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教学管理工作的现代性思考

来源 :开放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tang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改以来,现代学校教学管理的内涵和外延不断向纵深方向发展,这既是对学校教学管理的挑战,又是对现代教科研工作的挑战。而从学校教学管理而言,一定要强化人本意识、科研意识、创新意识,顺应时代沿革,突出教学管理工作的现代性演变。
  
  一、强化人本意识。实现教学管理的民主化
  
  在现代学校管理中,最重要的管理理念,就是“以人为本”。在学校管理的所有要素中,教师管理、教师队伍的建设是第一要素。因此,我校本着“教师第一”的原则,关注教师的校园幸福感和职业的内在尊严,实现教学管理的民主化。
  学会换位思考。传统的教学管理模式,考虑学校领导意志多,注重教学任务分配多,重视教学活动多,却很少考虑教师究竟是在什么心态下接受任务,他们是否感受到完成任务的压力和快乐等。因此,我校在开展教研活动时,都先和教师交流,作一番换位思考,让教师先吐露自己的心声,改变了命令式的操作方法。如青年教师比赛、课题研讨、优质课观摩等。都让教师愉快地展示自我,充分发挥自己的水平。
  学会尊重与信任。人们彼此尊重、相互信任的心理是教学管理工作的关键,特别是领导和教师之间。对教师的尊重和信任是调动教师积极性的重要因素。在学校中,所有教师只是分工不同,每个人在人格上是平等的,我们要努力营造一个尊重人的管理氛围。所以,我校每次开展教学活动时,教师之间、教研组之间、教师和教导处之间、教师和校长之间,都能相互交流、相互信任、相互理解,让每一个教师的生命价值、特殊才能、个性差异都得到肯定和尊重。
  满足成就需要。每一位教师都希望被认可、被赞扬、被发现、被重视。在教学管理过程中,我们要充分考虑每一位教师的成就需要。如新调入我校的部分新教师素质好、追求进步、教学研究积极性高,我们就努力给他们一个空间。从观摩课开始。不断让他们完善、充实、展示自己,使他们在很短的时间内,陆续成长为市、县优秀青年教师。平时我们不以同一目标培养教师,不以同一目标评价教师,使每位教师在不同的工作层面上都尝到成功的甜头。
  
  二、强化科研意识,实现教学管理的研究化
  
  在学校教育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树立“以校为本”开展教学研究的思想,强化科研意识,提升教学管理工作的科研含金量是一条重要途径。首先,管理者要有较强的科研意识,用心去研究管理工作,向科研要质量;要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引导教学研究活动的发展:要有较强的感召力,引导教师积极参与科研活动:要有一支热情的科研队伍,懂得科研工作和实践相结合。我校有部分教师在教学实践和教学成绩上均很优秀,但对科研工作不重视,我们就给课题、给目标、给担子,加强他们的理论学习和专业引领,使他们成为学校课题研究工作的带头人。
  同时。作为学校管理者,我们要努力实现常规管理工作的研究化,让问题引领成长,从身边问题出发,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教学就是反思与行动、对话与合作、引导与建构、促进与生长,就是互动与相互成全。我们经常组织教研组、课题组、骨干教师等,开展教学反思讨论,针对某个问题、某种现象开展研究反思,用理论引导,用实践论证。特别注重课题间、学科问的互动,注重教学实际问题的解决,使学校教学管理在不断的研究中提升,教师在不断的研究中提高。
  
  三、强化创新意识。实现教学管理的现代化
  
  学校教学工作要参与激烈的竞争,要取得高质量的教学水平。学校的管理者必须要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在传承中创新,在探索中创新,实现学校教学管理工作的现代化。首先是意识创新,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随之而来的是教育的新问题、新情况、新变化,如素质教育如何在校园体现、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学校教研工作的形式和模块等。管理工作者必须以发展、创新的眼光去认识和理解新时期教学的内涵和外延,从而用以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其次是管理创新,为了适应新的教育发展需要,我们必须寻找和探索解决问题的新途径和新方法。我们不断改进学校的教研形式、管理模式、工作层次,特别是根据教学常规管理要求,大胆地让教师从自己的教学风格、教学思维、教学水平出发,在规范中求发展。自下而上开展校本教研,从实际出发开展教学创新。学校管理人员更是走进课堂、走进教研组、走进工作室,寻找历史和现实的结合点,继承和发展的着力点,发展教师行动研究能力,开启教师间的正向互动、公平合理的教师评价。学校教学工作的网络化、社会化,青年教师的培养,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与提高办学质量的关系等,都成为我们教学管理工作的重点和热点问题。
  
  (作者单位:霞浦县第一小学责任编辑:林彦)
其他文献
1980年夏天,话说一个刚从福州师范毕业的小伙子背着简单的行囊,踌躇满志地从城里的鼓楼区去位于闽江南岸仓山区的分配单位——福建师范大学附属小学——报到。这是一所省重点小学,可谓名满省会。可这个年轻人楞是从街头问到街尾。蹿了三个来回。才终于从板房壁立的街面踅进一条巷子,在巷子的尽头找着了这所名气逼人的小学。这个小伙子就是现在这所学校的“掌门人”——林泰昌。  从踏进校门的那一天起,他就开始了自己的阶
期刊
校本研修以终身学习思想引领教师,使学习成为教师自我发展的内在需要,成为一种生活方式。活动的有效性离不开深度策划,即为了较充分地达成活动目标而事先较细致地预设活动形式与步骤。  没有策划的研修活动往往体现为只确定活动内容而缺少活动主题。如“读书活动”并没有突出“读书”主题,而是“在书中重新审视我的教学行为”;“教学公开课展示活动”并没有突出“展示”的主题。而去探索“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优质运行的支撑
期刊
荷兰的教育体系分小学、中学、大学及大学后教育四个层次,施行12年义务教育。在荷兰5~16岁青少年要接受义务教育,免费入学。小学毕业后分别进入不同性质的中学接受教育,根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分别进入高级中等职业学校、高等专业学院以及大学学习。荷兰是一个十分重视教师教育的国家,既抓好培养教师的教师,又抓好在培养教师过程中的教学实践。20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荷兰开始对教师“量”的需求走向对教师“质”
期刊
我走进了刚刚接手的四班,在我与别的学生相互熟悉的时候,有位学生不停地举手说:“老师,我要提醒你一下,我要提醒你一下。”我侧耳一听,他说的居然是这么一番话:“老师,我们这组的蔡某某是大笨蛋,每次被陈老师叫到办公室里骂完了还是不改,他是我们班的疯子。”  我浑然地看了他一眼,说:“蔡某某同学刚才不是表现得挺好的吗?在老师看来,每一个同学都是聪明的,而且都有不同的聪明。他也一样的非常可爱。”  话音刚落
期刊
教学人教版第七册《长城》第三自然段,学生读“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这句话时,漏了“才”字。有的学生立即听了出来。学生读完后,我马上组织大家就这个“才”字能不能漏展开讨论。结果大家都认为不能漏。有的说。漏了这个“才”字就不能体现当时劳动人民建筑长城是多么艰辛、不容易。有的说,这个“才”字不但能表现出古代劳动人民建筑长城是多么不易。还能体会到作者对古代劳动人民
期刊
每到星期五傍晚,我家的电话铃声总会及时地响起。这时,我的儿子阿恺就会放下手中的一切冲到电话前,随着一声亲切的呼唤:“外婆……”祖孙俩开始了亲密自在的交谈。  这种电话联系起源于阿恺读小学那年,那时每次我们通话,她最关心的总是阿恺。有时,我就直接叫阿恺自己向她汇报,母亲自然正中下怀。慢慢地,母亲就撇开我,祖孙俩开始了长达数年的每周电话联系。由于儿子周末有空,所以他们的通话渐渐固定在星期五傍晚。  儿
期刊
昨天。我们一年级召开了第一次家长会,刚送完最后一批家长。邻班的老师就跑过来不高兴地说:“什么家长会,分明就是吵着调位置的集中会。”  是啊,平时,家长基本不到教室里来,根本不清楚孩子的具体位置。可是,开家长会时,为了便于分发各种资料,家长们都坐在孩子的位置上。这时,看着孩子的各种评价,起码85%的家长都认为别人的孩子比自己的优秀。本来在家长的心中,自家的孩子永远是最聪明和最值得骄傲的。可现在。刚上
期刊
在大学四年师范学生到底学什么?这似乎不是一个问题,教学计划对四年的课程早就设计好了。我国的课程体系包括公共必修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教育见习与实习、其他的实践性教学环节。但是如果询问我国的师范生和教师,大学四年到底该学习什么?他们将会给出不同的回答。如果追问,课程体系为什么要这样设置?还有没有更好的课程体系结构?那么师生的困惑会更多。比较一下中美学生的学习内容,我们会惊讶地发现,两国教育专业的课
期刊
一、课例研究的内涵和特征    课例研究是一种以课例为载体,在教学行动中展开的包括专业理论学习在内的教师教育模式,简称“行动教育”。课例研究的基本模式为“三个阶段,两次反思,行为跟进”。“三个阶段”是指:个人已有经验的原行为阶段,新理念下课例的新设计阶段,学生获得的新行为阶段。两次反思:①反思已有行为与新理念、新经验的差距,完成更新理念的飞跃。②,反思性的教学设计与学生实际获得的差距。完成理念向行
期刊
俗话说:“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小学作为这个“营盘”是基础教育生生不息的原点。从一个基层校长的角度,我以为,校长必须当仁不让地以“我的校园”的责任感担起全面经营学校的领头人重任,以“我的校园”的视点全面规划学校的工作;从一个教育者的角度,我以为,学校的每位从教者都必须以“我的校园”的主人心态参与经营学校的工作。如此,方能保证这个“营盘”的“铁打”质量,方能保证“流水兵”的质量。新课改以来的教育大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