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心智模式是指由个人经历、工作经验、知识素养、价值观念等形成的较为固定的思维认识方式和行为习惯。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企业,作为社会组织,传统的权威阶层控制理论认为它就是投入原材料,通过经营管理,提供产品和服务,最终赚取利润的机器。现代的组织理论则告诉我们,企业是一个有机生命体。人往往受到心智模式的影响,所以重视人的心智模式就是重视企业文化的建立,就是重视企业最重要的资源。
一、企业是一个生命体
企业是由多人组成的,原本不是一个客观的主体。成千上万、甚至几十万员工的大企业,因文化而成为有机体;强势的企业文化使内部的人力资本、人力资源、技术和设备,乃至一草一木都具有了共同的灵性,有了一体的感觉,这时的企业也就变成了一个人。所以“企业是人,文化是魂”是时下最流行的论断。
企业由资本和员工构成。资本与员工存在着互相联系、互相制约又互相促进的关系,在环境的作用下,企业呈现“蹄形磁铁”结构。员工是磁铁的一极,资本是另一极。依据“人权相同、能力不同”的差别理念,企业员工分为三个层次:管理层员工、执行层员工和操作层员工。资本按表现形式,分为三个部分:人力资本、技术资本和固定资本。
从“蹄形磁铁”结构的特点看,企业是资本与员工的有机结合,资本的三种表现形式、员工的三个层次划分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结关系,构成了企业的“外在肌体” 。人力资本是最活跃的“思想者”,思考着企业的现在(生产、经营和管理),谋划着企业的未来(成长、变革与发展);员工也都有思想、有感情、有愿景。因而,企业也就有了“宗旨、使命、愿景、价值观、理念、精神、风格、伦理和道德”等意识的范畴,有了自己的心理活动或精神世界。既有外在肌体,又有精神世界;既生产产品、提供服务,又生产快乐、创造幸福,企业就是一个生命体!
企业作为生命体也存在健康问题。企业健康通常也表现在两个层面:一是肌体健康,二是心理健康或精神健康。肌体健康是指企业要有一定的资金实力、先进的技术设备、良好的人力资源、有效的管理与控制体系等;心理健康或精神健康是指企业要有清晰的共同愿景,正确的义利思考,明确的是非观念,亲和的处事态度和不怕困难、实事求是、开拓创新的精神。
企业要生存、发展,肌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缺一不可。但是,在一定的肌体健康的基础上,心理健康对企业的成长更具决定意义。其实,心理健康或精神健康指的就是企业文化,也就是全体员工达成的“八共同”,即共同的使命、共同的愿景、共同的做事方式、共同的是非标准、共同的行为模式、共同的情感、共同的偏好、共同的信念。企业文化对于形成企业的核心能力和竞争优势、提高生命质量以及延长生命周期十分重要。因为,心智模式掌控人的学习行为,企业文化作为企业的心智模式同样掌控着企业的学习行为,而学习是人的生存方式,同样也是企业的生存方式。
二、企业文化的内涵
企业的“蹄形磁铁”结构模型,就是为了理解企业文化的概念而创造的。其实,企业文化就是人力资本即企业领导与人力资源即企业员工长期沟通、交流而沉淀下来的意识范畴。要说明什么是企业文化,就要把握好以下6个要点。
第一,企业文化是客观存在,即物理(磁)场。它是“蹄形磁铁”的“磁力线”! 不能说没有对自身的传统习俗、历史沉淀进行挖掘、整理和提炼,没有依据客观环境的要求,对自身文化进行反思、设计和倡导,这个企业就没有文化。
第二,企业文化是导向。是对企业自身及员工的导向,同时也是员工认同企业的方向。它指明了“企业要往哪里去以及行动的最高依据和准则”,它是由全体员工对“企业成功关键要素的共同理解及信念”构成的,是信念锻造出的“思想合金”。
第三,企业文化属意识范畴。是对企业“精神世界”最本质的概括和反映,通常表现为企业家或经营者(团队)认识、适应并改造环境,谋求企业生存、发展进而卓越的一系列主张和看法,是全体员工一致的群体意识。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
第四,企业文化的指向或发送中心是人力资本。是企业领导提炼、倡导企业文化,践行、牵动企业文化,他们本身就是企业文化的化身或榜样,因而全体员工的目光或注意力集中于人力资本身上。
第五,企业文化分三个层次。它们是价值理念体系、行为约束体系和表层物质体系,层次划分的依据是三者的主次地位和结合方式;它们由表及里逐渐支撑核心价值观,由里及表逐渐反映核心价值观。
第六,企业文化可以量化。既然企业文化是一种物理(磁)场,并且客观存在,就一定有一个“强度”问题。企业文化量化的标准是围绕员工“认可和一致”的程度展开的。
以上6点告诉我们,企业文化的源是领导文化,企业领导者的价值是以他们对员工的心智模式的贡献来衡量的,其领导能力独特的、基础的功能,就是对企业文化进行操控。领导文化具有天然的“高位势能”,自然要产生流动,为广大员工所接受并产生预期的行为。这一过程是员工心理转变、态度改变并付诸行动的过程。
企业文化,究其实质是企业长期发展过程中沉淀下来的价值观和信念的集合,是员工对企业成功关键要素共同的理解和信念。
三、企业的心智模式就是企业文化
人的心智模式是在生产生活、认知交流和适应环境的过程中逐步积累形成的结构化的知识,是学习的结果。心智模式是信息处理机构,经过分析、诠释、推理、判断等一系列过程,使人具备了直接采取行动的能力。心智模式、知识结构、个人能力和行为方式四者之间有着必然的联系。培根说:知识就是力量,揭示的就是知识与行为能力的关系。
企业作为生命有机体,有着“蹄形磁铁”结构的外在肌体,属于自己的精神世界和经营管理模式。组织行为理论告诉我们,组织中存在拟人化的集体思维或心智模式,它存在于群体之中,影响群体行为。管理大师美国的彼得·圣吉指出:组织好像是活的,有他们自己的心智。企业的心智模式,一方面以员工的心智模式为基础,另一方面,占主导地位的则是企业领导层的心智模式;换言之,企业的心智模式主要由领导层的心智模式决定的,同时它也是建筑在企业员工的心智模式基础之上的。 就像现实生活中的人一样,企业为了自身的生存、成长与发展,在其心智模式的支配下,时刻行动并不断学习着。购买原材料,销售产成品;优化内部结构,疏理工作流程;经营、管理和创新,战略、执行和学习;高度关注环境,洞察市场机会;厘清愿景,创造未来。等等。那么,支配企业这些行为的心智模式到底是什么呢?一定是能够统一企业(组织)全体员工(成员)的思想观念、意志信念,一定是企业(组织)全体员工(成员)普遍认同、共同拥有的结构化的知识,这就是企业(组织)文化!
企业(组织)的心智模式就是企业(组织)文化。处理信息是心智模式的动态过程,结构化的知识则是心智模式的静态本质。其实,心智模式是由三大模块、十二个要素构成的:兴趣、动机、偏好和价值观构成筛选模块,因果关系、经验、判断和法则构成对比模块,选择、预期、信念和态度构成输出模块,这十二个要素都表现为知识的元素。把企业(组织)的心智模式与企业(组织)文化本质地联系在一起的是知识。企业由几十、成百上千甚至更多的员工有机地组合而成,企业知识的特性是员工的共同认知,而企业文化的本质恰恰是全体员工的共识。企业的行为及其方式是由构成心智模式的知识决定的,而企业文化是企业的意识范畴,其导向功能、凝聚功能、约束功能和激励功能就是要把多个员工变成一个人,从而收获一致的行为方式,这说明企业文化就是企业的知识。
企业是人,企业的心智模式是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企业员工共有的的知识。这一判断或结论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企业的“蹄形磁铁”结构模型,首先为企业文化找到了形象位置,同时也指出了企业文化是企业生命体的全部精神世界。洞察企业行为的背后,心智模式、结构化知识、企业文化三者本质地联系在一起。
企业文化就是企业的心智模式,揭示了企业文化与组织学习的辩证关系。企业文化决定组织学习,包括学习的方向、内容、深度、广度、效率和学习力(动力、能力、毅力);组织学习提升企业文化,加速共识的达成,推进企业文化的传播进程,同时企业的心智模式也得以丰富和完善。
企业心智模式就是企业文化这一论断,把当今企业管理的两大热门理论——学习型组织和企业文化——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创建学习型企业的一切设计和手段,都是为了掌控或加速组织学习,企业文化决定组织学习,同时又是组织学习的结果,这些结果经过沉淀,固化为企业的心智模式,最终决定企业行为。所以,几乎所有的学习型组织理论传播者都要讲学习型组织的文化特征,提醒要把创建学习型组织与重塑学习型文化有机地结合起来。重塑企业文化就是建设与学习型组织内在要求相适应的学习型文化,在企业的意识层面牢牢树立起学习是业务成功的关键这一价值观,并成为心智模式要素,进而促进企业不断的创新与成长。
一、企业是一个生命体
企业是由多人组成的,原本不是一个客观的主体。成千上万、甚至几十万员工的大企业,因文化而成为有机体;强势的企业文化使内部的人力资本、人力资源、技术和设备,乃至一草一木都具有了共同的灵性,有了一体的感觉,这时的企业也就变成了一个人。所以“企业是人,文化是魂”是时下最流行的论断。
企业由资本和员工构成。资本与员工存在着互相联系、互相制约又互相促进的关系,在环境的作用下,企业呈现“蹄形磁铁”结构。员工是磁铁的一极,资本是另一极。依据“人权相同、能力不同”的差别理念,企业员工分为三个层次:管理层员工、执行层员工和操作层员工。资本按表现形式,分为三个部分:人力资本、技术资本和固定资本。
从“蹄形磁铁”结构的特点看,企业是资本与员工的有机结合,资本的三种表现形式、员工的三个层次划分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结关系,构成了企业的“外在肌体” 。人力资本是最活跃的“思想者”,思考着企业的现在(生产、经营和管理),谋划着企业的未来(成长、变革与发展);员工也都有思想、有感情、有愿景。因而,企业也就有了“宗旨、使命、愿景、价值观、理念、精神、风格、伦理和道德”等意识的范畴,有了自己的心理活动或精神世界。既有外在肌体,又有精神世界;既生产产品、提供服务,又生产快乐、创造幸福,企业就是一个生命体!
企业作为生命体也存在健康问题。企业健康通常也表现在两个层面:一是肌体健康,二是心理健康或精神健康。肌体健康是指企业要有一定的资金实力、先进的技术设备、良好的人力资源、有效的管理与控制体系等;心理健康或精神健康是指企业要有清晰的共同愿景,正确的义利思考,明确的是非观念,亲和的处事态度和不怕困难、实事求是、开拓创新的精神。
企业要生存、发展,肌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缺一不可。但是,在一定的肌体健康的基础上,心理健康对企业的成长更具决定意义。其实,心理健康或精神健康指的就是企业文化,也就是全体员工达成的“八共同”,即共同的使命、共同的愿景、共同的做事方式、共同的是非标准、共同的行为模式、共同的情感、共同的偏好、共同的信念。企业文化对于形成企业的核心能力和竞争优势、提高生命质量以及延长生命周期十分重要。因为,心智模式掌控人的学习行为,企业文化作为企业的心智模式同样掌控着企业的学习行为,而学习是人的生存方式,同样也是企业的生存方式。
二、企业文化的内涵
企业的“蹄形磁铁”结构模型,就是为了理解企业文化的概念而创造的。其实,企业文化就是人力资本即企业领导与人力资源即企业员工长期沟通、交流而沉淀下来的意识范畴。要说明什么是企业文化,就要把握好以下6个要点。
第一,企业文化是客观存在,即物理(磁)场。它是“蹄形磁铁”的“磁力线”! 不能说没有对自身的传统习俗、历史沉淀进行挖掘、整理和提炼,没有依据客观环境的要求,对自身文化进行反思、设计和倡导,这个企业就没有文化。
第二,企业文化是导向。是对企业自身及员工的导向,同时也是员工认同企业的方向。它指明了“企业要往哪里去以及行动的最高依据和准则”,它是由全体员工对“企业成功关键要素的共同理解及信念”构成的,是信念锻造出的“思想合金”。
第三,企业文化属意识范畴。是对企业“精神世界”最本质的概括和反映,通常表现为企业家或经营者(团队)认识、适应并改造环境,谋求企业生存、发展进而卓越的一系列主张和看法,是全体员工一致的群体意识。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
第四,企业文化的指向或发送中心是人力资本。是企业领导提炼、倡导企业文化,践行、牵动企业文化,他们本身就是企业文化的化身或榜样,因而全体员工的目光或注意力集中于人力资本身上。
第五,企业文化分三个层次。它们是价值理念体系、行为约束体系和表层物质体系,层次划分的依据是三者的主次地位和结合方式;它们由表及里逐渐支撑核心价值观,由里及表逐渐反映核心价值观。
第六,企业文化可以量化。既然企业文化是一种物理(磁)场,并且客观存在,就一定有一个“强度”问题。企业文化量化的标准是围绕员工“认可和一致”的程度展开的。
以上6点告诉我们,企业文化的源是领导文化,企业领导者的价值是以他们对员工的心智模式的贡献来衡量的,其领导能力独特的、基础的功能,就是对企业文化进行操控。领导文化具有天然的“高位势能”,自然要产生流动,为广大员工所接受并产生预期的行为。这一过程是员工心理转变、态度改变并付诸行动的过程。
企业文化,究其实质是企业长期发展过程中沉淀下来的价值观和信念的集合,是员工对企业成功关键要素共同的理解和信念。
三、企业的心智模式就是企业文化
人的心智模式是在生产生活、认知交流和适应环境的过程中逐步积累形成的结构化的知识,是学习的结果。心智模式是信息处理机构,经过分析、诠释、推理、判断等一系列过程,使人具备了直接采取行动的能力。心智模式、知识结构、个人能力和行为方式四者之间有着必然的联系。培根说:知识就是力量,揭示的就是知识与行为能力的关系。
企业作为生命有机体,有着“蹄形磁铁”结构的外在肌体,属于自己的精神世界和经营管理模式。组织行为理论告诉我们,组织中存在拟人化的集体思维或心智模式,它存在于群体之中,影响群体行为。管理大师美国的彼得·圣吉指出:组织好像是活的,有他们自己的心智。企业的心智模式,一方面以员工的心智模式为基础,另一方面,占主导地位的则是企业领导层的心智模式;换言之,企业的心智模式主要由领导层的心智模式决定的,同时它也是建筑在企业员工的心智模式基础之上的。 就像现实生活中的人一样,企业为了自身的生存、成长与发展,在其心智模式的支配下,时刻行动并不断学习着。购买原材料,销售产成品;优化内部结构,疏理工作流程;经营、管理和创新,战略、执行和学习;高度关注环境,洞察市场机会;厘清愿景,创造未来。等等。那么,支配企业这些行为的心智模式到底是什么呢?一定是能够统一企业(组织)全体员工(成员)的思想观念、意志信念,一定是企业(组织)全体员工(成员)普遍认同、共同拥有的结构化的知识,这就是企业(组织)文化!
企业(组织)的心智模式就是企业(组织)文化。处理信息是心智模式的动态过程,结构化的知识则是心智模式的静态本质。其实,心智模式是由三大模块、十二个要素构成的:兴趣、动机、偏好和价值观构成筛选模块,因果关系、经验、判断和法则构成对比模块,选择、预期、信念和态度构成输出模块,这十二个要素都表现为知识的元素。把企业(组织)的心智模式与企业(组织)文化本质地联系在一起的是知识。企业由几十、成百上千甚至更多的员工有机地组合而成,企业知识的特性是员工的共同认知,而企业文化的本质恰恰是全体员工的共识。企业的行为及其方式是由构成心智模式的知识决定的,而企业文化是企业的意识范畴,其导向功能、凝聚功能、约束功能和激励功能就是要把多个员工变成一个人,从而收获一致的行为方式,这说明企业文化就是企业的知识。
企业是人,企业的心智模式是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企业员工共有的的知识。这一判断或结论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企业的“蹄形磁铁”结构模型,首先为企业文化找到了形象位置,同时也指出了企业文化是企业生命体的全部精神世界。洞察企业行为的背后,心智模式、结构化知识、企业文化三者本质地联系在一起。
企业文化就是企业的心智模式,揭示了企业文化与组织学习的辩证关系。企业文化决定组织学习,包括学习的方向、内容、深度、广度、效率和学习力(动力、能力、毅力);组织学习提升企业文化,加速共识的达成,推进企业文化的传播进程,同时企业的心智模式也得以丰富和完善。
企业心智模式就是企业文化这一论断,把当今企业管理的两大热门理论——学习型组织和企业文化——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创建学习型企业的一切设计和手段,都是为了掌控或加速组织学习,企业文化决定组织学习,同时又是组织学习的结果,这些结果经过沉淀,固化为企业的心智模式,最终决定企业行为。所以,几乎所有的学习型组织理论传播者都要讲学习型组织的文化特征,提醒要把创建学习型组织与重塑学习型文化有机地结合起来。重塑企业文化就是建设与学习型组织内在要求相适应的学习型文化,在企业的意识层面牢牢树立起学习是业务成功的关键这一价值观,并成为心智模式要素,进而促进企业不断的创新与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