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本研究对伊犁天山地区160份新疆野苹果种质资源,14个表型性状进行了评价鉴定,并筛选了特异种质.结果 表明,14个表型性状的变异系数为5.75%~38.44%,平均为21.78%,果实硬度的变异系数最大,果形指数的变异系数最小;Shannon-Weiner多样性指数分布为1.95~2.06,平均为2.01,多数性状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160份野苹果种质资源的隶属函数均值分布在0.202~0.674之间,平均为0.486,其中20份资源的隶属函数均值大于0.6,在单果重、果实硬度、果实纵径、果实横径等方面
【机 构】
: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农业科学研究所,伊宁835000;广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广州510308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对伊犁天山地区160份新疆野苹果种质资源,14个表型性状进行了评价鉴定,并筛选了特异种质.结果 表明,14个表型性状的变异系数为5.75%~38.44%,平均为21.78%,果实硬度的变异系数最大,果形指数的变异系数最小;Shannon-Weiner多样性指数分布为1.95~2.06,平均为2.01,多数性状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160份野苹果种质资源的隶属函数均值分布在0.202~0.674之间,平均为0.486,其中20份资源的隶属函数均值大于0.6,在单果重、果实硬度、果实纵径、果实横径等方面有明显优势;相关性分析表明,单果重与果实纵径、横径、果梗粗、果实硬度呈显著正相关,与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果梗长呈显著负相关;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5个主成分因子的累计贡献率达79.258%,其中第1主成分与果实性状有关,第2主成分与叶片性状有关,第3主成分与枝条性状有关,第4主成分与果实性状和枝条性状有关,第5主成分与果梗性状有关;依据14个表型性状可将160份种质资源分为6个类群,其中,第Ⅱ类群的单果重最大,第Ⅲ类群的果实硬度最大,第V类群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最大.本研究结果可为新疆野苹果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提供重要参考.
其他文献
[目的]漓江流域属于典型喀斯特地区,通过探讨城市建设加速、旅游开发加强等人类活动对漓江流域生态环境的压力,对漓江流域生态安全状态进行评价分析,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方法]以多源遥感影像为数据源,结合3S技术,对漓江流域2000—2019年的土地利用/覆被变化进行了系统研究;采用基于熵权的改进的TOPSIS法结合DPSIR概念模型对漓江流域土地生态安全状态进行了评价.[结果]1)漓江流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显著;研究期内耕地减少205.44 km2,林地先增后减,波动增加41.49 km2,建设用地增加237.
虽然种间杂种和异源多倍体的形态特征具有多重性,有中间型、亲本型和超亲型,但有时只表现其中一个亲本的一些形态、生理与分子等层次的性状或特性,即在性状控制方面的偏亲现象.鉴于芸薹属3个栽培异源四倍体种间的细胞遗传学相互关系、芸薹属栽培种与近缘种的大量远缘杂交,本文对芸薹属栽培多倍体及人工合成的芸薹属栽培种与其他近缘种的属间杂种及多倍体的形态表现特征及可能机理进行综述与讨论.3个芸薹属异源四倍体中除发生基因组B>A>C的rRNA基因表达的显性及等级外,形态特征的偏亲表现也较明显,甘蓝型油菜及埃塞俄比亚芥的表型偏
新疆是落叶果树的起源演化中心和品质育种的基因库之一.近几年来,在新疆野苹果及库尔勒香梨等新疆落叶果树种质资源评价挖掘与创新利用方面取得了诸多重要进展,主要结果如下:(1)研究明确了新疆野苹果是栽培苹果的祖先种,其评价挖掘和创新利用取得了重要成果;(2)东、西方梨杂种起源的新疆库尔勒香梨,优质、耐贮的特性遗传能力很强,已成为梨品质育种的重要亲本资源;(3)伊犁野杏遗传多样性最丰富,而南疆栽培杏是相对独立的孟德尔群体,通过优系选育与推广应用,打破了库车、喀什、和田3个南疆杏自然群体的封闭状态,为20余万hm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