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小肠疾病内镜诊断技术资源势在必行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ckydd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1年胶囊内镜(capsule endoscopy,CE)和相继出现的器械辅助式小肠镜(devices—assisted endoscopy,DAE)技术使直观全小肠黏膜成为可能,后者还可通过活检获得病理诊断并能实施内镜下干预治疗。它们彻底改变和颠覆了传统小肠疾病的诊治流程,是小肠诊治领域里的一次革命,具有里程碑意义。值此上述新技术发明近10周年之际,有必要对其临床作用作一全面总结。在回顾这些新技术各自给我们带来益处的同时,更具必要和有意义的是如何正确认识长期以来这两大技术阵营(非插入性小肠内镜检查——CE和插入性小肠内镜检查——DAE)之间的激烈争议,它们在小肠疾病的诊断中到底扮演了排他还是互补角色?因此,如何发掘和整合CE与DAE的各自优势是我们消化内镜工作者责无旁贷亟需解决的重大问题。

其他文献
患者男,53岁,因排便不畅3月余入院。患者近3个月来无明显诱因出现排便不畅,每次排便量少,每天十余次,为黄色稀便,偶带有白色黏液,无脓血便,有里急后重感,时有大便失禁,夜间加重。无恶心、呕吐、畏寒、发热、乏力、腹痛等不适。患病以来,饮食睡眠尚可,小便正常,体质量无明显下降。既往有结核病史,2003年因“胃溃疡并出血”行胃大部切除术。入院时体格检查:生命征正常,神志清,轻度贫血貌,全身皮肤巩膜无黄染
为了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提高稿件的处理速度和效率,缩短文章的发表周期,《中华消化内镜杂志》编辑部现已开通了网上投稿办公系统,只需要在首次投稿时经过简单的注册,便可以永久使用。投稿成功后,我们的系统会自动发送邮件和手机短信通知稿件各阶段的进展程度,也可以随时登录系统自动查询稿件处理情况,完全实现在线的稿件处理过程。
胃窦血管扩张症(gastric antral vascular ectasia,GAVE)于1953年由Rider最初报道,1984年由Jabbari正式定义。Jabbari等描述为:胃窦部纵向、含有红色可见的、扩张的、扭曲的血管黏膜皱褶,与周围组织边界清楚,这些血管受压后颜色变苍白,胃镜活检可致出血,根据其胃镜下表现,被形象地称为“西瓜胃”。
晚期食管癌及食管手术后常合并食管气管瘘,容易引起肺部感染及肺脓肿,其病情危重,患者生存质量差,病死率高。常见的治疗方法有手术、覆膜支架置入及留置胃管等,我院于2003年4月至2008年10月经胃镜医用生物蛋白胶粘堵食管气管瘘共32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近年来研究表明;内镜下非糜烂性反流病(non-erosive reflux disease,NERD)食管黏膜虽未见明显损伤,但存在超微结构变化。肥大细胞广泛分布于消化道黏膜,其含有多种介质不但影响胃肠道动力和感觉,而且还影响了胃肠黏膜的完整性。我们前期研究提示,NERD食管黏膜肥大细胞数量增加,功能活跃。本文旨在研究NERD食管黏膜超微结构和肥大细胞变化,探讨肥大细胞在NERD发病机制中作用。
随着内镜技术的发展,经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取石已成为诊治胆总管结石的一种重要手段。虽然目前经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已日臻完善和成熟,但是术后胆总管结石复发率仍较高,普遍在4%~24%,且绝大多数发生在术后2年,而术后5年复发率更是高达30%以上。本文就EST术后胆总管结石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作一综述。
全结肠镜检查是诊断大肠黏膜疾病最重要的检查方法,单人操作法是通过单个医生操作完成全结肠镜检查的方法,这一技术时于1982年美国学者Waye和日本学者冈本平次到我国进行结肠镜单人操作法演示以来国内逐步开展,近年来广泛的内镜技术交流得使单人操作的优势越来越为内镜医生认识及推崇.现将我院2009年12月至2010年7月进行的单人操作病例进行总结,同时与以往传统的双人操作法进行临床比较分析,现报告以下.
目的 探讨直肠异常隐窝病灶(ACF)对大肠癌及进展型腺瘤的预警作用,并分析其危险因素.方法 应用独立样本t检验、单向方差分析及卡方检验分析比较直肠ACF的均数及发病率,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直肠ACF与大肠癌及进展型腺瘤的关系,观察是否有预警作用,并筛选对ACF有显著意义的危险因素.结果 5个以上ACF显著增加大肠癌及进展型腺瘤的风险(P<0.05);高龄和吸烟为ACF的危险因素,而阿司匹林
患者男,65岁,主因贲门癌术后纳差呕吐2个月余伴皮肤巩膜黄染由外院转入我科。患者半年前曾行贲门癌根治术,术后接受化疗1次,2个月前再次出现纳差、呕吐,外院治疗不佳,症状加重,逐渐出现皮肤巩膜黄染,呕吐宿食及咖啡色液体。入院查体:生命体征尚平稳,消瘦,皮肤巩膜黄染,上腹部饱满,可闻及振水音,上腹部偏右扪及一包块,大小约3cm×4cm,压痛,不能推动,移动性浊音阴性。
十二指肠穿孔是ERCP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生率约1%,但病死率却高达16%~18%。ERCP术后穿孔的及时诊断和恰当处理对预后的影响极大。现将我科近年遇到的3例病例报道如下。例1女,60岁,因胆总管结石行ERCP。术中见十二指肠乳头周围巨大憩室,反复插管未成功,行针状刀预切开,造影成功后用拉式刀行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用取石网篮顺利取石。术后患者出现腹痛,误认为术后胰腺炎,给予生长抑素及抑酸