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政策结果分析视角下的保障性住房政策

来源 :经济视角·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1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不同的政策将在不同的国情下产生不同的政策结果。对于不同政策结果的分析能够进一步完善现有的政策体系。我国的保障性住房政策在实施过程中存在许多缺陷,本文立足国内外保障性住房政策的对比及结果分析,试图从国外保障性住房政策中获取经验借鉴,以进一步完善我国的保障性住房政策。
  关键词:保障性住房;结果分析;国外经验借鉴;公共政策完善机制
  中图分类号:D630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3309(x).2013.03.43 文章编号:1672-3309(2013)03-102-03
  一、保障性住房的政策结果分析
  威廉·N·邓恩在《公共政策分析导论》中将保障性住房政策归为公共政策中的重要一项。由此,对于住房保障政策的结果分析主要由保障性住房公共政策、保障性住房政策利益相关者以及保障性住房的政策环境三要素构成。
  对于保障性住房的结果分析标准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
  (一)事实标准
  保障性住房的事实标准分析主要集中在政策产生的实际可见的效果上。具体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经济标准。在这个标准下主要考虑的是政策资源的使用与分配是否正确,以及如何进行使用和分配。
  二是效率标准。这个标准主要涉及技术效率和经济效率两个方面。即是否在投入与产出中达到了最高的效率,或者说该政策的公布是否获得了需要的资源。
  三是效果标准。该标准的测量主要是政策的目标实现后对于现实中问题的解决程度。
  四是受众标准。这个标准主要针对的是保障性住房的受益人群(即低收入人群),根据低收入人群的需求满足情况作出裁定。
  (二)价值标准
  价值标准主要是用于无法进行量化的一些指标,通过相对量的指标进行测量。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公平性。即保障性住房政策的执行引起的收益、价值在不同的社会群众间的分配是否符合社会的公平取向。
  二是充足性。主要体现在保障性住房是针对人群的需求、价值的满足和契合情况,明确了二者价值期望的吻合度。
  三是适宜性。主要衡量所需要的政策结果是否能够真正具有价值或值得去做,该结果要考虑到效率和公平的问题处理。
  二、我国保障性住房结果分析
  我国对于保障性住房政策的预期目标有以下三点:能够平衡我国目前的住房价格;人人都能有房住,人人都买得起房;形成环境优美,配套完善的居住社区。
  (一)事实标准分析
  一是在经济、效率标准的完成程度下。根据相关的数据显示,2011年的保障性住房快速推进,全国保障房的开工率逐月上升,7月份达到72%,9月达到98%。截至10月底,建设保障性住房1000万套的任务已经提前完成。目前的保障性住房建设和投资将在一定程度上抵消商品房的投资疲软问题。2012年计划新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和棚户区改造住房700万套以上,基本建成500万套以上。虽然目前保障性住房实施的情况较为良好,但民众的需求是否与保障性住房相匹配仍旧是个问题。就目前的情况来看,许多公共租赁房还存在有政府人员的寻租、贪污等行为存在,保障性住房仍无法在较大范围内普及生活水平较差的人群。
  二是效果标准。该标准的测量主要是政策目标实现后对于现实中问题的解决程度。保障性住房虽然解决了一部分低收入人群的住房问题,但由于保障性住房政策实施后常造成住房隔离情况,中低收入人群多居住在城市最外圈,导致居住地与工作地分离情况严重,使得城市整体运行效率下降,增加了生活成本。主要表现在:交通费用的增加,加大了低收入人群的生活成本;交通拥堵增加了时间成本等。
  三是受众标准。这个标准主要针对的是保障性住房的受益人群(即低收入人群),根据低收入人群的需求满足情况作出裁定。对于政府而言,大多考虑的是社会的整体经济发展程度,希望通过保障性住房的建设来调整全国的房价水平;具体的执行部门也本着“以人为本”的观念,但是由于管理职权有限,建设资金无法全面到位,整体的保障性住房供需问题仍相对突出。
  (二)价值标准分析
  价值标准主要是用于无法进行量化的一些指标,通过相对量的指标进行测量。主要体现为公平性、充足性与适宜性。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市场配置住房资源的作用加强,解决住房问题过度依赖市场机制,但“市场失灵”导致许多地方出现房价过高、居民买不起房的情况。政府的保障性住房政策主要面向无法通过市场与保障途径解决住房问题的中低收入家庭。体现出了社会发展中的公平性。
  三、由结果分析透视我国目前保障性住房政策的缺陷
  (一)保障性住房的资金不足
  1、政府的资金投入不足。政府更多的将资金投放在与经济发展相关联的工程,一味追逐商品房建设,而忽视了保障性住房的建设,由此暴露出了保障性住房的财政投入不足、资金匮乏等问题。
  2、金融配套措施不及时。我国目前的住房金融政策集中于住房公积金制度住房消费信贷政策。但住房公积金制度的覆盖率较低、资金使用效率不高。我国的房地产开发主要依赖于银行信贷,目前还没有专门开设相应的保障性住房金融政策。
  (二)保障房的准入与退出机制不够完善
  1、准入机制存在问题。现在的保障性住房认证管理工作难以核查。其一,家庭收入状况审查难度较大。居民的就业方式和收入来源多样化,导致个人信息收集困难,审查难以准确无误。第二,审查、监督机关存在缺陷。由于相应的机关部门人员有限,导致各项工作的分配人员集中,并且难以做到每家每户的深入调查,监督机制出现缺失。
  2、退出机制形成较难。就现实的情况来看,目前的保障性住房数量较少,一些居民一旦拥有了住房的使用权,不愿退出。而只要相应的居民购买了保障性住房便终身拥有,福利固化,公平性缺失。   (三)保障性住房的管理制度滞后
  1、分配中腐败滋生。一方面,由于保障性住房是一种准公共产品,低收入人群才是最后的受益人。但现实的运作中,保障性住房常被用于权钱交易、暗箱操作等,使得本该获取利益的群体没有得到利益的保护。另一方面,由于地方政府对于保障性住房的积极性不高,导致新建保障性住房位置偏远,交通不便,加大出行成本,违背了初衷。
  2、法制不完善,机构不健全。从事保障性住房的机关人员数量较少,在全国有较多市县并未设置专门的保障性住房管理和实施机构。即便存在相应的机构,但由于一人多职,导致保障性住房工作难以正常开展。目前,我国未指定相应的《住房保障法》,地方性法规、规章尚未健全,在制度方面虽然建立了部分制度,但仍需进一步规范与完善。
  四、新加坡保障性住房政策评估
  (一)新加坡保障性住房政策
  1、灵活、弹性的土地供应。新加坡在住房保障政策方面,主要是政府灵活的处理土地供应。定期、及时、准确的评估房屋需求,并以此为依据提供相应的建屋土地、配套的基础设施。通过合理规划,使土地的利用率达到最高。
  2、资金保障方面政策。新加坡主要实行“居者有其屋”的财政安排。政府提供各式各样的住房来满足社会不同阶层的居民需要。目前最主要的筹资方式主要为公积金制度、政府的财政拨款、市场供应。新加坡的模式是以政府为主,市场为辅,政府可以通过保障性住房的供给来改变房地产市场中的商品房价格。
  3、准入与退出机制。新加坡建立了一套有效的准入与退出机制,该机制的主要作用在于筛选出真正需要保障性住房居住的资助对象。
  (二)新加坡保障性住房的结果分析
  1、事实标准分析。新加坡目前的保障性住房有108万套,其中人均住房面积在20世纪90年代初就已经达到了21平方米。住房的自有化程度已经达到了80%以上。数据显示,目前,新加坡全国人口的87%居住在了新加坡政府所提供的组屋中。在经济标准上,已经相对达标。
  新加坡组屋计划的“高计划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点。一是组屋的统一规划、建造,施工采用的是招投标,由专门的承包商进行建设;二是具备严格的分配制度,对购买者的身份、收入、家庭情况有严格的限制。三是具有严格的退出机制。在这些机制的保障中,提高了建设与住房的效率,并使得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有了保障。
  2、价值标准分析。新加坡的祖屋计划的“高福利性主要体现在组屋的覆盖面广,政府的支持力度大。使得中低收入家庭得到了住房保障,保障水平居于世界前列。
  五、由国际政策结果分析进一步完善我国保障性住房政策
  (一)加快我国保障性住房立法工作
  保障性住房政策作为一项重要的国家公共政策,关系着民生发展与社会稳定,而保障性住房的实施需要有立法方面的支持。目前,发达国家的住房保障体系都较为完善,例如美国、新加坡、日本等,都有完备的法律体系做支撑。而我国不仅缺乏全国性的保障性住房法律,基本的《住房保障法》也缺失,导致在具体的操作中,对于相关的政府机构的住房保障缺乏约束力。
  (二)调整住房保障收入线,扩大保障性住房覆盖面
  现阶段我国的保障性住房供需之间矛盾较大,保障性住房的保障对象为中低收入家庭以及无力购买商品房或租房的人群。而最关键的便是建立科学的保障性住房制度以明确保障对象的范围。这要从两方面进行完善,一是根据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情况划分家庭收入水平,并进行指标分类;二是建立严格的审查、信息反馈机制以确保真实性与公开性。
  (三)进一步完善资金政策,多渠道筹集资金
  其一,可以采用发放国债的方式。国家可在增发的财政债券中安排专项资金来进行保障性住房的资金补贴。
  其二,可以通过国家开发银行贷款的方式筹措资金。在建设保障性住房的过程中,可以允许政府一定比例开发商品房,并将该商品房以正常的市场价位进行出售或租赁,由此来偿还银行贷款。
  其三,动员民间资本加入。吸收外资或民间资本进入保障性住房领域,并适当的允许民间资本在其中收获定量的回收。
  (四)完善保障性住房的准入、退出机制
  1、规范保障性住房的准入机制。首先,需要对准入机制相关的政策进行审核,建立明确、详细的信息库,如家庭人口、收入水平等,并实施好相应的登记、审核、公示程序,尤其是公示程序,让民众审查,有异议者可以提出复查。再者,对于申请者资格的详细确认,根据其生活水平来确认保障性住房的种类。
  2、完善保障性住房的退出机制。一方面,要完善相应的资格审查,随时进行中低收入阶层资料跟踪,确保其家庭整体状况符合标准;另一方面,政府要积极进行倡导,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让中低收入家庭者在经济改善的情况下退出保障性住房体制,进入商品房市场中去。
  (五)完善保障性住房政策的评估体系
  1、设立独立的公共政策评估机构。由于我国的公共政策评估仍处于发展阶段,缺乏相应的专门机构以及独立的评估人员。想要实现政策评估的科学性就需要依靠相应的组织机构,其一,根据我国各地方政府的相关政策机构设置,在其内部设置相应的政策评估组织;其二,建立公共政策评估的中介机构,进行专门的人员培养,并借助与社会沟通能力强的优势,进行信息采集。
  2、完善评估的信息系统。对于公共决策的评估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在于信息量的采集。在目前的公共政策运作过程中,由于存在较多的政策重叠、多样化问题,使得公共政策相关信息的收集有一定难度。
  信息系统的主要任务是在建立相应的数据资料基础上,比较系统地记录了相关政策问题方面的投入、产出以及外界环境或政策的变动情况,根据信息变动来进行政策方面的调整。
  参考文献:
  [1] 威廉·N·邓恩.公共政策分析导论[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2] 刘晓君.廉租住房纵览[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3] 张蓉.我国保障性住房现状分析[J].今日南国(理论创新版),2009,(07).
  [4] 高兴武.公共政策评估:体系与过程[J].中国行政管理,2008,(02).
  [5] 马博涛.公共政策评估研究综述[J].改革与开放,2010,(09).
  [6] 李嘉琪.从公共政策视角下看我国保障性住房制度变化[J].中国商界,2010,(11).
  [7] 李晓.国外住房保障制度对我国的启示——以低收入人群为视角[J].金卡工程(经济与法),2009,(01).
其他文献
超级电容器由于具有功率密度高和循环寿命长的特点,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和研究,但是它较低的能量密度仍难以满足规模化储能的需求。作为新兴的电化学储能器件,锂/钠离子电容器不仅具有高功率密度和长循环寿命,而且具有比传统超级电容器更高的能量密度。为了构建高性能的超级电容器和锂/钠离子电容器,电极材料的设计开发至关重要。多孔炭由于导电性高、比表面积大、化学性质稳定、结构组成易于调控等优点,被认为是极具潜力的
摘要:本文运用战略管理中的SWOT分析方法,对我国农村资金互助社的内部发展优势、劣势以及其外部机遇与威胁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显示农村资金互助社在信息、成本、内在制度及文化认同方面具有优势,而其规模比较小、管理等方面还比较落后。因此,农村资金互助社应发挥其内部优势,利用外部机会,将其业务定位于为广大贫困地区、边远地区的村及村以下农户和微小企业提供小额信贷,文章对实现农业资金互助社的市场定位给出了几点
期刊
摘要: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差是导致我国农业发展缓慢的关键因素。要增加农业科技的有效供给,就要大幅度增加财政对农业科技的支出,加大政策支持,构建多渠道投入体系,调动社会力量增加农业科技投入;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和农村教育质量;深化农业科技体制改革,加快调整农业科技结构,提供适销对路的农业科技产品。  关键词:农业科技投入; 农业科技人才;农业科研体制   作者简介:周志太(1956-),男,淮北煤炭师范学
期刊
摘 要:在气候变化下,吉林省发展低碳农业,有利于保障黑土地安全、粮食安全及改善局域小气候环境。从生态经济角度看,农业发展方式顺次经历了原始低效低碳农业、高效高碳农业与高效低碳农业阶段,现代低碳农业是农业发展方式演进的结果,符合演进规律。结合实际,吉林省低碳农业发展思路应从低碳种植业、低碳养殖业与碳汇林业入手,采取农业产业集群式模式、循环农业“5R”生产模式、林业碳汇可交易化模式与农产品碳标签模式。
期刊
摘 要:仿制药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是一致的,即疗效与价值是等价的,质量是一致的。其上市理由是在公众健康利益和风险方面有好处,公众用药的负担下降了,下降的程度就是可以上市或者进入(基药或医保)目录的理由。同理,创制新药的上市理由是其在临床方面的优效性,与同类药优多少也是其利益风险评价的参考。因此,仿制药或新药申请还应加强上市价格协商这一环节,这是新药或仿制药是否被批准的重要依据。  关键词:药品价格;
期刊
摘 要:银行贷款是我国房地产开发和对住房消费支持的最主要融资方式,本文基于房地产价格与银行房产开发贷款之间的关系,通过相关性回归分析,得出相应的实证分析结论:房地产价格和房地产信贷具有紧密的关系,大量资金涌入房地产业会推高房价,房地产价格与信贷规模之间存在正相关性。文章最后从政府和银行角度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银行信贷;实证分析;房地产价格  中图分类号:F830.5 文献标识码:A
期刊
摘 要:受信贷紧缩、土地调控等宏观经济政策影响,现有依靠政府投入和土地财政进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融资的发展方式难以持续,如何通过投融资体制和机制创新,提升城投公司持续融资能力,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市场化融资转型,是当前急需深入研究和探索的课题。本文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融资方式进行分析,并结合天津市在该领域的创新探索与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融资方式转型的新思路,为促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期刊
摘 要:商业银行风险对其利润有较大影响,但不同的风险与利润的关系并不相同,而且对其影响程度也有所差异。本文以工商银行为例,选取2006年第四季度到2012年第三季度的季度数据,采用回归分析、相关系数分析和格兰杰因果检验的方法,实证分析市场风险、信用风险和流动性风险对银行净利润的影响,结果发现:市场风险与净利润的相关性不明显,信用风险与净利润有较强的负相关性,流动性风险与净利润有正相关性;信用风险对
期刊
半结晶性聚合物硬弹性膜主要采用挤出流延方法制备,聚合物熔体在口模与流延辊之间的可控距离内受到高速拉伸力场和变温温度场的共同作用,分子链被拉伸快速结晶,形成垂直于挤出方向的平行排列片晶结构。此类硬弹性膜具有类似塑料的高拉伸模量、高屈服强度,也能像硫化橡胶一样在大应变后发生高弹性回复。但目前对此类材料高回弹性能的来源仍有争议。聚丙烯(PP)硬弹性膜经过常温拉伸诱发成孔、高温拉伸扩孔可以制备微孔膜,目前主要用于锂离子电池中作为隔膜应用。近三十年来,大量的研究工作分析了不同拉伸阶段硬弹性材料结构演化规律,提出了一
摘 要:本文考虑部门之间的完全消耗关系、运用结构分解分析模型的分解方法、使用投入产出模型来测算新疆地区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作为实证研究,利用新疆统计局发布的《1997年新疆40部门投入产出表》和《2007年新疆42部门投入产出表》,考虑价格因素和部门构成因素的影响,编制可比价投入产出表,并对1997-2007年间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进行测算,实证结果基本符合新疆经济的实际情况。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