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中接受美的教育

来源 :文理导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885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感受课堂导入情境之美
  精心设计课堂导入语是我们数学老师上课开始时捕获班级学生的注意力一种重要步法,新鲜科学的课前导入语不但能够去除初中生的劳累,引起他们的有意义注意,激发初中学生的数学学习的情感,还能给他们快乐愉悦的精神感受,体验课堂情境之美。确当的新课前导语可以激发初中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带领他们立即进入新课知识的学习。
  导入语在形式上可以多种多样,但是总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调动初中生数学学习的热情,启发他们数学思维的路径,使他们的精神状态达到最佳。导入语要依据新课内容设计,可用与新课内容有联系的情境进行描述,可以设计生动感人的场面,可用与新课内容相关的科学小品,可将新课内容编辑成谜语,也可新课知识内容编成竞赛题目进行。例如,在执教《整式的加减》时,有一位数学老师编辑了一个小故事:一天,孙大圣拿来一断甘蔗。他找来自己身边最为得力的两位宠臣,想考考他们,然后将甘蔗奖赏给智者。他的问题是:我今天吃这根甘蔗的八分之四,明天吃这根甘蔗的六分之三。哪天吃的多一些?两个大臣你看我,我看你。见此情形,大圣龙颜失色,念叨道:我花果圣地后继无望啊!接着,话锋一转,同学们,你们觉得呢?学习完今天这堂课,你一定会恍然大悟。导入语可以设计成为悬念,利用学生们喜爱的动物故事,描绘情境,引导学生体验故事的趣味美,美丽的童话故事可以使初中生进入审美过程。
  二、享受课堂中的视觉之美
  在课堂教学中恰如其分地利用课件,可以开阔初中生的视野,变化数学内容的呈现过程,化抽象概念为学生熟悉的内容。而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所创造的声、形、色课件,不但可以引导学生欣赏课件的“美”,而且能够将初中生的全部视觉集中到数学课堂中。如:在学习《有理数》这节内容时,有一位教师制作了这样的一个电脑套圈方案:一行10个大小相同红彤彤的苹果,让学生轻点鼠标看每次能套中几个苹果。当孩子们轻点鼠标,伴着清脆悦耳的风铃声,一个优美的套圈由远及近地套向那红彤彤的苹果。接下来,立即提出疑问:如果每次套中两个,有几种不同的套法?屏幕上十个苹果慢慢溶解,变成一列1—10的数字。这就是有理数中的整数,学生在精美课件的引导下开始沉思……
  三、体验课堂创造之美
  在数学课堂上我们要进行创造,正如一位教育家说:“你可以通过不断地劳动,直到自己感到我已经是一个物质创造者,已经是一个事业的创造者。”因此,数学老师要激励初中生在自己的校园生活中只要不断去尝试创建美,就可以在实践过程中锻炼他们这方面的能力。
  在我们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尽力通过自己的引导,使学生能够感到美,从而产生美感,引导学生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过程,我深深地体会到,教学效果与愉悦情绪成正比。
  1.在学习中构建美
  学生构建美的智慧火花发自于自己的学习生活中。所以,老师要在平时的课堂中多让他们自己制作一些数学模型。例如在计算1+2+3+……+100。这是一个有多种计算方法的老题目,可以通过向学生介绍著名科学家高斯在小学里如何计算这道题目开始,要求学生通过找出1+100,2+99,3+98……的规律,他们经过自己动手分组,发现这些数字在进行有序排列后它们的结果是一样,让他们理解这些数字的排列规律。在学生汇报时,引导他们将数字排列规律转化为计算规律,从而抽象出这一类别计算中的数字排列规律。在以后的练习环节中,我让学生多寻找具有这些特点的数学练习题目,创造出自己喜欢的计算方法。使学生应用在学习中获得的数学方法,体验到数学规律的美,通过自己的动手操作,在应用新知识的同时,培养了学生创造美的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2.在学习中猜想美
  牛顿曾说过:“没有大胆的猜想就做不出伟大的发现。”猜想是发现数学规律,寻找数学原理的重要方法,也是初中生数学学习的的一种有效办法。数学学习时,有一些结论可以通过分析得到特殊的结果,然后我们对数学问题进行一般性猜想,再进行深入的探究和验证,就能够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初中生经过这样的学习方式解决问题之后,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就自然高涨,数学学习就更加充满了自信,同时也体验到由于猜想带来学习成功的快乐。我们大多数人都经历过用猜想得到问题答案的过程,它是我们分析问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种很实际有效的策略,我们要经常引导初中生应用这种方式学习数学。
  例如:在讲“平行线的判断”时,我在讲过“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后,让学生对如果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又怎样呢?让学生猜想到两直线也平行的,由于已经有前面的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的教学,学生通过自己的已有知识,为探究“长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的结论提供了方法,同时可以通过用直线平移的方法来验证。这样有助于我们提高数学教学效率,增强初中生学习数学的欲望,激活学生数学学习的思路,发展初中生的智力。
  3.在制作中发现美
  在学习三角形时,要求学生上课前用铁线分别制作一个平行四边形或三角形。上课时让他们表演一下平行它们的稳定性,可以发现平行四边形的稳定性没有三角形的稳定性强,这就是我们在实际生活中发现许多建筑物中有许多三角形,他们的构成就是为了增加稳定性,在一些活动性建筑中需要经常变形的地方就有许多四边形或圆形的结构,建筑工人常常就是这样通过四边形、三角形的稳定性变化来进行牢固性和变形性来设计我们美丽的建筑,他们通过亲自制作创造了三角形的稳定美和平行四边形变形美,自然界中有许多美丽事物充满了数学的美丽,点、线、面构成了四边形、圆、三角形及很多其它物质形体。点、线、面构成了自然界中的基本数学形态,它们是我们进行科学研究的根本对象。
  4.在课堂中表演美
  数学课堂一定要以学生为中心,为了增加学生感受数学活动带来的乐趣,有些学习内容,可要求他们编写成数学小节目表演。数学内容来自于身边,他们编辑成数学小节目必然含有生活情境。这样课堂小节目的表演就给他们带来一片发挥的舞台,通过数学小节目的表演使学生达到行为美、语言美。这样就促进了学生乐于参与和交际的能力。一次次尝试着,反思着……学生感到数学是美丽的,数学课堂也是美丽的,它们的美丽在数学教材和老师的教学中处处可以看见,这对提升初中生的创造力和提高他们的精神境界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杨华海等.内源性与外源性视觉空间选择注意.心理科学.2013-21-150
  [2]人民教育出版社.初中数学.2002.6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皋市磨头镇磨头初级中学)
其他文献
综观教育学文献,关于教育实质的讨论已有很长的历史。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教育工作者运用系统论、信息论和控制论审视教学过程,促进教学理论现代化,对教学实质的认识正在不断深化。本文主要结合英语教学,对教学的实质进行探讨。  一、英语教学与交际  教学过程是师生双边活动过程。教与学、师与生在教学过程中有着本质的联系,这种联系就是师生教学活动的交际。师生关系是教学过程中最基本的一种关系,教与学是互为影响的一
绘本作为一种简洁生动、精美别致的图文结合阅读材料,近年来深受教师、家长、低段学生的青睐。在国外绘本阅读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对启发儿童的思维,培养儿童想象力和创造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结合儿童自身特点,有针对性的对低年级学生进行有效的绘本课外阅读指导,从而撞击稚嫩而丰富的儿童心灵,开启崭新的阅读之门。  一、以读为本,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  绘本最大的优势在于有趣的画面和生动的故事,这些
道路交通法规对人们的交通行为具有规范作用 ,交通违章是违反道路交通法规的违法行为。为保障道路交通的安全和畅通 ,必须以道路交通法规规范交通行为 ,强化人们的交通守法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