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性本科院校音乐类学生教育管理模式探讨

来源 :决策与信息·下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anzho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音乐类学生的教育管理是高校学生教育管理中带有共性的难点问题,而这一问题在地方性本科院校中更为突出。音乐类学生作为一个群体成为高校教育管理上的一个难题,是音乐类学生自身的问题,还是我们认识意识的问题,带着这样的“问题意识”,本文分析总结了音乐类大学生共有的特点,并且特别阐明了地方性本科院校音乐类大学生所独有的特性,剖析产生此类问题的原因,并提出了音乐类学生进行教育管理的新模式。
  [关键词]地方性本科院校;音乐类大学生;教育管理新模式
  随着高校的扩招和社会对音乐类人才的广泛需求,音乐类学生的招生比例在逐年增加,近年来,全国各大高校都在深入探讨如何开展和实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思路和新措施,特别是大力加强音乐类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这已成为高校教育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音乐类专业学生是当代大学生中极具鲜明个性的一个群体,个性鲜明也就意味着在教育管理中会出现很多的特殊问题,怎样提高音乐专业学生的管理工作水平,变难管为易管,笔者认为必须充分研究音乐类学生的个性特点,了解他们的优势和劣势,有针对性的做好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才能趋利避害,引导音乐类专业学生健康向上地成长。
  一.地方性本科院校音乐类学生的特点
  (一)高校音乐类学生共有的特点:
  1、学业成绩“先天不足,后天发展失衡”。客观而论,相当一部分音乐类的学生并非因为自身具备相当的艺术天赋或从小接受扎实的艺术基础训练而选择音乐类作为自己的专业,而是在应试教育考试机制下选择的一条通往大学的捷径。一些学生是在高中分科后甚至高三时考量权衡发现走常规的文化课考试难以进入理想的大学,才决定转变升学战略,参加各类音乐考试培训班,说白了就是短期速成班,来达到升学的目的。音乐类的学生基本上都是以其特长加试为基础,分别参加了专业课考试和文化课考试两次考试,文化课的录取分数线要比非音乐类专业的学生低得多。
  相比普通考生,音乐类学生文化课基础比较弱是不争的事实,这一缺陷造成了音乐类学生文化课成绩的先天不足,成为他们基本素质构成的短板,决定着学生大学里学习的基本模式和路径。
  在大学里,音乐类学生普遍忽视基本文化课程的学习,加上文化课知识基础本来就弱,因此,音乐专业学生基础知识不够扎实,人文素养薄弱,很多的音乐类学生直至大学毕业,英语三级、计算机省二级都不能通过。与此同时,音乐类学生又十分重视自身专业的学习,学生普遍认为“没有专业就没有饭碗”,于是把大部分的时问和精力都花在专业的学习上,表现出了很强的专业学习忘我精神,对专业知识的投入学习挤兑了本来应该用于加强文化课程学习的时间。音乐类学生高度重视专业技能训练,轻视文化素养和基础知识,与我们艺术教育领域存在的功利性和浮躁风气不无相关,过分追求专业技巧而忽视人文素养,所培养出来的是缺乏人文素养的纯技能型人才。由于忽视对整体素质和艺术修养的提高,学生对艺术领悟的深度和广度很狭隘,严重制约了他们专业水平的发展空间,更进一步限制了音乐类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2、个性张扬,倡导独立自由。艺术研究与钻研是天马行空的创造过程,讲究标新立异、推陈出新、不拘一格,张扬自我。专业学习的特点深刻影响了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使得他们比非艺术类学生更加注重个性的张扬和自我发展,集体主义观念、团队协作意识相对薄弱,在行为上往往表现出较强的个性及以自我为中心的散漫和较大的随意性,充满了浓郁的自由主义、浪漫主义和理想主义气息。
  3、音乐类学生价值取向呈现多样化。笔者对我系音乐类学生进行抽样调查显示,在人生选择上,对待“人应该追求什么样的生活”问题,有26.5%学生回答“为了理想而奋斗”,有23.6%的学生选择“充实而积极的精神生活,物质生活的好坏无所谓”,“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得过且过”占24.3%,“人生在世及时行乐”占25.6%。日常生活中,有的音乐类学生喜欢穿奇装异服,喜欢追求个性、凸显自我,在集体活动中,缺乏全局和大局意识,团队协作精神不强,纪律观念淡薄,甚至对集体活动漠不关心,缺乏合作意识,以自我为中心。政治生活中,由于艺术无国界性和近年来西方自由主义思想的盈漫,许多音乐类学生政治意识淡漠,理想信念模糊,对于政治理论教育无甚兴趣,认为对于自己以后的专业发展没有太多的作用,因而艺术类学生的党建、团建工作也由于学生的热情匮乏而较难开展。调查结果显示:仅有30%的艺术类学生递交入党申请书和参加党课学习,远远低于同年级其他专业的学生。保有个性、有自我主见是艺术类学生难能可贵的专业品质和创新精神,但任何事情过犹不及,不良生活、学习方式,缺乏自律性,法纪观念淡薄,生活作风懒散,学习纪律松弛等现象不能不引起高等教育管理者的高度重视和深刻思索。
  (二)地方性本科院校音乐类学生独有的特点: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高等音乐教育也逐渐呈现从精英殿堂走向普及化、大众化的趋势,大多地方性本科院校也增设开办了音乐类专业。除了作为音乐类学生共有的特点外,地方性高校的音乐类学生又具有独特的校际特点。
  1、生源质量
  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各省市近几年都采取了专业招生“联考制”,即在维系专业音乐院校独立自主组织专业入学考试的基础上,其他综合性大学的音乐类专业均由各省教育厅统一组织专业考试,考生取得的分数高低,决定着日后被录取的批次与院校层次。专业音乐院校为首批录取、各省、直辖市所属的师范大学音乐学院为第二批录取,而地方性本科院校的音乐类专业为第三批录取,生源质量只能勉强维持在及格的边缘。从考生的心态来看,也是与录取批次相统一的。可见,地方性本科院校音乐类专业的生源质量相对较差,面对这些“先天条件”不太理想的专业学生在教育管理上更有难度。
  2、学校专业性不强,学生缺乏归属感和成就感。我国当代高等艺术教育在经济利益驱动和社会升学压力下,正在以独有的中国方式高速运转。音乐类考生急剧增加。越来越多没有艺术教育传统的高校纷纷趋之若鹜,开办了音乐教育,许多学校本不具备过硬的师资力量和艺术氛围,如此建制使本就薄弱的教育教学质量和教师科研水平令人担忧。   在地方性本科高校内,不论是硬件的基础建设和教学设施,还是软件的师资力量以及文化沉淀,都偏重于理工类,音乐专业在这里往往显得不够专业,相应的教学和科研实力都显薄弱。
  再者正如前文分析的走音乐道路作为很多考生和家庭圆大学梦的捷径,学生根本就谈不上对艺术的热爱和对艺术追求的炙热情怀,在这样的情况下,学校教学质量和整体科研学术水准如何能保证,令人深感疑问。因此,地方性高校中的音乐类学生总会有各种心理上的困扰和担忧,“名不正言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在这里很难找到实至名归的归属感,难以得到高水平的培养与训练。
  3、就业形势严峻,学生就业压力较大。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当前社会普遍关注的社会焦点问题。每年不断攀高的应届大学生和上一届未就业的大学生人数使得大学生就业面临日趋严峻的形势。而在此严峻形势下,音乐类学生就业的特殊困难又成为就业难问题中的焦点。本属于冷门学科而又在地方性院校的音乐类专业,其学生面临的是更加激烈的就业市场的竞争与挑战。面对这种困局,音乐专业毕业生的就业观,就业期望值都没有很好的适应就业市场的现状,而且就业竞争的激烈程度也会不断加大,这就导致音乐专业的毕业生就业压力大,很多学生对未来充满悲观与担忧。
  4、消费过高,经济压力增加心理压力。音乐专业本身就是一个高消费的专业,一般音乐类高校学费每年均在一万元左右,加上学习阶段价格不菲的专业学习工具开支,花费远远超出一般专业数倍。以我院2010级学生为例,学校普通文科类专业收费是每年3025元,理工科收费是每年4450元,音乐类专业却高达每年6000-8000元,加之专业需要等正常花费,每名学生每年平均承受近3万元的日常开销。地方性高校音乐生大多来自农村或者中小城镇,许多家庭不堪重负,很难满足该专业的高额支出,再加上很多的音乐类大学生追求个性张扬和自我标新立异,期望各方面的消费都能够引领校园潮流和时尚,许多经济不宽裕的贫困生会产生自卑感和焦虑感,这使得贫困学生经济压力更大,思想“包袱”较重。
  二.音乐专业学生群体问题的成因分析
  1、音乐专业教育内在特殊要求。音乐教育特别强调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注重创新和突破,倡导对学生创造性思维和个性化的培养,学生思想活跃、敏锐而富有创新精神,个性化的尊崇使得学生情感丰富,富有浪漫色彩,情绪易受外界环境的干扰和影响,感性大于理性,在考虑问题时容易脱离现实基础。音乐专业的学习也要求学生必须具有敏锐的感知力、丰富的想象力和独特的创造力,从而完成具有创意的音乐作品。音乐教学很注重个性化发展,强调创作的灵感,因此,在曰常生活和学习中,学生们往往表现为强调自我,我行我素,因而容易养成从个人实际出发,从个人才能的发挥、个人利益的获得、个人价值的实现等方面考虑问题的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敏感唯学,崇尚自由和创新,情感丰富,喜欢无拘无束的学习、生活方式,进而滋生以自我为中心,以实现个人目的与价值为取向的个人主义思想。
  2、外在环境影响。教育(包括思想政治教育)与环境的关系问题一直存在环境决定论和环境无用论的长期争论。环境决定论认为,环境决定了人的思想的产生,环境的变化也必然引起人的思想和行为的变化。马克思主义在批判环境无用论的同时,也批判了机械的环境决定论。马克思主义坚持人与环境、教育与环境关系的唯物辩证论,既承认环境的决定作用。更强调人对环境的能动作用。教育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和学校环境。各类环境因素对音乐类专业学生都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受市场经济的冲击,社会上一些利己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错位思潮对音乐类学生影响很大,一些学生自控能力较差,辨别是非的能力不强,不具有很好的审美和批判能力,片面追求自我个性另类发展,无视校规校纪成为音乐类大学生管理工作中的难题。
  三、地方性高校音乐类专业学生教育管理模式探讨
  音乐专业学生具有鲜明的个性和特点,与理工科专业学生相比,他们的性格中多了一点个性张扬、矛盾、自我、感性、冲动及情绪不稳定,行为常有悖于人们传统的评判标准;同时他们又具有理工科专业学生缺少的活力,对事物有独特的敏感和独到的见解,有极强的创新进取精神等等。因此做好音乐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紧密结合他们的这些特征,开展符合其特征的教育、管理、服务、指导工作。利用音乐专业优势,打造有效的教育管理模式,突出专业特点的育人理念。
  1、打造与专业密切结合的特色与品牌活动,实现“渗透式”的教育管理
  所谓渗透式教育,就是教育者依据一定的教育目的,借助一定的载体,营造一定的氛围,引导受教育者去感受和体会。使他们在耳濡目染和潜移默化中自觉或不自觉地生发出教育者所倡导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而使受教育者的思想品行在感染和陶冶中得到优化。渗透式教育是借助一定的载体,如环境、媒体、活动、文化、管理等等,把教育内容附于其中,通过它们传递教育信息,影响教育对象,来实现教育目的。这些载体成为架设于教育内容和教育目的之间的桥梁.是实现教育主体与客体之间双向交流的渠道。在学生的思想教育管理过程中,积极的发挥音乐专业的优势,逐步渗透思想教育管理内容,鼓励学生运用专业特长广泛的参与各种艺术大赛,如“大学生艺术展演”、“大学生艺术基本功大赛”等一系列赛事。同时,积极发动音乐类学生参与创新创业活动、科技文化艺术节活动、周末音乐会、班级艺术展演、个人演唱会、个人独奏会及班级的作品展演等活动。鼓励学生运用专业特长进行独特的创意,激发其创作灵感,让学生从中能够感受到专业的魅力、收获的喜悦,从而使学生在学习上投入更大的精力,学风建设走上一条良性发展的轨道。
  2、以“艺术社团”为组织形式,拓宽“三自我”管理
  “艺术社团”是指由若干学生组成一个共同体,该共同体合理利用每一个成员的知识和专业技能协同工作,解决问题,达到共同的目标。在思想教育管理过程中,可以紧密结合学生对专业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参加专业“艺术社团”,广泛的参与学校的“创新、创业、科技文化”活动,同时安排相应的指导老师为学生进行指导,既有助于专业的深入学习和交流,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团队中非常重要的一方面是协作和互相依赖。也就是说,每位团队成员在某种程度上都会依赖于其他成员的绩效。如果团队成员有了共同的目标以及相当强的互相依赖性,团队就能建立起必要的信任感和凝聚力。通过“艺术社团”的组织形式可以拓宽、加深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能力,并且能够提高学生的互相合作意识,可谓一举多得,并且可以达到思政教育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3、以社会实践为主渠道,提升“感悟式”的教育管理
  感悟式教育是一种全新的教育模式,它强调的是教育者综合运用各种教育要素或教育资源,形成良好的教育背景与氛围,从而引导和激发学生采用联想、感受、体会、领悟、欣赏、品味等方式,去获得对客观世界的深沉认识和自身素质的内在发展与完善。感悟式教育不仅有助于学生内化教育要求,领悟学习活动的深沉本质,使学习内容在个体心灵深处留下深刻的痕迹,使身心素质的各个要素、“关节”受到更全面深刻的熏陶和影响,而且有助于扭转历来教育长期追求显性价值、表面功能的倾向,走上脚踏实地谋求教育效益的道路。结合艺术类专业的特点,在每年的暑期,积极的鼓励学生走向社会,尽量多地接触专业前沿。音乐、舞蹈等专业进入琴行、学校、艺术团体、旅游公司、酒店、文化传媒公司等进行实习考察。通过专业社会实践活动很好的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对于他们将来就业和成才能够产生深远的影响。专业社会实践活动,是第一次真正从专业角度出发,与专业密切结合的实践活动。让学生的思想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得到真正的体验和升华。
  参考文献
  [1]徐群祥.试论艺术类专业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J].苏州大学学报,2005.10
  [2]白瑾.谈高等艺术院校学生管理工作[J].艺术探索,2003.2
  [3]闵光辉.艺术专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05.1
  [4]蔡红梅.高校学生管理模式创新研究[J].求索,2004.5
  [5]王长恩.艺术类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状况解析[J].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5.11
  [6]李辉.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研究[M].广东人民出版社,2005.3
  作者简介
  刘桂江,男,湖南省邵阳学院音乐系学生秘书,主要从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与高校教育管理的研究.
其他文献
为了比较科斯手段与庇古手段对我国生态补偿的效率,本文以我国园林和绿地自然资源为例,采用30个省份2006—2008年的绿地面积以及政府投入年度面板数据建立线性回归模型,进而
期刊
[摘要]班组是企业最活跃的细胞,是企业最基层的组织,是连接企业与员工的平台,是培育员工、激励人才最重要的阵地。企业的发展战略、管理思想和管理目标要在班组中落实,企业效益要通过班组实现,安全生产要由班组来保证,企业文化要靠班组来建设。  [关键词]提高;班组管理;途径  班组是一个团队,团队对外是一个整体、一个形象。班组向外界展现出的统一、一致的团队形象就是和谐。团结一词不仅可以解释我们开展创建“和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改革、开放搞活方针指引下,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不断提高。“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进程中,必须始终不渝地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八届全国人民代会三次会议《关于政府工作报告的决议》)。这里强调的“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是指精神文明建设和物质文明建设,而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整个社会文明建设的一个分支系统,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整个系统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近年来,山经济迅猛发展,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外向型经济和民营经济两翼齐飞.土地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载体和重要支撑,其作用显得日益重要.我们国土资源部门保障供地的压力也
期刊
在物理解题中,由于物理现象涉及的因素较多,过程较复杂,一时难以洞察其变化规律从而做出相应的正确判断.但如果将问题中的变化外推到它的极端情境再进行分析,问题就会变得简
期刊
位于江苏境内,与山东、安徽交界的丰县,奇迹般地成为了我国电动三轮车最大的制造基地之一。截至到目前,该县已经拥有电动三轮车整车企业80多家,零部件企业120家,产能300多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