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科学活动中的巧提问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fsgdfg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幼儿科学活动中采用培养幼儿思维的趣味提问、探索提问、发散提问、层次提问等“巧提问”,能充分发挥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幼儿教育 科学活动 提问方法
  在科学活动中,对幼儿提出有针对性、有质量的问题,是指导幼儿学习科学的重要环节。我在组织幼儿科学教育活动时,改变了以往封闭式、暗示式的提问,更多地采用以下培养幼儿思维的“巧提问”,充分发挥了幼儿的积极性、创造性,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趣味提问激探欲
  幼儿幼稚天真,对小动物倍感亲切,所以在认识动物的过程中,应向幼儿提出一些有趣味性的问题,使幼儿主动积极地从事某种活动,从中获得经验和乐趣,掌握更多的有关知识,激起探究的欲望。如在认识了大公鸡、老母鸡后,我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鸡有耳朵吗?”幼儿的注意力一下子集中了,有的说鸡有耳朵,有的说鸡没有耳朵,在“有”和“没有”的争论中,我组织幼儿实地观察、寻找,找到答案了,幼儿的积极性很高。再如:“鱼要睡觉吗?”“马是怎样睡觉的?”“小鸡生下来会走路吗?”等,一个个关于动物的有趣问题,既可满足幼儿的好奇心,深深地吸引幼儿,又可纠正幼儿的错误想法,激发强烈的探索欲望。
  二、探索提问启创造
  幼儿都有好想象的特点,随着知识经验的丰富,幼儿期的想象活动中开始出现一些创造性因素,他们的想法不只停留在原有的物象上,而是在熟悉的知识空间到处遨游,因此老师提出的问题应有一定的探索性和启发性,让幼儿张开想象的翅膀,尽情飞翔。例如:在“认识轮子”的过程中,提问:“除了汽车、自行车、小推车有轮子外,哪些东西也应装上轮子,为什么?”问题具有探索性,幼儿说:“鞋子上装上轮子,我们穿上有轮子的鞋子会跑得很快”;“电视机装上轮子搬起来很省力”;“电冰箱装上轮子可以推来推去”;“房子装上了轮子,房子可以搬来搬去,想住哪儿就把房子搬到哪儿”……这些回答不无道理。在认识了几种动物后提问:“为什么青蛙的前腿短,后腿长?袋鼠呢?”这样的提问既有指向性,又有探索性,能使幼儿从多方面思考和探索,并在活动中操作感知,比较得出科学的结论,体验成功的喜悦。
  三、发散提问获新知
  每个幼儿由于生活的环境不同,所接受的家庭教育不同,在生理、心理等方面出现了个体差异。在组织科学教育活动中,我就有关知识先向幼儿提问,了解每个幼儿知道多少、知道些什么,在认识上有哪些误区,然后有的放矢,针对幼儿的情况,重点指导幼儿,使幼儿在各自原有的水平上得到提高。例如,在“认识空气”时,我先提问:“哪儿有空气?”小朋友纷纷回答:“气球里有空气。”“肥皂泡里有空气。”“教室外面有空气。”……我再问:“那么教室里有空气吗?”小朋友异口同声地回答:“没有。”我和小朋友一起做了各种实验,请小朋友捏住鼻子、用塑料袋装空气、给皮球打气、挤压热水袋,等等,使幼儿明白到处都有空气。再如在认识了月亮,介绍了月亮、地球、太阳的关系后,我提问:“月亮上有些什么呢?”小朋友齐刷刷地举起了手:“月亮上有土,有石头。”“月亮上有嫦娥。”“月亮上有兔子。”“还有吴刚在砍树。”“有宫殿。”……再针对这些认识,告诉他们哪些是神话传说,哪些是科学知识,鼓励幼儿学好科学知识,长大征服自然、改造自然。诸如:“袋鼠喜欢吃什么?”“秋天有哪些果实?”等,让幼儿按照各自的生活经验讲述,使幼儿提高学科学的兴趣。通过扩散性的提问,幼儿获得了新知,更好地促进了思维想象的发展。
  四、层次提问构逻辑
  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茨基认为:“只有走在发展前面的教学才是良好的教学,否则,只有充当发展的尾巴。”我们在教学中设计的提问要有层次性,首先从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入手,再以层次性的提问逐步加深,扩展内容,丰富知识,建构概念,使整个过程结构严谨,体现发展性原则。如“风的形成”中,让幼儿观察风中飘动的红旗、树叶,以“红旗、树叶为什么会动?”导入;以“我们还会在什么情况下感到有风,是什么原因?如果没有刮风,你有什么办法产生风?”了解风是怎样形成的;在玩风车的游戏中让幼儿想一想:“为什么风车有时转得快,有时转得慢?”让幼儿探索发现。再如在认识影子的过程中提问:“小朋友,你们见过影子吗?什么时候会有影子?还有什么东西也有影子,为什么会有影子?”先让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充分发挥,然后一起做实验,了解影子的形成,提问:“影子是怎样产生的?怎样改变影子的大小和形状?”随着问题的层层深入,幼儿通过自己的操作实践,寻找答案:物体不动,光上下左右前后移动都会改变影子的大小和形状。这两个活动,从经验入手—找原因—发现变化—引申学习,一步步加深学习,充分体现了提问的层次性,使幼儿在原有的水平上步步深入,充分想象,学到了更多的知识。
  五、概括提问助归纳
  概括水平的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过程。维果茨基指出:概括发展中的每一个新阶段,都依赖于先前阶段的概括,是在先前基础上发生的,因此通过一系列活动,应该让幼儿学会简单概括。我们要对他们提出概括性的问题。如“影子是怎样产生的”。活动中,幼儿通过操作和实践,了解到人、房子等不透明的物体在太阳、手电、蜡烛等发光物体的照射下都会留下一个阴影,提问:“影子是怎样产生的?”请小朋友简单地讲述自己的操作实践过程;再如在认识了袋鼠、青蛙、兔子等会跳的小动物之后可向幼儿提问:“这些小动物为什么都有跳的本领?”让幼儿通过观察概括出:因为它们都是前腿短、后腿长,所以都会跳。这样使幼儿既认识了光和影子的关系和几种动物,并学会用简洁的语言描述操作、实践、观察后得出的结论,又使幼儿的具体直观思维逐步向抽象概括思维发展。
  总之,活动中的“巧提问”旨在激发幼儿对活动内容、过程、科学的兴趣,巧妙地把幼儿的无意性、偶然性和不稳定性的兴趣转移,转化为学科学的兴趣,使幼儿在发散思维的同时集中注意地实践、探索,寻找正确的科学的答案,在轻松和谐的环境中步入科学的殿堂。
其他文献
摘 要: 幼儿园、幼儿教师开展的各项教育活动要因材施教,根据不同幼儿的差异制定不同的学习计划和目标,让每位幼儿都能在学习中得到快乐;家长要采用适当的方式增强孩子的信心,让其形成正确的自我评价,体验存在的价值,勇于表达自己的意愿,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  关键词: 幼儿教育 自信心 赏识教育  自信是一个人在对自身认识的基础上形成的积极的自我评价,是心智成熟的重要标志。幼儿正处于培养自信心、形成健康人
学位
摘 要: 观察与体会是人与生俱来的一种能力,但随着年龄增长,一些人会逐渐丧失这种能力,究其原因就是没有及时将这种能力转化为一种良好的习惯。幼儿时期是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时期,在这个时期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观察与体会的习惯,对于他们未来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就如何培养幼儿观察与体会的良好习惯作探讨。  关键词: 幼儿教育 观察与体会 良好习惯  观察与体会,是幼儿从无知通向有知的“门户”。很多家长和教师都
幼儿期是人的智力、语言发展最迅速的阶段,是人一生中各种能力发展的重要时期,尤其是学习的最佳时期,同时也是养成良好习惯的关键期。阅读能力是学习的基础,是决定一个人是否成功的重要条件。早期阅读是幼儿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它通过内容健康、形象活泼生动、图文并茂的材料,给幼儿以积极的刺激,促进幼儿的智力发展。《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要“培养幼儿对生活中常见的简单标记和文字符号的兴趣,利用图书,绘画和其他
多媒体技术主要是指利用计算机对文字、图形、图像、视频、动画和声音等信息载体进行综合处理和控制,在屏幕上将多媒体各个要素进行有机呈现,并通过一系列交互式操作达到特定目的的信息技术。它以其图、文、音、像并茂的特点和优势而被越来越多地运用于幼儿教育中。  一、正确认识多媒体教学的优缺点  (一)多媒体教学的优点  1.直观性,有助于概念的理解;2.可重复性,有利于突破教学中难点的把握;3.动态性,有利于
幼儿正处在成长阶段,对待任何新鲜事物都充满好奇心。在幼儿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抓住幼儿这一年龄段的特点,把游戏融入数学课堂教学中,使学生在游戏中快乐学习。同时,有助于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与创造力,何乐而不为呢?所以,将数学游戏有效地引入数学课堂,让数学游戏为数学教学服务是很有必要的。  一、创编幼儿感兴趣的游戏  创编数学游戏首先要注重趣味性。趣味来自于老师对幼儿生活的观察,对幼儿心理活动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