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心人 会思考 说故事 党报经济报道对记者的要求

来源 :新闻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xing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经济报道在新闻报道中占据重要地位。作为地方党报记者,尤其应该发挥身在基层的优势,敏锐地从群众生活中发现经济新闻线索;努力提高自身的经济学水准,学做一个勤观察、善研究、会判断经济现象的“行家里手”;学会用“说故事”等轻松的表现手法来传达经济信息,为广大受众带来既专业又“好看”的经济新闻报道。
  【关键词】地方党报 记者 经濟新闻
  经济信息是媒体信息的重要组成部分,经济报道在新闻报道中占据着重要地位。经济新闻“大”可以涉及到一项新的经济政策的普及宣传,“小”可以关系到百姓生活的柴米油盐,可以说既有宏观上的政策引导,又有微观上的生活服务。作为地方党报记者,尤其应该从“三贴近”的原则出发,努力学做一个勤观察、善研究、会判断经济现象的“行家里手”,为广大受众带来既专业又“好看”的经济新闻报道。
  一、地方党报记者应做“有心人”,善于从群众生活中发现经济新闻线索
  因为身在基层,贴近群众,所以,地方党报记者更易从身边的群众生活,从基层的经济事件中发现、捕捉经济新闻。地方党报大多地处二、三线城市,既不如中央媒体可以登高望远,长篇经济新闻往往一挥而就;又不似上海、南京等地是经济活动中心,深度经济报道可以唾手可得。但作为地方党报记者,生活在群众之中,工作在基层一线,更容易从百姓的柴米油盐,从朋友的交流言谈中发现经济新闻线索。所以,更应该遵循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的“三贴近”原则,突出实用性和服务性,从百姓的寻常生活中发现线索,做好经济新闻报道。
  继2011年调高出租车起步价之后,宣城市再度召开价格调整听证会,拟结束出租车起步价的“5元时代”。消息一出,广大消费者议论纷纷,有人认为物价上涨,车费上涨也在情理之中;有人认为出租车起步价的调整,让百姓出行费用大大增加,持反对意见。宣城日报记者及时捕捉有关出租车涨价的各方信息,从“争议”入手,采访市物价局、出租车司机和持不同意见的消费群体,迅速推出《宣城市区出租车起步价将上调 市民多有争议》一文。该文既把这一即将出台的经济政策广而告之,又全面反映了各方利益群体的不同意见,为政府决策提供了及时有效的参考信息。
  对于“全国性经济事件”,地方党报记者应具备敏锐的嗅觉,及时感受、挖掘该事件对地方经济生活的辐射与影响,做好新闻报道。每年,都会有一批影响全国乃至世界的经济事件发生,辐射并影响地方生活。此时,地方党报记者应及时做好“全国性经济事件”的“落地”工作,全方位、多角度的报道该事件对本地经济产生的辐射和影响。比如国家推行的汽油调价、银行贷存款利率调整等等。
  从“投资理财”中发现线索,做服务性强的经济新闻报道。随着人们收入的逐年提升,投资理财也成为老百姓越来越关注的话题。负责财经类的记者应常年关注各种投资产品的相关走势,比如各类商业保险的利弊、黄金价格的涨跌、股票基金的走势等等,为广大受众提供第一时间的理财信息。
  作为时政记者,地方党报记者应当擅长从“文山会海”中发现经济新闻线索。作为党的媒体,报道各类工作会议是件再寻常、再频繁不过的事。就是在这些貌似平常的会议中,往往隐藏着许多有价值的新闻线索,其中不乏经济新闻线索。这些会议经常有很全面的总结材料,比较集中地汇集了各方情况,既有经济发展总体情况,又有今后一段时期的政策导向。这时,记者应具有一双敏锐的“新闻眼”,善于从这些精简的文字中发现“端倪”,挖掘经济新闻线索,会后予以深入采访。
  二、地方党报记者要做“会思考”的人,善于探究经济现象背后的本质
  记者应是“杂家”,采写什么,就要研究什么。既然做经济报道,就要研究经济现象,表达现象背后的本质,不能写出让经济学家“笑话”的稿子。
  首先,要用“经济”的眼光去审视经济新闻。报道经济新闻,当然要用专业的经济知识去分析经济运行的内在规律。但大部分地方党报地处二、三线城市,远离经济活动中心,所在地鲜有高层经济专家,记者很难接触到经济领域的“重量级”人士,很难撷取到权威又精辟的“独家言论”。因此,我们的记者,只能依靠自己的力量,平日里注重学习、积累经济知识,努力让自己成为经济领域的“行家里手”,不说“外行话”,不写“外行文”,尽力使自己的经济报道闪烁出专业的理性光辉。
  其次,要用“透视”的眼光去研究经济现象。每一个经济事件的发生,都有其背后的政治、经济和社会问题,都有其背景、原因、事件的过程和随之而来的深刻影响。记者不仅要深入感知眼前的事物,还要去全面了解、预测那些隐蔽的、过去的和未知的情况。比如大家一直关注的房价上涨这一经济现象的背后,定有其政治的和社会的更为复杂的原因。我们不能如盲人摸象一般,只抓住大腿就以为是全部,而应该尽量向读者描绘一只完整的大象,要“以今日之事态,核对昨日之背景,从而说出明日之意义”。
  第三,要用“非经济”的眼光去研究经济新闻。要写好经济新闻,不仅要“钻进去”研究经济知识,还必须“跳出经济”看新闻。要尽量拓宽报道思路,运用多元思维把知识的触角伸向社会学、人文学、政治学等更为广阔的领域,去剖析经济活动和经济现象,去提示各种因素在经济事件发展中的相互影响和作用。比如,对于房价上涨这一经济现象,就有记者从“丈母娘推动房价上涨”这一社会伦理学角度分析了楼市火热、房价只涨不跌的社会原因,读后让人深思。
  最后,还要用“全球视野”看待经济现象。如今,经济竞争早已打破地域制约而辐射四方。因此我们要必须用全球的视野、战略的眼光、发展的胸怀来研究任何一个经济现象,改变经济报道长期以来形成的就事论事、缺乏大胆探索的肤浅现状。
  三、地方党报记者要当“说故事”的人,写老百姓爱看的经济新闻
  经济新闻因为其专业性而权威,也因其专业性而不易为受众喜闻乐见。因此,我们要改进表现手法,写老百姓爱看的经济新闻。
  经济新闻采访要注意“找故事”。任何一个新闻,都必须有全面、深入的采访,才能有客观、有深度的报道。在经济新闻采访中,一般的记者容易止步于寻找经济数据、询问工作措施、总结发展成果,这样写出的稿子只能是一堆数字和“官话”的堆积。其实只要有事件、有活动,就有“人”的存在,就有围绕着“人”而发生的故事。此时,我们的记者应在搜集理性材料的基础上,多多挖掘以人为中心,发生在经济领域的故事。这样,受众在“看故事”的同时,也能轻松地接受相关的经济信息。
  经济新闻写作也要会“说故事”。找到经济新闻中的故事,还要善于表达,会说故事,才能写出有声有色的经济新闻。我们可以把事件和人物放在其特定的情境中,放在理智与情感的交会点上,用心理的纠结与矛盾的冲突,让我们的新闻故事变得引人入胜。
  要写好经济新闻,记者还要学会当“翻译”。经济新闻因为其专业性,而涉及许多经济术语、专业名词和枯燥的数字。如果一篇新闻里都是术语和数字的堆积,可想而知读者的排斥之感。所以,记者在写作中应注意把这些经济术语、专业名词“翻译”过来,对枯燥的数字、术语等进行精心选择、巧妙运用、适度改造,用大众化的语言,把复杂、深奥的经济现象,以通俗化、平民化、形象化的表达,深入浅出地传达给受众,让经济新闻也成为群众喜闻乐见的“好新闻”。
  综上所述,作为一名地方党报的记者,如果我们做到了以小见大地寻找经济新闻,以微见著地思考经济现象,由浅入深地表达经济故事,那么我们地方党报的经济报道一定会更加有声有色。
  (作者单位:宣城日报社)
  责编:姚少宝
其他文献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时期提出的学习方法,将其应用到中学英语阅读教学中能够促使学生的阅读学习兴趣得到良好的培养,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本文从合作学习的内涵以及当前中学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对思维品质的重视应当体现在两个基本方面:一是对初中数学学科学习中的思维品质进行正确的理解,二是对初中生的思维品质培养途径的研究.“自主·思维学堂”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会计舞弊对社会经济的危害愈来愈明显,能否对会计舞弊进行切实有效地治理,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2001年,监管部门试图通过在上市公司建立独立董事制度
2013年5月20日,位于湖北的《三峡晚报》当日出刊200版,为其所在的宜昌建设现代化特大城市加油鼓劲,营造强大宣传气场,这一单日出版纪录刷新了湖北地市晚报历史。细心的读者会
现在中国教育已进入了素质教育的关键时期,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同时又避免以往的“填鸭式”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全过程,是当前教育研究的
我们一来到世间,社会就会在我们面前树起了一个巨大的问号:你怎样度过自己的一生?  每个人都有一定的理想,这种理想决定着他的努力和判断的方向.就在这个意义上,我从来不把安逸和快乐看作生活目的的本身——这种伦理基础,我叫它猪栏的理想.  不管时代的潮流和社会的风尚怎样,人总可以凭着自己高贵的品质,超脱时代和社会,走自己正确的道路.现在,大家都为了电冰箱、汽车、房子而奔波、追逐、竞争.这是我们这个时代的
市场经济就是信用经济,良好的信用始终是企业安身立命的基础。信用作为企业最宝贵的无形资产,通常被视为企业的灵魂。西方发达国家通过一百多年的实践经验验证了这一点并且建立
课程教学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具体发展情况,让情感教育真正的渗透到课堂教学之中.在高中语文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从学生的情感渗透入手,保证学生面对语文知识学习时,产生
志愿服务体现了人类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奉献精神,是个人参与社会、实现自我的有效方式;志愿服务正以其突出的社会效益受到越来越多的国家政府和社会的重视。志愿组织是非政府组织
1我以“学术”二字作关键词,检索中国期刊网,近十年收录的文章有万余篇,可见“学术”二字出现的频率不低。为什么?因为“学术”在近年受到特别重视。我又对这万余篇文章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