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应从“活”入手

来源 :文理导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grobb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从事教育的每一位教师,必须承认学生是活生生的人,教师首先要成为一个活生生的人。只有活的人才能培养活的人,只有活的教育才能培养种种活的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首先要承认和接受陶行知先生“拿活的东西去教活的学生”的教育思想,围绕课堂教学这个中心开展教学研究,使课前课后的教学准备和巩固都能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服务。
  一、课前充分备活
  1.积极挖掘教材“活的因素”
  教材本身容纳着无穷无尽的人类智慧。教师按照教学大纲要求和教学目的,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和讲授空间内,把书本知识转化为学生的能力水平,就要复活教材中原先就是活的东西,挖掘教材活的因素,把枯燥的文字表达为一种活生生的,形象具体化的东西,才能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为学生所接受。因此在备课中,就要研究如何把教材中抽象的变为具体的,无声的变为有声的,静态的变为动态的,把教材中能够反映“变化”的内容,用活生生的画面去勾勒。因此备课的过程,就是设计“活的教学”过程。
  2.了解学生实际,分层次备课
  我们教育学生,就要以学生的力量为转移。有的学生天资很高,他的需要就大些;有的学生天资很钝,他的需要就小些。因此备课中首先要调查学生的实际能力,调查他们学习上的差异,在吃透教材和学生后备课,并且要按学习能力差异分层次备课。分层次备课不仅体现了活的教育思想,而且坚持面向全体学生,把实施素质教育落到每个具体的教育对象。分层备课,要研究不同认识层次,不同个性特点学生的“个性差异”,按他们的需要备课,这是“活的教育”对我们备课的更高要求。
  3.活用参考资料,巧谋手段
  教学参考资料在一定程度上把握了教材的内容重点和难点,是我们组织和实施教育的主要工具书。但是,由于教育对象是“活生生的人”,学生的个性差异和思维能力的不同,决定了教学方法和手段必须具有多变性和针对性。生搬硬套教学参考资料,用模式化的程序去实施教学,势必僵化学生的思想,束缚学生的认识发展。教师必须贴近学生的实际,创造性的开展劳动,灵活运用教学参考资料,精心设计和实施教学活动,真正发挥其教学的参考、引路作用。
  二、课上积极讲话
  1.顺应教学过程,适时调整教案
  备课是一个深入钻研大纲、教材,全面把握学生学习实际,认真设计学法和教法的准备过程。从一定意义上说,备课还是一种偏于个体的静态方式。而上课则真正实现了从“静”到“动”的转变。教师应该根据课堂教学实际情况,对备课中已备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设计,有选择地创造性的应用,注意临场发挥,顺教学发展中的“势”而下,才能取得好的成效。对课堂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也适时调整确定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方案,不能为方法而方法。
  2.创造教育艺术,尽展讲授风采
  课堂教学信息量大,知识面广,可感性强。课堂教学要求学生“知、情、意、行的整体统一”,教师必须创造教育艺术,扬各种教育艺术之长,创造性地发挥。我们还应该认真学习和掌握新的教育艺术。
  三、抓活课后辅导
  1.从作业中捕捉微妙信息
  课后作业是课堂知识的消化和巩固,作业完成得好坏,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从作业完成的整体水平可以了解学生群体的能力发展趋向;从作业完成的每一个个体水平,可以反映这个学生课堂学习中尚未发现的动态变化,借此可以捕捉到许多对指导课堂教学有益的信息。
  2.从质疑中搜寻教学疏漏
  学生对课堂教学及课后学习中的问题大胆质疑,不仅表现了学生求知的渴望,而且表现出他们积极思考、活泼好学、锲而不舍的学习自主精神。我们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不仅仅是求得学生对质疑的理解,更主要的是教师从学生质疑中发现了学生知识内化过程中思维活动波动的曲线轨迹,这有助于发现教学中的疏漏,为研究学法、改进教法、确定课堂教学研究的课题提供依据。
  3.从情绪中感知课堂教学效果
  学生课后学习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成功的课堂教学,不但能激起学生的积极参与,教学目标达成度高,还表现在课后继续展开课堂问题研究的氛围浓厚,情绪激烈。教师在辅导中感知学生的“兴奋点”,不失时机地启迪、引导,将会使学生知识面更上一层楼。学生课后变得沉默,或对课堂教学着力研究的问题仍感“迷惘”和“模糊”,教师应善于发现和抓住这些活的情绪变化,从学法和教法上找出问题,认真研究提高课堂效率的举措。
  只要我们积极借鉴活的教育理论,课前、课中、课后都注意切实抓好活的教育,课堂教学的效率便一定能够大大提高。
  (作者单位:江苏省镇江市丹徒区荣炳中学)
其他文献
道路交通法规对人们的交通行为具有规范作用 ,交通违章是违反道路交通法规的违法行为。为保障道路交通的安全和畅通 ,必须以道路交通法规规范交通行为 ,强化人们的交通守法意
一、感受课堂导入情境之美  精心设计课堂导入语是我们数学老师上课开始时捕获班级学生的注意力一种重要步法,新鲜科学的课前导入语不但能够去除初中生的劳累,引起他们的有意义注意,激发初中学生的数学学习的情感,还能给他们快乐愉悦的精神感受,体验课堂情境之美。确当的新课前导语可以激发初中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带领他们立即进入新课知识的学习。  导入语在形式上可以多种多样,但是总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调动初中生数
据调查显示大部分德育工作者都有这样的感受:学校道德教育的投入与实际产生的结果效果很不理想。老师和家长对孩子的期望要高很多,结果是满脸的失望。那面对德育工作中存在的一些现实问题,我们又该如何做好新时期的德育工作呢?笔者就实际工作中的做法谈谈对德育问题的一些粗略见解和简单的认识。  一、与时俱进,创新德育理念  1.创新教育观念。以往的教育把学生都培养成具备“服从”“应试”“分数”等等共性的整体,而忽
“把课堂还给学生”是当前课堂教学改革是趋势。她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必须以学生为主体,即学生是课堂的主角,面向全体学生,摒弃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在这个背景下,“
一、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背景及意义  中国历史源远流长,祖先给我们留下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然而,随着国门的打开,异域文化汹涌而来,广大青少年对洋节洋俗耳熟能详,对一些传统节日则熟视无睹。韩国抢注“江陵端午祭”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们的一大遗憾,更为我们敲响了警钟。保护中华传统文化任重道远,要让民俗等传统文化渗入我们的课堂。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