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期刊策划人:郑成武
与其他杂志相比,《农村百事通》在稳定发展纸媒经济的同时,在战略的高度启动网站经济,拥有三大得天独厚的优势:
第一,品牌影响力。《农村百事通》走过了25周年产业从小到大、读者从少到多的辉煌历史,积累了强大的品牌资源。挟强势以入网,彰品牌于新途,网站经济迅速发展,成为纸媒经济的补充和帮手,一枝秀开出并蒂莲。
第二,读者需求强劲。《农村百事通》的读者,地域分布广泛,信息资源稀缺,急需杂志为他们搭建信息互动平台。在这样的网络平台上,除了各种科普信息,农民读者最需要发布他们的农副产品销售信息和农家旅游信息。我们知道,淘宝网为城市用户提供开办个人小铺的网络服务,如果《农村百事通》网为广大农民读者提供个人农副产品销售和农家乐旅游推介服务,哪一个网站能比它更有影响力和竞争力呢?
第三,用户拓展空间巨大。《农村百事通》杂志是给农民看的,但《农村百事通》网可就不仅给农民看了。准确地讲,网站是给农民“用”的,是给城市消费者“看”的。农民读者“用”这个网站发布农副产品销售信息、农家旅游接待信息,城市消费者“看”这些信息并形成最终的消费行为。《农村百事通》这个品牌,不仅是农民的品牌,在城市也成为引导消费的品牌了。纸媒与网络的互动,能收到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这在业界并不多见。
从策略层面考虑,《农村百事通》杂志适合建设垂直型门户网站。所谓“垂直”,是讲这个网站在内容上是个专业的农村百事网站,和农村没有关系的千事万事,网站不必涉及;所谓“门户”,是讲这个网站在“农村百事”的范围内做成一个大大的平台,它不是杂志官方网站的概念,而是为农副产品生产与销售、农家旅游提供与消费等等信息服务的概念,是桥梁、集散地的概念,是城乡共同富裕的概念。
我国期刊在经历了十年快速发展期后,正进入“拐点”时期。一方面,期刊产业内部竞争加剧,内容创新力贫乏、发行终端垄断经营、广告版面供过于求等状况,造成期刊间竞争白热化;另一方面,网络媒体、流媒体等新介质媒体在资本运作和风险投资的支持下,风生水起,对纸媒尤其是杂志媒体构成直接威胁,整体上侵蚀着杂志的读者市场和广告市场。
危机就是挑战!期刊运营者需要站在传媒产业发展演变全局的高度,审时度势,发挥已有优势,迅速建立纸媒与网络媒体互动经营的新格局,在期刊“拐点”时期,探索出纸媒网络时代发展的全新道路。
值此《农村百事通》创刊25周年之际,也是新的一年开始之际,谈上一点建议,衷心祝愿《农村百事通》老树发新枝,更上一层楼。
摘自2007年2月6日《中国新闻出版报》
与其他杂志相比,《农村百事通》在稳定发展纸媒经济的同时,在战略的高度启动网站经济,拥有三大得天独厚的优势:
第一,品牌影响力。《农村百事通》走过了25周年产业从小到大、读者从少到多的辉煌历史,积累了强大的品牌资源。挟强势以入网,彰品牌于新途,网站经济迅速发展,成为纸媒经济的补充和帮手,一枝秀开出并蒂莲。
第二,读者需求强劲。《农村百事通》的读者,地域分布广泛,信息资源稀缺,急需杂志为他们搭建信息互动平台。在这样的网络平台上,除了各种科普信息,农民读者最需要发布他们的农副产品销售信息和农家旅游信息。我们知道,淘宝网为城市用户提供开办个人小铺的网络服务,如果《农村百事通》网为广大农民读者提供个人农副产品销售和农家乐旅游推介服务,哪一个网站能比它更有影响力和竞争力呢?
第三,用户拓展空间巨大。《农村百事通》杂志是给农民看的,但《农村百事通》网可就不仅给农民看了。准确地讲,网站是给农民“用”的,是给城市消费者“看”的。农民读者“用”这个网站发布农副产品销售信息、农家旅游接待信息,城市消费者“看”这些信息并形成最终的消费行为。《农村百事通》这个品牌,不仅是农民的品牌,在城市也成为引导消费的品牌了。纸媒与网络的互动,能收到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这在业界并不多见。
从策略层面考虑,《农村百事通》杂志适合建设垂直型门户网站。所谓“垂直”,是讲这个网站在内容上是个专业的农村百事网站,和农村没有关系的千事万事,网站不必涉及;所谓“门户”,是讲这个网站在“农村百事”的范围内做成一个大大的平台,它不是杂志官方网站的概念,而是为农副产品生产与销售、农家旅游提供与消费等等信息服务的概念,是桥梁、集散地的概念,是城乡共同富裕的概念。
我国期刊在经历了十年快速发展期后,正进入“拐点”时期。一方面,期刊产业内部竞争加剧,内容创新力贫乏、发行终端垄断经营、广告版面供过于求等状况,造成期刊间竞争白热化;另一方面,网络媒体、流媒体等新介质媒体在资本运作和风险投资的支持下,风生水起,对纸媒尤其是杂志媒体构成直接威胁,整体上侵蚀着杂志的读者市场和广告市场。
危机就是挑战!期刊运营者需要站在传媒产业发展演变全局的高度,审时度势,发挥已有优势,迅速建立纸媒与网络媒体互动经营的新格局,在期刊“拐点”时期,探索出纸媒网络时代发展的全新道路。
值此《农村百事通》创刊25周年之际,也是新的一年开始之际,谈上一点建议,衷心祝愿《农村百事通》老树发新枝,更上一层楼。
摘自2007年2月6日《中国新闻出版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