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川西北高山地区是长江、黄河源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长江、黄河上游重要的水资源涵养地。然而,近年来,大批基础设施建设、水电开发等大型建设工程项目的粗糙化施工,缺乏对区域敏感、脆弱资源及生态的细致融合,严重破坏了川西北生态环境。本文从川西北生态现状角度出发,剖析大型工程项目对川西北生态的严重破坏,从而为相关政府或企业提供合理的工程项目施工建议。
关键词:川西北;生态问题;工程项目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8-0410-01
一、当前川西北生态惨遭破坏
(一)不适当的工程项目建设引发地质灾害。大型料场的开山取石、弃渣的堆放等,将造成更为严重的地质灾害隐患。
(二)动植物生存环境遭破坏。大规模工程建设严重破坏地表植被,配套的新建城镇和道路系统导致野生动物栖息地分割侵占,水库蓄水淹没原始森林,这些都威胁着生物多样性和野生生物物种的生存,加剧生物物种的灭绝。
(三)旅游景观资源遭毁损。为节省投资并取得事半功倍的工程效果,现在许多水电工程的设计者和建设者都把目标瞄向了众多风光优美的天然高山湖泊,在湖泊前端加筑水坝提高水位并开凿引水隧道,使天然湖泊变成调节水库。
(四)侵占耕地、形成移民压力。受自然条件约束,主要河流的河谷地带都是西部地区尤其是横断山区的村镇、人口、耕地的集中区和最富庶的农业区。工程项目建设中大量高水坝的兴建,将造成大量的村镇、耕地淹没和移民。
二、川西北生態破坏的原因
(一)缺乏生态修复配套工程
以水电项目为主的大型工程项目,频繁入驻川西北直接影响当地生态环境。经统计,在岷江已规划的15级梯级水电开发中,分布的大小电站已有100多座。同时随电站溯流而上者,还有一个个污染日重的化工厂、磷矿厂。
不可否认,工程项目的推进能够在短时期内加速经济发展步伐,能够增加当地牧民收入,然而工程项目对于生态环境的破坏却是毁灭性的。因此,在工程项目的建设上,我们一定要有所评估,有所选择。对于一些生态影响较小,环境破坏较低的项目,我们可以有一定的选择。然而,我们的政府或者说企业在进行工程项目投资时,一定要考虑生态修复。生态修复工程是一个系统的工程,贯穿整个项目始终,甚至在工程完工以后,我们的生态修复工程还将持续下去。我们大型工程项目的预算也应该将生态修复成本算在里面。例如,修建—个新的水电站需投资3个亿,而生态环境的直接损失需要2个亿才能修复,后续每年都要投入上千万进行生态维护,那么总的项目投入就不应该仅仅局限在3亿,而要将所有环境修复成本加进去。只有这样,才能在追求经济增长的同时,将环境破坏程度降到最低,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工程项目的推进要循序渐进,不能操之过急。
经济的发展要遵循一定的规律。一味的追求速度,总会带来诸多其他问题。以川西北经济发展为例,为追求工程项目尽早完工,早日带来经济利益,众多工程项目同时开工,大规模土建工程入驻川西北地区,而不考虑当地生态的承载能力。国外的大型工程项目的建设周期大多在10年以上,而我国的工程项目建设周期都在6年以内。很多企业都加班加点的推进工程项目建设,追求经济效益。
(三)一刀切式的移民搬迁影响生态环境。
川西北地区地广人稀,人们已经适应了这种散居生活,这样的生活习惯也已经延续了上千年。然而为方便工程项目施工。不少大型工程项目的入驻都导致居民的集体搬迁,而人的集中将会加重生态承载负担违背自然规律,影响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影响生态环境。
三、针对川西北生态破坏的思考
我们想要获得持续发展,就必须终止对自然的破坏行为,并进行深刻反思。我们一定要用长远的眼光来武装自己,要深刻认识生态环境对于人类的长远影响,要让每一个人都发自内心,自觉的去保护我们的生态环境。
对严重破坏和影响国家自然保护区、国家风景名胜区和世界自然遗产的工程建设项目,我们一定要加以遏制,要始终坚持生态环境大于工程项目建设。在对部分工程项目的投资建设上,我们一定要配套相应的生态修复工程,将生态破坏降至最低,同时要放慢工程项目建设步伐,循序渐进。
对于工程项目的选择,应当在充分考虑川西北地区的生态环境,要真正体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统筹兼顾。
四、结束语
川西北地区的生态极为脆弱,我们应该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追求川西北地区的经济发展。本课题组的观点是“不发展(工业产值方面)就是最好的发展”,川西北高山地区的生态价值远远高于大力发展经济所带来的经济社会价值如果一定要发展经济,也必须改善发展思路,不追求经济的过快发展,始终坚持生态第一,环境第一。大型工程项目的入驻短期内虽然能够极大提高川西北地区经济的发展,但是对于川西北生态的破坏也是毁灭性的。因此,在川西北投放大型工程项目,特别是水电、交通、矿产项目时,一定要慎重,要进行生态影响预评估,在项目建设中配套相应的生态修复工程。始终坚持保护环境先行,把生态环境永远放在第一位。川西北地区唯一的目标就是保护生态。
参考文献
[1]于代松.川西北高原生态建设的困境与对策[J].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1:4~8.
[2]于代松.水电的过度开发对川西生态环境的威胁[J].当代中国研究,2007,4.
[3]于代松.关注攀西地区土地生态问题[J].水利经济,2005(02).
[4]刘俊.关注过度水电开发对川西生态环境的威胁[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卷)[C],2006.
关键词:川西北;生态问题;工程项目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8-0410-01
一、当前川西北生态惨遭破坏
(一)不适当的工程项目建设引发地质灾害。大型料场的开山取石、弃渣的堆放等,将造成更为严重的地质灾害隐患。
(二)动植物生存环境遭破坏。大规模工程建设严重破坏地表植被,配套的新建城镇和道路系统导致野生动物栖息地分割侵占,水库蓄水淹没原始森林,这些都威胁着生物多样性和野生生物物种的生存,加剧生物物种的灭绝。
(三)旅游景观资源遭毁损。为节省投资并取得事半功倍的工程效果,现在许多水电工程的设计者和建设者都把目标瞄向了众多风光优美的天然高山湖泊,在湖泊前端加筑水坝提高水位并开凿引水隧道,使天然湖泊变成调节水库。
(四)侵占耕地、形成移民压力。受自然条件约束,主要河流的河谷地带都是西部地区尤其是横断山区的村镇、人口、耕地的集中区和最富庶的农业区。工程项目建设中大量高水坝的兴建,将造成大量的村镇、耕地淹没和移民。
二、川西北生態破坏的原因
(一)缺乏生态修复配套工程
以水电项目为主的大型工程项目,频繁入驻川西北直接影响当地生态环境。经统计,在岷江已规划的15级梯级水电开发中,分布的大小电站已有100多座。同时随电站溯流而上者,还有一个个污染日重的化工厂、磷矿厂。
不可否认,工程项目的推进能够在短时期内加速经济发展步伐,能够增加当地牧民收入,然而工程项目对于生态环境的破坏却是毁灭性的。因此,在工程项目的建设上,我们一定要有所评估,有所选择。对于一些生态影响较小,环境破坏较低的项目,我们可以有一定的选择。然而,我们的政府或者说企业在进行工程项目投资时,一定要考虑生态修复。生态修复工程是一个系统的工程,贯穿整个项目始终,甚至在工程完工以后,我们的生态修复工程还将持续下去。我们大型工程项目的预算也应该将生态修复成本算在里面。例如,修建—个新的水电站需投资3个亿,而生态环境的直接损失需要2个亿才能修复,后续每年都要投入上千万进行生态维护,那么总的项目投入就不应该仅仅局限在3亿,而要将所有环境修复成本加进去。只有这样,才能在追求经济增长的同时,将环境破坏程度降到最低,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工程项目的推进要循序渐进,不能操之过急。
经济的发展要遵循一定的规律。一味的追求速度,总会带来诸多其他问题。以川西北经济发展为例,为追求工程项目尽早完工,早日带来经济利益,众多工程项目同时开工,大规模土建工程入驻川西北地区,而不考虑当地生态的承载能力。国外的大型工程项目的建设周期大多在10年以上,而我国的工程项目建设周期都在6年以内。很多企业都加班加点的推进工程项目建设,追求经济效益。
(三)一刀切式的移民搬迁影响生态环境。
川西北地区地广人稀,人们已经适应了这种散居生活,这样的生活习惯也已经延续了上千年。然而为方便工程项目施工。不少大型工程项目的入驻都导致居民的集体搬迁,而人的集中将会加重生态承载负担违背自然规律,影响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影响生态环境。
三、针对川西北生态破坏的思考
我们想要获得持续发展,就必须终止对自然的破坏行为,并进行深刻反思。我们一定要用长远的眼光来武装自己,要深刻认识生态环境对于人类的长远影响,要让每一个人都发自内心,自觉的去保护我们的生态环境。
对严重破坏和影响国家自然保护区、国家风景名胜区和世界自然遗产的工程建设项目,我们一定要加以遏制,要始终坚持生态环境大于工程项目建设。在对部分工程项目的投资建设上,我们一定要配套相应的生态修复工程,将生态破坏降至最低,同时要放慢工程项目建设步伐,循序渐进。
对于工程项目的选择,应当在充分考虑川西北地区的生态环境,要真正体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统筹兼顾。
四、结束语
川西北地区的生态极为脆弱,我们应该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追求川西北地区的经济发展。本课题组的观点是“不发展(工业产值方面)就是最好的发展”,川西北高山地区的生态价值远远高于大力发展经济所带来的经济社会价值如果一定要发展经济,也必须改善发展思路,不追求经济的过快发展,始终坚持生态第一,环境第一。大型工程项目的入驻短期内虽然能够极大提高川西北地区经济的发展,但是对于川西北生态的破坏也是毁灭性的。因此,在川西北投放大型工程项目,特别是水电、交通、矿产项目时,一定要慎重,要进行生态影响预评估,在项目建设中配套相应的生态修复工程。始终坚持保护环境先行,把生态环境永远放在第一位。川西北地区唯一的目标就是保护生态。
参考文献
[1]于代松.川西北高原生态建设的困境与对策[J].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1:4~8.
[2]于代松.水电的过度开发对川西生态环境的威胁[J].当代中国研究,2007,4.
[3]于代松.关注攀西地区土地生态问题[J].水利经济,2005(02).
[4]刘俊.关注过度水电开发对川西生态环境的威胁[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卷)[C],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