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从新课程改革提倡的新理念出发,重新审视了我们当前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切实遵循科学的教育教学方法和规律,真正做到发现学生主体地位,发展学生主体意识,培养学生主体模式.
【关键字】 学生主体 三给予 四引导 五程式
随着中小学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和发展,如何打造全新数学教学课堂,提高数学教学的效率和效果,并适应新课程标准所提倡的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成为当前小学数学教学研究的重要问题. 笔者在实践的基础上,归纳,总结,提炼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发现主体、发展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即“三给予”、“四引导”和“五程式”.
一、“三给予”
“三给予”是课堂教学“发现主体、发展主体”模式的前提和基础.
1. 给予学生选择学习方式的权利
由于先天和后天的种种因素,学生的认知水平往往有较大的差异和区别. 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自身情况而选择学习方式和方法.
2. 给予学生自己思考和提问的权利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学生总是以一个被动的接受者身份出现. 有些教师甚至出现了照本宣科、满堂灌等现象. 但现代教育学的知识告诉我们,作为学生,如果只是一味地接受而没有任何的思考和疑问的话,那么这样的知识不是学生真正的知识. 因此,学生自己的思考和提问就显得非常重要了,思考能让学生产生智慧的火光,提问能在交锋中获得灵感.
3. 给予学生展示自我的舞台
作为小学生,他们的天性就是喜欢表现自己. 特别是在数学这门学科上,一些脑袋聪明的孩子,反应非常敏捷,常常有着很强的优越感. 对于这拨学生,作为有经验的老师,通常不会压制他们,而是通过多种渠道,让他们完全展示自己的优点和长处. 那么,对于那些平时不太爱表现的学生怎么办呢?相对于这些学生,他们会不会有心理上的自卑感呢?从我个人的教学经验来看,应该设置一些让他们表现的平台,比如说,提问、上讲台演示,等等,多给他们展示自我的机会.
二、“四引导”
1. 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一堂成功的数学课,教师必须能营造出非常良好的学习气氛,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完成预设的教学目标.
2. 引导学生的动手能力
数学不仅仅考查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也能够很好地考查学生的动手能力. 毫无疑问,如果学生有了很强的动手能力或者操作能力,对于提升他们的思维能力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在同一个章节中(即“有趣的七巧板”苏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教材第28页)这也是很好的引导学生动手能力的机会.
3. 引导学生的学习方法
笔者在“三给予”的部分曾讲到,要给予学生自己选择学习方式的权利. 不错,这正是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具体体现. 然而,“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作为引导者的教师,也必须给学生指点迷津,让学生做到事倍功半. 一个好的学习方法既能让学生走出迷雾,也可以让学生更加自信和乐观,更可以让学生找到学习的乐趣.
4. 引导学生巩固练习
新课程改革提出了全新的教学三维目标. 除了能力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之外,学习目标也是非常重要的预设目标. 然而,学生如果要很好地完成课堂的学习目标,巩固练习这一关不能少. 因此,作为教师,就应该有计划、有步骤、有梯度地引导学生进行巩固练习. 我们作为教师就可以根据学生的情况,原则上将其分为基础巩固型、基础提高型和提高发展型. 并设不同层次的巩固练习题目让学生完成. 当然,这样的划分,也必须根据学生的状况的改变而做出相应的调整.
三、“五程式”
1. 打造迁移式教学流程
小学数学的课程结构是非常严谨和具有系统性的. 各章节、各环节、各部分之间形成了紧密的、丝丝入扣的联系. 如果将某一部分脱离出来,这对教学效果将会是一个很大的影响.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统筹前后的教学环节,让学生“前后两不误”,以达到优化教学的目标. 即复习铺垫(准备迁移)——对照练习(应用迁移)——巩固练习(完成迁移)——归纳总结(知识迁移).
2. 形成合作探究式课堂
在数学教学的课堂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有一个双向的互动过程. 在一个问题或者难题面前,教师应该组织学生进行有效的课堂讨论并且形成有效的合作探究模式. 当然,学生可以采取分组讨论、班内讨论等各种不同的方式进行. 通过这样的合作探究,可以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创新思维能力、探究能力,等等. 其具体程式是:提出问题——组织讨论——指导探究——点拨小结.
3. 完善自主探究式过程
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合作探究式教学. 同时,也要鼓励学生进行发现自我价值与发展自我价值的自主探究活动. 自主探究式可以很好地发挥一名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自我控制能力和自我开发能力. 其具体的程式是:自学课堂——尝试练习——反馈交流——教师点拨——巩固提高.
4. 尝试咨询式教学模式
采用学生提问,师生共同讨论的方法来组织教学,这样的模式不仅可以改变传统教师权威者的形象,而且还可以拉进学生与教师间的距离,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发现问题、讨论问题并且解决问题. 这种教学模式将教师由教授者变成咨询者. 其程式如下:提出问题——梳理问题——商讨问题——解决问题.
5. 组织竞赛式教学环节
在数学教学中,竞赛式教学环节是一个很好的且可以得到极大发挥的一种教学模式. 通过这种竞赛式的教学模式,能够极大的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升他们学习的热情和兴趣. 这种竞赛式的程式是这样的:提出目标——竞赛准备——组织竞赛——反馈信息——解决问题.
【关键字】 学生主体 三给予 四引导 五程式
随着中小学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和发展,如何打造全新数学教学课堂,提高数学教学的效率和效果,并适应新课程标准所提倡的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成为当前小学数学教学研究的重要问题. 笔者在实践的基础上,归纳,总结,提炼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发现主体、发展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即“三给予”、“四引导”和“五程式”.
一、“三给予”
“三给予”是课堂教学“发现主体、发展主体”模式的前提和基础.
1. 给予学生选择学习方式的权利
由于先天和后天的种种因素,学生的认知水平往往有较大的差异和区别. 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自身情况而选择学习方式和方法.
2. 给予学生自己思考和提问的权利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学生总是以一个被动的接受者身份出现. 有些教师甚至出现了照本宣科、满堂灌等现象. 但现代教育学的知识告诉我们,作为学生,如果只是一味地接受而没有任何的思考和疑问的话,那么这样的知识不是学生真正的知识. 因此,学生自己的思考和提问就显得非常重要了,思考能让学生产生智慧的火光,提问能在交锋中获得灵感.
3. 给予学生展示自我的舞台
作为小学生,他们的天性就是喜欢表现自己. 特别是在数学这门学科上,一些脑袋聪明的孩子,反应非常敏捷,常常有着很强的优越感. 对于这拨学生,作为有经验的老师,通常不会压制他们,而是通过多种渠道,让他们完全展示自己的优点和长处. 那么,对于那些平时不太爱表现的学生怎么办呢?相对于这些学生,他们会不会有心理上的自卑感呢?从我个人的教学经验来看,应该设置一些让他们表现的平台,比如说,提问、上讲台演示,等等,多给他们展示自我的机会.
二、“四引导”
1. 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一堂成功的数学课,教师必须能营造出非常良好的学习气氛,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完成预设的教学目标.
2. 引导学生的动手能力
数学不仅仅考查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也能够很好地考查学生的动手能力. 毫无疑问,如果学生有了很强的动手能力或者操作能力,对于提升他们的思维能力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在同一个章节中(即“有趣的七巧板”苏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教材第28页)这也是很好的引导学生动手能力的机会.
3. 引导学生的学习方法
笔者在“三给予”的部分曾讲到,要给予学生自己选择学习方式的权利. 不错,这正是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具体体现. 然而,“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作为引导者的教师,也必须给学生指点迷津,让学生做到事倍功半. 一个好的学习方法既能让学生走出迷雾,也可以让学生更加自信和乐观,更可以让学生找到学习的乐趣.
4. 引导学生巩固练习
新课程改革提出了全新的教学三维目标. 除了能力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之外,学习目标也是非常重要的预设目标. 然而,学生如果要很好地完成课堂的学习目标,巩固练习这一关不能少. 因此,作为教师,就应该有计划、有步骤、有梯度地引导学生进行巩固练习. 我们作为教师就可以根据学生的情况,原则上将其分为基础巩固型、基础提高型和提高发展型. 并设不同层次的巩固练习题目让学生完成. 当然,这样的划分,也必须根据学生的状况的改变而做出相应的调整.
三、“五程式”
1. 打造迁移式教学流程
小学数学的课程结构是非常严谨和具有系统性的. 各章节、各环节、各部分之间形成了紧密的、丝丝入扣的联系. 如果将某一部分脱离出来,这对教学效果将会是一个很大的影响.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统筹前后的教学环节,让学生“前后两不误”,以达到优化教学的目标. 即复习铺垫(准备迁移)——对照练习(应用迁移)——巩固练习(完成迁移)——归纳总结(知识迁移).
2. 形成合作探究式课堂
在数学教学的课堂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有一个双向的互动过程. 在一个问题或者难题面前,教师应该组织学生进行有效的课堂讨论并且形成有效的合作探究模式. 当然,学生可以采取分组讨论、班内讨论等各种不同的方式进行. 通过这样的合作探究,可以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创新思维能力、探究能力,等等. 其具体程式是:提出问题——组织讨论——指导探究——点拨小结.
3. 完善自主探究式过程
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合作探究式教学. 同时,也要鼓励学生进行发现自我价值与发展自我价值的自主探究活动. 自主探究式可以很好地发挥一名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自我控制能力和自我开发能力. 其具体的程式是:自学课堂——尝试练习——反馈交流——教师点拨——巩固提高.
4. 尝试咨询式教学模式
采用学生提问,师生共同讨论的方法来组织教学,这样的模式不仅可以改变传统教师权威者的形象,而且还可以拉进学生与教师间的距离,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发现问题、讨论问题并且解决问题. 这种教学模式将教师由教授者变成咨询者. 其程式如下:提出问题——梳理问题——商讨问题——解决问题.
5. 组织竞赛式教学环节
在数学教学中,竞赛式教学环节是一个很好的且可以得到极大发挥的一种教学模式. 通过这种竞赛式的教学模式,能够极大的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升他们学习的热情和兴趣. 这种竞赛式的程式是这样的:提出目标——竞赛准备——组织竞赛——反馈信息——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