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的花朵 不同的绽放

来源 :启迪与智慧·教育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ylorgil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陶行知先生说:“松树和牡丹花需要的肥料不同,你用松树的肥料培养牡丹,牡丹会瘦死;反之,你用牡丹的肥料培养松树,松树受不了,会被烧死。”教育应该和陶老先生说的一样,不同的学生,用的肥料,要浇的水量应该是不一样的。因此,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必须牢固树立“因材施教”的理念,切实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考虑到学生的个性特点和个性差异,使每个学生的才能品行都得到发展。
  一、实施因材施教的重要意义
  “因材施教”可以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的差异,尊重每一个学生的独特天赋,采取不同的措施可使学生在自尊自信的状态下学习。因材施教不仅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切实掌握一些基本的学习方法,促进他们学习能力的发展和素质的全面提高。因材施教更要求教师在备课时不但要备教材,且要仔细揣摩学生的学习心理,做到未雨绸缪;在课堂上要随时从学生的神态、表情中观察、揣摩,尽可能地掌握学生的思维发展,作出相应的对策,使每一个学生在学校能受到良好的有针对性的教育。
  二、实施因材施教的主要误区
  因材施教对人的个性全面发展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但当前因材施教中普遍存在着几个误区,以致在教学中影响着因材施教作用的有效发挥。
  (一)过于关注两头忽视中间。在教学实践中人们往往着眼于少数学生,即“差生”和“尖子生”,对于大多数学生,认为统一教学就行了。这是人们对全体教学对象需要实施因材施教在范围上的一个误区:“关注两头忽视中间”,这样实施因材施教无疑是偏颇的。
  (二)过于扬长或补短走极端。在因材施教的实施过程中,存在着要么“长善扬优”、要么“救失补短”的极端现象,这种现象实际上是把长善扬优等同于只管长善扬优,把救失补短等同于只管救失补短,结果便是两级分化或平均发展,导致了大量人才的片面与畸形发展。
  (三)教师畏难心理普遍存在。教师们普遍认为,因材施教除了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之外,还有诸多方面的难度:施教的对象是千差万别的,施教的内容是广泛的,施教的方法和形式是多样的……所有这些,表明了因材施教的变化性、艰巨性,给教师带来了难度并产生畏难情绪。结果导致教师普遍只重视班级授课,在班级授课上下功夫,忽视了因材施教。
  三、实施因材施教的有效措施
  因材施教这一教学原则给我们最大的启示是:实施个性化教育。因此实施因材施教也应以培养教师教学个性化和学生学习个性化为抓手。
  (一)注重培养教师教学的个性化
  实施个性化教学,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培养其创新能力的有效手段,因此,作为教师务必培养自己独特的教学模式。
  1.设计别具一格的教学思路。教师要创造不同凡响的个性化教学,就要别出心裁,不拘一格地设计教学思路,不拘泥于教参,不拘泥于一家之言,尽可能赋予新意,用自己的个性去演绎教材的个性,用自己的个性进行课堂教学的再创作。切实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说个性的话,讲真实的事,敢于质疑问难,让课堂充满学生的个性活力;因材施教,有针对性、有创造性地促进“有个性的人”的全面发展,使之形成优良的个性。
  2.寻求独树一帜的教学艺术。与众不同的教学必须要有轻松幽默的一面。轻松的教学、幽默的启发,能沟通师生间的情感,创设教学的情趣和氛围,更利于教师去捕捉学生生活中关切的东西,引导学生在联想、体验之中融入个性化的理解,将教学的情趣、学生的情感引向高潮,从而创造出“其乐融融”的课堂气氛。
  3.展现略高一筹的教学品位。教学起点高、手法新、品位高,是个性化教学艺术的体现。高品位的个性教学艺术能引导学生根据不同的思路去思考和理解,去参与讨论和辩论,在充分表达自己独到见解的基础上明是非、分主次、求同异,达到培养个性,发展创新能力的目的。
  (二)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的个性化
  要让学生富有个性地学习,必须改变接受学习的方式,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主动获取。
  1.培养学生树立学习的自信心。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教师如能更多地强调学生自身的纵向比较,只要他做出努力,有一点出众的表现,就能获得教师的赞赏,并让他有表现机会,那么这对学生无疑是一个极大的鼓励。因此我们要善于及时帮助基础较差的孩子,对他们适当降低要求,加强个别辅导,消除失望的心理,树立学习的信心。
  2.引导学生制定个性化学习目标。由于每个学生的特点不同,个人的基础和接受能力存在很大差异。引导学生制定一个切合个人实际的个性化学习目标尤为重要。
  3.引导学生选择个性化学习内容。在教学中,要允许学生在一定范围内自主选择学习内容,教师要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有效的服务,而不是让学生成为教师完成规定教学任务的工具。
  4.帮助学生采用个性化学习方法。最有效的学习方法是适合自己个性特点的学习方法。在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根据个人的性格、气质、认知风格和学习习惯、学习能力,采用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来学习,避免生搬硬套他人的学习方法。
  综上所述,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在教育中始终遵循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可见因材施教依然有着它的现实意义,但在现实教学中,还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对因材施教的误区。因此,它的内涵和对现实教学的指导意义仍然值得我们深入探究。
其他文献
艾莲和小飞龙来到了女巫的藏宝阁,這里有女巫收集的不少好 东西!每一个格子里都有些神奇的魔法物件,要得到它们,可要付出努力啊!
俗话说,“站着不如坐着,坐着不如躺着”,而在现代社会中,“坐着”真不如站着好。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一项报告显示,每年有200多万人因久坐不动而死亡。预计到2020年,全球将有70%的疾病是由坐得太久、缺乏运动引起的,久坐也因此被列为十大致死、致病的“杀手”之一。  【现状篇】  你是久坐族吗?  现在,先让我们做一个测试,看看你符合其中几项:  1.每天乘车或开车上下班,到办公室后,屁股和椅子就很难
大别山横跨鄂豫皖三省,绵延数百公里,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这里是全国第二大革命根据地,即家喻户晓的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它是一座英雄山,光荣山,也是一片血染的热土。这几年我与大别山结缘,先是写了以大别山为背景的长篇小说《群山呼啸》,后又受邀担任讲述金寨红色记事的六集纪录片《八月桂花遍地开》总撰稿人。为了收集资料,我多次前往大别山采访,深入生活,收获颇丰。在这块英雄的土地上,到处都留下了红军的足迹。每到一处,
2010年国有资产监管和国企改革发展工作重点确定    本刊讯 在全国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工作会议上,国务院国资委主任李荣融表示,2010年国有资产监管和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总体思路是,以提高国有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核心,以转变国有企业发展方式为主线,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调整优化国有经济布局结构,加强和改进国有企业党建工作,进一步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为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
2019年10月1日,北京天安门广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的阅兵仪式正在热烈进行。这时,一架飞机背着一个“大铁饼”,领着4架歼-11B战机,掠(lüF)过了天安门广场的上空。  这架长相奇特的飞机就是我国自主研制的空警-500预警机。  神秘的“大铁饼”  你可能会纳(nS)闷,空警-500预警机背一个“大铁饼”干什么呢?不会给飞行带来不便么?这个“铁饼”可不简单,它其实是一個雷达天线罩
头盔优雅地随着双臂划过一道曲线,时尚而考究的马术服饰凸显出骑手的挺拔英姿,马术带来超然生活在别处的艺术。2017年10月13日至15日,在北京这座现代感与历史感交融的城市,作为首个连续在鸟巢举办六年的国际赛事,由多美马术出品,联合中国马术协会、国家体育场、亚琛世界马术大会及“德国马术之父”鲁德格·比尔鲍姆先生倾力打造的国际马联3星级赛事“第七届浪琴表北京国际马术大师赛”再次如期而至。包括10名国际
我有一个幸福的小家,爸爸妈妈很爱我,我也很爱他们。至于他们两个之间的爱,直到那一次,我才幸福夫地发现,原来爱在我家中默默地传递着。  到了高二,爸爸妈妈对我更是宠爱,无论多贵的东西,只要对我有好处,买!我开始喜欢上吃一种苹果,只有在大超市才买得到,且价格不菲,但苹果好啊,所以爸爸还是有空就买给我。爸爸爱我。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爸爸每次买苹果回来总会被妈妈骂,原因是十个里面总有四五个是碰坏了的,这
本文对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控制体系方面的研究理论进行了梳理,对比研究法深入分析了DD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控制体系的现状、优缺点。在此基础上,采用文献法和问卷调查法分析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控制进行分析并提出改进建议。主要问题是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质量控制制度设计不合理,审计师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不足,会计师事务所的监控和惩罚机制薄弱,审计程序的实施不到位。解决方法主要有严格执行三级复核制度、提高审计人
【摘 要】 新的教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计算教学要重视心算,加强估算,淡化笔算。估算能力的强弱,直接关系到计算能力的强弱,甚至影响到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要想让估算真正成为一种习惯,还得需要教师多去探究,自觉地在教学中培养学生估算的意识、估算的能力,让学生系统地真正地掌握方法,让学生在具体的估算情境中去估算,使其感受到估算优越性,才会让估算慢慢变成习惯。  【关键词】 估算;精算;估算情境;估算策略 
《残疾人、助残者的心一同飞翔》讲了残疾人宋玉红身残志坚、奋勇拼搏的故事,让我感动得潸然泪下,不禁从心底流露出敬佩之情。是啊,永不言弃,即使是残疾人,生命也可以飞翔。  宋红玉从小患有先天性腰部脊椎裂,她刚出生就被医生判定要与轮椅相伴一生。她渴望上学,可学校无法接收,一个没有上过学最终竟获得了大专文凭。她几经周折建立了一个网站,架起了残疾人与健全人之间沟通的桥梁。她在报纸、电台开办的专栏、主持的节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