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强度脉冲超声对兔膝骨性关节炎骨软骨连接血管形成与侵袭的影响

来源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_zhangh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低强度脉冲超声(LIPUS)对早期兔膝骨性关节炎骨软骨连接血管形成与侵袭的影响。

方法

18只新西兰大白兔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治疗组,每组6只,模型组和治疗组接受前交叉韧带切断法手术,4周后建立早期骨性关节炎疾病模型,而对照组仅接受假手术处理。治疗组接受LIPUS辐射治疗4周,模型组和对照组仅接受LIPUS假辐射。采用番红O-固绿染色比较各组膝关节骨软骨连接血管形成与侵袭情况;采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技术检测各组的整合素β1、磷酸化黏着斑激酶(p-FAK)、磷酸化p38、磷酸化c-Jun氨基末端激酶(p-JNK)、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软骨调节素(CHM)-1蛋白表达水平。

结果

模型组和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骨软骨连接血管形成明显增多,潮线出现漂移、重复,结构紊乱,甚至消失,部分血管突破潮线,侵入非钙化软骨层,而治疗组较模型组病理改变明显减轻。模型组的整合素β1、p-FAK和VEGF表达水平[(0.92±0.07)、(0.83±0.09)和(1.02±0.10)]较对照组[(0.45±0.04)、(0.18±0.03)和(0.35±0.02)]明显增高,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的p38和JNK磷酸化水平[(0.99±0.11)和(1.86±0.06)]亦较对照组[(0.31±0.04)和(0.38±0.03)]明显增高(P<0.05);而模型组的ChM-1表达(0.61±0.04)较对照组(1.91±0.08)下降,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的整合素β1和p-FAK表达[(1.10±0.09)和(1.09±0.08)]亦较模型组明显增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的VEGF表达(0.58±0.06)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05),治疗组的p38和JNK磷酸化水平[(0.54±0.09)和(1.29±0.08)]亦较模型组降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的ChM-1表达(1.09±0.12)较模型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LIPUS可以抑制骨性关节炎骨软骨连接血管形成与侵袭,其作用机制可能与LIPUS通过整合素β1-FAK-p38/JNK-VEGF/ChM-1通路调控血管形成相关因子VEGF和ChM-1的表达有关。

其他文献
桥梁的建设恶化了水域的通航环境,对船舶通航形成障碍,同时也给港监水上安全监督管理提出了新的课题。本文分析了桥梁的建设在施工期和营运期对通航环境的影响,探讨了大桥施
铅是伴随人类文明发展产生的最严重的环境污染物之一。考古发现最早的铅矿约建于公元前6200年,而最早发现铅有毒性——犬大量吸入铅炉中飞出的铅粉可造成死亡——约在公元前
目的探讨监测盆腔引流液pH值的连续变化对直肠癌术后吻合口瘘风险的早期预测价值。方法753例直肠癌患者分为两组,其中确诊为吻合口瘘组(瘘组,n=57)及未发生吻合口瘘组(无瘘组,n=696),连续监测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盆腔引流液的pH值(25 ℃)。结果瘘组患者的吻合口瘘确诊时间在术后的第6至12天,平均为术后第8天。术后第1天及第2天两组患者盆腔引流液平均pH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术后第3天瘘组患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暖通空调系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对于整个建筑工程的质量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建筑暖通空调系统的主要作用就在于对室内空气温度以及湿度加以调节,
现今,信息通信从窄带向宽带、从有线向无线转变乃大势所趋。随着中国各运营商通信网络的迅猛发展,用户对网络的平均服务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宽带无线接入技术作为一种有效的
约栏目主持:李万堂(上海力利贸易有限公司) 垂询电话:021-64286977rn 1 选皮rn 根据所染颜色选择适合染色的皮坯,要求毛被已完全烫好。rn 2 称重rn 3 回软rn 温度50℃,J
本文中,笔者出于对计算机网络安全中防火墙技术进一步了解的考虑,首先对防火墙进行简单地阐述,形成了对防火墙的全面了解,在此基础上又分析了计算机网络中的安全问题,最后在
介绍了与美国农业部东部研究中心合作开发的病原菌预报模型库(PMP)中文系统软件及其在食品安全管理中的应用领域,探讨了PMP中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氧生长模型在控制出口冻鳕鱼
本文介绍了下一代网络的基本形态和软交换技术的概念,分析了基于软交换的开放的网络体系结构和软交换的基本功能,以及软交换网络所采用的各种协议,指出了软交换在下一代网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