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爵电影论坛:关注电影本体 打造时代精品

来源 :综艺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qq89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上海国际电影节的重要组成部分,金爵电影论坛一直以来都是电影人了解产业动态的最佳途径。每年,上海国际电影节都坚持以提升创作质量、推动行业发展为核心,从政策扶持、电影创作、文化传播、受众分析、产业格局等角度,邀请资深从业者展开讨论。
  6月16日至21日,包括金爵电影论坛、电影学堂在内的14场主题活动将在第22届上海国际电影节期间拉开帷幕。今年无论是论坛数量,还是辐射到的产业范围,都有明显提升。其中,新主流电影、科幻题材电影将成为今年的焦点。同时,以色列导演、编剧那达夫·拉皮德,菲律宾导演、编剧、摄影、制作人布里兰特·曼多萨等一系列国际大咖将入驻“电影学堂”,分享创作干货。



  值得注意是,今年的上海国际电影节也更加强调惠民性、开放性,金爵电影论坛将在市场单日证的基础上,增加单场论坛观摩证,任何对论坛内容感兴趣的人都可以通过购买入场券的方式参与论坛,收费标准为200元/场,在上海影城的注册中心即可购买。

聚焦主旋律、科幻题材等创作热点


  6月16日上午,以“中国电影产业高峰论坛:光影七十年 共筑強国梦”为主题的开幕论坛将拉开帷幕,当天下午将举办国际制片人论坛,来自国内外的知名电影制片人将就电影产业的商业属性、艺术价值展开对话。此外,金爵主席锡兰论坛将在6月20日上午举办。
  随着中国电影工业化水平的提高,以及《三体》《北京折叠》等为代表的科幻文学的兴起,中国科幻电影即将迎来一个高速成长期。除《流浪地球》,2019年还有多部优质国产科幻影片上映,有望形成规模效应,带动科幻观影热潮。面对这样的市场环境,今年的金爵电影论坛特别设计了一场名为“电影·科技·未来——科幻电影的想象空间”主题论坛,该论坛由上海国际电影节与游族影业合作,将于6月17日下午举办。
  据组委会工作人员介绍,科幻电影论坛上不仅会发布《三体》的电影计划,还会邀请《独立日2》《2012》等科幻大片的导演罗兰·艾默里奇,两次获得奥斯卡最佳视觉效果奖项,在《星际穿越》《盗梦空间》等片中创造了绝妙视觉世界的保罗·J·富兰克林,以及《流浪地球》导演郭帆等国内外科幻电影创作者进行独立分享。“一直以来,中国对科幻电影的探讨更多侧重硬科幻,但我们希望有一些软科幻的东西出现。在科幻电影的创作中,应该继续以海外工业化标准来做中国科幻,还是大胆创新做出属于中国特色的科幻片?这些当下的热门话题都将在论坛中探讨。”
  同时,随着《红海行动》《战狼2》等一系列弘扬主旋律、传递正能量的主流电影票房取得了成功,如何结合现实,如何收获更多年轻受众,主流电影的探索还有很长的路。向其他电影发达地区学习先进文化,努力把主流电影打造成商业电影中的中流砥柱,6月20日下午,“复兴之路:主流电影的创新与传承”将在论坛上被探讨。该论坛为上海国际电影节与中国电影家协会联合举办,会上还将重磅发布《中国电影产业研究报告》。
  今年的“一带一路”电影文化圆桌论坛将邀请38个电影机构,届时各大国际电影节的主席、策展人将一起参与,围绕影片的选择和推广,电影节的内容等更具实操性的话题进行探讨。同时,随着创作者个人做电影节潮流的兴起,论坛也将围绕个人做电影节的潮流展开探讨。

国际大咖进驻“电影学堂”


  除了对产业热门话题的探讨,上海国际电影节还有一些挖掘电影本体的活动。今年,以“电影学堂”命名的沙龙一共有5场,邀请到的嘉宾包括伊朗电影音乐家、钢琴家、作曲家裴曼·雅茨达尼安,以色列导演、编剧那达夫·拉皮德,西班牙女演员萝西·德·帕尔马,菲律宾导演、编剧、制作人布里兰特·曼多萨。
  裴曼曾是电影大师阿巴斯的御用配乐,跟阿巴斯合作过《随风而逝》等影史经典。裴曼也曾与中国著名导演娄烨合作多年,为娄烨导演的《颐和园》《春风沉醉的夜晚》《浮城谜事》等电影做过配乐。此番,他将讲述电影创作与音乐之间的微妙关系。阿莫多瓦御用女主角,曾饰演过《崩溃边缘的女人》的萝西·德·帕尔马今年也将来到上海国际电影节,与中国著名女演员、2019年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女主角曾美慧孜对谈。
  “今年,组委会更多地站在嘉宾的角度考虑,更注重嘉宾参与上海国际电影节的体验,在活动的安排上更具有针对性。”组委会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大师”的人选,与其对谈的中国电影人,交流的话题、机构等,都会征求嘉宾意见,为其个人设计上海国际电影节的专属行程。
  每年的上海国际电影节都吸引了大量专业院校师生的关注,为了进一步搭建专业类院校和电影制作方沟通的桥梁,将更多好的电影人推荐给学校,今年组委会不仅将“电影学堂”的举办地安排在上海戏剧学院这样的艺术类院校,还特意与上海温哥华电影学院联合举办电影教育论坛。届时将邀请到上海温哥华电影学院知名校友和重磅国外来宾进行业务交流。
  每年的上海国际电影节论坛单元都会深入电影产业各环节,今年也不例外。“电影行业如何构建有效的工业化标准体系”“新文旅·新消费——电影产业赋能新蓝海”,以及“沪港电影合作交流论坛”等都将进一步探讨产业链布局。
其他文献
在政策调控、市场调整和技术推动多重因素作用下,国产电视剧行业步入转型变革关键期。影视作品品质升级,尤其5G技术的成熟与发展,给影视文化产业带来巨大创新空间。随着传媒环境的改变以及受众观看习惯的变化,电视剧生产、播出、发行等各环节产生了新变化,展现出新形式。行业洗牌 百花齐放  2018年,受资本退潮、融资困难、收视率造假、天价片酬等“冷风”影响,市场经历了所谓的“影视寒冬”。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相关
期刊
近年来,我国网络电视剧市场发展迅猛,从2014年网剧初现,2015年开始发力,2016年网剧盛行,2017年行业规范,2018年进一步整顿洗牌。在台网同一标准的推动下,2019年网络电视剧的创作进入“提质提量”时期。由于网络电视剧市场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盈利能力,更多的制作方以及視频网站瞄准“小而美”的腰部剧集,截止到5月中旬,从整体网剧片单来看,该类型剧集数量呈上升趋势,此外各视频网站也在内容上
期刊
作为上海电视节重要的展示交易环节,电视市场对于影视制作机构的吸引力不言而喻。第25届上海电视节电视市场依旧选址上海展览中心,开放日期为6月11日至13日。届时,来自海内外的优秀展商将覆盖影视投融资、制作、后期、特效、视效、发行、营销、法务和游戏等各个领域,呈现多元化的市场风貌。  今年,设备展将回归电视市场,“一带一路”主题馆不仅将在设计上进行全新的升级,还将进一步扩大参与机构,强化国际交流。同时
期刊
《综艺报》:你如何看待现实主义题材热潮的出现?  谢颖:优秀的现实题材作品最能引发广泛的社会心理共鸣,具有击穿社会各圈层的能量。《大江大河》《都挺好》等作品在优酷平台上不但口碑好,也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流量。现实主义不仅仅是一种题材,而应该是贯穿在许多题材剧集中的“底色”。如去年在优酷播出的《乡村爱情11》主要是农村喜剧题材,但其中也关注了扶贫问题和乡村的改变。  现实主义题材作品汇聚在一起,有助于输
期刊
大幕拉开,探出一双美猴王好奇的双眼——今年3月,第22届上海国际电影节的海报火了。跟随齐天大圣的“目光”,广大影迷对于本届电影节的热情与期待也被提前点燃。  走过21届,我们可以看到上海国际电影节的成熟与成长:六级阶梯型新人培育体系的成形,本届电影节对于电影新人的扶持力度进一步加大;关注电影工业化与影视创作,电影节在议题的设置更加务实、紧贴产业发展。而无论是进一步扩大的“一带一路”电影“朋友圈”,
期刊
“今年上海国际电影节电影市场的开放日期为6月16—18日,总展商数将突破300家,其中境外展商占40%,展商数量较去年有小幅度增长。”据上海国际影视节中心市场部副总监徐高仁表示,为了进一步完善电影产业链,今年的电影市场从电影教育、电影投融资、电影服务三大板块入手,进一步扩大了招商范围。  徐高仁进一步介绍道,电影教育类的展商分为学院派和企业派两大类。其中,学院派展商包括上海戏剧学院、温哥华电影学院
期刊
从视听行业及其业态发展看,单一的大屏生态系统已经很难生存和可持续发展,未来视听生态系统一定是跨屏/无屏智能视听生态系统。  这一生态系统除了上次说到的两点,即视听介质的融通、跨越乃至无屏化,视听生产方式与流程的升级和逻辑改变,还有以下几个特征:  其一,跨屏/无屏视听生态系统的产品是“互动式、服务式、体验式”的,同时更是多元的,而非单一的大屏产品。习总书记在“1.25讲话”中明确要求新闻信息服务产
期刊
深挖世界首映佳作  上海国际电影节(以下简称“上影节”)作为国际A类电影节,并且是国内唯一的非专门类竞赛型电影节,为观众发掘最新鲜的优秀影片是上影节的重要目标之一。“参赛影片中的首映数量也是衡量一个国际电影节整体质量的重要指标。”上海国际影视节中心副主任王晔如是说道。为此,组委会今年特设“绿色通道”,紧盯全球知名导演的最新作品,让这些作品直接进入“三审”阶段。事实上,从前年开始,上海国际电影节组委
期刊
每年举行的“白玉兰绽放”颁奖典礼是上海电视节备受关注的环节之一。通过白玉兰评奖,业界和观众共同回顾过去一年的重要电视作品。获奖导演、编剧、演员等在充满仪式感的环节中接过奖项,迎来了职业生涯的高光时刻。  作为中国电视行业指标性奖项,白玉兰奖秉持着公正性和艺术性,在业内树立了良好的口碑与权威。近年来,随着观众对于表演行业、演员职业关注度的提升,白玉兰奖进一步“出圈”,影响力逐步扩大。5月23日,20
期刊
电视剧是观众喜闻乐见的节目类型,打开电视机随时都可以收看到电视剧,无论在晚间黄金时段还是凌晨的非黄时段,其播出量和收视量均远超其他节目类型,居电视节目市场首要位置,业内也有“得电视剧得收视”之说,观众对电视剧的收视需求强烈;但2018年电视剧市场步入紧缩时代,口碑、收视、流量三位一体的爆款剧缺席,电视剧生产和发行转入减量提质新阶段。进入2019年第一季度电视剧市场表现如何?本文基于CSM媒介研究T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