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和声教学中合唱练习的运用

来源 :北方音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eas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和声学是高校音乐基础理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音乐专业水平。然而,高校和声教学在如何摆脱枯燥、难懂、与实践脱节等方面上仍存在着不少问题。本文从高校和声教学的现状出发,分析运用合唱练习的必要性,并进一步探讨了合唱练习具体的运用方法及途径,以改变和声教学的问题现状,取得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和声;教学;合唱练习
  一、高校和声教学的问题现状
  “和声学”是音乐表演专业必修的作曲理论课程,有助于培养学生认识多声音乐在作品中的应用和发展规律,树立学生音乐表演过程中的多声思维和提高演绎及鉴赏能力。然而,当前高校音乐理论教学中,和声课难教、难学,已成为整个音乐理论基础教育所面临的共同问题,具体表现主要有以下三点:
  (一)教学方法单一、枯燥
  和声课程所讲授的主要是四部和声写作,因此教学过程很难像音乐实践课那样生动。尽管近几年高校和声课程教育改革已见成效,基本摆脱原有的纯理论授课模式和单纯的黑板板书授课方式,开始使用多媒体软件辅助讲解,但和声教学缺乏趣味性,教学方法仍比较单一、枯燥,学生学起来很被动,且很大程度上理论学习没有太多的感性关联,并与实践应用相脱节。
  (二)理论规则难以理解
  音乐作为一种听觉艺术,本身的呈现形式相对是比较抽象的。同时,和声理论主要是一种欧洲大小调体系发展而来的音乐理论,与我国的五声性调式音乐相差很大,二者不是一个体系。我国的学生由于生活中平时没有感性的积累,对和声音乐教学中的各种理论规则很难真正理解,就更不用说把和声理论和实际的音乐创作及应用联系起来。
  (三)理论与实践难以结合
  尽管和声理论可以讲述,但和弦的音响感觉却无法通过言语具体表达出来讲授给学生;而且每个人对音乐的感受力不同,加之学生普遍对音响的感性积累较少,学生对所讲解的理论难以产生相应的内心听觉,和声学理论知识在教学中很难与实践相结合。另外,学生将所学的和声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也难以实现结合。例如,很多学生在进行了系统的和声理论学习后,仍无法进行简单的四声部即兴伴奏的编排或演唱,并且这种情况还很常见,也使和声教学的意义和效果大打折扣。
  二、运用合唱练习的必要性
  合唱起源于15世纪的欧洲教堂。合唱是人声和谐美的结晶,因既具有人声交响的特征,又在旋律上富于变化和对比而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震撼力。合唱能培养学生的嗓音控制能力、声音的协调能力以及对和声的感受力。由于源于大小调和声的早期实践,和声教学在写作时至今还大多采用四部合唱记谱,基督教唱诗班中的音乐也仍在使用四部合唱。而一个完整的混声合唱大多拥有8个声部,在音域上可扩展到4个八度甚至更多,这种特征是其他任何形式的歌唱所无法具备的。声音是人类所具备的最基本的乐器,合唱练习使学生的和声理论学习与实际音乐感受结合起来:学生在合唱练习所创造的音乐环境中来学习和声,可以对复杂的和声理论产生感性上的体会,从而身临其境地感受和声的奥秘和魅力,提高对和声知识的接受和领悟程度。可见,在高校的和声音乐教学中导入合唱练习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大大提升了和声课的教学效果,是一种必要而有效的教学方式。
  三、合唱练习的具体运用方法
  (一)在和声教学中恰当运用合唱练习
  传统和声课程授课方式是先讲解和声法则,接下来让学生练习,但如果教师在讲解法则前先让学生通过做含有和声法则的四部合唱练习,让学生有了了解实际作品的结合点,就能够更加容易理解和记忆和声法则。学生在合唱练习的演唱过程中可以感受到明显的各声部的声音变化,产生对和声变化色彩的更直观的体验,可以在提高教学效果的同时丰富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在丰富的体验中进行和声的学习,加深对和声法则的理解。
  (二)以合唱为载体进行和声例题分析
  和声分析是对音乐作品中和声处理方法的分析,是和声教学的教学重点,是掌握和声实际知识与创作技巧的重要途径。传统和声例题讲析的重要步骤是键盘演奏,目的是让学生感受和声。但现实情况经常是学生在被动甚至茫然地听,最直观的听觉感受就只是轰轰的音响声。教师可以在这部分教学中运用合唱练习,让学生进行不同声部的轮番互换演唱,从而感受每个声部的旋律走向及声部烘托作用。通过运用能产生直接感受的合唱练习,以演唱的方式来解说例题,使学生由原来的被动感受转变为主动参与,对和声的各声部走向、旋律特点及色彩变化等进行自身的感受及判断,从而提高对音乐的感受能力和理解能力。
  (三)在和声练习中导入合唱模式
  高校的音乐教育可以结合不同的专业需要来进行和声练习的模式调整,教师可分三步安排学生作业:先让学生以小组(4人以上)为单位,按照和声的理论规则创作出四部和声,然后在此基础上创作简易的四部合唱,最后小组对四部和声的不同声部进行演唱。同时,教师可以选择部分作品举行课堂音乐会,并进而采用此模式进行课堂或学期考试。通过这种导入合唱的课后练习形式,改变旧有的以四部和声为主的书面的和声教学练习式,使和声教学不再只是书本上的一堆条条规规,而是成为真正提高学生音乐专业素养和音乐创作能力的有用的理论知识。
  结语:在高校的和声教学过程中,通过在和声理论的教学、课后练习及考核中运用合唱练习,可以用最直观的形式描绘和声;使学生以主动参与的身份来进行和声的学习,身临其境地体会和声,最大程度地感受和声的语汇及色彩,并将其运用到实践的创作和演唱中去。
  参考文献
  [1]张浩.《四部和声听觉训练基础教材》[M].北京: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11( 07).
  [2]狄其安.《怎样写合唱曲》[M].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10(11).
  作者简介:杨虹偲,女(1966.1—),郑州人,汉族,本科,副教授,研究方向:艺术学、音乐教育。
其他文献
目前,国内高校的哲学教学状况让人担忧.因教学内容的陈旧,教学方法的僵化,使得教师不愿意教,学生不乐意学.如何改进这种局面,是摆在哲学工作者面前的严峻问题.笔者试图从创意
目前,我国会计诚信缺失和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意识薄弱,已严重损害了国家和社会公众利益。文章从加强会计诚信与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必要性着手,分析了会计诚信缺失和会计人员职业道
充分发挥以计算机和网络为标志的现代教育技术的作用,是教学方式改革的重要内容。文章从一般院校扩招背景下的实际教学条件出发,分析了课程群建设模式与精品课程建设的关系,突破
本文对天津工程师范学院"本科+技师" 教改成果进行评价,对成果的由来,从办学理念与实践、办学条件与教学改革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并提出这一成果对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
加强实训基地建设是培养高等职业技术人才,实现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重要保证。文章对高职教育实训基地的职业性、前瞻性、应用性、学生就业的导向性等特性进行了探讨,以期在高职
<正>传统体制下矿产资源的分配是国家直接用行政手段实行集中配给制.其特点是:分配的一元化.只有国家才掌握矿产资源分配权.分配未从制度上与客观的经济活动形成内在的联系.
按照高职高专教育特色,以培养学生的岗位职业能力和自我发展的综合素质能力为教育理念,以提高高职《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教学质量为目标,对液压传动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状况,进
【摘要】随着高校钢琴教学改革的深入,钢琴教学方式也越来越多样化,钢琴重奏教学作为其中的一种,也被引入到钢琴教学中去。通过重奏教学的艺术魅力和独特的艺术塑造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起学生学习钢琴的兴趣,从而有效的提升了教学效果。本文在阐述高校钢琴重奏教学重要作用的基础上,提出了高校钢琴重奏教学实践与创新的措施。  【关键词】钢琴重奏教学;实践;创新  前言  在音乐教育领域中,钢琴重奏教学是钢琴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