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航天器即将飞往火星

来源 :飞碟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ming9583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2009年5月28日,上海航天局负责人在第三届上海国际航空航天技术与设备展览会上透露“萤火1”号已通过各项试验考核和验证,现已转入“待发”状态,将于2009年10月搭乘俄罗斯的运载火箭踏上前往火星的漫漫征途。“萤火1”号是继“神舟”载人飞船、“嫦娥”探月工程后中国又一项重大科学计划,将成为中国航天史上一个新的里程碑。它会带动中国深空探测技术的发展,为深空中其他行星的探测打下基础。
  
  中国探测火星的先行者
  
  “萤火1”号是中国探测火星的先行者。研制团队从2006年10月开始预研到2009年6月胜利完成,仅用了32个月(一般需要5年时间左右),他们克服的技术难关数不胜数,其中尤以在-260℃的超低温环境中“萤火1”号不被“冻死”的深冷环境适应性技术、活动部件及电子器件的休眠一唤醒技术、整星磁清洁控制技术、深空测控技术、姿控自主控制技术这5道关隘更为险峻、艰难。
  “萤火1”号高60厘米,长和宽均为75厘米,太阳帆板展开可达7.85米,重110千克,设计寿命2年。装有离子探测包、光学成像仪、磁通门磁强计、掩星探测接收机等8样特种设备,用以探测火星的空间磁场、电离层和粒子分布及其变化规律;探测火星大气离子的逃逸率;探测火星的地形、地貌和沙尘暴以及探测火星上水消失的原因等等。
  “萤火1”号将与其同伴“福布斯·格朗特”并肩飞行10个月,然后分道扬镳独自进入绕火星的椭圆形轨道,在近火点(距离火星最近点)800千米和远火点(距离火星最远点)80000千米,轨道倾角正负5°的火星大椭圆轨道上实施探测任务。
  
  探测火星意义非凡
  
  回顾对火星的探测,1962年11月1日苏联发射的“火星1”号探测器开启了人类探测火星的先河。近半个世纪里,世界各国曾先后向火星发射了30多个探测器,其中不乏佼佼者,如苏联发射的“火星3”号探测器,美国发射的“勇气”号、“机遇”号和“凤凰”号探测器等,都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果。但毋庸讳言,约有2/3的探测器均未能完成使命,或命殒天宇或不知所终。尽管如此,人类探测火星的热情并未减低,美国航空航天局已计划在2011年发射“火星科学实验室”,欧洲航天局则计划于2013年发射“火星生物学”探测器。俄罗斯、中国等国也均有探测火星的计划与行动。
  正如美国著名天文学家卡尔·萨根所说,探测火星对保护地球的气候条件意义重大,因为大约在40亿年前,火星和地球的气候相似,火星上甚至江河湖海一应俱全。未知的原因竟导致火星变成今天这个样子。探索火星气候的突变,对今日的地球显然有着现实意义和借鉴作用。探测火星或许能够找到火星上曾经有过的生命痕迹,如果真有所获,可能意味着只要条件许可,生命就能在宇宙中的行星上繁衍。探测火星更能反映一个国家的综合力量和高新科技水平及经济实力,无疑将提升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在太空领域中的发言权。
  
  登陆火星任重道远
  
  中国科学院在2009年6月10日公布“中国2050年科技发展路线图”的报告中指出,到2050年左右要实施载人登陆火星的战略目标。根据有关资料介绍,中国探测火星将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对火星环境进行分析研究,同时要求国际合作;第二阶段,发射环绕火星的卫星,探测火星的环境(包括火星磁场、电离层和大气),并为在火星实施软着陆做准备;第三阶段,向火星发射软着陆登陆装置,试验着陆技术,并为在火星上建立观测站做准备;第四阶段,在火星上建立观测站,并建立由机器人照料的火星基地。大力发展地球一火星往返式飞船,为今后的载人火星飞行和建设有人观测的基地做准备。
  登陆火星谈何容易。要实现2050年登陆火星的战略目标还有漫长的路要走,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专家认为,即使是实现探测火星的目标,首先要解决运载火箭的速度问题,火星探测器要达到脱离地球引力的速度(即第二宇宙速度)为11.2千米/秒,而中国目前运载火箭的速度只有10.9千米/秒。必须研制大推力运载火箭。其次,探测器的信号,对地面指挥尤为重要。但在茫茫太空中信号十分微弱,没有信号就无法判断探测器的位置,更无法对它进行调整。要做到这点,必须要有覆盖全球的深空探测网,中国目前还暂时做不到。专家们认为,中国要实现自主探测火星完成“绕、落、回”计划恐怕还需20年。以此推断,中国要完成登陆火星的四个阶段,时间确定在2050年是可行的。
其他文献
老实说,这是两部看不明白的电影。然而,它们又是那么迷人,所以我决定写一篇或许也看不明白的文章。读者要是读了此文不得要领,那就去找波兰小说家斯坦尼斯拉夫·莱姆算账——谁让他写出这么奇怪的作品呢?  1960年,莱姆完成了科幻小说《索拉利斯星》,后来该书被视为科幻小说的经典作品。1972年,苏联导演塔尔柯夫斯基将小说搬上银幕,同名电影《索拉利斯星》也成了科幻电影的经典作品。影片非常尊重小说原著,在情节
在《圣经》中说,世界上本一无所有,这时上帝出现了。上帝说,我需要光明,很快,天上便出现了太阳;在阳光下,上帝见大地上一片荒芜,便说我需要海洋,马上,大地上又出现了海洋;山上没有树木,上帝说,给我树木,于是山峦上就布满了各种树木。现在一切都有了,只是没有人在其间活动,未免有些单调,上帝又说:亚当,出来吧。于是,他面前便出现了一个男人。男人只能代表坚强和力量,缺少细心和温柔。上帝又从亚当的胸脯上拆下一
长期以来不少科学家对幽灵和“波尔代热斯”现象进行过艰苦的探索,提出了各种各样的观点:  有学者认为,幽灵只是我们内心深处的愿望和恐惧,浓缩成我们所熟知的形式而已;有学者认为幽灵是一些人偶尔可以感受到的带电反应;有学者认为幽灵是人类至今还未能理解的某种现象的表征;还有学者认为幽灵是不折不扣的幻觉。  英国牛津大学哲学教授普赖斯则认为,地球上的所有物体和空间中都散布着一种无形物质,这种物质可以无期限地
期刊
全球公共显示器市场依然保持强劲,但在最近几个季度,相对于出货量,面板制造商更强调收入和利润,从而降低了关于这一类产品总出货量的预估。电浆显示器产量将继续逐步减少.但液晶面
农业正破坏着我们的环境,而全球的可耕地已不足以养活2050年时的95亿人口。  在玻璃高楼里种植作物可大幅减少使用化石燃料产生的废气,并能将原本污染河川的城市污水加以回收利用。  一块街区大小、30层楼高的农场可以在破坏程度更少的情况下,生产相当于9.6平方千米户外农场所生产的食物。  世界各地许多城市的都市规划者都在研究垂直农场,目前已有的水耕温室则可作为垂直农场的研究基础。  为了喂饱全世界6
尽管地外文明是否存在的问题目前尚无定论,但与其相关的理论探讨、实施方案以及由此引发的各种争议,已成为科学史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