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死鸟”闯年关

来源 :财经国家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vyuxuan365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此前一直表态“要努力扭亏”的央企上市公司*ST长油,终于在1月10日发布了2013年度业绩预亏和终止上市风险提示公告。
  *ST长油是中国外运长航集团旗下公司,主要从事油运业务,经营全球航线的原油、成品油以及化工品等产品的特种运输业务。受国际油运市场运价低迷等影响,公司此前已连续3年亏损,其股票也已于2013年5月14日起被上交所暂停上市。
  一旦此次年报经审计后最终确定为亏损,*ST长油将成为首家退市央企上市公司。
  相比*ST长油的黯然,《财经国家周刊》记者查阅沪深两市相关公告发现,更多“披星戴帽”的垃圾股公司正在通过形形色色的“保壳”手段闯年关,为来年继续滞留市场而各显神通。
  与IPO重启半月后便有50余家公司拿到发行批文相比,自2012年退市新规发布至今,只有两家滞留市场多年的“僵尸股”公司退市,A股市场的发行和退市公司比重严重失衡。
  “新实施的退市制度仍然过于仁慈,这是市场难以形成真正淘汰机制的关键。”资深经济研究人士熊锦秋说。
  “保壳”生死时速
  临近岁末,沪深两市的“垃圾股”公司们再次上演保壳“生死时速”。
  从2013年12月开始,多家*ST公司就已经密集发布公告,宣称公司财务或资产领域获得了能够显著改善当期经营状况的利好。仅在2013年最后两个交易日,又有*ST传媒、*ST科健、*ST金泰等8家公司发布此类公告。
  以*ST传媒为例,此前该公司已经因续亏两年而行至暂停上市边缘。2013年三季报显示,公司业绩再次下滑,净利润再亏损1500余万元,形势岌岌可危。
  12月31日,*ST传媒紧急发布公告,宣布公司实施了一系列出让资产、重组债务动作,其中出售杂志、转让应收账款,增加当期损益约1190万元;合作开发土地,减少公司当期资产损失约850万元;湖南国投豁免债务影响公司2013年度净资产约1700万元。
  市场人士指出,上述操作能够显著增加公司当期利润,使得*ST传媒避免陷入暂停上市状态成为大概率事件。
  *ST国恒的状况则比*ST传媒更为惊险。2014年1月5日晚间,该公司才发布公告,称公司全资子公司广东国恒在2013年12月31日收到了深圳市茂华汇企业管理公司送达的《债务重组确认书》,深圳茂华汇确定免除广东国恒5500万元债务及相关利息。
  公告称,该次债务重组将增加公司合并报表中税前利润5500万元。这一举措或许也能够成为该公司避免暂停上市的“救命稻草”。
  在业内人士看来,债务豁免、资产出售、政府补贴以及资产重组,已经是近年来连年亏损、濒临退市的“垃圾股”公司长期滞留市场的四大“保壳”手段。
  业内人士分析指出,鉴于“连续三年净利润为负”是上市公司暂停上市的红线,绩差公司在续亏两年后,为避免被暂停上市,都会在第三年设法获得“政府财政补助”、大股东等的“债务豁免”,或者通过出售资产以增加当期收益。
  熊锦秋指出,通过获得这种“非经常性损益”,绝大多数绩差公司都能够成功扭亏,从而规避“连亏三年暂停上市”的风险。由此,A股市场很少有上市公司会因为主营的实质性续亏而走到“暂停上市”这一步,而终止上市则更为鲜见。
  即使公司被卖得只剩下空壳甚至只有负债,还可以走以“壳资源”买卖为主要模式的资产重组之路。
  多年来,借壳垃圾股上市在二级市场广受青睐。这一模式意味着绩差公司将起死回生,期间其股票价值将面临重新估值,存在极大操作空间。这使得本来蕴含着极大退市风险的公司反而成为市场中的“香饽饽”。最终真正被退市的公司更是绝无仅有。
  事实上,自2012年起,市场呼吁多年的沪深交易所以及其中各板块的退市新规已经逐步发布,但至今真正退市的也只有*ST炎黄、*ST创智两家“僵尸”公司。
  “相比沪深两市20多年的运行时间和2000多家上市公司的规模,A股退市公司的数量的确过少。”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所市场总监桂浩明在接受《财经国家周刊》记者采访时表示,这显然不是上市公司质量普遍比较高,鲜有触及退市红线的缘故。
  “反退市”利益同盟
  针对中国股市“退市难”问题,几位中国证监会相关人士都曾向《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表态,绩差公司长期滞留市场确实“成问题”,而且要让这些“垃圾股”、“僵尸股”公司暂停上市甚至退市也并不难,只要将“连续三年净利润为负”的核心财务指标,修改为“连续三年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为负”(简称“扣非”),即可堵住这一漏洞。这样一来,A股市场退市制度的效力将会骤增。
  然而,新修订的退市制度仍然为“垃圾股”留下了滞留市场的“空子”。
  对此,有监管层人士表示,之所以退市制度迟迟不敢严格退市,关键在于每一个上市公司的退市都牵涉甚广,地方政府、公司本身以及大大小小的投资人,在避免上市公司退市的问题上利益高度一致,形成了利益同盟。而这一利益同盟从多个层面不断施压,就迫使监管层不得不作出妥协。
  被称为“创业板造假第一股”的万福生科,虽然被深交所两次谴责,且其董事长龚永福已经锒铛入狱,但万福生科是否暂停或终止上市却仍未明朗。
  在市场人士看来,如若监管层铁腕执法,此类严重造假上市应当是被尽快退市的。但公司所在地方政府往往以当地经济、民生和社会稳定为由游说。
  近期湖南省人民政府向证监会发函,希望证监会参照“云南绿大地造假案”的处理方式,支持万福生科不暂停上市。
  对此,前述监管层人士直言,地方政府一直都是上市公司退市过程中最有力的反对者。“他们考虑得更多的应该还不是个人业绩,一家企业退市几乎等同于垮掉,银行等债主都会找上门,一方稳定或许都会出问题。”
  当然,对于地方政府而言,本地有几家上市公司,资产证券化率达到多少,也是构成政府政绩的重要组成部分。   由此,一旦上市公司出现亏损,当地政府都会千方百计动用财政补贴、债务豁免等方式予以支撑。
  此外,股市投资者不肯“风险自担”,其巨大的潜在社会风险,也给监管层带来了不小的压力。
  “现在市场中听到的都是拥护退市的声音,而且期待很高。确实这些年连续亏损的公司不退市是很大的问题。”前述监管层人士表示,但分析这种退市的呼声,不能不说,拥护退市的人都是一种“隔岸观火”的心态,都觉得退市这种倒霉的事情轮不到自己。但未来真是谁买的股票要退市了,要承受真金白银损失的投资者就会习惯性地找政府、找证监会,说上市公司亏损是公司的问题,有问题就该只惩罚上市公司而不是用退市来惩治股民。
  面对多方的压力,监管层在退市问题上一直难施铁腕,不仅在制度制定过程中“手下留情”,为上市公司“保壳”留下了“政策空子”,在政策执行过程中还不得不“手软”。
  “从证监会角度讲,一家上市公司出了问题,当地政府提出自己会想尽一切办法挽救公司。在此情况下,证监会又如何能不允许政府挽救企业呢?”该监管层人士表示,中国股市“退市难”是一个社会现实,也是在中国社会当前的发展和认识阶段必然面对的问题。
  对此市场人士也表示,监管层在退市问题上屡屡“手软”,也事实上诱发了垃圾公司设法赖在市场中的侥幸心理。
  冀望“新三板”
  随着中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的不断完善,以及近期监管层对严格退市问题频频喊话,垃圾股退市难问题将有望在2014年得到较大突破。
  2013年末,新三板正式向全国扩容。为实现退市公司平稳过渡,按照证监会统一安排,新三板市场为退市公司设置了单独的交易板块。业内预计,未来这一板块将成为绩差股退市和未来恢复上市的“中转站”。
  资料显示,2012年退市新规出台之前,A股市场退市公司股份均转至代办股份转让系统(即“老三板”)挂牌转让。由于“老三板”市场常年少人问津,且退市公司转板至老三板涉及的环节较多,这就导致退市公司和投资者对进入“老三板”十分抗拒,退市工作一直不够顺畅。
  随着新三板市场建设的大力建设和有序运行,由新三板统一接纳退市公司挂牌转让成为市场共识。
  市场人士指出,随着退市公司股票能转至新三板继续转让交易,对各直接利益方而言,虽然短期内公司恢复上市的希望会比较渺茫,但投资者不至于瞬间血本无归,这将大大降低退市可能引发的社会风险,减轻监管层的压力。由此这一举措也将增加中国股市运行弹性,促进退市制度更好地发挥其效力。
  日前,*ST二重、*ST国恒等公司董秘办人士已经向投资者积极表态,即使公司暂停上市了,到新三板也是一条退路。
  在为退市公司找到出路的同时,A股市场上盛行的“借壳上市”门槛也被大幅抬高。
  2013年11月末,证监会发布通知,要求借壳上市门槛等同于首次公开发行股票上市,这一举措将大大降低*ST公司被借壳的可能性。
  在业内人士看来,抬高借壳上市标准是监管层完善退市制度的前奏。
  伴随着制度的不断完善,监管层也在不同场合频频表态,将严格退市制度。
  证监会主席肖钢近期已经在多个场合反复提出,资本市场有上市当然有退市,未来中国股市退市制度应当法制化、市场化、常态化。
  证监会新闻发言人邓舸也在近期公开表示,证监会将推动存在具有退市可能或需要的公司在法律、规则框架内主动退市。
  对此,中金公司研究员王慧指出,只有劣质企业才退市是中国对股权市场的认识误区。实际上,成熟市场上经营好的企业也可以根据自身需求主动退市。
  “美国上市公司除了因为触发退市量化标准而被强制退市外,很多公司当其股权交易的价值降低后,选择自主退市。纽交所自主退市与强制退市的比例大约为3:1,纳斯达克的这一比例为1:1。”王慧表示。
  国信证券研究员杨高宇则指出,近期监管层的不断表态和种种举措,都充分表明监管层治理目前借壳上市乱象的急切心态,和对于未来建立有效退市机制的决心。
其他文献
“南非前总统曼德拉9月离开比勒陀利亚的医院,返回约翰内斯堡家中继续接受治疗。但受电力工人罢工影响,曼德拉位于城北霍顿区的家也断电了。”  不久前的一条新闻,将南非国家电力公司推向了世界舆论的风口浪尖。几天后,记者在中国大连见到了南非国家电力董事长左拉·索西。“我们已经采取各项措施稳定形势,并及时恢复了电力,曼德拉先生的治疗也取得了效果。”他表示。  南非国家电力公司(ESKOM)是世界上第七大电力
期刊
2012年10月,有媒体报道称,房地产大盘扎堆的贵阳“仿佛坐在楼市崩盘的火药桶上”,或将成为“鄂尔多斯第二”。  将近一年时间过去,这座诞生了“中国楼市第一大盘”、创下房地产单盘开发、销售“世界奇迹”的西南山城,看上去风平浪静,空气中并未嗅出“崩盘”的火药味。  一个又一个动辄圈地几千上万亩、建筑面积几百万上千万平方米的超级大盘,改写了这座城市的面貌,颠覆了城市生长的常规路径。“神话”仍在继续,它
期刊
9月28日,国家审计署出面辟谣:“地方债务较两年前几乎翻番”的报道失实。  《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致电审计署,得知审计工作尚未如传言的进入收官阶段,离数据上报还有段时间,最终结果有望11月份面世。  “个别市县可能翻番,全国情况绝非如此。”审计署澄清,所有机构对地方债总体规模的估算、预测,都从未得到过审计署的核实与确认。部分测算具有切实根据,“但很难评价个别机构的准确性”。  迄今为止,相对官方的地
期刊
2014年1月7日,香港电视广播有限公司(TVB)荣誉主席邵逸夫走完了传奇精彩的一生,享年107岁。连日来,香港与内地、官方与民间多方追念。  是什么让一位娱乐界的大咖,获得了社会各个阶层的认可和怀念?网友自发搜索、整理的一张“逸夫楼”在线地图,揭示了邵逸生的济世情怀。地图上的逸夫楼,密密麻麻近3万座,遍布中国。  邵逸夫超过65亿港元的捐赠中,大部分投给了内地。20多年来,他向内地捐赠了34亿港
期刊
京津冀地区近年来持续恶化的环境污染,已广为社会各界垢病。中央和地方政府均已制定相关措施,筹划综合治理。但沉疴久矣,根本性的治理非朝夕所能见效。国庆假期,走出北京几十公里,就可看到河北区域内的许多乡村破败不堪,有些村落甚至贫困凋零。我认为解决京津冀的环境污染问题,必须与环京津贫困带的命题同时破解。  环京津贫困带的新闻已多次见诸报端。几年前有资料说,环绕京津尚有3798个贫困村,272万贫困人口,它
期刊
第21届亚太经合组织(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结束了,两件事给人深刻印象:一是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带去的“中国信心”,二是美国总统奥巴马缺席。奥巴马缺席可能是偶然事件,但世界对中国信心的增长,却已是必然。  过去一百多年来,在工业化、现代化、国际化的进程中,我们先是在固执拒绝中落后,接着在与日本的现代化竞赛中落败。一再挫折让一些中国人越看自己越不顺眼,放眼望去,世界上只有两个国家,一个叫中国,一个
期刊
“十次降价”难敌一次误解。  这种现象已经困扰中国移动很长时间。他们的努力,并没有带来人们的认可。中国移动国际公司业务运营经理葛芯表示,在进入2013年以后,他们纯粹是依靠“企业责任感、社会责任感”,来面对一次次艰辛的国际谈判。  “10次降价”无人提及  “每次看到新闻说,中国移动国际漫游费用高,各种负面消息,说实话,我们真的很不开心。”葛芯对《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表示。不开心的核心原因,不是因为
期刊
剃着光头的艾伦·皮思兰看上去并不像是一位以宅著称的工程师,而是一位演艺明星:举手投足间充满自信,侃侃而谈。或许是他所在团队的成功让皮思兰有了更多的自信,作为目前F1锦标赛排名第一的红牛车队的技术合作经理,在车队位于英国米尔顿凯恩斯的总部里,在没有上司在场的情况下他仍把自己的岗位称为“世界上最有趣的工作”。  如果用时间作尺度的话,那么皮思兰所在的F1车队无疑是最争分夺秒的行业之一。在周末一辆辆风驰
期刊
现在看来,中国经济升级版,将从试验区的升级版开始突破。  自李克强总理提出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以来,从各级官员到各路学者,以及各处观察家,都在进行拼图游戏,后来形成一个基本的认识是—要通过更深一层的改革去实现这一点。上海自贸试验区的揭牌,让此前的猜测获得了一个方向性答案。  有人认为,上海自贸区的设立可与当年深圳特区的成立同日而语。上海自贸区能提到什么样的历史高度?可以从下面几个层面来观察—  
期刊
临近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国企改革成为热议焦点。从开始的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企業制度创新,到建立以“国资委”为平台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国企改革就是不断推动国有企业和市场经济相融合的过程。  国企改革多年来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亦可用“举世瞩目”来评价。但最近几年来,央企显然成了市场经济改革不畅的替罪羊,不断被口诛笔伐。其中,有些观点呈现出非客观、非辩证、非理性的色彩。实事求是地讲,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