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股真的那么差吗

来源 :中国证券期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z200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白菜价”!目前,A股市场银行股相当便宜。下表列示了2014年10月27日银行股市盈率(动态)与市净率情况。市盈率平均值4.33——这是银行股“4”倍市盈率的时代;市净率平均值0.86——这是银行股“破净”(股价跌破净资产)的时代。这样的景况,激发出投资者的一些思考。4倍市盈率意味着投资者4年就可收回投资,0.86的市净率意味着不用9角钱就可以买到1元钱银行净资产,看起来相当有吸引力。证券市场给银行股这么低的估值,只能解释为其认为银行股品质差,那么——银行股真的那么差吗?
  银行业前景黯淡吗?
  金融业有百业之母之称,银行业是金融业的三大支柱之一,它在经济领域的地位不言而喻。银行业基业长青,有人说在人类社会里银行业会一直存在。我国银行业中长期发展前景光明,因为银行业会与整体经济同步或更快地发展。具有典型的系统性特点的银行业,一般会与整体经济同步增长;而根据国际经验,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过程中,银行业的增长快于整体经济增长。我国经济增长虽然降速,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会在转型升级的轨道上保持一个较高的相对速度,由此可以预见我国银行业的成长。业务内容上,我国银行业的中间(非利息)业务有很大发展空间。2013年我国16个上市银行的非利息收入占营业收入百分比的平均值为20%,离国际上成熟银行30-40%的比例还有较大差距。概言之,我国银行业根基牢固,中长期稳定增长可期,前景光明。
  上市银行盈利能力弱吗?
  近几年,我国16个上市银行每年的利润达到上市公司总利润的半壁江山,引人注目。但这更多被用以“负面”地评价上市银行,认为其凭借制度性优势,不公平地“挤压”了实体经济的盈利空间。在此,我们以“正能量”的眼光看待上市银行的可观利润,看到——经营银行真是一门好“生意”;经营者通过业务活动为股东赚了钱;上市银行盈利稳定增长(虽然增速近来有所下降,但整体利润增幅依然超过10%)。简单、直白地说,最重要的就是上市银行效益好,“很赚钱”。赚了钱,就好给股东分红。上市银行股息率领先于各行业,其中工、农、中、建四大行2013年末股息率高达7%以上,远超五年存款定期利率。与其他行业多数上市公司相比,上市银行这么强的盈利能力、这么好的盈利状况,可以使投资者心里比较踏实。
  利率市场化、金融脱媒那么可怕吗?
  大势所趋的利率市场化,将会给商业银行带来重大、深刻的影响。竞争加剧、利润下降,传统的存贷款业务为核心的业务结构及经营战略需要改变,遭遇严峻的挑战与生存压力,这是利率市场化冲击下商业银行必须面对的问题。但我们也应该看到,在自由竞争条件下,优秀的商业银行有了更大的发挥空间与进步可能,充分竞争使商业银行整体更健康、高效,这显然是“利好”的一面。根据美国的经验,利率市场化是个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虽然淘汰了一批弱小的银行,但市场形成良性竞争的环境,银行信贷能力增强,整体竞争力提升。我们相信,我国多数上市银行能够经受利率市场化的考验,并在新的竞争环境中变得更好、更强。
  随着直接融资(即依托股票、债券、投资基金等金融工具的融资)的发展而产生的融资“去中介化”,即金融脱媒,会引起社会融资方式由间接融资为主向直、间接融资并重转换,动摇商业银行的融资主导地位。在理解这一发展趋势的前提下,我们也要认识到在社会融资中地位的降低并不意味着商业银行失去了生存基础,它的商业根基依然牢固。应对金融脱媒,商业银行需要进行经营模式变革,而求新求变、提高竞争力是多数企业在社会变化、市场竞争中都要做的事,这是一般的商业规律。美国金融脱媒的历史也是商业银行经受洗礼、进步发展的历史,其商业银行整体今天依然生机勃勃、兴旺发达,说明金融脱媒并不是洪水猛兽。对我国大部分上市银行在金融脱媒中会交出怎样的“成绩单”,我们理应乐观。
  上市银行存在致命风险吗?
  一种观点认为,上市银行资产质量差、存在很大的经营风险甚至破产风险,这是当今影响银行股估值的最重要因素。但是这个观点站得住吗?评论家往往用“冰山一角”、“达摩克利斯之剑”一类词汇描述上市银行的房地产贷款风险、地方债风险等风险,而鲜有使用数据的有力论证。这里,我们做一个最简单的“让数据说话”:2013年十大上市银行实现净利润1.09万亿元,其不良贷款余额为4,494.09亿元。一年的净利润可以覆盖两次不良贷款余额,意味着,假如这些不良贷款都不能收回,十大上市银行一年的盈利就足以弥补这些损失。进一步,假如存在更严重一些的坏账,以上市银行强大的盈利能力,再通过财务“平滑”的技术处理,这些风险仍然是可以承受、消化的。农民养猪、种菜也有赔钱的时候,需要用好年景的盈利弥补坏年景的亏损,银行作为经营风险的企业,以盈利弥补损失也属正常。任何企业都要承受正常的商业风险。我们再以“质”的分析来做些必要补充:对于可能的房地产、地方债等系统性风险,相信国家会以“软着陆”策略稳妥解决,对上市银行造成短期、集中性冲击的可能性较低;事实上,我国大型国有银行长期承担着稳定金融秩序的任务,现阶段如果其遭遇重大经营风险,政府为了社会稳定肯定会出手相助(当然这是人们不希望看到的);上市银行在学习、成长中,其风险意识不断增强,风控能力不断提高,一些上市银行如民生银行的风控能力已经很高。据此分析,近期我国上市银行的致命风险纯属夸大、臆想之物,评论家的杞人忧天。
  再融资是非常严重的问题吗?
  再融资问题是公众嫌弃银行股的一个重要原因。确实,我国上市银行有较多的再融资行为。对于再融资问题,应该有一个理性分析。我国上市银行偏好再融资,主要由于银行过多依赖息差收入因而倾向于加快资产扩张及放贷力度,由此导致资本充足率压力,需要通过再融资来补充资本。这就形成一个循环:依赖息差——资产扩张、加大放贷——资本充足率压力——再融资。当然,这种再融资不是最有效利用资源的融资行为,它是阶段性的“权宜之计”,随着中间业务的成长,内生性发展愈显重要,上市银行的再融资习惯会逐渐改变。对于投资者,参与净资产收益率较高的上市银行的再融资并非定然就是坏事,至少还有不差的投资回报。总的来看,上市银行的再融资是“瑕疵”而不是重大品质问题,在估值时可以当成“减分”因素但不应当成“一票否决”因素。一些评论家将上市银行的再融资妖魔化,批评银行股是“圈钱的急先锋”,可怕的“吸金黑洞”,实在是有些偏激。
  银行股前景何在?
  总之,银行业根基牢固、前景光明,上市银行盈利能力很强,银行整体一定能经受利率市场化、金融脱媒的考验并因此变得更好,近期上市银行不存在致命风险,再融资问题不是很严重的问题。可以断定,上市银行整体在健康发展。这种分析得出的结论是:1. A股市场银行股整体品质良好;进而,2. A股市场低估了银行股。
  根据这个结论,我们可以推断:以接近今天的价位买进精挑细选的优质银行股,是不错的投资选择;如果手中有一流的银行股,应继续持有。
  一个重要的现实问题是,2009年以后A股市场银行股已经长期低迷,严重打击了投资者的信心。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银行股异乎寻常的长期低迷,不过是多种因素影响下市场较长时间忽视了银行股,虽然有些出人意料但也不必过于担心,市场迟早会纠正错误,了解世界证券市场历史的人都理解这一点。银行股投资者(不包括短线交易者)应保持信心,以股权持有者的平常心,泰然处之,静待投资果实的成熟。股市上的投资者既要有智慧,更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伟大的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指出:“事实上资本市场的现代结构要求上市证券的持有者比拥有其他形式财富的人更有胆量、耐心和意志。”巴菲特的另一位老师菲利普·A·费舍告诉人们:“在股票市场,强大的神经系统比聪明的头脑更重要。”做出正确的投资选择之后,需要的就是坚持。
其他文献
房地产拖累经济增速。统计局周二公布的数据显示,第三季度中国经济同比增长7.3%,创下近六年来的最低增速。联系到上半年7.4%的经济增速,今年要实现7.5%的全年增长目标压力重重。  房地产业是中国经济的主要拖累。今年前九个月住宅销售额下降10.8%,商品房库存继续增加。摩根大通经济学家朱海斌指出,房地产部门对GDP的贡献度占整体的五分之一。而如果考虑到钢铁、家电等相关行业,房地产对GDP的影响更大
期刊
作为历史上沪港直通车的升级版,作为机密信息保守达两年之久的沪港交易所互联互通业务,将于今年10月20日正式“通车”。另据可靠消息,按照管理层内部计划,深圳证券交易所2014年底也会参与进来,甚至最快3个月后就可以推出深港通。届时,中央政府高层全力推进的关于“沪深港互联互通”顶层设计计划将真正实现,标志着沪深港股市互联互通大时代即将正式来临。  从本质上来讲,年底推出的深港通与即将通车的沪港通并无本
期刊
10月28日,新华社播发了《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重大问题决定》(以下简称“决定”)的全文,其中资本市场关注的内容集中体现在《决定》中“加强重点领域立法”的部分。笔者在此对几个重点领域进行了粗略梳理,仅供投资者参考。  一、文化产业  《决定》中明确指出:“建立健全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遵循文化发展规律、有利于激发文化创造活力、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文化法律制度。制定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
期刊
APEC三大议题  2014年11月5日至11日,中国将在北京主办今年亚太经合组织(APEC)领导人会议周各项活动,其间11月5日至6日举行最后一次高官会,7日至8日举行APEC第26届部长级会议,10日至11日举行APEC第二十二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会议周期间还将举行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APEC领导人与工商咨询理事会代表对话会等工商界活动和领导人配偶活动。  2014年是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
期刊
一、众筹中的知识产权问题  作为互联网金融时代重要的融资方式之一,众筹在我国备受关注。众筹融资为创业者和投资者都提供了便利,但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其中,知识产权风险尤其需要防范。众筹项目多是创意类、个性化项目,是创意者的智慧结晶,融资者为了更有效地获得资金支持,需要将创意方案、商业计划书等放在众筹平台上,由于众筹网站的公开性和面向对象的不确定性,若不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众筹网站上展示的项目创意被他人剽
期刊
为期三天的中国共产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在23日落下帷幕,随后公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在立法、司法和执法领域都有大胆突破,这些都为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提供了长远的保障。  建立法治市场经济  谈到法治保障和市场经济之间的关系时,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主任张占斌这样对媒体表示,没有法治保障,市场经济难以持续发展。中国市场经济发展成绩有目共睹,但
期刊
中国共产党十八届四中全会10月23日在北京闭幕,全会审议通过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纲领性文件,开启了法治中国建设的新征程,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有力的法治保障。  连日来,海内外媒体都对此给予了密切关注和积极评价,高度肯定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集体积极探索和全面推进法治建设的历史进程,认为这一战略部署具有划时代意义。
期刊
国家统计局10月21日发布数据,今年第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7.3%,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419908亿元,同比增长7.4%。虽然三季度GDP的增速有所放缓,但就业和物价形势总体稳定,国民经济继续运行在合理区间,在新常态下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稳中提质。  三季度经济增速放缓  21日发布的三季度经济数据显示,今年第三季度,中国经济较上年同期增长7.3%,创下五年半以来新低。国家统计局新闻发
期刊
总裁朱云来的辞职将中国国际金融公司(以下简称中金公司)这家实力雄厚的企业带到公众视野。而继总裁朱云来离任后,中金公司高管如今再次面临变动,此次离职的核心人物是董事长金立群。业内对中金公司持续下滑行业地位的分析以及中金公司近期频繁的人事变动更引发了诸多关注。  高管相继辞职  近段时间以来中金公司一再陷入人事动荡的困境。10月23日,中金公司发布声明称,金立群不再担任中金公司董事、董事长职务,中国投
期刊
期货公司是期货及衍生品市场的主要经营机构,其市场定位、经营业务及功能决定了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长期以来,国内期货公司市场定位、业务功能单一,难以有效满足实体经济风险管理与资产定价需求。近几年,为了提升期货公司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监管部门先后推出了期货投资咨询业务、期货资管业务以及风险管理公司试点工作,期货公司市场定位、业务范围及功能得以丰富和拓展,但与美英日先发期货市场及新加坡、台湾、香港等后发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