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桑九十年尽在标语中

来源 :脊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mantou_2001_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白云苍狗,沧海桑田。遥远的家乡小山村,一幅幅不同时期的标语,默默见证着90年党的历史沧桑,90年岁月风雨尽在标语中。中国共产党建党90年,透过条条标语,可窥党前进的坚实足迹,每一条铿锵有力的标语对应的都是党的政策,对人民的福祉。阅读标语,仿佛翻开党的厚重历史画卷。1921年以来所取得的在政治、经济、社会的历史巨变,都高度浓缩凝结在一条条标语里……
  在我家乡小山村的村头巷尾斑驳墙壁上,至今仍保留着党在不同时期的标语,虽然有的时间久远,但仍清晰可辨。
  我的祖父是清末私塾先生。1922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在这次大会发表宣言的最后的口号中,明确提出“中国共产党万岁”。由于当时信息十分闭塞,直到1927年,我的祖父才从一张油印小报上得知中国共产党成立,他很高兴地在小黑板板书,并偷偷地教学生读“中国共产党万岁”,读完以后就迅速擦掉。“枪杆子里面出政权”“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标语,也是在那时候从偏僻贫穷的乡村私塾窗口飘出,声音那么铿锵。
  喜庆的锣鼓敲起来,欢快的舞蹈跳起来。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经过28年艰苦卓绝的斗争,终于赢得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的标语,它既表达了对先烈们丰功伟绩的追念,又表达了对建设新中国的坚定信心。我的祖父与村子里很多贫苦农民热烈欢呼,共庆胜利。那时,缺少笔墨,他便到地里撿几块红泥土回来晒干,碾碎成粉末,兑水,然后到村子的泥砖房外墙书写“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万岁”……尽管标语的字写得歪歪斜斜,但人们谈起来仍十分兴奋,因为新中国成立之初,人们当家作主的喜悦感油然而生。鲜红的标语字体在风雨中逐渐褪色,但人们永远跟党走、建设社会主义的信心和热情始终没变。祖父书写的标语成了时代变化的符号,浓缩着党的成长过程。
  20世纪50年代末,教了一辈子书、义务书写宣传了近30年标语的祖父驾鹤西行。我的父亲接过接力棒,当上村小学的一名教师,从“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写起,一笔一画虽然有些生硬幼稚,但内容言简意赅,通俗易懂,很快为当地群众掌握,成为动员人民从事社会主义建设的行动口号。60年代初国家困难时期,我的父亲看到《人民日报》发表了毛泽东的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随后,学习雷锋的活动在全国展开,“向雷锋同志学习”逐渐成为树立社会主义新风尚的标语。父亲情不自禁拿起用化工颜料铁红兑水,在村子房屋外墙书写这条经久长存的标语。“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备战、备荒、为人民”“抓革命,促生产”等尽收标语中。当时,由于父亲多少有点“墨水”,写标语的差事自然非他莫属。每逢星期日,他总是提着油漆桶,走村串寨书写鲜红的大标语,跟党走的决心从不改变。透过这些政治鲜明的标语,可见党的中心工作和路线非常明确,同时也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农村农民的关心。
  1983年初,生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广,我们小村子也与全国一样,实行土地承包责任制,父亲高兴万分,“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成为人们的共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成了新时期党的基本路线的高度概括术语。
   父亲用红油漆在村中心小学的外墙写上了“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每只字足有一只箩筐口那么大。七年后的秋收季节,小山村破天荒出了一名大学生,村民们欢欣雀跃。“贫穷不是社会主义”“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等成为了党在新时期的战略任务。
  父亲用电脑设计好美术字,将它交给广告公司用喷塑将它喷成一块块红底黄字的大标语,张贴到绕村子而过的笔直国道、铁路、高速公路边,成为一道亮丽的乡村风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创建先进基层党组织,争做优秀共产党员”“深入开展创先争优”“以优异成绩迎接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党在当前的中心工作高度浓缩在一条条标语。在党员带领和村民努力下,家乡小山村变成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父亲爬上高高的梯子,把新时期的标语书写于崭新水泥楼外墙,刻下时代的印记……
  标语鲜艳,党旗飘扬。在党90岁生日来临之际,凝视小山村楼房外墙,回顾这些不同时期的党的标语,发现标语越发鲜艳、越发庄严,它给予了村民们一种精神、一种动力、一种激情。
其他文献
从广州出发,沿广汕高速东行约1小时,就到了我17年军旅生涯的第二故乡——罗浮山。  罗浮山,位于广东省惠州市博罗县的西北部,横跨博罗、龙门、增城三地,总面积260多平方公里。主峰飞云顶海拔1296米,峰顶盘圆平坦,花草并茂,云雾缭绕,日出可与泰山媲美。其山势雄伟挺拔,风光秀丽,四季气候宜人,每逢重阳节,登高观日出者达十万之众。  景区有大小山峰432座,飞瀑名泉980多处,洞天奇景18处,石室幽岩
期刊
城市里的纤夫  深深勒进肩胛位置的麻绳  交错滑动落满灰尘的布鞋  一辆缓缓转动的三轮车  一串砸向水泥路面的汗珠  一堆码得密不透风的蜂窝煤  让我想起小学课本上的《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不同的是那是古铜色的赤裸脊背  而你是汗水浸透的蓝灰色中山装  穿着短裤的摩登女郎  光着上身的彪形大汉  吹着泡泡的小小男孩  乌黑锃亮的广州本田  像一条喧哗的河流,流过  你毫无觉察  躬身,拽绳,蹬腿 
期刊
多少年来,我只知道韩定昌是韩总,是湖南工人报社的副总编辑,是主管业务的资深报人。我也曾为报人,现在又在基层工会工作,所以我和韩总很亲切。我当然知道他也写诗,还写散文,他的散文集《累土集》我读过,因此就读过他文字的睿智与思想的深邃。但说句实话,定昌总美言我为诗人,我却并没把他当诗人来读,而当打开他的这部诗集清样时,才觉得自己太糊涂,我应该和定昌交换场地了,定昌兄才是真正的诗人!  我是为他的《在城市
期刊
火红红的石榴花开遍城市乡村  稻浪与荷香诗意了山川平原  这是一个不平凡的季节哟  走过九十春秋的山重水复之后  才迎來这个七月格外高远的艳阳天  看江南塞北辽阔的土地上  千万条江河都流淌着喜悦    这个七月和煦的微风  从一个美丽的湖上吹来  带来坚定的信念与炽热的向往  这个夏天的脚步,从  一个寒冷的黑夜走来  其间的路很长很长,经历了  柳暗花明万水千山  曾有很多人在这条路上吟唱  
期刊
井冈山    井冈山  世界上最高的山  矗立在热血沸腾的厚土上  无数英雄豪杰  用了一生的凌云壮志  去攀爬和丈量    井冈山上的岩石  石质最坚固  每一块都是奠基石  铸就了东方最宏伟的建筑    井冈山上有一盏灯  亮在茅坪村的八角楼上  灯光闪耀出金色的光芒  照亮了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让亿万中国人  永远不会迷失胜利的方向    狼牙山    太行山東麓  群峰像刀子一样指
期刊
文学,如何为广大的人民群众服务,似乎一直以来,就是安敏先生的文学主张和创作追求。的确,文学,只有为最广大的人民群众服务。去影响、去感染直至去感化最广大的人民群众,才可能实现文学的最大价值。不管当前文学界是怎样的流派纷立,安敏先生始终将人民大众的阅读需求和表达欲望作为他文学创作的立足点,倾心作人民大众的代言人,让能识字者就能读懂,却又使能为文者感叹弗如,他以平易的文字,发人所想发而未能发,言人所想言
期刊
“先贤襟抱聚南湖,一叶红帆万物苏。九秩征程谋福祉,中华日月起宏图。”九十年前的七月伊始,流金四溢,激情燃烧,浙江嘉兴南湖,风光绮丽,秀水迷人。一艘红船上传出了伟人的呐喊,犹如春雷唤醒了沉睡已久的东方雄师,拨开了多少年来笼罩在千万仁人志士心头的迷雾,亮出了共产主义的伟大旗帜,点燃了神州大地上的星星之火。从此,炎黄子孙有了归一的理想信仰,有了值得托付的领航人,有了在汹涌澎湃中巍然如山的中流砥柱──伟大
期刊
夏晓霞把一叠书稿放到我面前,带着童真的笑容期盼我的应允,当然是希望我为她的第一本书写个序言,期待中又很忐忑地补充了半句:“你看这……书名?”  “行!”她没想到我会如此爽快,而我是真的喜欢了这个书名。对书名我有点“究筋”,也包括文章标题。曾经应约为乡弟李晓文作家的散文集作序时,对其最先拟定的几个书名都不赞成,后来就有了极具质感的美文标题——《扛着村庄进城》,也就有了我的一段文字。  不能说有了标题
期刊
风雨井冈    井冈山用风雨迎接了我。  淅沥细雨带我上山,把我眼前的柏油大道,淋湿成羊肠小径。我看到了小径上深深浅浅的泥泞,看到了有序的和无序的草鞋的足印。  我从雨雾中寻找一条路,寻找毛委员上山那条路,寻找朱总司令挑粮那条路,寻找从这里开辟的,去包围城市的那条路……  茨坪的雨更密更稠,稠密在浓浓的夜色里,稠密在四面的群峰里。  雨声里仿佛有秋收暴动的呼啸,雨声里仿佛有黄洋界上反“会剿”的枪声
期刊
書法作品选登  美术作品选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