海南本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戏曲宝库中不可或缺的瑰宝,做好琼剧的传承保护工作意义重大。文章在分析琼剧文献资源价值的基础上,探讨“互联网+”时代琼剧文献资源的利用与传承的意义,提出琼剧文献资源利用与传承的新思路。  【关 键 词】“互联网+”;琼剧;文献资源;利用与传承  【作者单位】王冬梅,海南省图书馆;吴觉妮,海南省图书馆。  【中图分类号】J825 【文献标
期刊
【摘 要】 作为广西民族文化的全民阅读平台,广西民族文化全民阅读项目“那书苑”融入读者生活、满足读者需求、为读者服务,以文化自信守护广西民族文化的根脉。该项目借助民族团结创建工作,打造“那文化”阅读体验品牌,尝试IP跨界,打破出版边界,引领民族阅读,唤醒书中的内在价值。项目以嵌入的方式从精神层面增强群众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助力乡村民族文化建设,在做到欣赏、赞美、传承、发展、弘扬本民族文化的同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